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80章 得功封侯 敗謀討罪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80章 得功封侯 敗謀討罪

    卻說衛青打仗得功獲得皇帝專寵,恩榮無比,有一位孀居公主,竟願意再嫁衛青。這位公主就是之前的時衛青的女主人,叫做平陽公主。

    漢武帝劉徹的姐姐平陽公主,曾為平陽侯曹壽之妻,此時曹壽已經病歿,平陽公主寡居,年近四十,尚耐不住寂寞嫠幃,要想擇人再嫁。當下召問僕從道“現在各列侯中,何人算是最賢?”

    僕從听說,料知平陽公主有再嫁之意,便把衛大將軍四字,齊聲呼答。平陽公主微答道“他是我家騎奴,曾跨馬隨我出入,如何是好!”

    平陽公主對衛青也是有好感的,只是礙于衛青曾經是自己的家奴,自己是公主,害怕公主的身份和自己曾經的家奴在一起會有不好的非議。僕從又答道“今日卻比不得從前了!衛青現在身為大將軍,他姐姐又做皇後,子皆封侯,除了當今皇上外,還有何人似他尊貴哩!”

    平陽公主听了,暗思此言原是有理。且衛青方在壯年,身材狀貌,很是雄偉,比之前的丈夫曹壽,大不相同,我若嫁得此人,也好算得後半生的福氣,只是眼前無人作主,未免為難。難道要私奔不成!左思右想,只有去找衛子夫皇後求她撮合,或能如願,于是淡妝濃抹,打扮得齊齊整整,自去求婚。

    這個時候,皇太後王𢶍情@丫 朗牛 寄 幸荒甑氖奔淞恕br />
    王太後崩逝,漢武帝劉徹也完完全全掌握政權,不再會被干預了。公主夫喪已闋,母服亦終,所以改著艷服,乘車入宮。衛皇後見她身上的衣飾,已經瞧透三分,到了坐談片刻,听平陽公主一派口氣,更是感覺了然,索性將它揭破,再與作撮合山。平陽公主也顧不得什麼羞恥,只好老實說明,衛後樂得湊趣,滿口應允。等到平陽公主退歸,一面召入衛青,與他熟商,一面告知漢武帝,懇請為二人玉成婚事,雙方說妥,竟頒出一道詔書令衛大將軍得尚平陽公主。不知詔書中如何說法,可惜史書之中沒有記載!成婚這一日,衛青大將軍府中,布置禮堂,靡麗紛華,不消細說。到了鳳輦臨門,請出那再嫁公主,與大將軍衛青行夫妻交拜之禮,儀文繁縟,雅樂鏗鏘。四座賓朋,男紅女綠,都為兩位新人道賀,那個不說是美滿良緣!至禮畢入房,夜闌更轉,展開那翡翠衾,成就那鴛鴦夢。既然是成婚夫妻,那自然是顛鸞倒鳳,琴瑟和鳴,毋庸言說了。

    衛青並未斷弦,是有妻子的,並且還有三個兒子,如今又娶尚平陽公主,此後將如何處置衛青故妻,史書之中皆未詳細說明。

    衛青自娶尚公主以後,與漢武帝劉徹那親上加親了,越加得于皇帝的寵信任用,滿朝公卿,亦越覺趨奉衛青,惟汲黯抗禮如故。衛青素性寬和,原是始終尊敬汲黯,毫不介意。最可怪的是好剛任性的漢武帝,也是見汲黯生畏,平時未整衣冠,不敢使近。一日御坐武帳,適黯入奏事,為漢武帝所望見,自思冠尚未戴,不便見汲黯,慌忙避入帷幔之中,使人出去接奏牘,不待呈閱,便傳旨準奏。到了汲黯退出,才就原座。這乃是特別的待遇。此外無論何人,統皆隨便接見。就是丞相公孫弘進謁,亦往往未曾戴冠,至如衛青是第一貴戚,第一勛臣,漢武帝往往踞床相對,衣冠更無暇顧及。可見得大臣出仕,總教正色立朝,就是遇著雄主,亦且起敬,自尊自重人尊重,俗語原有來歷呢。警世之言。汲黯經常多病,一再請假,假期滿尚未能視事,乃托同僚嚴助代為申請。漢武帝問嚴助道“汝看汲黯為何如人?”

