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599章 孫策興師,曹操獵艷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599章 孫策興師,曹操獵艷

    卻說呂布擲弓地上,笑著看向紀靈和劉備,說道︰“這是天意令汝罷兵呢!”

    劉備即起座敬獻酒水,向呂布道謝;惟紀靈面有難色,既不便悔賴前言,又不好滿口應允,沈吟半晌,方才對呂布說道︰“將軍天威,令人敬服,靈自當遵命,但如何回報主人?”

    呂布應聲道︰“這有何難!由布修書一函,即煩將軍帶回便了。”

    紀靈不能不允,起身告辭;呂布且與兩人造下約定,明日續宴,並與紀靈餞行。

    紀靈因未得呂布書,只好留屯一宵。到了次日,復與劉備共集布營,兩下宴敘,比昨日稍為歡洽;待至飲罷,呂布乃拿出文書給與紀靈,彼此揖別,紀靈拔營自歸。

    劉備迎呂布入城,免不得盛筵相待,伸謝德惠,賓主盡興,呂布乃辭了劉備,回去下邳城。那紀靈回去報告袁術,呈上呂布書信,袁術閱書後大怒,擬親自攻打呂布;還是紀靈力為諫阻,謂呂布只可計取,不可力敵,且與他聯成姻好,務令除去劉備,方可圖布。借婚姻為吞並,古今軍閥如出一轍。

    袁術方才忍耐,仍與呂布通使,虛作應酬,一面遵從孫策計議,使孫策出定江東。

    孫策即是孫堅之長子,表字伯符,本居壽春,少年英達,喜結交游。舒人周瑜,字公瑾,與孫策同年,亦具大志,聞得孫策慷慨好友,遂自舒城至壽春,一見傾心,約為昆仲,孫策長周瑜兩月,周瑜便事孫策如兄;勸孫策徙家至舒,並讓道南大宅,俾孫策全家居住,登堂拜母,有無與共。及孫策年十七,方思出立功名,不意凶信傳來,孫策父親孫堅敗歿峴山;孫堅死峴山見前文第593章。

    孫策哀慟異常,即偕母親吳氏,迎櫬東歸。孫策舅吳景,方為丹陽太守,因擬將父櫬安葬曲阿;曲阿為丹陽所轄,道過揚州,偏被袁術截住,脅令孫策母親交出玉璽,孫策母親無奈取交,才得釋去。

    孫策有從兄孫賁,將叔父孫堅遺眾數千,也交與袁術接管,袁術使孫賁為丹陽都尉。

    廣陵人張,避難江東,博通經術,袁策屢次前往拜訪,具述志趣,且殷勤詢問道︰“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杰,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成,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今江甦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幸乞賜教。”

    張方丁母憂,婉詞遜謝;再由孫策嗚咽陳詞,聲淚俱下,張才為感動,慨然作答道︰“卓犖少年,有此大志,何患不成?最好先投丹陽,收兵吳會;然後據長江,奮威德,復仇洗恥,匡君澤民,功業且高出桓文,豈止守藩了事?待服闋,當與君同好,共圖南濟,君卻先往建功便了!”

    孫策復說道︰“我與你互不違背諾言,不背叛彼此,這樣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這樣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張毫不推辭,當即許諾。也是季布流亞。

    時初平四年193年),守孝結束後,孫策到壽春找袁術,欲討回之前其父孫堅的舊部,哭著對袁術說道︰“亡父過去從長沙討伐董卓,與使君在南陽會合,結成同盟,如今不幸遇難,未能建立勛業,我懷著父親的舊恩,想親自依附結納,希望使君能審察我的一片誠心!以濟師雪恨。”

    袁術見他英姿豪爽,語言明達,禁不住暗暗稱奇,但尚未肯將孫策父親的舊部,直捷撥還,因語孫策道︰“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楊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孫策乃與汝南呂範,族人孫河,同往丹陽。孫策舅吳景,當然接納,且囑咐孫策歸迎母弟,同至丹陽。

    孫策遂返至舒城,奉母吳氏,及弟孫權、孫翊、孫匡,與一幼妹,共同抵達曲阿,依父廬墓旁居住;輾轉召募壯士,得數百人,尋為涇縣賊帥祖郎所襲,喪失過半。

    沒奈何再往見袁術,涕泣拜求,願給還亡父部曲,袁術始將孫堅遺眾撥出千余人,交孫策收領。仍然不肯全給。表拜孫策為懷義校尉,且謂當遷任九江太守。

    孫策拜謝而出,收集乃父舊部,自立一營,故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亦歸麾下。

    有一騎士犯軍令私逃,奔入袁術軍營,匿居內廄,孫策察知情隱,率吏掩捕,牽出斬首;因詣袁術謝罪。

    袁術答說道︰“叛兵應當共恨,不殺何待,毋庸言謝!”

