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93章 新皇失德遭廢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93章 新皇失德遭廢

    卻說元鳳四年(前77年),漢昭帝劉弗陵年已十八,提早舉行冠禮,大將軍霍光以下,一律入賀,只有丞相田千秋,患病甚重,不能到來。到了漢昭帝成年冠禮告成,田千秋當即謝世,謚曰定侯。總計田千秋為相十二年,持重老成,尚算良相。昭帝因他年老,賜乘小車入朝,時人因號為車丞相。繼任相職,就是御史大夫王?。

    在漢武帝末年,繡衣御史暴勝之奉命巡察郡縣,有誅殺二千石以下官吏的大權。經過丕陽,認為當地治理不善,要殺王?。王?伸長脖子,準備就戮。忽又抬頭對暴勝之說“您有生殺予奪之權,威震郡國,但今天斬我王?一人並不足以增加您的威力,不如視情有所寬恕,以示您的恩德,使臣下拼死效力。”

    暴勝之對他這種臨危不懼的精神頗為贊賞,同時也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就破例赦免了他。

    暴勝之回朝,向漢武帝推薦王?,王?被任命為右輔都尉,代理右扶風。漢武帝出巡北邊,經常路過此地,認為這里的宮館、道路管理得都很好,于是面加賞諭,正式任命王?為右扶風。

    至漢昭帝時,王?先繼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後繼車千秋為丞相,封宜春侯。卻是步步青雲,毫無阻礙,到了官居極階,反至轉運,才過一年,便即病終。

    搜粟都尉楊敞,已升任御史大夫,至是繼王?為相。楊敞本庸懦無能,徒知守謹,好在國家大政,俱由大將軍霍光主持,所以楊敞得進退雍容,安享太平歲月。庸庸者多厚福。至元鳳七年元日,復改元始平,詔減口賦錢十分之三,寬養民力。從前漢初定制,人民年十五以上,每年須納稅百二十錢,十五歲以下準免。漢武帝在位,因國用不足,加增稅則人民生年七歲,便要輸二十三錢;至十五歲時,仍照原制,號為口賦。漢昭帝嗣祚十余年,節財省事,國庫漸充,所以定議減征,這也是仁愛及民的見端。

    孟春過後,便是仲春,天空中忽然現出一星,體大如月,向西飛去,後有眾小星隨行,萬目共睹,大家驚為異事。誰知適應在漢昭帝身上,漢昭帝年僅二十有一,偏生了一種絕癥,醫治無效,竟于始平元年夏四月間,在未央宮中告崩。共計在位十三年,改元三次。而上官皇後只有十五歲,未曾生育,此外雖有兩三個妃嬪,也不聞產下一男。

    自大將軍霍光以下,都以為繼立無人,大費躊躇。或言昭帝無子,只好再立武帝遺胤,幸尚有廣陵王劉胥,是漢武帝親子,可以繼立。偏霍光不以為然,當有郎官窺透霍光意,上書說道“昔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無非在付托得人,不必拘定長幼。廣陵王所為不道,故孝武帝不使承統,今怎可入承宗廟呢?”

    霍光遂決意不立廣陵王,另想應立的宗支,莫如昌邑王劉賀。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其父非漢武帝正後所出。但漢武帝兩任皇後,陳氏被廢,衛氏自殺,好似沒有皇後一般。當漢武帝駕崩時,曾將李夫人配饗。李夫人是昌邑王劉賀的親祖母,劉賀正可入承大統,況與漢昭帝有叔佷誼,以佷承叔,更好作為繼子。遂假上官皇後命令,特派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等,往迎昌邑王劉賀,入都主喪。霍光尚有一種微意,立劉賀為君,外孫女也可做皇太後了。

    昌邑王劉賀的父親劉,是漢武帝劉徹第五子,天漢四年(前97年),劉被封為昌邑王(今山東省渮澤市巨野縣),是為西漢第一位昌邑王。後元元二年(前8887年)正月,昌邑王劉去世,謚號哀,史稱昌邑哀王。始元元年(前86年),五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劉賀五齡嗣封,居國已十多年,卻是一個狂縱無度的人物,平時專喜游畋,半日能馳三百里。

    中尉王吉,屢次直諫,終不見從。郎中令龔遂常常當面指出劉賀的不是,使劉賀听不下去,掩著耳朵起身走掉說“郎中令真會使人羞愧。”

    昌邑王劉賀曾經與奴僕和膳食人員等吃喝玩樂,給他們的賞賜沒完沒了,龔遂進宮勸諫,雙膝跪地而行,淚流滿面,低聲哭泣,劉賀周圍侍候的人都感動得直落淚。

    昌邑王劉賀問道“郎中令為什麼哭?”

