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靭自以為功大,而被王渾父子及豪強所壓抑,多次被有司上奏彈劾,每次進見晉武帝的時候,總要陳說自己征伐的勞苦,及被誣告冤屈的情狀,有時顯出憤憤不平的樣子,退出時不向晉武帝告辭。晉武帝每次都寬恕他。
益州護軍範通,是王靭的外親,對王靭說︰“卿的功業是盛大的,可惜有這大功業的人未能盡善。”
王靭說︰“這話什麼意思?”範通說︰“卿凱旋歸來之日,應該戴上隱士的角巾,回到私宅,口不言平吳之事,若有人問及此事,您就說︰“平吳全憑聖主之德,群帥之力,老夫哪有這種力量呢!”如能這樣,那麼顏回老聃之不夸其德,漢龔遂“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功”的雅對,又怎麼能勝過您呢!這就是藺相如所以能讓廉頗屈服的原因,王渾對此能不慚愧嗎?”
王靭說︰“我開始害怕會發生類似鄧艾滅蜀而被殺的事情,怕災禍及身,不得不說,也不能把話藏在胸中,這是我的偏激啊。”
當時的人都認為王靭功勞大而封賞輕,博士秦秀、太子洗馬孟康、前溫縣令李密等,一起上表訴說王靭受委屈。晉武帝才遷王靭為鎮軍大將軍,加散騎常侍,領後軍將軍。王渾到王靭家里去,王靭安排衛士嚴加戒備,然後才接見,他們兩個就是如此互相猜疑防備。王靭平吳之後,因功高位重,不再守儉素之業,于是食則佳肴,衣則錦繡,縱情奢侈享受。他所征召引薦的,多是蜀人,表示不遺故舊。後來又轉王靭為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特進,散騎常侍、後軍將軍如故。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後宮妃嬪眾多。尤其是在平定東吳之後,他收納吳帝孫皓宮中的數千名宮女,使內宮的嬪妃人數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了讓晉武帝司馬炎十分頭疼的問題。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于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舔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
後人常以這一命為“羊車望幸”的故事表示嬪妃渴求得帝王的寵幸;以羊車降臨表示宮人得幸,以不見羊車表示宮怨。
當初醫學家皇甫謐,四十多歲得了風濕病,半身癱瘓,長期臥床,但是他博覽群書,很有才華。當時還是魏相的晉武帝司馬炎得知這個情況後,多次下詔要他出來做官,但他推說有病,婉言謝絕。他在病床上開始摸索針灸,一邊攻讀醫書,一邊在自己身上做試驗。
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晉武帝又請他,他自表就帝借書,晉武帝司馬炎于是送書—車;六十—歲時(公元277年),晉武帝又詔封為太子中庶、議郎、著作郎等,皆不應,著驚世駭俗的《篤終論》。
太康元年280年),在滅吳之後,晉武帝司馬炎將全國的版圖劃成為十九個州,州之下共設郡、國一百七十三個。政府所統領的在籍人口為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戶。
同年,晉武帝司馬炎命令州郡地方政府解散或削減下轄的軍隊。規定,刺史只作監司,罷去其將軍名號,不領兵,也不兼領兵的校尉官。兵民分治,都督、校尉治軍;刺史、太守治民。
晉武帝司馬炎說,這是對漢末州刺史既統政事,又掌軍權的弊病進行改革,用意在于維護“天下為一”,防止重新出現“四海分崩”的局面。在州郡去兵的同時,他規定大郡設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設置武吏五十人,以維持地方治安。但在當時,這一舉措就遭到了尚書右僕射山濤、交州刺史陶璜的反對。
