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石閔幽禁趙主石鑒而擅權,石閔又在城內發令稱“近日孫伏都、劉銖叛逆,他們的親信黨羽已經全都被殺,好人沒有一個參與其事。從今以後,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門不再關閉。”
該令發布後,百里之內的趙人都進城來,離城而去的“胡羯”族人也堵滿了城門。
石閔明白胡人不願為己所用,心生怨恨,于是頒布命令告知內外趙人,只要能斬得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但凡文官都晉升官位三等,武職都授予牙門。人生哪個不追求富貴?于是在一天之內,有數萬人被殺死。石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使得死亡者高達二十余萬。他們的尸體在城外,都被野犬豺狼啃食。對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也依照冉閔以書信傳達的命令,把他們殺死。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在這場民族大仇殺中,“胡羯”族人遭受滅頂之災,從此再無力量恢復。
太宰趙庶,太尉張舉,中軍將軍張春,光祿大夫石岳,撫軍將軍石寧,武衛將軍張季,及諸公侯卿校龍騰軍等萬余人,至此都恐怕會受到連累,于是出奔襄國。
汝陰王石琨,亦奔據冀州,撫軍張沈得據滏口,張賀度得據石瀆,建義將軍段勤得據黎陽,寧南將軍楊群得據桑壁,劉國得據陽城,段龕得據陳留,姚弋仲得據灄頭,蒲洪得據枋頭,眾人各數萬,皆不依附石閔。王朗、麻秋,也自長安奔往洛陽。
石閔遣人召傳麻秋,令其圖謀王朗,麻秋襲擊誅殺王朗部隊羯人千余名,王朗幸得逃免,轉奔襄國。麻秋忽然心生悔意,亦逃走依附蒲洪。
汝陰王石琨及張舉、王朗,糾集眾人七萬,向鄴城討伐石閔。
石閔親自率騎兵出發拒敵,列陣城北,遙見敵軍如牆而來,便躍馬出陣,手持兩矛,直奔敵軍。
敵軍前隊,遠來疲乏,不防石閔輕騎殺到,一時不及招架,便致倒退。石琨等尚在後面,見前軍紛紛退後,還道石閔軍隊甚盛,抵敵不住,自己顧命要緊,也即拍馬返奔。為這一走,遂導致全軍奔逃潰敗,仿佛天崩地塌了一般。
石閔得以任情追殺,斬首至三千級,待至石琨等人逃遠,方才收兵還鄴,石琨等仍奔還冀州去了。並非石閔善戰,實是石琨等無用。石閔既大獲勝仗,復與李農率三萬騎兵,前往攻打石瀆。
石鑒被禁錮在御龍觀中,因石閔李農外出,監守少得松懈。石鑒于是得寫就一封書信,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張沈等,讓他們乘虛襲擊鄴城。宦官把此事報告給冉閔、李農,冉閔、李農馳馬速歸,廢黜石鑒並殺了他,又殺害石虎孫三十八人,把石氏家族全部消滅。石鑒一共在位一百零三天。惟尚有石虎之子數人,如石琨、石祗等,統居外境,尚未遭難。
鄴城之中已無石氏遺種,石閔即欲僭號稱尊,司徒申鐘,司空郎 ,密承石閔之旨,聯絡朝臣四十八人,同聲勸進。
石閔佯裝為退遜,讓與李農。李農不敢領受,誓死固辭。辭與不辭相等,始終難逃一死。
石閔對眾人說道“我等本是晉人,今晉室猶存,願與諸君分割州郡,各稱牧守公侯,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諸君以為何如?”誠能如是,倒也完名全節,可惜言不由衷。
尚書胡睦進言道“陛下聖德應天,宜登大位,晉氏衰微,遠竄江表,豈尚能總馭英雄,混一四海麼?”