    龔遂回答說“我傷心國家危險啊!希望您抽出一點空閑時間,讓我把自己愚昧的意見說完。”

    劉賀就叫周圍的人避開,龔遂問道“大王知道膠西王不干好事因而滅亡的事情嗎?”

    昌邑王劉賀說“不知道。”

    龔遂便說“我听說膠西王有一個善于諂媚的臣子叫侯得,膠西王的所作所為明明和夏桀、商紂一樣,侯得卻說膠西王與堯、舜相同。膠西王喜歡他善于奉承,經常和他同起居,專門听信他的妖言邪說,以致弄到身死國亡。如今大王親近那批小人,漸漸地就會沾染上他們的惡習,這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問題,不可不慎重啊!請允許我在郎官中挑選一些精通儒術、品德高尚的人同大王一起生活,坐時就一道讀《詩》《書》,立時就共同演習禮儀。這樣,或許對大王有些幫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昌邑王劉賀同意了這一建議。于是龔遂挑選了郎中張安等十人侍候他。可是,過了沒幾天,昌邑王劉賀就把他們統統趕走了。

    昌邑王劉賀在封國為王的時候,多次出現怪異。曾看見白色的狗,身高三尺,沒有尾巴,脖子往下長得像人,還戴著方山冠。

    後來看到熊,可是他的左右隨從卻誰也沒看到。又有成群的大烏飛集宮中。劉賀心知這不是好事,很厭煩,就告訴了龔遂,問他這是怎麼回事。龔遂說“這是天帝的告誡,告訴您,在您身邊的那些人都是不識禮的小人,就像戴冠的狗一樣。把他們趕走,您的王位可以保持,不把他們趕走,您的王位就會失去。”

    昌邑王劉賀仰天而嘆說“不祥之物為什麼總是來啊!”

    龔遂叩頭說“臣不敢把話埋在心里而不向您提出忠告,我曾多次進言關系國家危亡的勸誡,大王您不高興听。可是國家的存在或敗亡,難道就在于為臣的幾句話嗎?還是請大王您自己想一想吧。大王您誦讀《詩經》三百零五篇,其中講如何做人之事很是透徹,關于治國之道也齊全完備,大王您的所作所為符合《詩經》中哪一篇呢?大王您身為諸侯王,而所做的事卻比庶民百姓還污濁,這樣下去要想能長存久安很困難,可因此而亡國卻很容易,您應該深刻省察這些。”

    後來又發生有血污出現在昌邑王劉賀的坐的草席上面的事情,劉賀詢問龔遂,龔遂認為會有大的不幸事件發生,大聲呼叫說“妖祥怪異接連發生,宮殿就要空了。血的出現,這是陰暗憂愁的征象啊。您應該戒惕謹慎,自我反省。”

    昌邑王劉賀卻終究不改悔他的行為。沒過多久,即應征入朝。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因為漢昭帝劉弗陵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征召劉賀主持喪禮。璽書說“詔令昌邑王派代理執行大鴻臚事務的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征召王,乘坐七乘的傳車前往昌邑國在長安的府邸。”凌晨一點左右,用火燭照著打開璽書。

    這天中午,昌邑王劉賀就出發了,下午四五點到定陶,趕了一百三十五里,侍從人員的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龔遂向劉賀進諫,昌邑王劉賀才令郎官、謁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昌邑王劉賀到濟陽,尋求鳴叫聲很長的雞,路上買合竹杖。經過弘農,讓身材高大的奴僕善用裝載衣物的車輛裝載搶來的女子。

    到了湖縣,使者就此事責備昌邑國相安樂,安樂告訴龔遂,龔遂進去問劉賀,劉賀說“沒有這事。”

