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509章 毒死許後 怒罵中宮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509章 毒死許後 怒罵中宮

    卻說元延四年春正月,中山王劉興,及定陶王劉欣,同時入朝。劉興乃是漢成帝的少弟,為馮昭儀所出,由信都移封中山,劉欣即是定陶王劉康之嗣子。劉康中年病歿,正妻張氏無出,惟其妾丁姬生子名劉欣,由祖母傅昭儀撫養成人,得襲父爵。

    傅昭儀早為王太後,向有智略,聞得成帝無嗣,想把自己孫兒,承繼過去,因此乘劉欣入朝,隨令同行,並使傅相中尉,一律相從。

    中山王劉興,只帶了太傅一人。兩人入謁漢成帝,成帝劉驁見劉欣少年俊逸,卻也心生歡喜,特借端發問道“汝何故帶同許多官吏?”

    劉欣從容答道“諸侯王入朝,依法得使二千石隨行,臣想傅相中尉,秩皆二千石,故使同來。”

    漢成帝又問道“汝平日所習何經?”

    劉欣答稱習詩。成帝隨意掇詩數章,令他背誦,劉欣記得爛熟,歷誦無遺。又能講解大義,亦無差謬。

    漢成帝連聲稱善,嗣又顧問劉興道“汝為何只帶太傅一人?”

    劉興竟不能答。成帝劉驁又問他曾習何經?劉興答稱尚書。及漢成帝令他背誦數篇,他卻斷斷續續的答了數語,一半已經忘記。

    馮昭儀頗有干才,如何生此豚兒?漢成帝暗想劉興年已三十有余,為何這般呆笨,反不如劉欣這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因此即揮令退去。劉欣亦隨同趨出。

    漢成帝回入宮中,可巧劉欣祖母傅昭儀,亦來相見,成帝慰問路途辛苦,且稱她孫兒英敏,贊不絕口。

    傅昭儀謙遜一番,並言挈劉欣入朝,一是湊便問安,二是恐劉欣失儀,好隨時教導。

    漢成帝也謝她厚意,留住宮中。傅昭儀已謁過王太後,又至趙皇後趙昭儀處,問訊一周。且囑孫兒劉欣入宮遍謁,並使他前往問候大司馬王根,隨處周旋,面面俱到。最動人的金帛珍玩,隨身帶來,一半贈兩趙姊妹,一半賄賂王根。俗語說得好,錢可通靈,趙氏姊妹,雖然錦衣玉食,但得了許多珍寶,也是覺得動心。就是王根亦貪得無厭,格外感情。于是互相庇護,共同稱贊劉欣多才,足為帝嗣。

    漢成帝非無此意,但尚望兩趙姐妹能生男,免得旁繼。乃只為劉欣行了冠禮,遣還定陶;傅昭儀自然隨歸。趙家姊妹,殷勤餞別,席間由傅昭儀婉言請托,自在意中。至劉欣母子東返,劉興早已遣歸了。

    好容易又是一年,趙氏姊妹仍然不育,交相慫恿,勸漢成帝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王根亦上書申請,成帝劉驁乃決意立劉欣,改年號為綏和,使執金吾任宏,署大鴻臚,持節召劉欣入京。

    劉欣祖母傅昭儀,及劉欣之母丁姬,俱送劉欣至都。御史大夫孔光,獨上書請立中山王,想是由王立等囑托。漢成帝不從,貶孔光為廷尉,但加封中山王劉興食邑三萬戶,劉興舅舅諫大夫馮參為宜鄉侯,免致劉興有怨言。同日立劉欣為皇太子,入居東宮。又思劉欣已過繼,不便承祀共王劉康,劉康歿後,予謚曰共,共讀如恭。乃另立楚孝王之孫劉景為定陶王,使奉共王康祀。

    傅昭儀與丁姬,留寓定陶邸中,不得隨劉欣入宮,未免怏怏不樂。傅昭儀遂入求王太後,許得與太子劉欣相見。王太後商諸成帝,成帝劉驁說道“太子入承大統,不應再顧私親。”

