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建武二年五月,光武帝劉秀冊立郭貴人為皇後,其子劉強為皇太子。郭氏即劉揚甥女,隨駕入洛陽。當光武帝即位時,得產一男,取名為強。
這個時候陰麗華也迎入洛陽,與郭女同受封為貴人。陰麗華容色,實過郭女,並且性情和順,毫無妒意,光武帝劉秀本欲立她為後,她卻以為郭氏有子,理應正位中宮,且郭氏生長王家,與自己出身不同,所以情甘退遜,將後位讓與郭氏。看到後來,實可不必。
光武帝劉秀乃立郭氏為後,就將二歲幼兒劉強,作為儲君。這且待後再表。
光武帝劉秀又分封宗室,封叔父劉良為廣陽王;後來徙封趙王。族父劉歙為泗水王;族兄劉祉為城陽王;歙子終為淄川王;追謚兄劉演為齊武王;劉仲為魯哀王;劉演之子劉章授封太原王;後來徙封齊王。仲歿無子,命演次子興過繼,襲封魯王。
封爵已定,乃再擬蕩平群寇。惟一時人心未靖,亂端不已,除上文所述諸渠魁外,尚有漁陽太守彭寵,破虜將軍鄧奉,相繼造反,警信頻聞。光武帝劉秀雖然派遣將士出發討伐,但尚無暇全力對付,只好先就近處著手,次第廓清。
自從劉玄敗死,諸將吏散處南方,未肯歸命洛陽。光武帝劉秀召集諸將,會議出師,當下向眾宣言道“郾城最強,次為宛城,何人敢率兵進擊?”
語未絕口,即有一人突出道“臣願攻郾城!”
光武帝見是執金吾賈復,就笑說道“執金吾前去擊郾,朕復何憂?宛城當屬大司馬便了!”
賈復領兵自去。另遣大司馬吳漢,前往攻略宛城。郾城守將尹尊,曾由劉玄封為郾王,與賈復相持月余,城中食盡,因即出降。就是宛城為宛王劉賜所守,一經吳漢兵到,退保溝陽,沒多久亦即歸降。
兩處先後報捷,光武帝劉秀因劉賜是本族兄,前曾共事,所以召劉賜入見,封為慎侯。再命賈復進略召陵新息,統得平定。
復有部將過潁川郡,妄殺良民,剛好這個時候,河內太守寇恂,被調往潁川,立即拘復其作惡部將,梟首示眾。賈復引為己恥,顧語左右道“寇恂敢殺我部將,藐我太甚,我當前去見寇恂,手刃此仇!”遂自潁川進發。
這個行為真是粗莽可笑。寇恂聞賈復挾怒前來,料無好意,故不願與他相見。姊子谷崇語寇恂道“崇為軍將,應帶劍侍側,就使有變,也可抵擋得住,相見何妨!”
寇恂搖首道“我聞藺相如不畏秦王,獨為廉頗屈志,彼區區趙國,尚知先公後私,難道我反悍然不顧麼?”
好個寇君。乃飭屬縣盛設酒肴,遇有執金吾軍入界,全體供給,一人須兼二人飲食,縣吏自然遵令,不敢怠慢。寇恂托辭出迎,行至中途,因疾折回。
賈復正勒馬待著,按劍欲試,不意寇恂已馳歸,惹得怒上加怒,亟欲勒兵追寇恂。偏偏部兵已皆被酒,不願進行,賈復亦孤掌難鳴,只好罷休。
寇恂使谷崇具狀奏聞,光武帝召賈復班師,並征寇恂入朝。寇恂奉命進謁,看見賈復在御座前,急起欲避。光武帝劉秀與語道“天下未定,兩虎怎得私斗?朕當與兩卿和解,互釋前嫌。”
說著,賜令共坐,宴敘甚歡。及退出殿外,賈復令同車並出,兩人曲體主心,自然釋怨平爭,言歸于好,寇恂和賈復辭回潁川去了。
大司馬吳漢,方自宛城往略南陽,忽然來報檀鄉賊與五校賊會合,寇掠魏郡清河。光武帝召吳漢還師,自督諸將至內黃,進擊五校賊,大破賊眾,收降至五萬余人。
剛好這個時候吳漢領兵來會,于是將軍事付于吳漢,折回都中。漢與檀鄉賊連戰數次,無不獲勝,斬馘數萬,降服數萬。先是檀鄉賊徒,都是刁子都的余黨。子都為部曲所殺,余眾轉走檀鄉,後糾集他處盜匪,號為檀鄉賊,共計得十余萬名。及為吳漢所敗,或死或降,所余無幾,遁入西山,再推賊目黎伯卿為渠帥。伯卿負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