    龔遂說“即使沒有,為什麼因為舍不得一個善來敗壞名聲呢?請把善交給法官處置,來洗刷大王。”就揪住善,交給衛士長執行法律。

    昌邑王劉賀到了霸上,大鴻臚在郊外迎接,主管車馬的騶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車子。劉賀讓他的僕從壽成駕車,郎中令龔遂同車。劉賀天明到了廣明東都門,龔遂說“按禮制,奔喪望見國都就要哭。這已是長安的東郭門。”

    昌邑王劉賀說“我咽喉痛,不能哭。”到了城門,龔遂又說,劉賀說“城門和郭門一樣的。”

    將到未央宮的東門,龔遂說“昌邑國的吊喪帳篷在這個門外的大路北,不到吊喪帳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離這里不到幾步,大王應該下車,向著宮門面向西匍匐,哭至盡情哀傷為止。”

    昌邑王劉賀聞言同意。同年六月初一日,到了那里,按禮儀的要求哭喪。昌邑王劉賀接受皇帝璽印和綬帶,嗣孝昭皇帝後,繼承帝位,卻並未謁見高祖廟,史稱“漢廢帝”。劉賀尊漢昭帝皇後上官氏(即上官太後,霍光外孫女)為皇太後。

    昌邑王劉賀從剛開始到達京城謁見上官太後被立為皇太子起,就經常私下買雞、豬來吃。在漢昭帝劉弗陵的靈柩前接受信璽、行璽後,就在居喪的地方打開璽印不再封上。隨從的官員又拿著符節,帶領昌邑王劉賀的從官、馬官、官奴二百多人進宮,經常與他們在禁宮中玩耍游戲。

    昌邑王劉賀親自到保管符璽的地方取走十六根符節,早晚去靈柩前哭祭時,讓隨從的官員輪換著拿著符節跟著。還寫信說“皇帝問候侍中君卿派中御府的長官高昌送去黃金一千斤,賜給君卿娶十個妻子。”

    孝昭皇帝的靈柩還停放在前殿,昌邑王劉賀便叫人取出樂府的樂器,把昌邑國的樂人引進宮來,擊鼓歌唱、吹奏樂器,扮演戲子。等到昭帝的靈柩下葬返回,劉賀就到前殿去敲打鐘磬,還把泰壹宗廟的樂人沿著輦道引到牟首,擊鼓吹奏,載歌載舞,演奏各種音樂。

    昌邑王劉賀曾從長安廚取出三副太牢供品,陳放在閣室中進行祭祀,祭祀完畢,就同隨從的官員大吃大喝。

    昌邑王劉賀駕著皇帝出行時專用的車馬,車上蒙著虎皮,插著鸞旗,驅車跑到北宮、桂宮,追野豬,斗老虎。又召來皇太後用的小馬車,叫官奴騎乘,在漢昭帝嬪妃居住的掖庭中嬉笑娛樂。劉賀同孝昭皇帝的宮人蒙等行淫亂之事,還下詔對掖庭令說,有敢泄露外傳的人就處以腰斬之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昌邑王劉賀曾取出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的綬帶以及黑色、黃色綬帶一起給昌邑國的郎官佩戴,把他們免為良人。

    昌邑王劉賀擅將符節上的黃旄改為紅色,把御府中的金子錢幣、刀劍玉器、彩色綢緞賞給一同嬉游娛樂的人,還同隨從的官員以及沒入官府的奴隸整夜聚飲,沉湎于酒中。

    昌邑王劉賀下詔叫太官送上皇帝平時的膳食。食監奏道,還未除去喪服,不可進用平日的飯菜。劉賀就下詔叫太官趕快準備,不要通過食監。

    太官不敢去準備,就派侍臣去宮外買來雞和豬,下詔給宮殿門衛叫他們放行,以此作為常規。劉賀獨自在夜晚于溫室殿設九賓之禮,把他的姐夫昌邑關內侯請來相見。列祖列宗的祭廟還沒有舉行,劉賀就作璽書派使者拿著符節,用三副太牢祭祀其父昌邑哀王劉的陵園宗廟,自稱為嗣子皇帝。