當初咸寧二年276年),晉武帝司馬炎一度病重,當時朝野人士都屬意司馬攸繼位,河南尹夏侯和甚至公開勸同時為司馬衷、司馬攸岳父的賈充說︰“立人當立德。”賈充默認不答。與司馬攸交惡的荀勖、馮 心知晉武帝司馬炎一心想傳位于兒子,于是勸晉武帝司馬炎遣司馬攸就國,離開中央。晉武帝司馬炎心中贊同,遂轉授夏侯和為光祿勛,奪去賈充的兵權,但對司馬攸、賈充仍加官晉爵,以示尊崇。
荀勖、馮 乘機挑撥說︰“群臣皆歸心齊王,陛下萬歲後,太子很難嗣位。陛下如果不信,可以讓齊王外出,必然舉朝反對。”果然,司馬炎調司馬攸去青州的詔書一下,許多大臣紛紛上表諫阻。司馬炎又氣又惱,貶斥了一些人,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女婿︰王濟和甄德。次年正月,他又將幾個上表的博士,收付廷尉科罪,多虧尚書夏侯駿等人出面辯駁,才免去他們一死。
到了太康四年283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催促司馬攸立即啟程。司馬攸憤怒成疾,乞求寬限日期。晉武帝司馬炎派去御醫察看病情。御醫謊稱齊王無病,于是司馬炎再次下詔催促。弄得司馬攸只好帶病辭行,結果加重病情,嘔血而亡。
晉武帝司馬炎這才知道齊王司馬攸不是裝病。于是晉武帝用懲辦幾個御醫的辦法,以塞罪責。晉武帝司馬炎極力排斥司馬攸,用自欺欺人的辦法鞏固太子司馬衷的地位,這就為其死後,司馬衷無力控制政局,引起天下大亂而埋下了禍根。
太康年間,妖異之事頻繁發生,民間或有傳言,乃是妖魔與神仙斗法,故亂象頻出。
太康四年,會稽郡的蟛鼓和蟹,都變成了老鼠。這些老鼠遍布田野,大肆咬食稻谷,造成災害。它們剛變成的時候,只有毛肉沒有骨頭,行走不能越過田埂。幾天之後,就全變成了母老鼠。
太康五年284年96),東吳廢帝歸命侯孫皓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二歲,葬在洛陽的北邙山。其東吳的滕皇後親自為他寫了哀悼文,文章甚是悲痛淒楚。
太康五年284年),尚書左僕射劉毅因九品中正制是“權時之制”,不但“未見得人”,反而有八種弊病。于是他上書要求廢止該制。在奏疏中,劉毅指出,九品中正制使中正可以任意弄虛作偽,營私舞弊。“不精才實,務依黨利;不均稱尺,務隨愛憎。所欲與者獲虛以成效,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它使朝廷的吏治腐敗,“廉讓之風滅,苟且之俗成”。由于中正公然接受賄賂,上下其手,所以“附托者必達,守道者困悴”,“無績于官而獲高敘”,真正有才能的人反倒被埋沒,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與劉毅同時的段灼也說︰“今台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即當途之昆弟也。得上品的官僚貴族子弟極易步入仕途,而且升遷迅速,他們一入仕,即可擔任尚書郎、秘書郎、著作郎、散騎侍郎、黃門侍郎等職閑位重的官職,這些官職也由此被稱為清官、清職。晉武帝司馬炎在位之初雖多次下詔征用寒素,試圖加強皇權對官員選拔的干預,改變寒門下品升進無路的狀況,但終難扭轉現實。
同年正月,有宮人在武庫里進行清潔工作的時候,看見有兩條龍出現在武庫的井中。武庫,乃是帝王用以威懾防御的兵器所珍藏的地方。有會佔卜的人說將來不久會出現諸侯王互相殘害的現象。
太康六年285年),陳壽撰成《三國志》。《三國志》是紀傳體三國史,共65卷,分魏、蜀、吳三志。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只有紀、傳而無表、志。《魏書》前四卷稱紀,《蜀書》、《吳書》有傳無紀。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蜀漢時至西晉官員、史學家。
