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60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8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60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8

    諸子百家散文20)

    9、《荀子》

    荀子的主要著作︰

    1)《勸學》—3

    注釋︰

    1、君子︰這里指有學問、有道德的人。 巳︰停止。 學不可以巳︰意思是學習是無止境的。

    2、青︰青色,也就是現在所謂藍色。 藍︰草名,也叫蓼iao潦音)藍,葉子可制染料。

    這兩句意思說︰靛dian電音)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的,但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成語“青出于藍”就是從這句話來的。具有學生超過老師,一代勝過一代的意思。

    3、為︰變成。

    4、中zhong眾音)︰符合。 繩︰木工用來取直的墨線。 中繩︰合乎墨線取直的要求。

    5、rou柔音)︰同“衂颿O 沒癆倌臼雇淝輪︰車輪。

    6、規︰圓規,匠人用來取圓的工具。

    7、有︰又。 槁︰枯。 暴pu鋪音)︰同“曝”,曬干的意思。 挺︰直。

    這三句意思說︰即使又經風吹日曬)枯干了,可是不會再挺直,這是用人力把它)彎曲使它這樣的。

    這三句與上三句連在一起是比喻人的思想,經過學習、鍛煉,是可以得到改造的。

    8、受繩︰用墨線量過。

    這句說︰木材照墨線砍削就直。

    9、全︰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礪︰磨刀石。 利︰銳利。

    這句說︰刀劍拿到磨石上去磨就能鋒利。

    10、博學︰廣泛地學習。 參︰檢驗。 省︰反省,自我檢查。 而︰連詞,而且。 乎︰介詞,相當于“于”、“對”。

    這句說︰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的言行。

    11、知︰同“智”,智慧。 行︰行為。 過︰過失。

    12、深溪︰深谷。

    13、先王︰指古代的賢明君主。

    14、干︰古代小國,為吳所滅,因此又稱吳為干。 干、越即吳、越。 夷︰東方的外族。 貉o莫音)︰即貊,北方的外族。 子︰嬰兒。

    這四句意思說︰干、越地區和夷、貉地區的嬰兒,出生時的哭聲一樣,長大後風俗習慣卻不一樣了,這是教育的結果。

    15、詩曰︰見《詩經?小雅?小明》。 嗟︰感嘆詞。 爾︰你們。 無︰同“毋”。 恆︰常常。息︰歇息。靖︰安。共︰同“供”,供職。位︰指職位。 好︰喜歡。 听︰察覺。 介︰給予。 景︰大。

    全詩的意思說︰你們君子啊,不要常常想著貪圖安逸,要安心地做好本職工作,喜歡正直的行為,神人察覺了,就會賜給你大的幸福。

    16、神︰指精神修養。 化︰起變化,潛移默化。 道︰指聖賢之道。 化道︰等于說化于道,指受到聖賢之道的燻陶感染,使氣質有所變化。 長于︰超過于。

    17、嘗︰曾經。 須叟︰片刻,一會兒。

    這兩句說︰我曾經一天到晚地想,但不如學習一會兒的收獲大。

    18、qi企音)︰踮起腳。 博︰廣。 博見︰見得廣。

    19、招︰招手。 見者遠︰看見的人很遠,意思是說︰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看見有人招手。

    20、疾︰壯,指聲音宏亮。 加疾︰加強。

    21、彰︰清楚明白。

    22、假︰憑借,利用。 輿︰車。利︰便利。利足︰指善于走路。 致︰達到。

    這三句說︰利用車馬的人,並不是善于走路,卻能行至千里。

    23、楫︰船槳。舟楫︰指船。能水︰能游水。絕︰橫渡。

    這三句說︰坐船的人,並不是善于游泳,卻能橫渡江河。

    24、生︰同“性”,指人的素質。 物︰指外物。 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外物。這里的意思是善于學習。