    嚴助即答道“汲黯居官任職,卻亦未必勝人,若寄孤托命,定能臨節不撓,雖有孟賁夏育,也未能奪他志操哩。”

    漢武帝劉徹因此稱汲黯為社稷臣。不過汲黯學黃老,與漢武帝志趣不同,並且言多切直,這是雄心君主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漢武帝雖然對他加于禮敬,卻往往對其言不見從。就是有事朔方,汲黯亦時常諫阻,漢武帝還道他膽怯無能,未曾入耳。況有衛青這般大將,數次出塞,不聞挫失,正可乘此張威,驅除強虜。

    那匈奴卻亦猖獗得很,入代地,攻雁門,掠定襄上郡,于是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再使大將軍衛青,出討匈奴,命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甦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分掌六師,統歸大將軍節制,浩浩蕩蕩,出發定襄。衛青有個我外甥叫霍去病,年紀才十八,熟習騎射,霍去病官拜侍中。此次亦自願隨征,由衛青承制帶去,令為嫖姚校尉,選募壯士八百人,歸他帶領,一同前進。既至塞外,適與匈奴兵相遇,迎頭痛擊,斬首約數千級。匈奴兵戰敗遁去,衛青亦收軍回駐定襄,休養士兵戰馬,再行決戰。

    約過了一月有余,衛青他們又整隊出發,直入匈奴境百余里,攻破好幾處胡壘,斬獲甚多。各將士殺得高興,分道再進,前將軍趙信,本是匈奴小王,降漢封侯,自恃對道路環境素來熟悉,踴躍直前;右將軍甦建,也不肯輕落人後,聯袂繼進;霍去病少年好勝,自領壯士八百騎,獨成一隊,獨走一方;余眾亦各率部曲,追擊尋斬胡虜。衛青在後駐扎,專等各路勝負,再定行止。已而諸將陸續還營,或獻上匈奴士兵首級數百顆,或捕到虜卒數十人,或說是不見一敵,未便深入,因此回來,衛青將軍于是一一點明驗查,卻還沒有什麼大損,惟趙信、甦建兩位將軍,及外甥霍去病,沒有看見他們回營,毫無音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衛青恐有疏虞,連忙派諸將前去救應。過了一日一夜,仍然沒有回報,急得衛青惶惑不安。

    正憂慮間,見有一將士踉蹌奔入,長跪帳前,涕泣請罪。衛青瞧著,乃是右將軍甦建。便開口問道“將軍何故這般狼狽?”

    甦建答說道“末將與趙信,深入敵境,猝被虜兵圍住,殺了一日,部下傷亡過半,虜兵亦死了多人。我兵正好脫圍,不意趙信心變,竟帶了八九百人,投降了匈奴。末將與趙信,本只帶得三千余騎,戰死了千余名,叛去了八九百名,怎堪再當大敵?不得已突圍南走,又被虜眾追躡,掃盡殘兵,剩得末將一人,單騎奔回,還虧大帥派人救應,才得到此。末將自知冒失,故來請罪!”

    這趙信原來就是是匈奴人,投降西漢後,受封翕侯。追擊匈奴的時候,面對軍情危急,匈奴人以厚利誘降,趙信遂帶著剩余的近八百騎兵,跑到匈奴單于那里投降。而甦建的軍隊全部損失,只身一人逃回到衛青那里了。

    衛青听完甦建所言,便召回軍正閎,長史安,及議郎周霸道“甦建敗還,失去部軍,應處何罪?”