    昌邑王劉賀接受皇帝璽印以來的二十七天中,派出的使者往來不絕,拿著符節向各個官署下達詔令,征索物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起討論。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以及侍中傅嘉幾次為他的過失進言規勸,他就派人拿著文書責備夏侯勝,並把傅嘉綁起來關進牢里。昌邑王劉賀的行為荒唐淫亂,失去帝王的禮儀,破壞漢朝的制度。楊敞等人幾次進言規諫,他都不改變過錯,反而一天比一天厲害。

    朝臣們擔心劉賀要危害國家,使天下不安。霍光同群臣一起謁見稟告上官太後,詳細陳述昌邑王不能繼承皇位的情況。皇太後于是乘車來到未央宮承明殿,詔令各個宮禁門衛不要放昌邑王的群臣進宮。昌邑王進宮朝見太後返回,準備坐輦車回到溫室殿,宮中的黃門宦官各自手持門扇,等昌邑王進去後,就把宮門關上,昌邑王劉賀的群臣就進不來了。

    群臣認為高皇帝因為創建漢朝基業,所以稱漢太祖,孝文皇帝因為仁慈節儉被稱為太宗,如今昌邑王繼承孝昭皇帝之後,行為放縱不合法度。《詩》說‘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刑的條文規定,罪孽沒有比不孝更大的。周襄王不能侍奉好母親,《春秋》就說‘天王出居到鄭國’,因為他不孝而被趕出京城,使他與天下人隔絕。宗廟比君王更重要,劉賀沒有到高廟接受大命,就不可以繼承上天的意旨而奉祀祖宗宗廟、統治天下萬民,應當廢黜。群臣請求有關官員御史大夫蔡誼、宗正劉德、太常甦昌和太祝準備一副太牢供品,將此事告祭于高廟。

    皇太後下詔說“準奏。”

    霍光就叫昌邑王劉賀起來跪拜接受詔令,昌邑王劉賀說道“听說天子只要有爭臣七人,即使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

    霍光說“皇太後已下詔令廢黜,哪里還是天子!”

    說罷,霍光于是上前抓住劉賀的手,解下劉賀身上的璽印綬帶,捧上交給太後,扶著昌邑王劉賀下了宮殿,走出金馬門,群臣跟著送行。

    昌邑王劉賀向西面拜道 “我愚昧不明事理,不堪擔當漢朝的重任。”

    起身坐上皇帝侍從的車輛。大將軍霍光把昌邑王送到昌邑邸後,霍光告罪道“您的行為自絕于上天,臣下等怯懦無能,不能自殺來報答您的恩德。臣下寧可有負大王,不敢對不起國家。但願大王能夠自愛,臣下將再也不能見到您了。”

    說罷,霍光哭著離開了昌邑王。

    群臣又上奏說 “古代被罷黜放逐之人都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不使他干擾國家政令,我們請求把昌邑王劉賀遷到漢中房陵縣。”

    上官太後詔令劉賀回到故國昌邑,並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從前昌邑哀王劉的家財全給了劉賀。對昌邑哀王劉的四個女兒也各賜湯沐邑一千戶,昌邑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

    昌邑國的群臣由于沒有盡輔佐教導君臣之誼,使昌邑王劉賀誤入歧途而獲罪。霍光就將他們全部殺了,共有二百多人。當這些人被拉出去處死的時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有詩嘆道

    國家為重嗣君輕,主昧何妨作變更;

    只是從官屠戮盡,濫刑畢竟太無情。

    劉賀之皇位,既已廢去,為海昏侯。現在朝廷無主,霍光請太後暫時省政,且遷一個叫夏侯勝的官員升為長信少府,爵關內侯,令授太後經術。夏侯勝字長公,魯國東平縣(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少年喪父,勤奮好學,跟隨夏侯始昌研習《今文尚書》及《洪範》,先後受學于倪寬門人和《歐陽尚書》,學業精進,終自成一派,始稱今文《尚書》“大夏侯學”。漢昭帝時,征為博士、光祿大夫。

    夏侯勝素習尚書,至是即將生平所學,指示太後。但太後究是女流,並且年紀又小,不便久親政務,當由百官會議,選出一位嗣主來了。欲知何人嗣立,且至下章再詳細說明。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93章 新皇失德遭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93章 新皇失德遭廢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