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除了五胡十六國的故事,其他著名人物故事也是相當多的。前文作者介紹說明了佛圖澄大和尚的經歷,這個章節就先說西域神僧佛圖澄的座下一位比較有名的弟子—釋道安,本篇介紹釋道安如何拜在佛圖澄座下為弟子的經歷。
釋道安,原俗姓衛,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生于常山扶柳今河北冀縣壘頭鄉扶柳村。家世英儒。早失覆蔭,由外兄孔氏所養。年七歲時,“五經文義,稍已通達”。雅好佛道,再覽能誦。十二歲的時候就出家當了和尚,雖然神智聰敏,但是因其形貌黑丑,未被剃度師所重視,令釋道安作農務。
一直勞作到三年時間,毫無怨色,且篤性精進,齋戒無闕。
當時的釋道安應該只是叫道安,尚未到冠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的釋字為姓的時間,所以我們暫時稱呼釋道安為道安和尚為宜。在佛教傳入中國初期,僧人姓氏多樣,或沿用俗姓(如朱士行),或依師承姓氏(如竺、支、安等),導致僧團內部存在各自依師父之姓的宗派分化現象。
且說道安和尚勞作數年之後,方才啟師求經,其尊師給道安和尚《辯意經》一卷,約有五千言。
道安和尚攜經書下田勞動,休息的時候就閱覽經書,晚上回寺,以經還給尊師,請師另借別經。其師說道“昨經未讀,今復求耶?”
道安和尚答道“即已暗誦”。其師驚異而未信。復交給道安和尚《成具光明經》一卷,近一萬言。道安和尚當晚就還了經書,在其師面前背誦,竟然不差一字。尊師大驚嗟而異之。道安和尚的勤奮和天才得到老師的器重,年滿二十歲的時候,從受具足戒,並準許出外游學。
此時,西天釋迦牟尼如來佛祖在華嚴世界說法,法會之中听法者有五百羅漢以及二十五位菩薩以及各大集會的天界神仙。
華嚴世界是毗盧遮那佛(法身佛)的淨土,其形態為巨大蓮花中包藏無數微塵世界,象征佛國淨土的廣博與交融。為釋迦牟尼佛法身毗盧遮那佛所居的佛國淨土,又稱“蓮華藏世界”或“華藏莊嚴世界海”。
法會中的二十五位菩薩,分別是一、觀世音菩薩,二、大勢至菩薩,三、藥王菩薩,四、藥上菩薩,五、普賢菩薩,六、法自在菩薩,七、師子吼菩薩,八、陀羅尼菩薩,九、虛空藏菩薩,十、佛藏菩薩,十一、德藏菩薩,十二、金藏菩薩,十三、金剛藏菩薩,十四、山海慧菩薩,十五、光明王菩薩,十六、華嚴王菩薩,十七、眾寶王菩薩,十八、月光王菩薩,十九、日照王菩薩,二十、三昧王菩薩,二十一、定自在王菩薩,二十二、大自在王菩薩,二十三、白象王菩薩,二十四、大威德王菩薩,二十五、無邊身菩薩。
關于釋迦牟尼如來佛祖座下的五百羅漢,他們的宿世業緣,作者在此細細說明。
據說在久遠劫以前,有一棵大枯樹的樹穴之中住有五百只蝙蝠。
有一天,有一支商隊經過,在此停留歇息,他們在點火取暖時,火燒到枯樹。巧合的是,其中有一位商人正手捧佛經在念誦,而那些被大火困住的蝙蝠因喜歡听誦經聲,竟一直忍耐著不願離去,結果全部被燒死。
後來,這五百只蝙蝠都轉世為人,然後跟在釋迦牟尼佛的身邊修行,都修成正果,成為了五百羅漢。而那個念經的商人就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的前身。
這五百羅漢當中,有十八位羅漢遵從釋迦牟尼佛祖之意,常在人間應化顯聖或入世應供,常住人間。或分身變化,或入胎住世度化眾生。
他們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所有羅漢們紛紛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幫助維護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羅漢們也有了他們新的地位和作為。
這十八位羅漢,分別是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又名賓頭盧尊者;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名為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于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听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迦諾迦伐厘情 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甦頻陀尊者——托塔羅漢,持七層寶塔為法寶。
這位羅漢名叫甦頻陀,是釋迦牟尼佛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甦頻陀是釋迦牟尼佛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父,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常在心之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名字叫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名字叫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是為伐 羅弗多羅尊者,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缽剌�洲。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
據說,由于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結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但是他很少會說 法,甚至往往終日不語。
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乃是戍博迦尊者,為釋迦牟尼佛弟子。據典籍記載,其出家前存在多重身份傳說或為香碎山宦者、袒露佛心的乞丐,亦有中天竺國讓位出家太子的說法。其核心事跡以剖胸示佛相平息王位爭端著稱。因通過割開肚子心髒見佛的方式告訴和自己爭王位的弟弟,展現心境澄澈的修行境界,得“開心羅漢”稱號。
探手羅漢,乃是半 陀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陀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他的特征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叫做羅怙羅多,乃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
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听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裝蛇的。
伐那婆斯尊者,是為芭蕉羅漢。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附近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樹下打坐修行,或者喜歡坐在芭蕉葉上,故名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名叫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征,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于修成正果。
看門羅漢,乃是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人家听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降龍羅漢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的慶友尊者。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藏于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羅漢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七世夙願。
伏虎羅漢第十八位羅漢。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當中的降龍羅漢知佛門僧人以釋為姓的機緣將到,于是在法會之中,向佛祖請旨,下凡指點人間的道安和尚尋找名師,令佛教早日能成人間正統宗教,好以此方便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但言善哉。降龍羅漢于是從華嚴世界,下凡來到人間。
降龍羅漢托夢給道安和尚,囑咐他先到建業(南京)中寺,謁見得道的神僧佛圖澄。道安和尚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于是前往鄴城。
道安和尚來到鄴城,拜見佛圖澄,高僧佛圖澄見他才識不凡,與他暢談了終日。
眾僧見他相貌奇丑,不怎麼重視他。大和尚佛圖澄說卻對眾弟子說道“你們不可用俗人之見看他。我敢說,你們沒有一個人可比得上他。將來佛門傳燈,他大有希望呢!我們修道之人,不能以本空之外相看人啊!”
半個月之後,道安和尚拜大和尚佛圖澄為師。大和尚佛圖澄每每講經,道安和尚都靜心听著,到了第二天,他就再給眾僧補課講解,終于博得了眾僧心悅誠服,開始愛戴。
當時學佛法的人,多是墨守成規,道安感嘆道“為眾人所推崇的佛學大師們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玄妙的義理還可追尋,應當窮究幽遠,探索微奧,使我們後人能夠理解佛學的真話。”于是道安開始游方問學,訪學佛門經、律。
當時並州的支曇法師在講《陰持人經》,道安聞之,辭離了佛圖澄師,前往並州听講。
听後,道安和尚不勝感佩,從之受業。後又辭別支曇師,至飛龍山、太行山、恆山等地。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