    周霸道“大將軍出師以來,未曾斬過一員偏將,今甦建棄軍逃還,理應處斬,方可示威。”

    閎安二人齊聲道“不可!不可!甦建以寡敵眾,不隨趙信叛去,卻獨獨拼死歸來,自明對朝廷無有二心,若將他斬首,是使後來將士,偶然戰敗,只可棄甲降虜,不敢再還了!”

    這兩人就是甦建救星。衛青乃徐說道“周議郎所言,原屬未合,試想青奉令專閫,不患無威,何必定斬屬將!就使有罪當斬,亦宜請命天子,青卻未便專擅呢。”

    軍吏們都認為衛青說的很對,于是將甦建關押起來,送往漢武帝巡行所在之地。

    只有霍去病是最後才趕回來,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入軍營報功。這首級是何人?據言是匈奴單于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接連由部下士兵綁進了三個人,乃是匈奴的相國、當戶,以及單于季父羅姑。這三人為匈奴頭目,由霍去病活擒了來,此外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霍去病自己帶著八百名壯士,向北深入,一路不見胡虜,直走了好幾百里,才望見有匈奴兵的營帳,當即掩他不備,奔馳追殺過去。匈奴兵想不到漢軍突然追擊來到,頓時潰亂,遂為霍去病所乘,手刃渠魁一人,擒住頭目兩人,把虜營一力踏破,然後回營報功。

    衛青大喜,自思得不償失,不如歸休,乃引軍還朝。漢武帝因此次北征,雖得斬首萬級,卻也覆沒兩軍,失去趙信,功過盡足相抵,不應封賞,但賜衛青千金。惟霍去病戰績過人,授封為冠軍侯。還有校尉張騫,之前曾出使西域,被匈奴截留十余年,頗為熟悉匈奴的環境地勢,能知水草所在,故兵馬不至饑渴。當由衛青申奏張騫之功,也受封為博望侯。甦建得蒙恩赦,免為庶人。

    趙信敗降匈奴,匈奴主軍臣單于已經早就病死,由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趕走了軍臣子于單,自立有年。于單曾入塞降漢,漢封為陟安侯,沒多久就病死,事在元朔三年。一听聞趙信來降,便即召入,好言撫慰,面授為自次王,並將阿姐嫁與為妻。趙信當然感激,且本來是個胡人,重歸故國,樂得替他設策,即教伊稚斜離開陰山地區,徙居漠北,以誘疲漢兵,方可一舉成功。伊稚斜單于,依言辦理,漢邊才得少靜烽塵。但自元光以後,連年出兵,軍用所需浩繁。不可勝數,害得國庫空虛,司農仰屋。不得已令吏民出資買爵,名為武功,大約買爵一級,計錢十七萬,每級遞加二萬錢,萬錢一金,共蠰出十七萬級,直三十余萬金。嗣是朝廷名器,幾與市物相似,但教有錢輸入,不論他人品何如,俱好算做命官。試想這般制度,豈不是豪奴得志,名士灰心麼!賣官蠰爵之弊,實自此始。

    是年冬月,漢武帝劉徹行幸雍郊,在狩獵的時候,忽然看見有一只野獸,在前面行走,首上只生一角,全身長著白毛。眾衛士趕將過去,竟然得于將那野獸拿住,仔細看驗,足有五蹄。當下呈示漢武帝,漢武帝瞧著,好似麒麟模樣,便問從官道“這獸可是麒麟否?”

    這個時候,漢武帝身邊的張果對他說道“此是吉祥之獸,應該放生。”

