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614章 曹丕篡位,蜀漢開基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614章 曹丕篡位,蜀漢開基

    卻說吳王孫權,听聞軍報荊州得手,也親自來到江陵,犒賞軍士。至關公父子遇害後,大功告成,于是大擺宴會邀請將士,置酒稱慶,並釋放出魏將于禁,令共列席。

    于禁亦知愧否?呂蒙為首功,陸遜為次,分別坐在孫權身側。孫權進酒數觥,歡然與語道︰“孤自嗣業以來,幸得公瑾子敬及子明諸人,公瑾破孟德,拓荊州,雄才大略,不幸早亡;子敬初見孤時,便謂宜逆擊孟德,力排眾議,勸孤重任公瑾,後開霸業,這是第一件快事,既知孟德宜拒,此時何反投孟德?後雖勸借荊州與玄德,未免計短,但不能掩彼所長;子明少時,孤即知他具有膽略,可比公瑾,今果能奪還荊州,不負孤言,孤當與子明共保富貴,進爵銘功。”

    呂蒙離席謝獎,拜跪下去。孫權正起座相扶,不料,呂蒙陡然倒地,滿口譫言,自罵呂賊,驚得孫權縮手倒退,忙令左右,掖起呂蒙身,抬入內室,一團高興,化作冰消,草草終席,入內探視,呂蒙尚胡言亂道,不省人事。

    孫權急忙宣召醫官過來,經過多方診治,仍然未見療效。入夜時分,呂蒙且叫罵得益發厲害,孫權連夜傳出軍令,謂有人能治療呂蒙的疾疾,賞賜千金。

    偏是陰靈纏繞,藥石無靈,好容易過了一宵,才覺呂蒙有些知覺,當即拜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呂蒙自知活不了多久,俟到孫權入內房看視時,當面固辭,孫權教他靜心保養,幸勿紛心。至亭午頗能下食,孫權更為欣慰。哪知他到了黃昏,病又發作,忽痛詈,忽慘呼,比昨宵尤為喧鬧,孫權再自臨視,被呂蒙厲聲叱出,不得已使巫祝請命,延至夜半,呂蒙竟七竅流血,嗚呼畢命,時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某日220年1月23日至2月21日間),呂蒙死時四十二歲。

    大小將士,統猜是關公索命,連孫權亦將信將疑。莫謂無神!一面為呂蒙棺殮發喪出埋,一面將關公尸骸,于是用侯公之禮安葬;只有首級之前已經派人前往獻給曹操,已經來不及追回了。

    當時孫權讓人把關羽 斬首示眾,甚至把赤兔送給了馬忠,但是這赤兔馬只認關羽一人為主,隨後絕食殉主。這關羽雖然被斬首,但是因為自身冤屈,所以英魂一直在陽間逗留,經常騎著那匹殉主的赤兔馬大喊︰“還我頭來”。

    有一天,關羽的英靈路過玉泉山,一個老僧見到他,這位僧人是鎮國寺的高僧,他看見關羽英魂在空中走過,便喊道,可是關雲長?這時關羽英靈突然清醒,與長老說道︰“”我今日已經死去,,但是又萬分迷茫所以請求長老能夠給我指一條明路。”

    長老跟他說,你現在所遭受的都是因果循環,今日你被東吳斬首,想當年那死在你刀下的成千上萬人士是又找誰要頭去呢?”

    關羽听此一言後便變得啞口無言了,暗暗的一絲孤魂就走遠了。據說關羽雖死,但是英魂保護玉泉山一帶百姓。後來在佛教中稱為伽藍菩薩。

    且說曹操已督軍出駐摩陂,援應樊城,既聞關羽敗退,乃還屯洛陽。會值吳使至洛,獻上關羽首級,曹操舉起關羽首級一瞧,見他英靈未泯,面色如生,不由的吃一大驚,于是令人刻木為身,葬用侯禮。

    但經此一嚇,頭風復作,好幾日臥床不起。訪得名醫華佗,療疾如神,急忙派人召至,華佗用針砭治,隨手即瘥,瘥後又發,佗謂非剖洗不可,曹操憤然道︰“頭可劈麼?”