    25、蒙鳩︰鷦鷯。

    26、苕︰蘆葦的穗。

    27、完︰完整。 所系者然︰等于說系的處所使它這樣。

    28、射ye夜晚音)干︰植物名,白花長睫,生于高地。

    29、蓬︰草名,又叫飛蓬,睫高尺余,開小花。

    30、涅︰黑泥。

    31、蘭槐︰一種香草,它的根叫“芷”,有香氣。 是︰指示代詞,復指根。

    32、其︰等于說“若”。 漸jian肩音)︰浸。 �xiu休音)︰溲淘,臭水。 漸之�︰等于說“漸之于�”。

    33、服︰佩帶。

    34、游︰指外出游學。 就︰接近,這里指結交。 士︰指賢士。

    35、中正︰正道。

    荀子在這一段里,用許多比喻來論證社會環境對人的思想有重大影響。

    36、物類︰萬物。 起︰發生。

    37、象︰象征,反映。又一說︰象同“像”,作“依照”解。

    這句意思說︰必和他的德行好壞相適應。

    38、忘身︰忘記了自身的利害。 作︰起。

    39、柱zhu祝音)︰作“斷”解。束︰約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兩句意思說︰硬物容易折斷,軟物易受約束。

    40、構︰集結。

    41、施︰鋪陳。 若一︰象一樣。

    這句說︰鋪上好像同樣的木柴。

    42、水就濕︰指水向低濕的地方流。

    43、疇chou籌音)︰同“儔”。 疇生︰類生,叢生。

    44、質︰箭靶。 的︰箭靶正中的圓心。 張︰指張掛起來。

    45、醯xi希音)︰醋。 rui銳音)︰同“蚋”,一種蚊蟲。

    46、立︰指立身行事。

    荀子在這一段里,用大量事例論證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有其必然的因果關系,進而論述人的榮辱、福禍,是人自己的思想言行帶來的結果,說明必須努力學習。這樣,就不但強調了客觀環境對人的思想的影響,也強調了主觀努力的重要。

    第一段提要︰主要是闡明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

    47、焉︰代詞,在)這里。 這四句,是古代人對自然現象的幼稚理解。

    48、善︰好事。 神明︰指精神和智慧。 聖心︰聖人的思想。

    這三句意思說︰不斷地做好事養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發展,聖人的思想就具備了。

    49、跬kui傀音)步︰半步。古時以一足舉一次為一跬,兩足各舉一跬為一步。古人所謂一跬,等于今天所謂一步。

    50、騏驥︰良馬名。

    51、駑馬︰劣馬。 十駕︰馬拉車一天叫一駕,十駕也就是積十天的路程。

    52、功︰成功,指至千里。 不舍︰不止,這里指不停止前進。

    53、鍥qie竊音)︰雕刻。

    這兩句說︰如果)雕刻一下就停止,朽木也不能斷。

    54、鏤ou陋音)︰雕刻。

    這兩句說︰如果)堅持不懈地刻下去,金石也可以刻穿。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後來成為成語,表示勤勉不息之意。

    以上兩個分句都是假設關系的分句。兩個分句間的意義關系,文言里常常不用關聯詞表示。

    55、埃︰細土,塵。 黃泉︰濁水,地下的泉水。 一︰專一。

    56、跪︰協的腿。螯︰節足動物前面的鉗夾。

    57、︰同“鱔”,即黃鱔。

    這句意思是︰不靠水蛇鱔魚的洞穴,就沒有藏身的地方。古人認為螃蟹自己不打洞,其實螃蟹也能弄個窩。

    58、躁︰浮躁,不專一。

    59、冥冥︰與下文的“�浮倍加芯 獻ㄒ換蚵褳房喔傻囊饉肌br />
    60、昭昭︰明辨事理。 下文的“赫赫”有顯著的意思。

    這兩個分句的意思是︰所以對學習不專心致志,就不能達到融會貫通;不埋頭苦干,就不能得到顯著的成績。

    61、衢道︰歧路。

    62、事︰侍奉。 不容︰不被雙方所寬容。

    63、兩視︰同時看兩樣東西。 明︰看得清楚。

    64、聰︰听得清楚。

    65、teng騰音)蛇︰據說是龍類,能興雲霧而游于空中。

    66、shi石音)鼠︰形狀象兔子。 技︰技能。 窮︰有“困窘”的意思。 據說這種鼠“能飛不能上屋;能緣爬樹)不能窮木爬到樹頂);能游不能渡谷;能穴挖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說“五技而窮”。