    袁術此語又似明白。孫策乃趨退。軍中始知孫策膽略,不敢輕視,就是袁術部將喬蕤張勛,亦皆服策英明,互相敬禮。

    袁術嘗自嘆道︰“使我有子如孫郎,死亦無恨了!”

    話雖如此,惟心中總不免懷忌。九江太守出缺,仍不肯使策代任,另用丹陽人陳紀接任。

    後向廬江太守陸康,征米三萬斛,不得如願,乃遣孫策攻打陸康;臨行與語道︰“日前錯用陳紀,致負前言,今煩卿攻拔廬江,便當令卿為廬江守了!”

    孫策領兵往攻,力戰數次,得將陸康逐去。據有全城,向袁術報捷。誰知袁術又召孫策回郡,另委故吏劉勛為廬江太守;孫策自然是怨恨袁術,不過因兵力未充,勉強服從袁術命令,將廬江城交與劉勛,怏怏引歸。

    適朝廷遣侍御史劉繇,東下為揚州刺史,州治本在壽春,因壽春為袁術所佔據,乃改至曲阿,逐去丹陽太守吳景,及都尉孫賁,吳景與孫賁退居歷陽,報知袁術。

    袁術憤不可遏,即使故吏惠衢為揚州刺史,更命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擊劉繇。心目中已無漢帝。劉繇令部將樊能于麋陳橫屯江津,張英屯當利口,分頭防守。吳景等屢攻不克,丹陽人朱治,前為孫堅校尉,此時復歸孫策,勸孫策往助吳景,收取江東。

    孫策因進白袁術道︰“亡父前在江東,本有舊惠,今願助舅氏共略橫江,橫江得下,可招募土著人士,能得三萬兵甲,上佐明公,天下可不難平定了!”

    袁術知孫策隱懷怨望,但聞劉繇據住曲阿,兵力不弱,且有會稽太守王朗,為繇後援,總道孫策未能與敵,樂得听他出去,敗死無怨。好良心!遂令孫策為折沖校尉,行殄寇將軍事。

    孫策部下兵只千余人,馬只數十匹,容易部署,即日啟行,途中招徠賓從,陸續趨集;及抵歷陽,差不多有五六千人了!

    孫策母吳氏,及弟妹五人,已隨吳景至歷陽,孫策謁母即行,乘便寄書周瑜,請他出師;周瑜有從父周尚,方為丹陽太守,由周瑜前往省視,途次接得孫策書信,遂向丹陽貸粟借兵,順道迎接孫策。

    孫策大喜道︰“公瑾遠來,我事必諧了!”遂進攻橫江,搗入當利口,擊走守將張英,與吳景孫賁等會師;再破樊能等軍,渡江入牛渚營,盡得糧谷戰具,軍勢大振。一鳴驚人。

    時有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俱走依劉繇,推劉繇為盟主;薛禮據秣陵城,笮融屯縣南,孫策先領兵攻融,

    笮融出營交戰,被孫策擊敗,傷亡五百余人,奔入營中,不敢再出。

    孫策移攻秣陵,日夕猛撲,慌得薛禮手足無措,乘夜潰走。

    孫策得入秣陵城,安撫居民,禁兵侵掠,忽然有探馬入報,乃是樊能于麋等,復襲奪牛渚營,斷孫策歸路;孫策奮然起座,當即督兵回攻,大破樊能于麋。擒獲萬余人,能麋等統皆遁去,因復轉而攻擊笮融。

    笮融,丹陽人,一開始聚眾數百人,依附與他同郡的徐州牧陶謙。陶謙任命笮融為下邳國現江甦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一帶)國相,並讓他督廣陵現江甦省揚州市江都一帶)、下邳現江甦省睢寧縣古邳鎮一帶)、彭城現江甦省徐州市銅山一帶)三郡的漕運,笮融于是放肆任性隨意殺戮,坐取三郡的運輸利益充塞自己的腰包。

