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縣委副書記衛迎秋、常務副縣長白利軍代表縣委縣政府,陪同賴德慶和項南一行,對道口縣進行實地考察。
太陽高掛,為初春的道口,帶來一絲溫暖。
劉少強握著手機從辦公樓轉角處匆匆跑來,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推開董遠方辦公室的門時,急切地說道︰
“董書記,剛和古教授助手通上電話了,確認古教授下午三點後在實驗室等我們”
董遠方擱下手中的土地流轉規劃圖,墨色鋼筆在文件上留下一道彎曲的印記。
他轉頭看向坐在會議桌旁,幫忙整理報表的沈佳慧,目光里閃過一絲興奮︰
“沈縣長,咱們提前去趟實驗室,柯錦豐托的那事兒也可以當面跟古教授聊聊了。”
兩人的車停在科研中心樓下時,樓前的試驗田里,嫩綠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穿過彌漫著泥土與試劑混合氣息的走廊,休息室的門半掩著,透過縫隙,能看見古景馨教授正摘下白色帽套,幾縷銀絲順著他布滿皺紋的額頭垂落,在實驗室白熾燈的照射下泛著微光。
推門而入的瞬間,董遠方的腳步不自覺放緩。
眼前的科學家身著略顯陳舊的白大褂,袖口處還沾著幾點褐色的泥土痕跡,仿佛無聲訴說著田間試驗的辛勞。
這一幕讓他想起在縣志館看到的老照片,那些在鹽堿地上彎腰育種的前輩,此刻與眼前的身影漸漸重疊。
“小董書記,來得正巧!”
古教授布滿老繭的手握著董遠方的手輕輕搖晃,鏡片後的目光帶著長者的慈愛與期許。
“小董書記,你來的正好,本來我還想去拜訪你這個父母官,忙完這茬兒就去叨擾你呢。”
她身從實驗台上拿起一株麥苗標本,葉片上細密的紋路在陽光下清晰可見。
“你們看,這是’道口一號’最新培育的樣本,根系比普通品種發達三分之一。”
沈佳慧湊近觀察時,注意到古教授指甲縫里還沾著未洗淨的泥土。
董遠方連忙站起身,跟古教授輕輕握了一下手,並介紹道︰
“這位是我們道口縣縣長沈佳慧同志。”
古景馨教授先後跟他倆握握手,招呼著坐下,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兩個縣里主官聊一聊。
沈佳慧笑著說道︰
“古教授,我今天過來,就是看看您這邊有什麼需要我們縣里協助的,當面跟我交代。”
“小董書記,沈縣長,我們研究的道口一號小麥種子已經在實驗田里試種,目前來看長勢喜人,夏收時,詳細對比數據就會出來。”
董遠方和沈佳慧听罷,激動地向古教授祝賀。
“我有兩個想法想跟縣里溝通,一是大批量試種,二是育種基地的建設需要縣里考慮。”
對于道口縣這個農業大縣來說,最不缺的就是耕地,尤其是現在他們規劃搞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推進,這些都不是難事,董遠方連忙應承下來。
“古教授,您放心,當時想讓您們過來建實驗室,後續的所有配套資源,我們都會全力支持,您讓助手跟我們縣府辦聯系就行了,我這邊交代好。”
古教授點點頭,笑著說道︰
“你真是個實在人,我這可不是光要塊地就行了,主要是育種基地需要縣里考慮聯合組建的事。”
顯然,董遠方確實沒有想到古教授是這個意思。
作為華夏農科院副院長的古教授,通過院里資源和江原省農科院的支持,建設小麥良種實驗室,開發出最新優良品種道口一號小麥,並沒有想獨享後期的育種收益,還是想給縣里分一杯羹。
董遠方驚喜地確認一下。
“古教授,您的意思是,育種基地的組建,我們縣里也能參與?”
古教授點點頭,接過助手遞過來的毛巾,擦洗了一番。
沈佳慧听罷也是喜出望外,連忙感謝︰
“謝謝古教授和農科院對我們道口縣的支持。”
新品種小麥育種基地建成後,不光是道口縣,整個江原省和中原地區,都能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想想會有多大的產值和收益,這是給道口縣實實在在夾了塊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