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673章 釋道安留囑圓寂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673章 釋道安留囑圓寂

    且說高僧釋道安預感苻堅不久當亡,而慕容沖必將攻城屠害人民。

    之前,釋道安常與弟子法遇等人,在彌勒菩薩像前立誓,望死後能登天界。

    到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正月二十七日,忽然有一個很奇怪的僧人,形貌丑陋,來寺院寄宿。這個奇怪的僧人乃是降龍羅漢向兜率天,請來的彌勒菩薩,欲指點釋道安。

    這個怪僧來到寺院寄宿,因寺房狹窄,釋道安就安排他住在講經堂上。這天負責管理僧堂修持事務的僧人維那當值,晚上他看見那位異僧從窗戶縫里出入,趕快把這事告訴釋道安,釋道安聞言,而驚起,急忙前往行禮問訊,問他的來意。

    異僧回答說“為您而來。”

    道安和尚說道“自知罪孽深重,不知還能否度脫?”

    異僧說“甚可度脫,過一會兒沐浴聖僧,您的心願就可以實現了。”

    然後又告訴道安和尚沐浴的方法。道安又問自己來生在什麼地方,異僧用手向西北方向的天空中劃了一下,即見雲開,道安看到天界美妙的勝景。這天晚上,有幾十個人都看到了這番勝景。

    道安和尚按異僧的指點開始準備洗浴用具,看見一個非常小的小孩兒,由幾十個人陪伴著,來到寺院戲耍。

    過了一會兒,道安和尚開始沐浴,果然照應了異僧的話。

    這年的二月八日,道安和尚對弟子們說“我該走了。”

    其中一些弟子詢問師父可否留下一些教言,能否讓弟子受持得益。而提出這個問題的是釋道安得意門生—慧遠。

    慧遠,俗姓賈。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河北曲陽西北)參見道安,听講《放光般若》,豁然開悟後,以為佛教遠勝儒、道,遂從而出家。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

    西元365年,由于時事動蕩,隨同道安法師等,到襄陽弘傳聖教。當時是晉孝武帝太元三年(西元378年),前秦兵圍襄陽,道安法師為免徒眾遭受戰禍,于是分遣大眾往各地布教,慧遠大師亦率弟子數十人南下,客居于荊州上明寺。

    西元381年,欲往羅浮山(今廣東境內)靜修弘教,路經潯陽(今江西九江)見廬山峰林閑曠秀麗,正是修行的好處所,即定居于此,建造精舍龍泉寺,領眾清修,弘法濟生。後來由于各地高僧名士望風而來者日益增多,龍泉寺已不復使用。

    于是,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資助下,在廬山西面,新建寺院東林寺,作為集眾行道的場所。後遂成中國佛教淨土宗著名的發源地之一。

    後來得知釋道安法師將要圓寂,于是特地趕到釋道安居住的寺院去見他老人家。

    于是道安和尚對弟子們說道“當初釋迦牟尼佛涅盤之前,對一眾弟子說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師父什麼是波羅提木叉?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一名年輕的僧人忍不住問道。

    釋道安法師微微一笑,解釋道“波羅提木叉,即是別解脫戒,是你們日常修行的準則。它包括了不得胡亂貿易,不得安置田宅,不得畜養人民奴僕,不得佔相吉凶,不得仰觀星相這些規定,都是為了幫助你們約束身心,遠離貪嗔痴,獲得真正的解脫。”

    為了讓弟子們更好地理解“持戒”的重要性,釋道安法師講了一個故事,道“從前有一位牧牛人,他養了一群牛。為了防止牛群踐踏莊稼,他每天都手持木杖,小心翼翼地看護著它們。只要有哪頭牛想要越界,他就會及時地使用木杖將它趕回。正是因為牧牛人的盡職盡責,才保證了莊稼的豐收。”

    “諸比丘弟子,你們就像這牧牛人,而戒律就如同你們手中的木杖一樣。你們要時刻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不讓它們放逸,不讓它們損害你們的莊稼,也就是清淨的自性。”

    說完這些,就在這天齋畢,釋道安法師無疾而終,安葬在城內五級寺中。這一年是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終年72歲。

    先前,道安法師就听說高僧鳩摩羅什在西域,很想和羅什一起講析經文,多次勸苻堅請羅什來前秦。而羅什對道安的風範也有所耳聞,稱道安為東方的聖人,常常遙向禮拜。

    道安在臨終之前,隱士王嘉來看望他,道安說“世事已如此,行將及人,我們一起去吧。”王嘉說“誠如法師所言,法師先走一步,我還有些小債未了,不能跟法師一起去了。”至于這個小債是怎麼一回事,且到後面的故事發展再來說明。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673章 釋道安留囑圓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673章 釋道安留囑圓寂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