    笮融擁有這些後,在下邳大肆建造佛寺,用銅制作佛像,黃金涂抹像體,錦彩縫作像衣,懸掛九層銅盤,下建重樓閣道,可容納三千多人,讓他們課讀佛經,並讓界內以及鄰郡崇拜佛教之人來听經受道,再用其他方式招納人,因此前後遠近來到的人有五千多戶之多。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每到佛祖誕辰農歷四月八日),舉辦“浴佛會”,都擺設很多酒飯,沿路擺設酒席,綿延幾十里,來觀看和就食的百姓近萬人,耗費的錢財數以億計。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進攻徐州,徐州一帶騷動不安,笮融率領男女萬口、馬匹三千,逃往廣陵郡。廣陵太守趙昱以待賓客的禮節接待笮融。笮融貪圖廣陵郡的資貨,于是趁酒酣之機殺死趙昱,並放縱士兵大肆搶掠而去。

    當時彭城相薛禮,為陶謙所逼而奔揚州。笮融到揚州後,與薛禮共奉劉繇為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笮融則屯扎在秣陵縣的南面。

    時興平二年195年),孫策渡江攻破劉繇的牛渚營,又進攻笮融。

    笮融令弓弩手分伏營門,待孫策趨近,一聲號令,萬矢齊飛,孫策尚用槊撥箭,不肯遽退,百忙中不免一疏,股上突然中箭,翻身落馬;左右忙將孫策救起,用車載孫策,馳還牛渚營。

    將佐俱入帳問安,孫策已拔去箭鏃,用藥敷搽,笑語諸將道︰“我傷未及重,何至落馬?此中寓有深謀,汝曹可說我已死,舉哀退兵,笮融必來追我,我就好設法擒融了!”

    諸將俱拍手稱善。孫策即遣將部置埋伏,一一辦妥,然後令軍士佯裝哭泣,拔寨齊起。

    早有細作報知笮融,笮融果然派遣部將于茲,率兵追孫策軍隊;孫策軍隊尚是偽裝後退,誘于茲進入埋伏,四面攢擊,立將于茲射死,掃盡余軍。于茲卻是個替死鬼。

    孫策乘勝復逼進笮融軍營,笮融正想接應于茲,出兵就道,忽然有一彪人馬殺到,首領為一赳赳少年,厲聲大呼道︰“孫郎在此,叫笮融速來受死!”自稱孫郎趣甚。

    笮融不意孫策復生,驅軍亟遁,孫策追殺數里,得了許多甲冑,方才還軍。

    本編皆采自《三國志》中,與羅貫中《三國演義》情事略殊)。

    于是破海陵,陷湖孰江乘,直指曲阿。劉繇聞孫策軍隊將至,急忙整備兵械,為守御計。可巧太史慈前來看劉繇,劉繇因太史慈與自己同郡,不得不傳入相見。太史慈入帳行禮,劉繇自居前輩,不過欠身作答,且問太史慈道︰“聞汝曾依孔北海,今日何故到此?”

    太史慈答說道︰“北海早已解圍,現聞明公亦至受敵,故特來效力,願為前驅!”

    劉繇卻淡淡的相答道︰“我亦知汝忠勇,可惜少未更事;既來助我,可為偵察敵情,待破敵後,遷擢未遲!”

    不識英雄,怎能破敵?太史慈失望而出。或謂慈英武過人,不妨使為大將,劉繇搖首道︰“我若重用子義,子義即太史慈字)。許子將能無笑我麼?”

    子將即許劭,善操月旦評事。待至策軍已經近城,駐營神亭,太史慈只率騎卒二人,前往偵探,突然與孫策相遇,將太史慈阻住。孫策有從騎十三人,就是韓當、黃蓋、諸宿將;太史慈本未識得孫策,但看他青年威武,料知不是常人,便喝問道︰“誰為孫策?”

    孫策見太史慈獨饒膽量,也覺稱奇,即應聲道︰“只我便是?”好漢識好漢。

    太史慈又說道︰“人人皆怕汝孫郎,我太史慈獨不怕汝!可能與我交戰百合否?”

    孫策笑答道︰“要戰就戰,我豈怕汝?且願與汝獨身自斗,免得說我恃多欺寡哩!”說著,即令韓當等退後,自己縱馬向前,與太史慈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喝彩道︰“好孫郎,名不虛傳。”一面說,一面拍馬便走。孫策怎肯舍慈,且追且呼道︰“休得用詐敗計誘我,我總要擒汝方回!”