    華佗申答道︰“大王如不願剖洗,針治只能救一時,不能救數年。”

    曹操但令針治,華佗知不可愈,詐言家中妻病,須歸視再來,及歸去後,竟不復往。

    曹操屢呼不應,飭吏拘拿華佗下獄,擬成死罪。或謂華佗善醫人,不宜處死。

    曹操怒說道︰“彼欲斫我頭,怎可再留?且天下亦何至少此鼠輩呢。”

    到死尚且疑人。遂催吏殺華佗。華佗臨死時,出書一卷與獄卒道︰“感君善事,願將此持贈,可以活人。”

    獄卒畏法不敢受,華佗竟索火毀書,服毒自盡。

    另一個說法是獄卒受書回家,被妻子發現,害怕得罪曹操,取了華佗的醫書焚燒,經獄卒上前搶救,已只剩得一兩頁,就是閹雞閹豬等小法,所有解剖諸術以及一些主要治病處方,盡成灰燼,不復流傳,這真所謂千古遺恨呢。曹操不但殺佗,並致良方俱毀,即此已為千古罪人。

    這故事是在三國演義里面,不過在後漢書中的記載,這個時候,華佗早就已經去世很多年了。所以只可能發生在之前,並且據說曹操多次請華佗到自己身邊做官,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疾病能治好。但是華佗過去的時候,發現曹操只是讓他治病,于是華佗找借口回家,曹操才惱羞成怒,讓人把華佗囚禁起來殺了。陳壽的《三國志》里寫的是︰“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華佗本是個讀書人,靠著醫術出了名,可他心里一直後悔,覺得自己一個文化人,怎麼就干上了這伺候人的醫生行當?在當時古代,醫生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屬于“方技”,跟算命的、看相的歸為一類,跟掌控天下、指點江山的“士大夫”階層,那是有天壤之別的。

    而關于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卻大大有假,根據歷史記載,華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已經去世,而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之戰中受傷,時間相差十多年。 ?當然,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時光長久,有沒有記錄的失誤又很難說了。

    華佗既而死後,曹操的頭風癥終不得痊,反且加劇。曹操自而暗思︰主簿楊修,依附子桓,且為袁氏外甥,將來我死,他必導子桓為非,亂壞我家,因而誣言楊修泄漏軍事機密,勒令其自殺。

    既而吳使又至,呈入孫權書箋,勸曹操為帝。曹操閱書畢,頒示屬僚,且語眾道︰“是兒欲使我居爐火上麼?”

    當中有侍中陳群,尚書桓階,盛稱曹操功德,宜應天順人,速正大位。

    曹操笑說道︰“孔子有言︰“”施于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果當屬我,我就做周文王罷了。”

    明是教子篡逆。遂表授孫權為驃騎將軍,封南昌侯,領荊州牧,遣吏齎敕,偕吳使同赴荊州。

    你道孫權何故媚曹操?他自佔取荊州,只恐劉備出師報復,自己抵敵不住,所以向曹操獻媚,求他援助;曹操亦狡猾得很,給他高爵,使拒劉備,兩下私意,無非是叫人出頭防御劉備起見。

    究竟劉備西據成都,作何舉動?劉備與關羽情同骨肉,豈有聞關羽敗亡,不加痛憤?當下與大小將士,一體舉哀,追謚關羽為忠義侯,令關羽之子關興襲封。即日部署人馬,討伐東吳報仇。惟自諸葛亮以下,多言是先當伐魏,然後討吳,一時議論紛紜,尚難解決。

    蹉跎逾年,由洛陽傳到消息,乃是曹操病死,于是劉備一意怨恨東吳,無心及魏。

    魏且橫行無忌,公然做出篡逆的事情了。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是年為後漢末年,故大書特書。

    曹操病倒洛陽,不遑回鄴城,整日里心緒不寧,精神恍惚,一夕夢見有馬同槽共食,醒來不知主何吉凶,阿瞞雖智,要亦難詳。轉問許多謀士,或說是祿馬吉兆,應受天祿,無非諂媚。

    曹操也不復疑。但一經合眼,往往看見男女冤魂,環立床側。想是伏後、董妃等出現。因而疑心及洛陽故宮,未便寄住,特使大匠甦越,另造建始殿,以便移居。甦越素知濯龍祠旁有一極大梨樹,高十余丈,可建棟梁,當即稟明曹操,督工采伐,才砍數斧,樹中忽然漂出血來,眾工不敢再斫,甦越亦大為詫異,匆匆返回報告。

