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妃那日穿的翟服與尋常出席宮宴時的不同,是要登正殿受冊寶所用的吉服,規制上更隆重端方。
知雪退下後,梅姑姑解釋道︰“娘娘莫要多想,皇後娘娘這般安排也算不上怠慢。吉服規制嚴謹,紋樣繁復,尚服局要趕在滿月前趕制妥當,原就倉促。從前也有先例的,慈寧宮姜太後當年晉封蕙妃時也是這般做法,吉服重新修飾後再用,反倒能添幾分承福納祥的寓意呢。”
孟姝正盯著襁褓里的玉奴兒瞧,聞言笑了笑︰“姑姑無需多言,我與婉兒身量相近,穿這套既合用,又透著幾分姐妹間的親近,比全新的更讓我安心。”
綠柳適時輕聲接話︰“奴婢提早打听過了,這套翟服是尚服局手藝最好的周姑姑主持修飾的,采蓮寸步不離的跟在她身邊打下手,在交予仁明殿前是萬無一失,眼下檢驗著也沒發現什麼不妥。”
“這個節骨眼上皇後不會出什麼紕漏,”
玉奴兒睡了有大半個時辰了,孟姝指間輕輕踫了踫他的小手心,沒料到這小家伙小嘴一癟,緊接著就“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哭聲實在吵人,猛的把孟姝都嚇了一跳。
梅姑姑嗔怪的覷了她一眼,伸手將襁褓抱在懷里一邊輕輕顛著,嘴里一邊絮絮地哄,等哭聲漸漸小一些,才小心遞給一旁侍立的李乳母。
孟姝靠在軟枕上看著,忍不住笑道︰“這麼小點兒,听不懂話的,姑姑這哄了半天,倒像是跟他講道理似的。”
綠柳正要將吉服收到衣櫥,聞言笑著說︰“孩子都是這麼帶過來,娘娘往後可要跟著學學。”
李乳母熟稔地將玉奴兒攏在懷里,抱著輕輕來回晃悠,“小皇子最是乖巧,眼下是到了該喂奶的時辰,奴婢這就帶他回去?”
孟姝抬手擺了擺,“去吧,這孩子就是嬌氣。”
接著先前的話頭,孟姝補充道︰“滿月慶典那日人多眼雜,皇後即便不做手腳,也難保旁人不動心思。到時你們只管緊盯著玉奴兒,別讓人沖撞了。”
綠柳和梅姑姑齊聲應是。
“對了,尚服局過兩日要送過來的衣裳,都務必檢查妥帖。眼下簡太醫不在,先讓冬瓜拿去驗看一番,等何醫正明日來請脈,也讓他順手過過目。”
滿月禮那日靈粹宮宮人們都要在殿內外服侍,按例得著新衣,既顯體面,也是宮里的規矩。
梅姑姑道︰“還是娘娘心細,奴婢和綠柳都一門心思盯著娘娘的吉服,您若不提醒,倒險些把這茬忘了。”
孟姝溫聲笑道︰“姑姑向來周全,不過是這幾日事多,一時沒顧上罷了。等過了初九,姑姑回行宮時將明月也帶回去吧。婉兒那邊雖說有周太後照拂,身邊也不能缺了得力的人手。”
梅姑姑搖了搖頭︰“奴婢回去就是了,明月得留下。如今是皇後娘娘統管後宮,府里雖早早就挑了幾個妥帖的乳母送進宮,可最終能留在小皇子身邊的,也就這位李乳母。讓明月在粹玉堂多待些日子,往後若有急事,也能有個照應。”
“不用,這些我還應付得來。”
見梅姑姑態度堅持,孟姝解釋︰“眼下我身邊這些人都是忠心的,皇上前日過來時說讓董明留在靈粹宮當差,董明恰好也懂些拳腳。另外,紅玉有幾分機靈,正好也讓她歷練歷練。”
雲夫人當初讓她入宮,原是為了給純妃做個幫襯,可如今倒反過來了,是純妃幫她良多。眼下出了月子,身子漸漸利索了,實在不該再將明月也拘在自己宮里。
梅姑姑雖听著有理,卻還是沒敢松口,只說了一嘴要去信問過純妃後再定。
綠柳在一旁看著,不知不覺便垂了眸子發怔。
她原是唐府的丫鬟,按說該更親近侯府那邊才是,可她其實是更偏著孟姝的,同時,從孟姝更籍那日起,她心里就沒踏實過,總暗暗捏著把汗,
怕純妃覺得孟姝分了恩寵,往日的姐妹情分就此慢慢淡去;怕雲夫人因孟姝生下皇子、晉了妃位,覺得侯府拿捏不住從而漸漸生出嫌隙;也怕梅姑姑、夢竹這幾個與她們這邊隔了心。
可日子一天天過下來,這些擔憂全落了空。
想到這些,心里就像被溫水泡過似的,又酸又軟。鼻尖忽然一陣發癢,她怕在梅姑姑面前失態,趕緊屈了屈膝溜了出去,走到廊下才悄悄用帕子按了按眼角。
......
福寧殿。
窗外日頭正好,朱漆窗扇半敞著,透進一縷斜陽,在金磚地上鋪成窄窄一道光帶。
皇後踩著那道光影緩步走進來,從杏雨手中接過雕漆食盒,柔聲道︰“皇上理政半日,也該乏了。臣妾特意讓膳房熬了碗八珍湯,最是補氣養神,皇上用些吧。”
皇上正執筆蘸墨,目光凝在案前一張朱紅禮帖上,似在斟酌。
听到皇後的話,他也並未抬頭,只淡淡道︰“皇後有心了,先擱下,朕待會兒再用。”
皇後含笑應了,將食盒輕輕置于案角,見皇上這般凝神專注,心中不免好奇,眸光不由自主地往御案上瞟了一眼。
只一眼就瞥到是禮部呈上來的帖子,是為大皇子擬的名諱。
這抹笑意就像被驟然凝住的湖面,倏然僵在了唇角。
隔了片刻,皇上似有所覺,擱下朱筆後指尖在帖上輕叩兩下,抬眸看她︰“皇後覺得哪個字最好?”
皇後聞言,先斂了斂神,才抬眼望向那張朱帖。只見其上工工整整列著“ 、暄、翊、晏、穆......啟、 ”等十幾個字。
每個字旁邊都注著釋義,墨跡新鮮,顯然剛呈上來不久。
“臣妾記得皇上前幾日說過擬了三個字,不知可在這帖子里?”
“在。”皇上漫應一聲,指尖在帖上虛點了點。
皇後垂在身側的手輕輕攥了攥,余光定在“ ”字上,眼角微微往下沉了沉。
“眼下北疆尚未安定,朝臣們日日憂心邊事。這個‘晏’字,有安定清朗之意,又自帶吉兆,既合時宜,又寓意綿長,臣妾覺著極好。”
她說著伸出指尖,鎏金護甲在 “晏” 字上方懸了懸,並未真的觸到紙面。
最末的“ ” 字最是耐人尋味,從玉從景,帶‘日’壓‘京’,禮部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將這個字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