    太史慈盡管前走,孫策盡管後追,彼此跑了數里,太史慈忽然兜回馬頭,與孫策再戰;大約又是數十合,孫策覷隙刺向太史慈,太史慈眼明手快,縱轡一躍,槊中馬首,馬忍痛一俯,太史慈亦把頭一低,背上短戟,被孫策掣去。

    孫策正在得意,不防太史慈又復躍起,竟將孫策兜鍪取去,兩人正在相持,韓當等已經趕到,劉繇亦遣將覓太史慈,又復混戰;俄而兩下俱有大軍馳至,天色垂暮,始各鳴金收軍。太史慈還見劉繇,劉繇反責他輕戰啟釁,禁令再出。

    不但太史慈灰心懈體,連他將也覺不平,于是人人生貳,不願替劉繇盡力,終致城池失守,劉繇奔丹徒,太史慈亦西走涇縣。

    曲阿遂由孫策佔住,入城安民,秋毫無犯。又檄告諸縣,凡劉繇、笮融等部曲來降,不究既往,人民願來從軍,一門得免徭役,否亦听令自便。

    才閱旬日,趨附甚眾,約得現兵二萬余人,馬千余匹,威震江東。孫策遣吏迎接家眷,還居曲阿,自引兵出徇會稽。吳景欲先平吳中群盜,然後南下。

    孫策慨然道︰“吳中盜賊,只有嚴白虎最強,但素無大志,容易成擒;一俟會稽平定,還掃鼠輩,好似拉朽摧枯,值得甚麼費力呢?”

    孫策遂引眾渡浙江,進取會稽。會稽太守王朗,意欲出兵拒抗;功曹虞翻,謂孫策起兵東來,無人敢擋,不如暫避為是。

    王朗未肯听從,發兵拒敵,一再敗衄,索性棄城夜遁,浮海至東冶。

    孫策又從後大破朗軍,王朗于是請降。孫策遂自領會稽太守,仍用虞翻為功曹,待以客禮,惟王朗不得復職,留居幕下。再引兵還討嚴白虎,嚴白虎料不能敵策,堅守勿出,且使弟嚴輿至孫策軍營請和。孫策聞嚴輿有勇名,意欲面試短長,乃延請嚴輿入帳,與談和約,且待以酒肴;酒至半酣,孫策故作醉狀,拔劍砍席,嚴輿嚇得一跳,聳身欲走,孫策笑語道︰“聞君矯健異常,聊以戲君,非有他意!”

    嚴輿答說道︰“白刃當前,不得不爾。”實自獻丑。孫策不待說畢,便取過手戟,向嚴輿擲去,應手刺倒,當即鳴鼓進兵。

    嚴白虎所恃惟弟,弟嚴輿一死,如失左右臂,勉強開營搦戰,哪里敵得過孫策軍隊,遂北走余杭,終至竄死。虎遇獅兒,不死何為?

    孫策乃使吳景為丹陽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禮聘廣陵人張,彭城人張昭等為參謀,居然與袁術抗衡,不復再承袁術之命。

    袁術聞報大憤,便欲興兵攻打孫策。部將紀靈橋蕤等入帳勸阻,謂宜先取徐州,後伐江東。

    袁術問取徐州方法。紀靈答道︰“呂布劉備,同在徐州,必為大患;今仍須履行前計,使呂布攻殺劉備,自翦羽翼,那時一鼓掩擊,便可穩取徐州。”

    袁術乃依議,再派使人往說呂布,提及婚議,且謂劉備在小沛城,招軍買馬,如何不防?呂布著人探听,果然听聞劉備集兵萬余人,遂率兵往圍小沛。

    劉備自知難敵,索性帶領家小,與關羽張飛兩人,殺出重圍,竟奔許都,投依曹操。

    曹操方禮賢下士,籠絡人心;一听聞劉備來奔,便即迎入,待若上賓。

    劉備具述呂布逼迫情形,曹操慰語道︰“呂布本無信義,徒恃勇力;將來當助君擒布,盡請紓憂。”

    劉備起座稱謝。曹操復置酒宴備,至晚方罷,送備出居客館。程昱進言道︰“備亦一當世英雄,志不在小,今不早圖,必為後患。”

    曹操默然不答。待昱退出,適值郭嘉入見,曹操即與述程昱言。郭嘉接口道︰“昱所見未嘗不是,但明公提劍起義,為百姓除暴,推誠仗信,招羅豪健,猶恐未逮;今備有英名,窮蹙來歸,若遽行加害,是使智士各啟危疑,別圖擇主,試問公將與何人共定天下呢?”