    漢武帝劉徹于是下令讓士兵把這只祥瑞放生。

    從官齊聲答是麒麟,且言陛下肅祀明,故上帝報享,特賜神獸雲雲。無非獻諛。漢武帝大悅,因將一角獸之事告薦當地地。另外宰牛致祭,禮成駕歸。途中又看見一棵奇怪樹木,枝從旁出,還附木上,大眾又不禁稱奇。連漢武帝也為此感到詫異,既返宮廷,又復召詢群臣,給事中終軍上奏道“野獸並角,顯系同本,眾枝內附,示無外向,這乃是外夷向化的瑞應,陛下好垂裳坐待了。”虧他如此附會。漢武帝益喜,令詞臣作《白麟歌》,預賀升平。白麟歌又叫白麟奇木對,原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南越竄屏葭葦,與鳥魚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臨境,而東甌內附,閩王伏辜,南越賴救。北胡隨畜薦居,禽獸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攝。大將軍秉鉞,單于奔幕;驃騎抗旌,昆邪右衽。是澤南洽而威北暢也。若罰不阿近,舉不遺遠,設官俟賢,縣賞待功,能者進以保祿,罷者退而勞力,刑于宇內矣。履眾美而不足,懷聖明而不專,建三宮之文質,章厥職之所宜,封禪之君無聞焉。

    夫天命初定,萬事草創,及臻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必待明聖潤色,祖業傳于無窮。故周至成王,然後制定,而休征之應見。陛下盛日月之光,垂聖思于勒成,專神明之敬,奉燔瘞于郊宮,獻享之精交神,積和之氣塞明,而異獸來獲,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未見于神只,而獲獸以饋,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宜因昭時令日,改定告元,苴以白茅于江淮,發嘉號于營丘,以應緝熙,使著事者有紀焉。

    蓋六?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夫明暗之征,上亂飛鳥,下動淵魚,各以類推。今野獸並角,明同本也;眾支內附,示無外也。若此之應,殆將有解編發,削左衽,襲冠帶,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

    有司復希旨進言,請即應瑞改元。改元每次,相隔六年,此時已值元朔六年初冬,本擬照例改元,不過獲得白麟,愈覺改元有名,元狩紀元,便是為此。

    誰知外夷未曾歸化,漢朝廷內亂卻已經發生,淮南王劉安及衡山王劉賜,串通謀反,居然想搖動江山。虧得逆謀敗露,才得不勞兵革,一發即平。

    劉安與劉賜皆是淮南王劉長之子,漢文帝憐兄弟劉長失國自殺,因此將淮南故地,作為三分,封劉長之子劉安和劉勃賜為王。劉勃先封王衡山,移封濟北,不久即歿。劉賜自廬江王遷徙為王于衡山,與劉安雖系兄弟,兩不相容。

    劉安性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游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中有甦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後來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另有中篇八卷,多言神仙黃白術。黃金白銀,能以術化,故稱黃白術。

    劉安性好讀書,更善鼓琴,也欲籠絡民心,招致文士。門下食客,趨附至數千人,內有甦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晉昌八人,最號有才,稱為淮南八公。安令諸食客著作內書二十一篇,外書三十三篇,就是古今相傳的《淮南子》。另有中篇八卷,多言神仙黃白術。黃金白銀,能以術化,故稱黃白術。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淮南王劉安將其獻給當時年僅十七歲的皇帝劉徹,並得到漢武帝劉徹的喜愛,被珍藏在皇宮的秘府之中,視為秘寶。又使劉安作《離騷傳》,半日即成,並上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漢武帝本好文藝,見劉安博學能文,當然器重,且又是叔父行,更當另眼相看。

    當時淮南王劉安入京朝見漢武帝劉徹。當時身任太尉的田,因與劉安原有交情,親自到霸上迎接。還對淮南王劉安說“現今陛下沒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

    淮南王劉安听後大喜,乃生了逆謀之心,厚贈了田金銀錢財物品。為此劉安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劉徹發兵討伐閩越,淮南王劉安上書勸諫,說用兵有害無益,得到漢武帝的稱贊。可是,他自己卻在謀兵。這一年,彗星出現,淮南王劉安感到怪異。有人勸說劉安道“先前吳國起兵時,彗星出現僅長數尺,而兵戰仍然血流千里。彗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應當大興。”劉安心想漢武帝如今沒有太子,若天下發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劉安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劉安。淮南王劉安心中十分歡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劉安有個女兒,名劉陵。聰敏善言,深得父親劉安的寵愛。淮南王劉安經常多給她錢財,讓女兒劉陵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刺探朝中內情,廣泛結交漢武帝身邊的親近之人。

