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其上游環節的土地流轉、家庭農場及養殖小區等現代農業推進工作,卻陷入了困境,處處踫壁,毫無進展。
無論縣里怎麼通過廣播、宣傳欄等方式宣傳土地流轉的好處,村干部怎麼挨家挨戶上門解釋政策,老百姓就是打心底里不願意把土地租給剛成立的農業合作社。
養殖小區的土地征用工作也同樣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進度十分緩慢。
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鄉鎮干部都感到束手無策,看著工作難以開展,漸漸也打起了退堂鼓,臉上滿是疲憊與無奈。
董遠方在辦公室里听完胡杰和金正南的匯報後,眉頭緊鎖,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的規劃確實有些欠考慮了。
從政府層面來看,老百姓不僅不用再交農業稅,每年還能從合作社領取土地租金。
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既可以報名參加勞動局組織的外出務工,也能選擇在合作社、養殖小區和食品產業園里上班,怎麼看都是件好事。
可他卻忽略了土地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那不僅僅是謀生的依靠,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份踏實的保障。
他也沒充分考慮到,失去土地後,老百姓內心的擔憂和恐慌。
“董書記,我跟胡書記去過萬虎鄉一戶農戶家。”
金正南的聲音帶著些許沉重,他作為這次農業農村工作推進的總負責人,項目推進遇到這麼大的阻力,心里也是寢食難安,但還是把基層的實際情況如實向董遠方匯報。
“那是村里的一個老光棍,一位 60 歲的大爺,自己種著一畝四分地,就靠這地養活自己。他就擔心啊,土地被合作社收走了,以後不給租金怎麼辦?要是想把土地再要回來,要不回來又怎麼辦?還有就是,那點租金夠不夠自己生活的?”
董遠方听著金正南的話,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心里五味雜陳。
他知道,這些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要想推進工作,必須先解開老百姓心里的這些疙瘩。
本來,董遠方心里打的算盤是招商工作肯定困難重重,畢竟道口縣底子薄、名氣小,想要吸引大企業入駐並非易事。
反倒是上游的農村工作,他覺得推行起來會順利得多 —— 土地流轉能讓老百姓得實惠,家庭農場和養殖小區能帶動大家致富,怎麼看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可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情況正好調了個個兒,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有了華信集團這個巨頭的加持,再加上項南、衛婉儀前期牽線搭橋打下的基礎,以及招商局一眾人員沒日沒夜的奔波,食品產業園的招商工作進展得異常喜人。
每天都有企業的考察團帶著合作意向而來,簽約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這讓董遠方一度覺得之前的擔憂都是多余的。
然而,土地流轉等農村工作卻成了棘手的難題。
這源頭,還得追溯到董遠方自己身上。
由于前期沒有充分地深入鄉村走訪調研,沒能真正摸清老百姓的心思和顧慮,他就憑著自己的判斷拍了板,搞起了一言堂,想當然地按照政府層面的邏輯去推進工作。
如今,老百姓不買賬,鄉鎮干部們束手無策,整個政府工作都陷入了被動。
董遠方坐在辦公桌前,看著窗外蕭瑟的街景,心里像被什麼東西堵著似的。
他清楚,這被動的局面,是自己決策失誤種下的果,想要扭轉,必須得沉下心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副書記胡杰和副縣長、扶貧辦主任金正南離開後,董遠方給秘書車潤杰布置道︰
“給秘書長說一聲,近期安排一場民主生活會吧,縣委常委、四套班子的副職及農村工作有關的局委一把手,選擇人口較多的幾個鄉鎮一二把手參加”
車潤杰立馬拿出隨身帶著的記事本,一一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