    也是劉備不該死,故有郭嘉相救。曹操喜答道︰“卿言正合我心。”翌日即舉劉備為豫州牧,撥兵數千人助備,令至沛城就任,東擊呂布;劉備即日辭行,挈眷引兵,出赴沛城。

    曹操還想親出接應,與劉備共滅呂布,忽然由南陽傳來軍報,乃是張濟南攻穰城,中箭身死;從子繡代領遺眾,屯兵宛城,用賈詡為謀士,連結劉表,意圖犯闕。

    曹操大怒道︰“ど麼小丑,也想跳梁,我當先除此豎,然後討布便了!”

    曹操遂大興兵馬,親督諸將,出發討伐張繡。張繡聞曹操督軍自至,頗有懼色,即與賈詡商議;賈詡亦謂曹操兵力方強,挾主令眾,未易抵敵,不如遣使求和。

    張繡乃令賈詡至曹操軍營通款,賈詡夙長應對,見了曹操,不過三言兩語,便使曹操傾心。

    曹操欲留賈詡為輔,便與語道︰“卿嘗為尚書,遷拜宣義將軍,今何不隨我入朝?我當表卿復任。”

    賈詡答說道︰“自從御駕東遷,詡即繳還印綬,西走華陰,轉投南陽;今得張繡厚待,不忍遽棄,蒙公厚惠,願以他日為期。”隱伏下文。

    曹操允從和議,送賈詡出帳,殷勤囑別。賈詡還報張繡,張繡即親自來到曹操軍營,當面投誠,曹操自無異言,溫語遣歸。

    惟一時未曾退兵,尚在宛城駐扎;一日挈著長子曹昂,與從子安民,跨馬出營,游覽形勢。遙見一輕車徐徐過來,中坐淡妝婦人,縞衣素袂,飄飄若仙,再瞧那一副芳容,紅白相間,真個是桃腮杏靨,秀色可餐。

    曹操生平本來好色,弱冠前已娶妻丁氏,納妾劉氏;嗣見娼家女卞氏有姿色,復購作媵姬,大加寵愛,攜入洛都。當時董卓為亂,曹操避難東行,不及挈回卞氏,洛陽城中訛傳曹操已死,或勸卞氏圖歡,卞氏不從,誓以死殉節;莫謂娼女無節。亂事少定,後來卞氏得出都回到曹操,曹操敬愛有加。

    及見了宛城少婦,比卞氏更增嫵媚,曹操禁不住色眩神迷,最厲害的是少婦秋波,也把曹操瞬了又瞬,更覺得脈脈含情,勾魂動魄。

    少頃間車行已過,曹操猶用目注送,看她入城自去,才回到軍營中,心下未肯舍割,密使從子曹安民,探听該婦下落。

    安民去了半日,當即返報。原來是張繡的叔母,張濟之繼妻,曹操喟然嘆惜,擬作罷論。

    偏偏安民逢迎曹操心意,謂張濟死已久,寡婦何妨取來,諒張繡亦無可如何。說得曹操怦怦心動,待至日光垂暮,令安民帶著數十騎士,前往去取該婦。全是為色所迷,遂致不顧利害。

    好容易將該婦取到,引入後帳,拜倒曹操面前,曹操起座相扶,挽住該婦人的玉腕,那婦人全然不避,一任曹操牽引柔荑玉手,低首無語;及曹操問明名姓,果系張濟妻鄒氏。當下在帳後開筵,與鄒氏相坐歡飲,燈光旁映,四目相窺;男有情,女有意,不由的痴心�常 磧鏇  br />
    到了酒闌燈𦞳q 瘸廢 眨 歡運奘澇┘遙 尤瘓途 校 髁碩捶浚 噘訟啾⑶  磽 潰 掛溝姆 桂降擼 覆恢  郊勸琢耍∮惺 降潰br />
    沉迷女色為禍媒,傾城傾國不勝哀;

    誰知一代奸雄魄,也被孀姝勾引來。

    露水情緣,歡娛無限,當有人報知張繡,張繡不禁大怒,欲與曹操拼命,究竟如何爭鬧,待至下章說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599章 孫策興師,曹操獵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599章 孫策興師,曹操獵艷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