    這句意思說︰鼠有五種技能,但是都不能精通。

    67、《詩》曰︰見《詩經?曹風?尸鳩》。

    68、尸鳩︰即布谷鳥。尸鳩喂小鳥,平均對待,始終如一。

    69、淑人︰善人。 儀︰儀表,指人的行動舉止。

    70、如心結︰指心之堅定專一。

    71、這句意思說︰君子為學或工作應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

    荀子用大量比喻,論證學習要專心一意,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72、瓠hu戶音)巴︰楚人,古代善彈瑟的人。相傳他彈瑟時,能使鳥舞魚躍。 沉魚︰沉在水底的魚。

    73、伯牙︰楚人,古代善彈琴吧的人。 六馬︰這里指很多馬。 秣o末音)︰飼料。 仰秣︰馬吃草時把頭抬起來。

    以上二事比喻學有專長自能感動萬物。

    74、形︰顯露。 這兩句意思說,︰所以聲音無論多麼微小,沒有不被人听見的,行為無論多麼隱蔽,也沒有不顯露出來的。

    比喻為學不論大小,都不會泯沒無聞。

    75、這兩句說︰山中如果蘊藏著寶貴的玉石,則連山上生長的草木都顯得特別滋潤;水中如果生長了珍珠,則連崖岸都顯得不干枯。

    意思是︰有學問的人自然會流露出與眾不同的氣度來。

    76、邪︰同“耶”,感嘆詞。 安︰怎麼。

    第二段提要︰提出有關學習的態度問題。申明為學的態度應持恆專一,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一定的收獲。

    77、惡u烏音)︰問詞,如何。

    78、數︰術,指為學的方法、途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79、義︰這里指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80、真︰真誠。 力久,力行而持久。 入︰指深入而有所得。