    王太後道“太子幼時,全靠傅昭儀抱養,好似乳母一般;若令她得見太子,想亦無妨。”

    實是違禮。成帝劉驁難違母意,準令傅昭儀入宮見太子劉欣。惟丁姬不在此例,只好向隅,待後再說。

    惟孔光既經遭貶,改任為京兆尹,何武為御史大夫。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人,向來守法盡公,頗有政聲。及為御史大夫,上言世事煩瑣。宰相才不及古,卻令他職兼三公,未免廢弛,應仿古制建三公官。成帝劉驁以王根本為大司馬,仍令守職,惟罷去驃騎將軍官餃。即命何武為大司空,封汜鄉侯,罷去御史大夫官餃,俸祿皆如丞相,與丞相並稱三公。

    已而王根因病免職,一時乏人接替,暫從緩議。偏侍中王莽,謀代王根職位,只恐被淳于長奪去,遂與王根說及,謂淳于長見叔父因病免職,常有喜色,自言必可代任,且有種種不端情事,備細告知。

    王根當然動怒,使王莽入白王太後。淳于長本是王太後外甥,前次趙飛燕立後,賴淳于長出力疏通,感念不置,曾經勸成帝封淳于長侯爵,成帝因封長為定陵侯。淳于長迭得內援,勢傾朝野,漢成帝時有賞賜,再加諸侯王歲時饋送,積資億萬,廣蓄嬌妻美妾,恣行淫樂。

    適有龍侯韓寶之妻許𩱳,為廢後許氏胞姐,喪夫寡居,姿色未衰,淳于長借吊問為名,一再勾引。婦人多半勢利,見淳于長尊榮無比,情願委身事長,甘做小妻,卑污已極。

    淳于長竟納許𩱳為妾,許𩱳尚不知羞恥,堂堂皇皇的探視胞妹,直陳不諱。

    胞妹是廢後許氏,方徙居長定宮,寂寞無聊,還想再承雨露,求為婕妤。姊妹情性相同,都是無恥。因此取出從前私蓄,交許𩱳轉送淳于長,委托淳于長到漢成帝面前說情,力為挽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淳于長明知此事難言。只因見財起義,不忍割舍,乃想出一法,詭言將乘間入請,立為左皇後,使許𩱳如言轉告。廢後許氏總道以為淳于長不去騙她,日夕盼望,有時召許𩱳入問,讓她催促。淳于長反覺惹厭,故意使許𩱳入宮安慰。接連致書與許𩱳,內容語意,多半揶揄許後,說她求歡太急,何不降尊就卑!也想娶為小妻麼?真是壞蛋。

    許後有所需求,只好含羞忍氣。不意有人傳出,竟被王莽得知。王莽向王根報明,無非為著此事,就是入宮白言王太後,也是一五一十,詳陳無隱。恐還要添油加醋一番說。惹得太後王政君怒起,使王莽轉告漢成帝劉驁。

    漢成帝劉驁心尚愛淳于長,不欲治罪,但遣令就國。淳于長吃了一驚,自思無法轉圜,不得已收拾行裝,準備登程。

    忽然來了王立的長子王融,問他索求車馬,意以為淳于長既遠行,勢難把車騎盡行帶去,不如留贈自己,卻好現成使用。淳于長與王融本是表弟兄,見面時卻也應允。但尚想留住都中,屏人與談,要他轉求乃父,代為斡旋,並取出許多珍寶,送與王融。

    王融一力擔承,就將珍寶攜回家中,向父告知。立前時不得輔政,疑由長暗中進讒,常在漢成帝面前,揭淳于長過惡。此次見了珍寶,竟致得意忘言,忙入宮去見成帝,為淳于長訴冤。成帝劉驁不禁起疑,默然不答,待立趨出,竟命有司徹底查究。

