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董承、楊奉等,護著漢獻帝劉協的車駕,駐扎在安邑,一住過年,改元建安。太尉楊彪等人,名為三公,毫無政權,行止進退,俱由武夫作主,文臣不得過問。
楊奉等人擬就安邑定都,獨董承欲奉駕返回洛陽,與楊奉等更生齟齬,楊奉竟遣將軍韓暹,襲擊董承。
董承奔往野王,投奔依靠張楊,張楊決意調兵迎駕,使歸舊都;乃令董承先赴洛陽,修築宮室,並致書荊州刺史劉表,請他為助。
劉表卻履書如約,陸續派遣兵役,輸送資糧,總算是有心王室,戮力從公。
楊奉、韓暹等聞信知懼,出屯險要,拒絕張楊、董承;還是漢獻帝下諭譬解,令他隨從、護衛,侍奉帝蹕進入洛陽,楊奉與韓暹方才奉詔,還至安邑,護駕東行。惟胡才李樂,仍留居河東,不願相隨,時已為建安元年秋季了。
建安年號最久,且為漢朝末代正朔,故一再提明。七月初旬,漢獻帝劉協駕至洛陽,宮闕尚未修成,暫借故常侍趙忠的第宅,作為行宮;于郊外祭祀上帝,大赦天下。
張楊在中途迎駕,一同至洛陽,先就南宮督修殿宇,半月告竣,號為楊安殿,自志己功;便請帝後遷居楊安殿,且語諸將道︰“天子當與天下共戴,朝廷自有公卿大臣,不勞我輩干涉,楊當出御外難便了。”
乃辭歸野王。楊奉亦出屯梁地,韓暹董承,並留宿衛。
漢獻帝劉協封賞功臣,命張楊為大司馬,兼安國將軍,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惟洛陽宮府,已被董卓毀盡,急切不能修復,除楊安殿外,尚是瓦礫成堆,荊榛滿目。八字寫盡荒涼。
百官無處安身,暫就破壁頹垣,作為棲處;並且無糧可用,遣人向州郡征求,十無一應。
自尚書郎以下,往往親出采穭,野谷曰穭。煮食充饑,甚至朝夕不繼,往往有人餓死;或被兵士沿途劫奪,輒遭格斃。這消息傳到兗州,雄心勃勃的曹阿瞞,遂欲托名勤王,挾主稱雄。見識原高人一等。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徐州還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將天子迎到洛陽,往北聯結張楊,暫時還不能控制他們。
獨荀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