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當初漢武帝晚年的時候,曾經有個修道人張果入宮為官,後來見漢武帝老年昏庸無道,于是辭職離開了。
張果辭官後,來到華山隱居修道,遇到了也正在修行的丁令威。丁令威雖然修道成仙,但是根基不大,只是地仙的修行階段。
丁令威看見張果也在華山的一個洞府里面修行,于是就交往,成為朋友。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修行人,叫崔文子,也和他們一起修行。
傳聞崔文子是生活在戰國末年到秦朝時期的人物,本是泰山郡的一個普通人,年輕時曾在市集上賣藥為生。他性情溫和,待人誠懇,賣的藥材也貨真價實。然而世道艱難,生意清淡,生活頗為清苦。
有一年,泰山一帶瘟疫橫行,百姓病亡無數。崔文子眼見鄉鄰受苦,心中焦急,卻苦無良方。一日,他正在山間采藥,忽然看見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身著朱紅羽衣,坐在松樹下喘息。老者面色蒼白,似乎有恙在身。
崔文子心生憐憫,上前詢問。老者自稱名叫“黃丸公”,從遠方雲游至此,不慎染了山間瘴氣。崔文子連忙取出隨身攜帶的藥簍,就地采擷藥草,細心煎煮,服侍老者飲下。又尋來干草,為老者鋪就安歇之處。
如此悉心照料數日,那位老者的病體漸愈。他感念崔文子的善心與勤謹,臨別時從懷中取出一卷赤色書簡,說道:“我觀你心地仁厚,不辭辛勞。此卷中載有祛病驅疫、延年養氣之法,今贈予你。望你善用此術,濟世活人,莫負天心。”說罷,將書簡鄭重地交于崔文子手中。
崔文子躬身拜謝,待抬起頭來,眼前已不見老者蹤影,唯有松風陣陣。他依書簡所載,潛心修習。書中之法果然神妙,他不僅通曉了醫治各種瘟疫的方藥,更漸漸領悟了導引服氣、調養身心的道理。他依照書中所教,親手制作了一面朱紅色的幡旗,上繪繁復的星斗雲紋。那位老者是神仙赤松子的化身。
後來瘟疫再起,崔文子便手持朱幡,奔走于病患的家。他為人施藥,或焚符咒于水中,令病者飲下。凡經他救治者,多能轉危為安。更奇的是,他所到之處,疫氣似乎也隨之消散。人們都說那面朱幡能驅邪避穢,尊稱他為“崔仙翁”。
後來崔文子到深山老林隱居修道,並且遇到王子喬,向王子喬學習仙道。
王子喬先變成一只白 ,拿藥給崔文子。崔文子十分驚奇,便拿起長戈向白 刺去,刺中了,因而藥就掉下來。崔文子低頭看那白 ,竟是王子喬的尸體。于是把他放在屋子里,用破竹筐蓋好。過了一會兒,他卻變成了一只大鳥。崔文子打開竹筐去看它,大鳥竟撲打著翅膀飛走了。
崔文子後來繼續學習赤松子送給他的那本奇書中記載的醫術。學成以後,偶爾會下山去治病救人。做了很多好事後,崔文子來到華山繼續修道。
崔文子在華山遇到了丁令威和張果,于是就和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修仙之友。
一天夜里,崔文子、張果,還有丁令威他們一起華山山頂上面打坐,正在吸收天地靈氣。突然有一只白色的大鳥飛過,並且發出哀傷的叫聲。
丁令威和崔文子,見此情景,感到奇怪,于是問混沌蝙蝠精轉世修行的張果。這個鳥是什麼來歷,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
張果先生對崔文子和丁令威說道“這個大白鳥是有來歷的,傳說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位隱士,名字叫冠先。他居住在睢水之畔,平生最大的喜好,便是垂釣。然而,他的釣法與尋常漁人大不相同。
他不用香餌,不備魚簍,只用一根尋常的竹竿,系上素絲長線,線端懸一枚無鉤的直針。每日清晨,他便坐于水邊青石之上,凝神靜氣,將直針垂入清流之中。旁人見了,皆笑他痴傻,如此怎能釣得上魚?冠先只是含笑不語。
說來也怪,那些尋常避人唯恐不及的大魚,卻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吸引,紛紛游向那枚直針。它們非但不吞咬,反而環繞針端,輕輕觸踫,如同嬉戲,久久不去。冠先便伸出手指,輕撫魚身,與它們喃喃低語,仿佛老友敘談。片刻之後,大魚便擺尾游回深水,不見蹤影。如此日復一日,冠先怡然自得,似乎釣魚不為得魚,只為這水畔的片刻相知。”