看汝能長為冉閔之臣否?冉閔欣然道“胡尚書可謂識機知命,我當勉從。”
石閔遂來到南郊即位,公然稱帝,恢復自己祖姓冉氏。大赦天下囚犯,改年號為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並恢復自己的冉姓。他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親冉瞻為烈祖高皇帝,尊母親王氏為皇太後,立其妻董氏為皇後,其子冉智為皇太子;以李農為太宰、兼任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李農諸子都封為縣公;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為王;文官武將進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級。此外,冉閔派人持節赦免各地抵抗勢力,但各勢力多不歸從。
趙新興王石祗,听聞石鑒被弒,也在襄國稱帝,改元永寧。用汝陰王石琨為相國,並授姚弋仲為右丞相,待以殊禮。弋仲之子姚襄為驃騎大將軍,當時姚弋仲佔據灄頭,蒲洪佔據枋頭,各思稱雄關右,互生疑忌。
秦雍流民,相率歸從蒲洪,蒲洪有眾至十余萬。姚弋仲恐蒲洪過盛難制,遣兒子姚襄引兵攻擊蒲洪,為蒲洪所破。
蒲洪遂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兼三秦王。即前秦之�y始。且因讖文有草付應王一語,于是改姓苻氏。苻洪的第三子苻健,少年的時候就嫻熟弓馬之術,勇武有力,曾經為石氏父子所親愛,苻洪因而立為世子。趙將麻秋,既前往依附苻洪,苻洪命麻秋為軍師將軍。
麻秋勸苻洪先收關中,然後東爭天下,苻洪深服麻秋之言。哪知人心不測,暗殺難防,苻洪引麻秋為知己,麻秋偏視苻洪若仇家,一無心,一有心,兩人終夕昵談,繼以宴飲,麻秋竟然暗中置毒入酒,勸苻洪痛飲數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及麻秋辭宴退出,苻洪腹中忽然絞痛,不可忍耐,自知遭麻秋暗算,急召世子苻健入內室語道“我擁眾十萬,據住險要,冉閔慕容俊等,本可指日蕩平,就是姚襄父子,亦在我掌握,所以遲遲入關,實欲先清中原,再行西略;不意為豎子所欺,致我中毒。我死後,看汝兄弟未能肖我,休得再想中原,不如鼓行西進,得踞關中,也好獨霸一方呢。”一麻秋尚不能防,還說能平定中原,也是痴想。言訖竟死。
苻健秘不舉哀,即率親兵前往捉捕麻秋。麻秋正在安排兵甲,準備將乘喪為亂,不防苻健已經先趕到來,急切之下,不能抵御,立被苻健的麾眾拿下,一刀兩段,報了父仇,然後為父發喪,承襲遺業。
苻健且遣使向晉朝廷報訃,自削王號,用晉封爵。原來苻洪先降晉,曾受封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此時苻健即自稱征北將軍,向晉朝廷請命。
趙石祗甫經稱帝,也欲籠絡苻健,命為鎮南大將軍,苻健佯為受命,在枋頭修繕宮室,督兵種麥,示不復出;暗中卻部署兵馬,謀取關中。
關中本為趙國屬土,由將軍王朗居守。王朗自長安奔洛陽,復自洛陽奔往襄國,當時但留司馬杜洪,居守長安。杜洪常恐苻氏入關,暗中加以戒備。及苻氏父死子繼,已放心了一大半,嗣聞苻健課農築舍,更覺不以為意,誰知苻健竟然自稱晉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領雍州刺史,盡眾西行,在盟津架起了浮橋,渡河直進。至大眾畢濟,將橋毀斷,仿佛破釜沈舟,有進無退。
苻健之弟苻雄先驅兵來到潼關,杜洪始得軍報,乃遣部將張先出拒,與苻雄交戰,倒還不分勝負。及苻健繼而來到,張先勢孤難敵,敗回關中。
苻健雖然得戰勝,猶修箋致杜洪,並送名馬珍寶,謂將自至長安,奉杜洪尊號。杜洪也慮苻健懷詐,顧語屬吏道“這所謂幣重言甘,明明是誘我呢。”