    劉陵既到長安,借作內省為名,出入宮闈,毫無拘束。隨身又帶著許多金錢,仗著財色兩字,結識廷臣,何人不喜與交往?搶先巴結的叫作鄂但,是故安平侯鄂千秋之孫,年貌相符,便與通奸。第二人為岸頭侯張次公,壯年封侯,氣宇不凡,也與劉陵秘密往來,作為膩友。

    正是偷得饅頭狗造化。劉陵得宮廷內外打通關系,經常有密書傳報往淮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劉徹賞賜淮南王劉安幾案手杖,恩準他不必入京朝見。淮南王劉安與王後荼所生的一個兒子名叫劉遷,封為淮南王世子,娶王皇太後的外孫女,就是修成君之女兒金蛾為妃。淮南王劉安策劃制造謀反的器具,害怕太子妃知道後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劉遷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于是淮南王劉安佯裝惱怒劉遷,把他關起來,讓他和世子妃同居一室三月,而劉遷始終不親近她。世子妃請求離去,淮南王劉安便上奏朝廷致歉,漢武帝劉徹信以為真,于是準他們離婚,淮南王于是把她送回娘家。王後荼、世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劉安寵愛,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淮南王劉安有謀反之心,也有企圖長生的想法,于是就了煉丹的愛好,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

    一天,淮南王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淮南王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

    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們編寫的《淮南萬畢術》中記有“艾火令雞子飛”,即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有觀點據此稱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

    元朔五年(前124年),淮南王世子劉遷好學用劍,自以為劍術高超,無人可比。听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讓再讓,後來讓得不及時,令劍誤中劉遷,劃傷其手臂。劉遷自以為是技不如人,卻因此發怒,從此在淮南王劉安面前說雷被的壞話,雷被因此感到害怕,于是表示自己願意去奮擊匈奴,實際上是想借此離開淮南王國而到長安去。淮南王劉安听信兒子之言,罷了雷被的官。

    雷被私自跑到長安,向漢武帝上書表白。漢武帝將他的告章交給廷尉和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劉遷,劉安與王後荼想不讓劉遷去受審,打算發兵對抗,猶豫未決,十多天沒有定下來。適值漢武帝有詔,就在淮南審訊劉遷,不必逮往河南郡了。這時,淮南相對壽春縣丞順從劉安之意而不及時逮送劉遷非常生氣,劾他犯了“不敬”之罪。劉安向淮南相說情,淮南相不听。淮南王劉安派人上書告淮南相,漢武帝劉徹將此事交給廷尉查究。追查到劉安,淮南王劉安派人到朝廷偵探,公卿要求將劉安逮捕查辦。淮南王劉安擔心事情暴露,打算發兵對抗。

    劉遷建議父親淮南王劉安不要操之過急,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

    這時漢武帝不批準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淮南王劉安聞訊朝中使臣前來,立即按劉遷的計謀做了準備。朝廷中尉到達後,劉安看他態度溫和,只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麼罪,就沒有發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

    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漢武帝詔令不許。公卿大臣于是請求廢其王位,漢武帝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漢武帝劉徹于是下詔令削奪二縣。

    大漢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淮南王劉安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劉安。劉安起初听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听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劉遷按先前的計謀準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劉遷獲赦,劉遷因此沒有起事。事後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然而劉遷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制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漢武帝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漢武帝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淮南王劉安雖然沒得到漢武帝劉徹的重罰,但被其削弱領地,還是在心里埋下了反叛的種子。

    淮南王劉安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淮南王劉安說“陛下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治;陛下萬世之後,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淮南王劉安坐在東宮,召見伍被一起議事,招呼他說“將軍上殿。”伍被不高興地說“陛下剛剛寬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說這亡國之話呢!臣听說伍子胥勸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說“臣即將看見麋鹿在姑甦台上出入游蕩了”。臣也將看到宮中遍生荊棘,露水沾濕衣裳了。”

    劉安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關押了三個月。然後淮南王又把伍被召來問道“將軍答應寡人嗎?”