    這句意思說︰真誠不懈地積累,努力持久地學習,就可以深入而有所得。

    81、沒︰同“歿”,死亡。

    這句說︰這樣學習一直堅持到老死。

    82、為之︰指為學。 舍之︰指放棄學習。

    83、《書》︰指《尚書》。 紀︰記載。

    這兩句意思說︰《書》是記載政事的。

    84、《詩》︰指《詩經》。 中聲︰中和之聲,指最和平醇正的樂調。 止︰存。

    這兩句意思是︰《詩經》收集的都是中和之聲所匯萃集中的樂章。

    85、大分︰總綱,總原則。 類︰類例,這里指法律條例。

    這三句意思說︰《禮》是法律的總原則,各種條例的準繩。

    86、敬︰指揖讓恭敬的種種儀文細節。

    87、《春秋》︰春秋時期魯國的編年史。據說孔子曾加以修改。 微︰隱微,指微言大義。

    88、畢︰完備。

    這句意思說︰在天地之間的道理都完備了。

    89、箸︰通“著”,銘記。

    90、布︰表現。 四體︰四肢。

    91、形︰體現。 動靜︰人的行動。

    92、端︰讀為“喘”,微言。 ru如音)︰同“蠕”,微動。 一︰皆,都。

    這句意思說︰哪怕是微小的一言一動,都可以供別人效法。

    93、禽犢︰家禽和小牛。古時多用家禽和小牛作為互相贈送的禮品。這里指小人把學習作為取悅于人,追求名利地位的手段。

    94、傲︰浮躁。

    95、�an贊音)︰形容語言繁碎,羅索。

    96、響︰回響。如響︰像聲音回響一樣,不多不少。

    97、其人︰指賢師益友。

    98、法而不說︰僅有成法而無詳細的解說。

    99、故而不切︰所載多前代故事,而不切近當前的實際。

    100、約︰語言簡約含蓄。 不速︰含義隱約,不能使人直截迅速地理解其意。

    101、方︰仿效。 其人︰指賢師益友。 第一個“之”字作“而”用,是連接詞。第二個“之”字作“的”用,是助詞。

    習君子之說︰指學習其人的學說。這句說︰一面仿效君子的為人,一面學習他的學說。

    102、以︰而。 遍︰全面。

    這句意思說︰養成高貴的品德,同時又獲得全面的知識。

    103、周于世︰全面通曉世間的事情。

    104、經︰讀為“徑”,途徑,方法。 好︰慕悅。 這句意思說︰學習上最快速的途徑,莫過于慕悅和接迎賢師,學習賢師的為人。

    105、隆︰重視。 這句說︰其次是經常以禮法來約束自己。

    106、安︰作“于是”或“則”解。 特︰僅僅,只。 學識雜志︰學習雜記之書。 順︰通“訓”。 順詩書︰解釋詩書。

    這句意思是︰僅僅是雜七雜八地學一通,給《詩》《書》的文義做注腳罷了!

    107、末︰同“沒”。 末世︰到死為止。 窮年︰指年壽窮盡的日子。 末世窮年︰即一生,一輩子。

    108、將︰想要。 原︰追求根源。 經緯︰織布的經緯線,這里指條理脈絡。 蹊xie攜音)徑︰小路,這里指門徑。

    這三句意思說︰想要追溯先王的法制,探求仁義的根本,那麼學禮正是他的正確途徑。

    109、挈︰提起。 詘︰同“屈”,彎曲。 頓︰整頓。

    110、道︰遵循,實行。 禮憲︰禮法。

    111、︰同“餐”。 壺︰盛食物的器具。

    這句說︰以錐子代替筷子進餐。

    112、明︰透徹。 法士︰守禮法之士。

    113、察辯︰明察善辯。 散儒︰自由散漫的儒生。

    114、�u苦音)︰粗野不合禮儀。 問�核什緩俠褚恰br />
    115、道︰指禮義之道,即禮節態度。

    116、禮恭︰恭敬有禮。 方︰方向,途徑。

    117、辭順︰言辭和順。

    118、色從︰態度好。 致︰極,最高境界。

    119、瞽︰盲目行事。

    120、《詩》曰︰見《詩經?小雅?采菽》。 匪︰同“非”。 交︰同“絞”,急切。 舒︰緩和。 予︰有贊許之意。

    第三段提要︰主要是談學習內容、方法、步驟和求教于人的重要性,兼及接待求教者應持的態度。

    121、這句意思說︰不能觸類旁通。

    122、一︰專一。即下文所說“全”、“盡”、“粹”。

    123、涂︰同“途”。 巷︰小胡同。 途巷之人︰指普通的人。

    124、桀、紂︰夏、商兩朝亡國暴君。

    125、全︰全面。 盡︰透徹。

    這兩句意思說︰必須學得全面而透徹,然後才成為有學問的人。

    126、不全︰指所學不全面。 不粹︰指所學不精純。 美︰完美。

    127、誦數︰反復誦讀。 貫︰貫通。

    128、思索︰認真思考所學的東西。 通︰融會貫通。

    129、為︰效法。

    其人︰指良師益友。 處︰指設身處地。

    這句意思是︰按照賢師益友的榜樣去身體力行。

    130、害︰指妨害全面、深入學習的種種因素。 持養︰小心培養。

    131、是︰此;指全、粹之學。 下三句同。

    132、致︰極。 好︰愛好。

    133、以上四句“之”字均作“于”解。

    134、權利︰權勢、利祿。 傾︰傾倒,動搖。

    135、蕩︰動。

    136、德操︰德行情操。

    137、定︰指有堅定的見解和立場。

    138、應︰指應付各種事物的本領。

    139、成人︰完美的人。

    140、見︰可能是“貴”字之誤。 光︰古與“廣”通。

    這三句意思是︰天以明為貴,地以廣為貴,而君子以學問修養完全精粹為貴。

    第四段提要︰說明為學必須專心致志,而以學之全、粹為最終目的。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60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8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60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8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