    曹操尚未信,力疾乘車,自去看驗,拔劍試斫,樹血飛濺身上,淋灕滿體,打了好幾個寒噤,慌忙返車,易衣奄臥,從此不能再起。到了病篤,方密囑近臣,謂安葬以後,須置七十二疑冢,免人發掘;又遺命後宮姬妾,分取名香,此後須勤習女工,賣履自給。

    說到此處,已是口舌蹇澀,不能再言,少頃即逝,年終六十有六。

    從前方士左慈,自言為廬江人,他年輕時就很有神通,曾出席曹操的宴會,曹操笑著環顧各位賓客說︰“今日貴賓聚會,山珍海味大致齊備了。所缺少的,只是吳國松江中的鱸魚做的魚末子了。”

    左慈說︰“這容易搞到。”于是他要了一只銅盤,裝滿水。用竹竿安上了魚餌在盤中垂釣。一會兒,便釣出一條鱸魚。曹操熱烈鼓掌,宴會上的人都驚訝不已。

    曹操說︰“一條魚不能使宴席上的賓客都吃上,有兩條才好。”

    左慈就又下餌釣魚,一會兒,又釣出一條,與前一條一樣,都有三尺多長,新鮮得十分可愛。

    曹操便親自走上前去把它做成魚末子,賜給宴席上的每個人吃。曹操說︰“現在已經搞到了鱸魚,遺憾的只是沒有蜀國的生姜作佐料。”

    左慈說︰“這也容易。”曹操怕他在近處買,就說︰“我過去曾派人到蜀國買錦緞,你可以命令別人告訴我委派的人,讓他多買二端六丈為一端)。”

    左慈走了,一會兒就回來了,搞到了生姜,又對曹操說︰“在賣織錦的啟鋪里見到了您所派遣的人,我已命令他多買二端。”後來過了一年多,曹操所委派的人回來,果然多買了二端織錦。

    曹操問他,他說︰“過去某月某日,我在店鋪里遇見一人,他把您的命令傳達給了我。”

    曹操外出到近郊游玩︰陪同他的士大夫有一百多。左慈就送來一瓶酒。一片干肉,親手傾倒酒瓶,向每個官員敬酒,官員們沒有不吃飽喝醉的。

    曹操覺得奇怪,派人追查其中的緣故。走訪了賣酒的店鋪,原來他們的酒和干肉昨天全部丟失了。

    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殺掉左慈。

    有一次,左慈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正要逮捕他,他竟退進牆壁里,忽然不見了。曹操就懸賞搜捕他。有人在集市上看見了他,正要捕捉他時,集市上的人卻都與左慈一模一樣,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左慈。

    後來,有人在河南陽城山頂遇見左慈,就又追趕他,他就逃進了羊群。曹操知道抓不到左慈了,就命令部下到羊群中去告訴左慈說︰“曹公不再殺你了,原來不過是試試你的道術罷了。現在已經得到了驗證,所以只想和你相見一面。”真是奸詐,還想欺騙高人?

    忽然有一只老公羊,屈起前腿的兩膝,像人一樣站著說道︰“何必忙亂成這樣!”人們立刻說︰“這只羊就是左慈。”便爭著跑過去捉它,可是這群羊幾百只,都變成了公羊,也都屈起了前腿的膝關節,像人一樣站著說︰“何必忙亂成這樣!”于是人們就不知道該捉哪一只羊了。

    這個時候,左慈突然出現在天空之中,拍手大笑道︰“土鼠隨金虎,奸雄一旦休!”曹操命左右人拉弓箭去射左慈,左慈又突然消失不見,此後遂不知所往。而曹操死時正當子年寅月,適如左慈之言。

    曹操之子曹丕留守鄴中,接到喪訃,即欲嗣位,侍臣謂須俟詔命,方可嗣立,尚書陳矯大聲道︰“王薨于外,愛子在側,倘或生變,豈非搖動社稷麼?”