    伍被回答“不,我只是來為大王籌劃而已。臣听說听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听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聖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

    五被接著鄭重其事徐徐說道“從前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一行動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繼夏、商之後,列入“三代”,這就是所謂順從天意而行動的結果,因此四海之內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追隨響應他。這是千年前可以看見的史實。至于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吳楚兩國,也足以說明國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殺害的厄運,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吳王不听忠諫的覆轍。過去秦朝棄絕聖人之道,坑殺儒生,焚燒《詩》《書》,拋棄禮義,崇尚偽詐和暴力,憑借刑罰,強迫百姓把海濱的谷子運送到西河。在那個時候,男子奮力耕作卻吃不飽糟糠,女子織布績麻卻衣不蔽體。秦始皇派蒙恬修築長城,東西綿延數千里,長年戍邊、風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數十萬人,死者不可勝數,僵尸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畝,百姓氣力耗盡,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福入東海訪求神仙和珍奇異物,徐福歸來編造假話說‘臣見到海中大神,他問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嗎?”臣答道“是的。”“你來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壽的仙藥。”海神說“你們秦王禮品菲薄,仙藥可以觀賞卻不能拿取。”當即海神隨臣向東南行至蓬萊山,看到了用靈芝草築成的宮殿,有使者膚色如銅身形似龍,光輝上射映照天宇。于是臣兩拜而問,說“應該拿什麼禮物來奉獻?”海神說“獻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藝,就可以得到仙藥了。”’秦始皇大喜,遣發童男童女三千人,並供給海神五谷種籽和各種工匠前往東海。途中徐福覓得一片遼闊的原野和湖澤,便留居那里自立為王不再回朝。于是百姓悲痛思念親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始皇又派南海郡尉趙佗越過五嶺攻打百越。趙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征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始皇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于是百姓人心離散猶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賓客對高皇帝說“時機到了。”高皇帝說“等等看,當有聖人起事于東南方。”不到一年,陳勝吳廣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豐邑沛縣起事,一發倡議全天下不約而同的響應者便不可勝數。這就是所謂踏到了縫隙窺伺到時機,借秦朝的危亡而舉事。百姓期望他,猶如干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于軍伍而被擁立為天子,功業高于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後世無窮無盡。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的覆亡麼?那吳王被賜號為劉氏祭酒,頗受尊寵,又被恩準不必依例入京朝見,他掌管著四郡的民眾,地域廣至方圓數千里,在國內可自行冶銅鑄造錢幣,在東方可燒煮海水販賣食鹽,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載抵得上中原數十輛車的容量,國家殷富百姓眾多。吳王拿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唯獨不給皇戚竇氏。反叛之計謀劃已成,吳王便發兵西進。但吳軍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擊敗,吳王逃奔東歸,行至丹徒,讓越人俘獲,身死絕國,令天下人恥笑。為什麼吳楚有那樣眾多的軍隊都不能成就功業?實在是違背了天道而不識時勢的緣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吳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寧卻比秦始皇時代好萬倍,希望大王听從臣下的意見。若大王不听臣的勸告,勢必眼見大事不成言語卻已先自泄露天機。臣听說箕子路過殷朝故都時心中很悲傷,于是作“麥秀之歌”,這首歌就是哀痛紂王不听從王子比干的勸諫而亡國。所以《孟子》說‘紂王貴為天子,死時竟不及平民’。這是因為紂王生前早已自絕于天下人,而不是死到臨頭天下人才背棄他。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拋棄了諸侯國君的尊貴,朝廷必將賜給絕命之書,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東宮。”

    于是,伍被怨哀之氣郁結胸中而神色黯然,淚水盈眶而滿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級級走下台階離去了。