張果先生繼續解說道“睢水之中,有一條赤色的巨鯉,身長丈余,鱗甲如霞,乃是河中之靈。它最喜與冠先親近,常浮游至他膝前,任由冠先輕撫其額上金紋。冠先待它亦格外親厚,常以心聲與之交流,旁人只見其唇微動,不聞其聲。
一日,宋國國君听聞此異事,心生好奇,更是生起了捕得神鯉以顯祥瑞之念。便遣宮中善漁者,備下金鉤香餌,強弓勁網,來到睢水邊。冠先見狀,搖頭嘆息,勸阻道:“此魚乃水府之靈,非俗物可網羅,強求必招災禍。”漁者因恃王命,哪里肯听。
捕魚人將金鉤拋入赤鯉常游之處。那赤鯉因與冠先相熟,失了警惕,竟一口吞下金鉤。頓時劇痛難當,在水中翻騰掙扎,攪得波濤洶涌。漁者大喜,合力收網,終將這巨鯉拖上了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冠先在旁目睹,痛心疾首,連呼:“禍事至矣!禍事至矣!”他知此魚通靈,強捕必遭天譴。”
張果說到此處,嘆了口氣,幽幽道“果然當天夜里,睢水暴漲,濁浪滔天,沖垮堤岸,淹沒了宋國大片良田屋舍,百姓流離失所。而那些捕魚的宮人,不久也離奇暴斃。冠先目睹此慘狀,心中悲憤難平。他最後一次來到睢水邊,望著渾濁的河水,久久佇立。忽然,他仰天長嘯一聲,那嘯聲淒厲,穿雲裂石。只見他的身體竟在嘯聲中化作一只通體潔白的巨鳥,形似魚鷹,卻更加神駿。白鳥振翅飛起,繞著被毀的河岸盤旋三周,發出聲聲悲鳴,如同泣血。鳴聲未絕,白鳥便直沖雲霄,消失于天際,再也沒有回來。”
張果說“從此以後,睢水之畔,再也見不到那位懸直針、與魚語的老者。唯留傳說在民間那悲鳴的白鳥。這冠先悲傷痛苦,化成白鳥,活到如今,也是因為執于朋友靈魚,遲遲沒有脫去這鳥身。”
丁令威和崔文子听了張果說的這個故事,不由得嘆息惋惜,同時也很佩服冠先的有情有義,道“怪不得這個白鳥,叫聲如此淒涼。只是他這樣痛苦,他的朋友也已經不在了。”
崔文子說道“不如我們幫幫他吧。”
張果聞言,于是用法術把那只大白鳥引到自己身邊,用法術,讓那只白鳥變回冠先人形的樣子,對他說道“你不要再悲傷了,那只神鯉去世多年了,也許靈魂已經輪回轉世,或者去了另一個世界了,你何苦這樣悲傷痛苦到如今呢?”
冠先看了看自己從白鳥的身體,變成了自己當時為人的身體,跪在了張果的面前,說道“多謝仙人指點,我如此悲傷,化為鳥身,就是為了能尋找到我朋友,想再看一看。”
張果聞言,掐指一算,說道“那只神鯉魚當年被捕殺,身體雖然毀滅了,但是因為是百年的精靈,靈魂還在人間,我可以引他魂魄過來,與你相見。”
說罷,張果口念咒語,把當年死去的水府精靈紅色大鯉魚的靈魂引到了冠先的面前。
冠先看見大鯉魚的靈魂,對它說了對不起。大鯉魚說自己沒有怪他,並且說現在看見他,心願完成了,可以安心去投胎轉世了。
張果指點大鯉魚去投胎當人,並且說以後有機會會指點他修煉。然後大鯉魚就投胎轉世去了。而冠先也跟著投胎去了。
這個時候,有一位神仙暗中觀看這個情形。這個神仙已經修行很多年了的,修為比他們高很多。名字叫葛由。
葛由乃是西周周成王時期的人物。他心靈手巧,尤其擅長用木頭雕刻制作各種物件。
葛由居住在蜀地的一座山中,他經常坐在山岩上,對著松柏古木,用刻刀精心削琢各種物件。
葛由最令人稱奇的,是他雕刻的木羊。這些木羊大小與真羊相仿,關節靈活,栩栩如生。更神奇的是,他雕刻完成後,只需對著木羊的耳朵低語幾句,再輕輕一拍羊背,那木羊便如同活物一般,能跑能跳,甚至能隨著他的心意翻山越嶺。
葛由經常騎著這些木羊下山,到成都的街道上游玩。
他騎著木羊穿行于鬧市,木羊步伐輕快,蹄聲清脆,吸引路人紛紛停下腳步圍觀,嘖嘖稱奇。人們想向他求取木羊,或者學習這門技藝,葛由總是笑著搖頭,從不答應。
後來,有人看見葛由騎著木羊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步向更高的山峰攀登。他騎在木羊背上,身影在雲霧之間,若隱若現。一些仰慕他的人,便循著他的足跡,也向深山高處走去,希望能找到他,求得仙緣。
可是葛由最終消失在最高的那座山峰的雲霧之中,再也沒有人見過他。那些追隨他上山的人,有的在山中迷了路,有的苦尋無果只得返回。人們都說,葛由是騎著木羊,登入仙境,成了神仙了。從此,在蜀地的山間,每逢雲霧繚繞的時候,仿佛听到隱隱約約的清脆蹄聲,回蕩在幽谷之中。
葛由太上老君指點修行,已經成仙。此時他騰雲駕霧來到華山山巔,剛好望見丁令威、張果和崔文子他們在吸收靈氣,修煉築基。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