    遂傳王後卞氏慈命︰立曹丕為魏王曹操囑及分香賣履,而于繼統大事,反不提及,實是乖刁。

    尊卞氏為王太後,然後報答漢獻帝。先立後奏,目已無君。

    御史大夫華歆,本曹操私黨,立逼漢獻帝下詔,命曹丕襲封,仍為丞相魏王,領冀州牧。

    曹丕既受詔命,于是出郊迎喪,奉曹操遺櫬,安葬西陵,追謚曰武。何不謚為文王?曹丕之弟曹彰曹植曹熊等人,俱來奔喪,曹彰已受封鄢陵侯,曹植亦受封臨淄侯,與曹丕曹熊均為同母弟;曹熊不久即逝。

    此外尚有異母弟十余人,一並會葬。史傳載曹操有二十五子,數子早殤。曹彰多力,曹植多文,二人素為曹操所愛,曹丕恐他奪位,蓄猜已久,甫經喪畢,便欲遣令就國。

    曹彰本期大用,一聞消息,便怏怏自去;曹植待遣乃行。曹丕留華歆為相國,進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侍中陳群為尚書。

    群請立九品法,分賢愚為九等,使州郡各置中正,官名。區別等第,借便黜陟,丕即依議施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貴族,弊由此起。又選主簿賈逵為豫州刺史。賈逵明經知兵,受曹操寵眷,曾經護送曹操喪回鄴城,主持喪務。

    曹彰問及先王璽綬,被賈逵正色拒絕。曹丕因此看重賈逵,授任豫州,鋤強抑暴,興利除弊,為吏民所稱仰。

    曹丕復布告天下,令以豫州為法,封賈逵為關內侯。曹丕即欲篡漢,特仿漢高祖光武故事,率領甲士數十萬,南巡譙城,遍召故鄉父老,各給宴飲,譙城為曹氏故里。並設伎樂百戲,歡宴終宵。

    可巧蜀將孟達,遙奉降書,願舉上庸城屬魏,曹丕授達為新城太守。武都氏王楊僕,挈種內附,曹丕使入居漢陽郡。一面親筆下令,自陳威德,于是諧子媚臣,或報稱黃龍出現,或報稱鳳凰來儀。

    曹丕即授意左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令與華歆、賈詡、陳群、王朗等,先入許都,脅令漢獻帝劉協禪位。

    漢獻帝劉協以為曹操已死,可望能得親政,因此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與民更始。

    哪知一班新朝走狗,竟來逼令讓國,要他拜獻江山,漢獻帝劉協大吃一驚,不禁淚下。

    李伏即抗聲奏請道︰“孔子玉版中,已有預言,謂定天下,出魏公子桓。今魏王表字,適合讖文,丕字子桓。所以禎祥畢集,嘉應顯然,陛下即宜應天順人,仿行聖朝禪讓故事。”

    說到此語 許芝也接說道︰“臣職司天象,默察星紀,魏當代漢,就是證諸圖讖,語卻盡符。《春秋•漢合孳》雲︰“”漢以魏,魏以征。”《春秋•佐助期》雲︰“”漢以許昌失天下。”故白馬令李雲上書,曾言許昌氣見諸當涂高,當涂高便是魏闕,魏當代漢,自許昌始。《易運期》又雲︰“”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鬼女禾三字,拼成魏字,天數如此,陛下亦怎可違天?”

    種種佐證,不知是如何捏造出來。漢獻帝無言可答,只是兩袖拭目,淚濕龍袍。還有華歆等更疾言厲色,幾乎要將漢獻帝吞噬下去。皇後可弒,皇帝自然可廢。

    漢獻帝尚未肯承認,忽然外面有許多甲士,持械入殿,氣焰很是厲害,慌得漢獻帝起座返奔。

    華歆等竟搶步追入,直至中宮,曹皇後聞聲出迎,見漢獻帝形色慌張,驚問何事,漢獻帝劉協泣說道︰“汝兄欲奪我帝位呢。”

    曹後听著,禁不住豎起柳眉,讓過漢獻帝,阻住華歆等人,開口叱罵道︰“汝等希圖富貴,敢造逆謀,試想我父功蓋寰區,尚且始終事漢,我兄嗣位未幾,便思攘竊神器,應不至此,總是汝等攛掇出來。”

    華歆听了,也無懼色,只因曹後是魏王曹丕之妹,不得不略顧面目,權將天命人事的套話,敷衍數語。若非曹丕之妹,又要動手拖發了。

    曹後全然不采,華歆等不得已暫退。越日聞曹丕已將到許都,又會合群臣,力請漢獻帝出殿,漢獻帝被逼不過,勉強出來。華歆等已草就禪讓詔書,硬迫漢獻帝頒行,漢獻帝含糊答應,當即遣御史大夫張音,齎詔送交曹丕。曹丕行至曲蠡,接詔展讀道︰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無窮,朕羨而慕焉。

    今其追踵《堯典》,禪位于魏王,王其勿辭!