自幼刻苦好學,拜同郡人譙周為師,研習《尚書》《三傳》,精通《史記》《漢書》。他為人聰明機敏,所寫文章以富麗著稱。
陳壽最初應州里的聘請,歷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觀閣令史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橫弄權,蜀漢眾臣大都極力逢迎黃皓,唯獨陳壽不願依附他,因此多次被貶謫。適逢陳壽的父親去世,他守喪期間,因為生病而讓婢女伺候自己服藥,被來客看見,鄉黨因此對他頗為議論指責。
當初景耀六年263年),蜀漢滅亡,陳壽因而多年不被薦舉。重臣張華欣賞其才華,認為他雖然有行為不檢點的嫌疑,但依照情理不應被貶廢。于是推舉其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又出任陽平縣令。陳壽撰寫《諸葛亮集》,上報朝廷。後授職著作郎,兼任本郡巴西郡)中正。
益州自從東漢光武帝之後,蜀郡人鄭伯邑、太尉趙謙以及漢中人陳申伯、祝元靈,廣漢人王商都是博學多聞,撰寫有巴、蜀的《耆舊傳》。陳壽認為這些書都不值得流傳後世,于是合並巴郡、漢中地區,撰寫成《益部耆舊傳》十篇。散騎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獻此書,得到晉武帝的嘉獎。
在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統一天下。陳壽撰寫完成了《三國志》,共六十五篇。當時的人們盛贊陳壽善于敘寫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夏侯湛當時也在撰寫《魏書》,見看到陳壽的《三國志》後,便銷毀自己的《魏書》。張華對陳壽倍加贊賞,對他說︰“應該把《晉書》委托給你撰寫。”到了太康六年,陳壽寫的三國志的文稿已經全部完成。
晉武帝太康六年,在那年,有人在南陽捕捉到兩只腳的老虎。被捕捉的兩只腳的老虎自然被獵人殺了,拿到街邊售賣。來來往往的百姓都看見了,也就傳揚開來。當時有善于佔卜的人看見這個情景,就說︰虎,乃是陰之精,而居于陽,在五行中屬西方金的一種獸類。南陽,這名稱里包含著火。金精進入火中,失去了它的本來形狀,這是王室產生禍亂的妖征。
與此同時,晉朝的大臣劉毅去世,晉武帝司馬炎手撫幾案吃驚地說︰“失去一個名臣,不能活著做三公了。”即追贈為儀同三司,派使者監護喪事。
鮮卑族慕容部的部眾殺了慕容耐,迎立慕容蕋為單于。
慕容蕋,字弈洛瑰,鮮卑名若洛蕋,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省義縣)人,鮮卑族。前燕政權奠基者。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
慕容氏是鮮卑族的一支,慕容蕋的曾祖父莫護跋,三國曹魏初年率諸部由鮮卑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入居遼西地區。
當初在曹魏政權的景初明帝曹�X牡諶 瞿旰牛┐ 38年),莫護跋協助太尉司馬懿征討遼東太守公孫淵有功,受封率義王,建國于棘城之北。慕容姓氏的由來有二說,一說是莫護跋好戴步搖冠,步搖的音訛為慕容;一說是莫護跋仰慕天地二儀之德,繼承日月星三光之容,便以慕容為氏。二說無論孰是,均是鮮卑族趨向漢化的反映。慕容蕋的祖父慕容木延,是左賢王。父親慕容涉歸,西晉時因保全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之功,封為鮮卑單于,由棘城遷至漢族聚居的遼東北部,于是更加速了部落漢化的進程。