    淮南王劉安有個庶子劉不害,年齡最大,因不受劉安喜歡,故王後荼不以其為子,劉遷不以其為兄。劉不害的兒子劉建,才高負氣,常怨望太子輕視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懷不滿,陰結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劉遷,以其父代之。劉遷得知,將劉建逮捕拷打。劉建心里越加怨恨。他了解到劉遷曾想謀殺漢中尉的情況之後,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派其友人嚴正向漢武帝劉徹上書,說才能出眾的劉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陰謀之事。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廷尉、河南郡處治。這時闢陽侯審食其之孫審卿插了一手。審卿怨恨淮南厲王劉長殺了其祖父審食其,便向其好友丞相公孫弘添油加醋地告發淮南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河南郡府審問劉建,他供出了劉遷及其朋黨。淮南王劉安擔憂事態嚴重,意欲舉兵反叛,就向伍被問道“漢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

    伍被回答“天下太平。”

    淮南王劉安心中不悅,對伍被說“您根據什麼說天下太平?”

    伍被回答“臣私下觀察朝政,君臣間的禮義,父子間的親愛,夫妻間的區別,長幼間的秩序,都合乎應有的原則,陛下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國之道,風俗和法度都沒有缺失。滿載貨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無處不暢通,因此貿易之事盛行。南越稱臣歸服,羌�k進獻物產,東甌內遷降漢,朝廷拓廣長榆塞,開闢朔方郡,使匈奴折翅傷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這雖然還不趕不上古代的太平歲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淮南王劉安大怒,伍被連忙告謝死罪。淮南王世子劉遷又對伍被說“崤山之東若發生兵戰,朝廷必使大將軍衛青來統兵鎮壓,您認為大將軍人怎樣?”

    伍被說“我的好朋友黃義,曾跟隨大將軍攻打匈奴,歸來告訴我說‘大將軍對待士大夫有禮貌,對士卒有恩德,眾人都樂意為他效勞。大將軍騎馬上下山岡疾駛如飛,才能出眾過人。’我認為他武藝這般高強,屢次率兵征戰通曉軍事,不易抵擋。又謁者曹梁出使長安歸來,說大將軍號令嚴明,對敵作戰勇敢,時常身先士卒。安營扎寨休息,井未鑿通時,必須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飲。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皇太後賞給的錢財絲帛,他都轉賜手下的軍官。即使古代名將也無人比得過他。”劉安听罷沉默無語。

    淮南王劉安眼看劉建被召受審,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想搶先起兵,但是伍被認為難以成事,于是劉安再問他道“您以為當年吳王興兵造反是對還是錯?”

    伍被說“我認為錯了。吳王富貴已極,卻做錯了事,身死丹徒,頭足分家,殃及子孫無人幸存。臣听說吳王後悔異常。希望大王三思熟慮,勿做吳王所悔恨的蠢事。”

    淮南王劉安說“男子漢甘願赴死,只是為了自己說出的一句話罷了。況且吳王哪里懂得造反,竟讓漢將一日之內有四十多人闖過了成皋關隘。現在我令樓緩首先扼住成皋關口,令周被攻下潁川郡率兵堵住轅關、伊闕關的道路,令陳定率南陽郡的軍隊把守武關。河南郡太守只剩有洛陽罷了,何足擔憂。不過,這北面還有臨晉關、河東郡、上黨郡和河內郡、趙國。人們說‘扼斷成皋關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們憑借雄踞三川之地的成皋險關,招集崤山之東各郡國的軍隊響應,這樣起事,您以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見它失敗的災禍,看不見它成功的福運。”淮南王說“左吳、趙賢、朱驕如都認為有福運,十之有九會成功。您偏偏認為有禍無福,是為什麼?”伍被說“受大王寵信的群臣中平素能號令眾人的,都在前次陛下詔辦的罪案中被拘囚了,余下的已沒有可以倚重的人。”

    劉安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我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麼說起事有禍無福?”