于是盡召關中兵士,東出拒抗苻健。苻健已進次赤水,派遣苻雄略地渭北,又追擊張先來到陰盤,把他擒住;再派兄之子苻菁旁徇諸城,所至輒陷。杜洪出走長安才數十里,迭接各處敗報。又聞苻健乘勝殺來,急得面色倉皇。部眾見主帥失色,越發驚心,你奔我逃,如鳥獸散。
杜洪只剩得數百騎,眼見得不能對敵,並不敢再回長安,索性奔往司竹去了。
苻健竟而進入長安,據為都城,遣使至晉朝廷告捷,並且向桓溫修好。
苻健有長史賈玄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上表奏請苻健為關中大都督大單于秦王。苻健佯怒說道“我豈就好做秦王麼?況晉使未返,我所應有的官爵,難道汝等所能預知麼?”眾始無言。
越年為晉穆帝永和七年(351年),晉使已歸,不聞加封,他復密使心腹,諷玄碩等表上尊號。玄碩等不敢不從,遂請苻健為天王大單于。
苻健尚假惺惺的謙讓一番,至玄碩等兩次勸進,便自號秦天王大單于,建元皇始。史家稱之為前秦。為十六國中之一。當下繕宗廟,置社稷,立妻子強氏為天王後,兒子苻萇為天王太子,其弟苻雄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兼車騎大將軍,領雍州刺史。自余封拜百官,位秩有差。又遣使四出,問民疾苦,旁求俊義,除去趙時苛政。關中人民,賴是少安。
趙主石祗方與冉閔相持,無暇西顧,因此苻健得從容布置,據有西秦。冉閔欲北向攻趙,趙主石祗已遣汝陰王石琨,及張舉、王朗等,統兵十萬,南行攻打冉閔。
冉閔遣人臨江傳語晉使道“羯賊擾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已誅去羯首,只有余黨未平,江東若能共討,可即發兵前來。”
晉使轉而報告晉朝廷,廷議以冉閔亦亂賊,置諸不睬。冉閔欲自出拒敵,恐李農居中為變,竟將李農誘入殺死,並戮殺李農三個兒子子。與人共事,人得利而己先受害,如李農輩,最不值得。
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俱得連坐李農之黨,盡被駢誅,乃遣衛將軍王泰為前鋒,出擊趙兵,自為後應。
這個時候,趙汝陰王石琨,南入邯鄲,與鎮南將軍劉國,會師並進。途次遇著王泰,一戰敗績,死傷萬余人。
石琨退歸邯鄲,國亦還屯繁陽。既而國與段勤張賀度靳豚等,復會兵攻打鄴城,冉閔派遣劉群為行台都督,率同諸將王泰、崔通、周成等,共十二萬眾,出發佔堵黃城。
冉閔自統精卒八萬人馬繼進,與劉國大戰蒼亭,劉國等雖然連兵,卻是將令不齊,眾心未一,反不如魏兵一致,鼓動一股銳氣,東沖西撞,砍斃了劉國的連合軍,共二萬八千人。
劉國等人兵敗而逃遁,靳豚稍遲一步,中槊被殺,殘眾盡潰。
冉閔振旅歸鄴,旌旗鉦鼓,綿亙百余里,仿佛如石氏全盛時。既入鄴城,行飲至禮,群下歡舞。冉閔且欲籠絡人心,求才興學,特備玄 束帛,禮征隴西辛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辛謐,字處道,少有志尚,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為時楷法。性恬靜,不妄交游。召拜太子舍人、諸王文學,累征不起。永嘉末年,以為散騎常侍,慰撫關中。
辛謐以洛陽將敗,故應之。及長安陷落,沒于劉聰,劉聰拜太中大夫,固辭不受。又歷石勒、石虎之世,並不應闢命。雖處動蕩喪亂之中,頹然高邁,視榮利蔑如也。
及得冉閔征書,依然不去就職,但復書答冉閔道
昔許由辭堯,以天下讓之,全其清高之節。伯夷去國,之推逃賞,皆顯史牒,傳之無窮,此往而不返者也。然賢人君子,雖居廟堂之上,無異山林之中,斯窮理盡性之妙,豈有識之者耶?是故不嬰于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爾。謐聞物極則變,冬夏是也,致高則危,累�是也。君王功已成矣,而久處之,非所以顧萬全,遠危亡之禍也。宜因茲大捷,歸身本朝,指晉。必有許由伯夷之廉,享喬松之壽,永為世輔,豈不美哉?