    曹丕讀詔書完畢,心下甚喜,但形式上未便遽受,不得不上表推辭,即遣張音返報。

    華歆等忙馳書勸進,一面脅迫漢獻帝交出璽綬。漢獻帝流涕道︰“璽綬由皇後收藏,不在朕身。”

    華歆等人因而再向曹後求玉璽,曹後仍然不與,乃轉報曹丕,曹丕竟遣曹洪、曹休兩族人,引兵入宮,劫取璽綬。

    曹後料不能堅持,將璽綬擲抵軒下,且泣且語道︰“天不祚爾!”

    曹洪得璽,未便親交曹丕,再由華歆等續繕詔書,仍使張音持玉璽獻給曹丕。更可恨的,是硬要漢獻帝女兒二人,充作魏嬪,一齊獻去。好算是善法《堯典》。

    曹丕在曲蠡待詔,見張音奉璽到來,並有嬌嬌滴滴的兩個漢獻帝女兒,隨玉璽同至,真是喜氣重重,大快所望。但見禪詔有雲︰

    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曰︰“咨爾魏王,夫命運否泰,依德升降,三代卜年,著于春秋,是以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由來尚矣。漢道凌遲,為日已久,安順以降,世失其序,沖質短阼,三世無嗣,皇綱肇虧,帝典頹沮,暨于朕躬,天降之災,遭無妄厄運之會,值炎精幽昧之期。變興輦轂,禍由閹豎,董卓乘釁,惡甚澆,逄蒙子,見《夏紀》。劫遷省御太僕宮廟,遂使九州幅裂,強敵虎爭,華夷鼎沸,蝮蛇塞路。當斯之時,尺土非復漢有,一夫豈復朕民?幸賴武王德膺符運,奮揚神武,芟夷凶暴,清定區夏,保�V皇家。今王纘承前緒,至德光昭,聲教被四海,仁風扇鬼區,是以四方效琛,人神響應;天之歷數,實在爾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勛禪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祗,昭天明命,厘降二女,以嬪于魏,使持節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璽綬;王其永終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

    曹丕得此詔,即欲老實接受,還是太尉賈詡等,叫他再還璽綬。不乃將帝女二人留住,先行受用;曹丕妹為帝後,則帝女應為丕甥,曹丕可謂善效楚成王了。

    再使張音將璽奉還。至第三次下詔,內有天不可違,眾不可拒,重華不逆堯命,大禹不辭舜位等語,仍由張音齎璽奉丕,曹丕不復再讓,命人在繁陽亭,建築受禪壇,擇于十月庚午,代漢登基。

    公卿列侯,及大小將吏,屆期至壇下候駕等候;片時由侍從擁著魏王曹丕,乘車輿來到了壇前,由曹丕徐徐下車,升壇受玉璽,南面稱尊。

    文武百官,拜倒壇下,齊稱萬歲。即位禮成,曹丕下壇祭告天地,望燎乃返。顧語群臣道︰“舜禹受禪,我今方知道了!”恐不象汝所為。

    曹丕遂馳入許都,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廢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曹皇後為山陽公夫人,勒令出宮就封;惟仍得用漢天子禮樂,算做另眼看待。追尊父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稱母卞氏為皇太後。改號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余官亦多易舊名。就是郡國縣邑,亦陸續改稱,許縣變作許昌縣,算是魏國首都。

    曹丕又在洛陽大營宮室,作為陪都。這消息傳入蜀中,但言曹丕篡漢,未說及漢獻帝的下落,有人或謂漢獻帝已經遇害。漢中王劉備信以為真,即為發喪成服,遙謚漢獻帝為孝愍皇帝,蜀中一班將佐,遂勸劉備紹承漢統,即日正位,劉備不從所請。將佐等又援引讖諱,摭拾嘉符,再三慫恿,仍未見從。

    會由劉封奔還成都,謂孟達申耽,並皆叛去,反引魏兵襲封,劉封寡不敵眾,只好奔回。

    劉備怒叱道︰“汝知荊州危急,並不往救,今反敢來見我麼?”

    劉封答說道︰“孟達從中撓阻,孤身不能赴援,所以中止。”

    劉備不待說畢,即喝聲道︰“我聞汝與孟達不和,故達敢阻撓,汝當思食人祿,忠人事,怎得復听達言?我若貸汝,如何服人?”