    有司明查暗訪,查出王融私受淳于長賄賂,便要派吏拿下王融。王立方才悔恨,怨王融自去惹禍,累及家門。

    王融無詞可說,自知闖了大禍,不如自盡,當即服毒斃命。貪夫結果。吏役到了王融家,見王融已死,便去回報,有司當即復奏,成帝劉驁越想越疑,索性捕淳于長下獄,一再審訊,把淳于長奸淫貪詐的詳情,和盤托出,罪坐大逆,餓死獄中。自作自受。

    綜觀淳于長的一生,他在政治舞台上混跡十余年,于國于民,毫無建樹。生軌跡連接起來可以概括成一個字貪。貪權貪勢,歸根結底還是貪錢。這種人佔據要職,無疑使當時的政治更加腐敗黑暗。

    漢成帝對淳于長大見信用、淳于長大受賄賂之際,人民紛紛起來進行反抗斗爭。永始三年(前14年)十一月,陳留郡尉氏縣以樊並為首的一伙百姓組織暴動。暴徒以“摸三色丸”分工殺人(紅丸殺武官、黑丸殺文官、白丸處理後事)。

    他們殺死陳留太守,劫掠官府、富戶,自稱將軍。同年十二月,山陽郡官營鐵場的手工工人甦令等鐵官徒奮起反抗,攻殺長吏,搶走兵庫兵器,自稱將軍。這支起義隊伍橫掃十九個郡國,殺死東郡太守、汝南都尉,震動了西漢王朝。這些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起義當然都是當時政治腐敗、官逼民反的結果。而政治腐敗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與包括淳于長在內的一大批貪官污吏把持朝政有關。他們的出現對西漢政治的影響,就好比在本已開始腐敗的食物中添上酵母一樣,更加速了它的腐敗。因此,西漢王朝這座大廈的崩潰,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被淳于長之類的“蛀蟲”蛀空的。

    淳于長的妻子移徙合浦,母歸故里。許𩱳不知下落,想必亦是充戍合浦去了。

    漢成帝復使廷尉孔光,持鴆毒至長定宮,賜廢後許氏自盡。可憐許後在位十四年,听了兩個阿姐的邪言,既失位置,復喪性命。雖是自貽伊戚,也覺得可悲可憫呢!抑揚得當。紅陽侯王立,勒令就國。

    王莽揭發奸惡有功,且由王根推薦令其代位,遂拜為大司馬。王莽得秉國鈞,欲使名譽高出諸父,特聘請遠近名士,作為幕僚,所得賞賜,悉數分給賓佐,自己格外從儉,菲食惡衣,與平民相同。

    會王莽母有疾,公卿列侯,各遣夫人探問,大都是綺羅蔽體,珠翠盈頭。王莽妻子王氏,乃是故相宜春侯王訴的曾孫女,同姓不婚,王莽既好名,何獨不知守禮。急忙出門相迎,衣不曳地,裙僅蔽膝。各女賓還道她是僕婦,及密問左右,才知她是大司馬夫人,都不禁詫異起來。王莽妻子接待女賓,分外周到,惟所供茶點,不過尋常數色。待大眾問過太夫人,陸續辭歸,各言大司馬家節儉簡約過人。王莽得聞眾言,私心暗喜,全是狡詐。

    且說綏和二年仲春,熒惑守心,丞相議曹李尋,上書丞相,說是災禍將至,君侯難免當災,應即與闔府官屬,商議趨吉避凶的良策。

    丞相翟方進,覽書惶惑,不知所為。果然不到數日,便有郎官賁麗,奏請天象告變,急須移禍大臣。是翟方進的催命鬼。成帝劉驁听著,立召翟方進入朝,責他為相有年,不能燮理陰陽,致有種種災異,宜善自為計,毋待朕言。

    翟方進于是免冠叩謝,惶然趨出,回至相府,也知不免一死,但尚望有生路可尋,未肯貿然自殺引決。誰知過了一宵,又由朝使齎入策書,嚴加責備,且賜他上尊酒十石,養牛一頭,叫他自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翟方進接到牛酒,想著漢家故例,牛酒賜給相臣,就是賜死的別名。沒奈何硬著頭皮,取出鴆酒一杯,忍心吞服,須臾毒發,便即倒斃。冤哉枉也。漢成帝還托言丞相暴亡,厚加賻恤,特賜乘輿秘器,並且親往吊喪,掩耳盜鈴,煞是可笑!