復書既去,尚恐冉閔不肯放過自己,竟然自甘絕粒,不食而死。不沒高人。
冉閔怎肯听從辛謐之言,又起步騎十萬人,前往攻打襄國。封次子冉胤為太原王,進號大單于,署驃騎大將軍,配以降胡千人,令他居守。
光祿大夫韋佑諫言“降胡難恃,且不宜仿稱單于。”
哪知冉閔聞言大怒,反責罵韋佑離間戎夷,把他處斬,並殺其子伯陽
永興二年(晉永和七年,351年)二月,冉閔攻打襄國長達百余日,挖地道、壘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以示久留之意。石祗非常恐懼,除去皇帝之號,稱趙王,派出使者分別到前燕慕容�y、羌族姚弋仲處請求援軍。
姚弋仲即命兒子姚襄率騎兵三萬八千,前往援救襄國,就是燕王慕容俊,也令將軍悅綰,率騎兵三萬人,救趙拒魏。再加趙汝陰王石琨,又從冀州赴急,三方會合,共得勁卒十余萬,直逼冉閔堡壘。
冉閔使將軍胡睦防御襄國,孫威防御琨國,並皆戰敗,孑身遁還。
冉閔自擬出擊,衛將軍王泰諫阻道“今襄國未平,陷于困境之敵頑固石祗,寄希望于外援。眼下強大的救兵四方雲集,想引誘我們出兵交戰,以便從腹背兩個方向攻打我們。我們應該加固營壘不出兵,靜觀態勢而行動,用這種戰術挫敗他們的計謀。如今陛下親自臨戰,一旦沒有萬全之策,宏業就將喪失。請謹慎不出,臣請求率諸將為陛下去消滅他們。”
冉閔點首稱是。忽然由道士法饒進言道“陛下包圍襄國已有一年之久,然而沒有取得絲毫勝利。如今敵人來了,卻避而不攻,今後將怎樣調動將士呢!況且啟明星進入昂宿,正是誅殺胡王的征兆,定將百戰百勝,絕不可錯失良機。”
冉閔被他一說,不由的眉飛色舞,攘袂大言道“我出戰已定,誰再敢進諫不戰就殺了他!”
于是傾壘出發,與姚襄對陣交鋒。可巧石琨從東面馳來,悅綰從西面趕到,塵頭大起,驚動冉閔軍隊。趙主石祗,又由城中沖出,前後左右,四面集體攻打冉閔。
冉閔軍隊在外日久,已經疲敝,哪里擋得住四面兵馬,頓時大潰,先走的得逃性命,後走的都做了刀下鬼奴。
冉閔與十余騎兵拼命飛跑,走還鄴城,那知次子冉胤,已經被降胡執拿住,前往投降襄國。
鄴城之中大亂,所有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將軍胡睦,侍中李 ,中書監盧諶以下,盡被殺死,人物殲盡,各地賊盜蜂擁而起,司、冀二州饑荒嚴重,人人相食。
冉閔已潛入鄴城之中,鄴城之人尚未聞知,內外粬粬。訛言冉閔已經敗沒,射聲校尉張艾,勸冉閔親出撫慰,安定眾心。
自石虎末年起,冉閔為了收買人心樹立自己的恩德,已經把倉庫之中積儲的糧食散發淨盡。此時與各路敵人作戰,連月交鋒。青、雍、幽、荊各州遷徙百姓及諸氐、羌、胡、蠻共數百萬人,各自歸回本土,在道路上互相攻殺劫掠,加之因饑餓、疾病等因素死亡,最終能夠活著回到家鄉的僅有十分之二三的百姓。中原各地一片混亂,無人再從事農耕。以此可見,冉閔眼界短淺,,多年來一直征討用兵,不思糧食乃是短缺之物,不求長久鞏固之計?如今當地百姓沒有糧食,搞得人人餓死,自相而食。