慕容蕋年少時身材魁偉,容貌非常俊美,身高八尺,雄偉出眾有氣度。安北將軍張華素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慕容蕋少年時前往拜見張華,張華嘆為奇才,對他說︰“你成人之後,必定成為治世之才和匡救時難的人。”接著,把簪幘贈送給慕容蕋,結為摯友而道別。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歸去世,他的弟弟慕容耐篡奪政權,企圖殺害慕容蕋,導致慕容蕋出逃避禍。
太康六年285年),慕容部的部眾殺了慕容耐,迎立慕容蕋為單于。
當初,慕容涉歸與宇文鮮卑有仇,慕容蕋想報先君的怨仇。慕容蕋即位後,上表請求討伐宇文鮮卑。晉武帝沒有答應。慕容蕋十分憤怒,率軍侵犯遼西郡治今河北省盧龍縣),殺戮和劫掠甚多。晉武帝司馬炎調遣幽州諸軍討伐慕容蕋,雙方在肥如今河北省遷安市)交戰,西晉軍隊打敗慕容蕋。
同年,十二月庚寅日286年1月18日),晉朝的輔國大將軍王靭去世,終年八十歲,謚號為武。葬于柏谷山,大肆營造墳墓與陵園區,圍牆周長四十五里,每面別開一門,松柏茂盛。其子王矩繼嗣。
太康七年286年)五月,鮮卑族的首領慕容蕋再次進攻遼東。依羅向晉東夷校尉何龕求援,並欲趁機率領余部興復扶余國。何龕命督護賈沈率軍護送依羅回歸扶余。慕容蕋派部將孫丁率騎兵于途中截擊。賈沈率軍奮力迎戰,大破鮮卑騎兵,殺死孫丁,幫助依羅光復扶余國。
同年的十一月丙辰日,當地百姓看見在河間出現了一頭四角獸。有人說這是天好像在警戒道︰“角,是武器的象征;四,是四方的象征。要有戰事起于四方。”
太康八年公元287年)自然災害頻發,該年正月初一發生日食,同年三月臨商地區觀測到地震現象。 ?
夏季四月齊國、天水郡出現霜降,導致麥田受損。 ?
?六月魯國刮起大風並引發洪水,八個郡國受災;秋季七月,皇宮前殿的地面突然塌陷,塌陷深達數丈並發現破船。並且在有五個郡國都發生了地震。
八月有東夷兩國內附朝廷。 ?九月,晉朝廷啟動太廟改建的工程。 ?
?十月南康平固縣吏李豐聚眾造反,自稱將軍;十一月海安縣令蕭輔及十二月吳興人蔣迪相繼造反,州郡收捕討伐,最終李豐等人盡皆伏誅,州郡平定。
太康九年,在幽州塞北,當地百姓說看見有死牛頭說話。當時晉武帝司馬炎深以身後的事為念,但是他對後事的付托,不能用至公之心來對待。而死牛頭說話,就是與他思維混亂相對應的。
太康末年,洛陽流行《折楊柳》歌,這曲子開始有關于戰爭。
當初鮮卑族的首領慕容蕋派兵大破鮮卑騎兵,殺死孫丁,幫助依羅光復扶余國。
慕容蕋與眾人商議說︰“自我們祖先以來,世代侍奉中原之國,華夏之族與邊裔民族風俗禮儀各不相同,強弱有別,我們怎能與晉朝競爭呢?為什麼不能向他們講和,反而傷害我們的百姓呢。”
太康十年289年),慕容蕋派遣使者向晉朝投降。晉武帝司馬炎很贊賞,于是授慕容蕋為鮮卑都督。
鮮卑族首領慕容蕋到東夷府去表達敬意,身穿束巾衣在門口,行士大夫之禮。何龕列兵引見,慕容蕋改服戎衣而入。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慕容蕋答︰“主人不以禮相見,賓客還能做什麼呢!”
何龕听說後,自覺慚愧,更加敬畏他。當時段部鮮卑看見慕容蕋的威德日漸增廣,擔心有被吞並的危險,采取以攻為守的方式,經常侵擾慕容部。慕容蕋采取忍讓政策,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來安撫他們,段部鮮卑酋長段階將女兒下嫁慕容蕋。
考慮到遼東郡過于僻遠,慕容蕋遂率部遷往遼西郡徒河縣今遼寧省錦州市)境的青山今遼寧省義縣)。
太康十年289年)年底,晉武帝司馬炎的病勢轉重,已經不能起床。控制朝政的外戚楊駿、皇後楊芷楊艷去世後的繼後)父女二人利用侍疾于病床前的機會,掌控局勢,禁止百官與晉武帝司馬炎見面。楊氏父女害怕晉武帝司馬炎重用其叔汝南王司馬亮,影響他們擅權,遂極力鼓動病重的晉武帝司馬炎答應把司馬亮調至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