    惟翟方進既死,丞相出缺,漢成帝選擇廷臣,還是廷尉孔光,居官恭謹,可使為相。因先擢為左將軍,再命有司擬定策文,鑄成侯印,指日封拜孔光。是時梁王立系梁王揖七世孫。楚王衍宣帝之孫,即楚王劉囂子。入朝,已由成帝召見數次,預備翌旦辭之行。

    漢成帝午後無事,便至少嬪館過夜,吃了過量的春藥,與趙合德夜間不知為歡娛多少次,已經到了天色大明,趙昭儀合德先從榻上起,漢成帝也即起坐,才把襪帶系就,忽然就撲倒床上,不言不語,竟爾歸陰。

    趙合德尚不知何因,連呼不應,用手微按,已無氣息,不由的神色慌張,急命內侍宣召御醫。等到醫官入內看視的時候,已是脈絕身僵,還有什麼回生妙方?

    那時只好報知太後,及內外要人。太後急忙趨視,親撫帝體,肌冷如冰,當即號啕大哭,皇後趙飛燕等,陸續走集,統皆陪哭一場。及大眾止哀,辦理棺殮,太後召入三公,獨缺丞相。

    當由王莽稟明,謂丞相已擇定孔光接任,于是復召孔光,就靈前拜為丞相,封博山侯。好在策文印綬,俱已辦就,即付與孔光領受。孔光拜謝後,即與王莽等人料理大喪。

    越宿由太後王政君下詔,令王莽和孔光,會同掖庭令查明皇帝起居,及暴病一切原因。王莽接奉詔旨,樂得從嚴究治,迭派屬吏至少嬪館調查,細詰趙昭儀合德,氣焰逼人。

    趙合德雖未曾毒死成帝,自思從前虧心各事,若一經逮問,斷難隱諱,且要連累姊弟,一同坐罪。沈吟多時,覺得除死以外,已無別法,遂召集貼身侍婢,各給賞賜,囑令勿談前愆,自己則仰藥斃命。一縷芳魂,總算趕上鬼門關,往尋漢成帝去了。也是顯報。

    漢成帝劉驁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七次,壽終四十五歲。本來是體質強壯,狀貌魁梧,儼然象個尊嚴天子,怎奈酒色過度,耗喪本元,遂致樂極亡陽,霎時暈死,後來奉葬延陵。

    太子劉欣入宮嗣位,是謂哀帝。尊太後王氏為太皇太後,皇後趙氏為太後。太皇太後王氏,喜諛寡斷,傅昭儀謀立孫兒,常至長信宮伺候,竭力趨奉,就是丁姬也承歡獻媚,孝敬有加,因此哀帝劉欣嗣位,太皇太後王氏,便令傅昭儀丁姬兩人,十日一至未央宮,與帝相見。又傳旨詢問丞相孔光,及大司馬何武,謂定陶太後應居何宮?孔光素聞傅昭儀權略過人,若得入居宮中,將來必干預政事,挾制嗣君,所以復議上去,請另擇地築宮。

    何武未知孔光之意,謂不如到北宮居住,省得勞費。太皇太後依了何武所言,遂使哀帝劉欣詔迎定陶太後,入居北宮。傅昭儀即日移入,丁姬亦隨同進去。北宮有紫房復道,與未央宮相通,傅昭儀得日夕往來,屢向漢哀帝要求,欲稱尊號,並封外家親屬。哀帝劉欣甫經嗣阼,不敢自出主張,所以猶豫未決。

    巧有高昌侯董宏,得聞消息,意欲乘機迎合,上書引秦莊襄王故事,謂莊襄王本夏氏所生,過繼華陽夫人;即位以後,兩母並稱太後,今宜據以為例,尊定陶共王後為帝太後。虧他尋出佐證。漢哀帝得書,正想依議下詔,偏大司馬王莽,左將軍師丹,聯名彈劾董宏。略言皇太後名號至尊,有一無二;董宏乃引亡秦敝政,蠱惑聖明,應以大不道論罪。