冉閔對此深感懊悔,殺了法饒父子,肢解其尸體(一說肢解殺死),追贈韋 為大司徒。但是已經遲了。
冉閔一面搜卒補乘,再圖御敵。姚襄已還軍灄頭,姚弋仲責他不擒冉閔,杖打姚襄百下,惟不復用兵。燕將悅綰,也即退去,獨趙主石祗更遣部將劉顯,率眾七萬,再次攻打冉閔,進次明光宮,去鄴止二十三里。
冉閔急忙召衛將軍王泰,商議拒敵方法。王泰恨之前自己建議不被冉閔用,于是托病不入。到了冉閔親往訪問,王泰仍然固執稱病篤,不能參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冉閔不禁大怒,回宮對左右人說道“可恨巴奴,乃公豈定要靠他,才得保命嗎?我當先滅群孽,再斬王泰。”
說著,冉閔便悉眾盡出,一鼓作氣,拼死殺去,得于攻破劉顯軍隊,追至陽平,乘勢斬殺,得首級三萬余顆,殺得劉顯窮蹙失措,幾乎無路可奔,不得已遣使乞降,情願殺石祗自效。
冉閔乃縱劉顯使去,自還鄴中。左右密承冉閔旨意,誣言王泰將叛奔入秦。冉閔正要殺王泰,听得此語,好似火上添油,立刻命人將王泰處斬,並夷三族。
過了匝月,果然得劉顯的來文,報稱殺了趙主石祗,及丞相樂安王炳,太保張舉,太宰趙庶等十余人,據定襄國,納質請命。
冉閔喜如所望,尚未答復,那趙主石祗的頭顱,已自襄國獻入鄴城之中。
冉閔令人將趙主石祗的頭顱懸示三日,焚諸通衢,乃封劉顯為大單于,領冀州牧。
趙主石祗稱帝襄國,只越一年,便即遭弒,後趙至是乃亡,總計後趙自石勒建國,至石祗已易六人,共得七主,只合成二十三年。了結後趙。
劉顯降從冉閔,才閱百日,又欲自上尊號,謀劃襲擊冉閔,偏被冉閔預先探知,發兵邀擊,殺退劉顯士兵,劉顯狼狽走還。
但冉閔雖然得勝,所轄各土,已皆瓦解。徐州刺史劉啟,兗州刺史魏統,豫州刺史張遇,荊州刺史樂弘,俱舉州投降晉朝廷。還有魏平南將軍高棠,征虜將軍呂護,執住洛州刺史鄭系,也向晉朝廷請降。又如故趙將周成屯廩邱,高昂屯野王,樂立屯許昌,李歷屯衛國,亦陸續歸鄉晉朝,就是劉顯據住襄國,雖經屢敗,也居然僭號稱尊,且率眾攻打魏國常山。常山太守甦彥,飛使至鄴城乞援。冉閔使太子冉智留守鄴城,以大將軍蔣干為輔,自率銳騎八千人,前往援救常山,一戰卻敵。
劉顯前軍大司馬石寧,舉棗強城投降冉閔,冉閔勢力益盛,更是進兵追殺劉顯。
劉顯奔回襄國,大將軍曹伏駒,知劉顯無成,竟為冉閔內應,開門納入追軍。
劉顯無處奔避,眼見為冉閔軍隊所困,亂刃分尸,所有家眷及偽署公卿,一股腦兒屠殺淨盡。又放起一把無名火來,毀去襄國宮室;凡襄國遺民,盡被冉閔驅至鄴中。可憐石氏遺種,單剩了一個汝陰王石琨,系是石虎的幼子,他已弄得無兵無餉,沒奈何挈領妻妾,南走建康,向晉朝廷乞憐,保他一脈。
晉朝廷追念宿仇,怎肯相容,立刻將石琨綁縛起來,驅出市曹,一刀兩段。石琨的妻妾亦同時被斬首,于是石氏遂絕。有詩嘆道
莫道貽謀可不臧,祖宗積惡播余殃。
羯胡一敗無遺類,到底凶人是速亡。
晉朝廷既殺死石琨,又想趁這機會,規復中原。欲知成功與否,待作者下章節再詳說來。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