    劉封跪伏求饒,適諸葛亮在側,劉備顧語道︰“封罪當誅否?”

    諸葛亮答稱憑王裁奪四字,劉備于是賜劉封自盡。劉封臨死自嘆道︰“我悔不听孟子度言!”子度就是孟達之字,這話傳入劉備耳,才知孟達降魏後,曾有書招劉封,劉封毀書斬使,致為所逐,劉備不免生悔,懊悵了好幾天。

    劉封本姓寇,為長沙劉氏的外甥,劉備到荊州時,尚未生劉禪,因而留劉封為養子。劉封頗有力,隨諸葛亮入益州,轉戰有功,乃得受職副中郎將。

    諸葛亮憂慮劉封剛暴,後終難制,故不為請免,听令加誅。劉封之罪固不免于死。轉瞬月余,諸葛亮與許靖等人,會餃上箋,申請正位。略雲︰

    比聞曹丕篡位,湮沒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咸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余人,咸稱述符瑞,圖讖明征,吁稱紹德。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冑,本支百世,乾祗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復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光復舊物,天下幸甚!錄勸進書,與專言符讖,一味虛諛者不同。

    劉備覽箋,尚欲固辭,再經諸葛亮等,進陳興滅繼絕的大義,乃準如所請,令博士許慈,議郎孟光,訂定禮儀,就在成都武擔山南,築壇登位,並昭告天地,由祝禮官代讀祝文道︰

    維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延康改元,備尚未接詔,故文中仍用建安年號。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祗。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據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恭行天罰。備雖否德,懼忝帝位,詢于庶民,外及蠻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于地,謹擇元日,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于天神。類系祭名。惟神饗祚漢家,永綏四海,垂于無窮!

    祝告既畢,受百僚朝賀,頒詔大赦,改元章武,仍稱漢帝。史家號為蜀漢,示與後漢有別。且因劉備歿後,廟謚昭烈,又沿稱昭烈皇帝。

    惟陳壽作《三國志》,但稱為蜀。陳壽本魏人,出仕晉朝,晉受魏禪,不得不微辭寓意,惟始終稱劉備為先主,與《吳志》直呼孫權不同,是陳壽亦隱以正統予蜀。此後演述,就沿稱劉備為先主。自是中土三分,勢成鼎足。沒多久東吳亦改年號黃武,尋且稱帝,居然是三帝並峙了。

    惟蜀承漢統,幅員雖小,名號最正。劉備先主既已正位,進升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祭高祖以下諸世系;立夫人吳氏為皇後,兒子劉禪為皇太子。典制粗定,便欲興師東下,討吳雪恥。忽有一將進諫道︰“國賊曹操,並非孫權,陛下不應置魏先吳。”

    劉先主听著,默然不悅,那將軍又繼續陳詞,講出一段絕大的理由。錄詩道︰

    君父仇深兄弟輕,後先應自辨分明;

    忠臣伏闕陳言後,英主如何不听行?

    欲知何人進諫,申明理義,請看下回再詳。

    曹操在臨終前約公元220年),于洛陽宮中向兒子曹丕交代後事,其實是暗示其可篡漢自立。

    曹操明確指示曹丕重用司馬懿輔助執政,但需防範其野心;同時要求善待兄弟姐妹,以穩定內部。這些囑托隱含篡漢時機指導︰在鞏固權力後可行替代?。

    曹操曾做過“三馬同槽”的怪夢。他當時醒後便認為,這個夢可能預示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曹氏江山,他也曾警示其太子曹丕小心提防司馬氏,奈何曹丕無感,反而將司馬懿作為托孤重臣,加以重用,最終落得個“江山易主、後世子孫慘遭屠戮”的悲劇結局。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曾對此典故,濃墨重彩地重新演繹了一番,書中曹操不但是一連做了兩次同樣的夢。

    第一次作夢,曹操懷疑的並非是司馬氏父子,而是懷疑西涼馬騰、馬超、馬岱,遂誅殺馬騰以絕後患。

    後來,第二次夢境,據說曹操在臨終前告誡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但司馬懿通過隱忍自保,最終父子三人逐步架空曹丕子孫,終奪取曹氏江山。此後事,暫且不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614章 曹丕篡位,蜀漢開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614章 曹丕篡位,蜀漢開基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