    漢哀帝雖然不快,究因王莽為太皇太後的佷子,未便梗阻其議,乃免董宏為庶人。

    傅昭儀聞信大怒,立到未央宮,面責哀帝,定要速上尊號。漢哀帝無奈,入宮拜見稟告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允如所請,乃尊定陶共王為共皇,定陶太後傅氏為定陶共皇太後,共皇妃丁姬為定陶共皇後。

    傅太後是河內溫縣人,早年喪父,母又改嫁,無親兄弟,只有從弟三人,一名晏,一名喜,一名商。

    漢哀帝為定陶王時,傅太後欲親上加親,特取傅晏之女為哀帝妃,至是即立晏女傅氏為後,封晏為孔鄉侯。又追封傅太後父為崇祖侯,丁皇後父為褒德侯。丁皇後有兩兄,長兄忠,已經去世,忠之子滿也得受封平周侯,次兄明方值中年,並封為陽安侯。哀帝的本生外家,已經加封,只好將皇太後趙氏弟欽,晉封新城侯,欽兄子為成陽侯。王趙丁傅四家子弟,並膺顯爵,朱輪華轂,雜沓都中。

    太皇太後王氏,置酒未央宮,擬邀集傅太後趙太後丁皇後等,一同會宴,共敘歡忱。國喪才畢,不宜大開筵宴,王政君也是多事。筵席且備,應設坐位,太皇太後坐在正中,自無疑義,第二位輪著傅太後,即由內者令官名。在正座旁,鋪陳位置,預備傅太後坐處。此外趙太後丁皇後等,輩分較卑,當然置列左右兩旁。位次既定,忽然來了一位貴官,巡視一周,便怒目視內者令道“上面如何設有兩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內者令答道“正中是太皇太後,旁坐是定陶傅太後。”

    道言未絕,便听得一聲怪叫道“定陶太後,乃是藩妾,怎得與至尊並坐?快與我移下座來!”內者令不好違背怠慢,只好將座位移列左偏。看官道是何人動怒?原來是大司馬王莽。王莽見座位改定,方才出去。已而太皇太後王氏,及趙太後丁皇後等,俱已到來就席,哀帝亦攜同皇後傅氏,共來侍宴。只有傅太後不至,當下差人至北宮催請,好幾次俱被拒絕,顯見得傅太後為了坐位,已有所聞,不肯前來赴席。太皇太後不暇久待,乃囑令大家飲酒。天廚肴饌,比不得吏民酒席,自然豐盛得很。但因傅太後負氣不來,反累得滿座不歡,飲不多時,當即散席,各歸本宮。傅太後余怒未平,免不得迫脅哀帝,叫他攆逐王莽。哀帝尚未下詔,王莽已得知風聲,自請辭職。當即奉詔批準,特賜黃金五百斤,安車駟馬,罷令就第。朔望仍得朝請,禮如三公。公卿大夫,尚稱莽持正不阿,進退以義,有古大臣風。又入王莽彀中。

    王莽既免職,輿情都屬望傅喜,傅喜已任右將軍,學行純正,志操清潔,傅家子弟,要算他最有令名。

    偏傅太後因喜常有諫諍,與己未協,不欲令他輔政,乃進左將軍師丹為大司馬,封高樂侯,傅喜亦托疾辭官,繳還右將軍印綬,有詔賜金百斤,令食光祿大夫俸祿,歸第養痾。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留喜,謂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不應無故遣歸,致失眾望。哀帝亦知喜賢良,一時為祖母所制,不能不留作後圖。過了數日,接閱司隸校尉解光奏牘,乃是一本彈章,指斥著名權戚兩人。正是

    由來仕路多艱險,益信人心好詭隨。

    欲知解光彈劾何人,容俟下回發表。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509章 毒死許後 怒罵中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509章 毒死許後 怒罵中宮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