    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朝廷征發民間萬輛車駕,營建阿房宮,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為賦稅,還征調家居閭左在貧民去遠戌邊疆,弄得父親無法保護兒子平安,哥哥不能讓弟弟過上安逸生活,政令苛嚴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幾近枯焦。百姓都廷頸盼望,側耳傾听,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如今陛下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泛愛普天黎民,廣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開口講話,聲音傳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詔令即使不頒布,而教化的飛速推廣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動萬里,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

    劉安說“假如真像你說的那樣,不可以僥幸成功嗎?”

    伍被說“我倒有一條愚蠢的計策。”

    劉安說“怎麼辦呢?”

    伍被答道“當今諸侯對朝廷沒有二心,百姓對朝廷沒有怨氣。但朔方郡田地廣闊,水草豐美,已遷徙的百姓還不足以充實開發那個地區。臣的愚計是,可以偽造丞相、御史寫給陛下的奏章,請求再遷徙各郡國的豪強、義士和處以罪以上的刑徒充邊,下詔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產在五十萬錢以上的人,都攜同家屬遷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調發一些士兵監督,催迫他們如期到達。再偽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師各官府下達的皇上親發的辦案文書,去逮捕諸侯的太子和寵幸之臣。如此一來就會民怨四起,諸侯恐懼,緊接著讓搖唇鼓舌的說客去鼓動說服他們造反,或許可以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劉安說“此計可行。雖然你的多慮有道理,但我以為成就此事並不至于難到如此程度。”

    于是淮南王劉安命令官奴入宮,偽造皇帝印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史、中二千石、京師各官府令和縣丞的官印,鄰近郡國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計策行事。

    劉安還派人假裝獲罪後逃出淮南國而西入長安,給大將軍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發兵起事,就讓他們立即刺殺大將軍衛青,然後再說服丞相屈從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塊蓋布那麼輕而易舉了。這真是痴人說夢。

    劉安想要發動國中的軍隊,又恐怕自己的國相和大臣們不听命。他就和伍被密謀先殺死國相與二千石大臣,為此假裝宮中失火,國相、二千石大臣必來救火,人一到就殺死他們。謀議未定,又計劃派人身穿抓捕盜賊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從南方馳來,大呼“南越兵入界了”,以借機發兵進軍。于是他們派人到廬江郡、會稽郡實施冒充追捕盜賊的計策,沒有立即發兵。劉安問伍被說“我率兵向西挺進,諸侯一定該有響應的人;要是沒人響應怎麼辦?”伍被回答說“可向南奪取衡山國來攻打廬江郡,佔有尋陽的戰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斷豫章河水北入長江的彭蠡湖口這條通道,以強弓勁弩臨江設防,來禁止南郡軍隊沿江而下;再東進攻佔江都國、會稽郡,和南方強有力的越國結交,這樣在長江淮水之間屈伸自如,猶可拖延一些時日。”劉安說“很好,沒有更好的計策了。要是事態危急就奔往越國吧。”

    于是廷尉把淮南王孫劉建供詞中牽連出劉遷的事呈報了漢武帝。漢武帝派廷尉臨趁前去拜見淮南國中尉的機會,逮捕其淮南太子劉遷。

    正部署間,忽然由朝廷遣到廷尉監。廷尉府中之監吏。會同淮南中尉,拿問太子劉遷。劉遷急忙稟知其父淮南王劉安,立召淮南相與內史中尉,一並集會商議,即日發難。偏內史中尉,不肯應召,只有淮南相一人到來,語多支吾。

    劉遷料知不能成事,待淮南相退出,索性尋個自盡。突然進入別室,拔劍擬頸,畢竟心慌手顫,只割傷一些皮膚,已是不勝痛楚,倒地呻吟。外人聞聲入救,忙將劉遷抬到床上,延醫敷治。劉安與王後荼,亦急來探視。正在忙亂時候,突有一人入報道“不好了!不好了!外面已有朝使至此,領著大兵,把王宮圍住了!”正是

    咎由自取難逃死,禍已臨頭怎解圍?

    究竟漢使如何圍宮,待至下節表明。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80章 得功封侯 敗謀討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80章 得功封侯 敗謀討罪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