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別妻獻賦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別妻獻賦

    卻說司馬相如,字長卿,系蜀郡成都人氏。司馬相如少時喜好讀書,學習擊劍,為父母鐘愛,父母喜歡叫他犬子,因此那時他的名字是司馬犬子。司馬相如入學後,仰慕戰國時期的名人藺相如的為人,故更名為司馬相如。

    這個時候,蜀郡太守文翁,吏治循良,大興教化,遂選擇本郡士人,送京肄業,司馬相如亦得與選。至學成歸里,文翁便命司馬相如為教授,就在市中設立官學,招集民間子弟,師事司馬相如,入學讀書。遇有高足學生,輒使為郡縣吏,或命為孝弟力田。蜀民本來野蠻,得著這位賢太守,興教勸學,風氣大開,嗣是學校林立,化野為文,後來文翁在任病歿,百姓追懷功德,立祠致祭,連文翁平日的講台舊址,都隨時修葺,垂為紀念,至今遺址猶存。莫謂循吏不可為。惟文翁既歿,司馬相如也不願長期作教師,遂前往游長安,用錢買了個郎官,成為漢景帝劉啟身邊的武騎常侍,司馬相如雖然少年時候曾經學習過劍術,但是司馬相如不喜歡這個職位,究竟還是喜歡文學藝術,而漢景帝劉啟也不好詩辭歌賦。正值梁孝王劉武入朝,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人莊忌等人跟隨梁孝王劉武入朝,司馬相如與他們相見甚歡。後來,司馬相如索性說自己生病,于是請就免職,前往梁地游居的時候,梁孝王劉武特別優待他,互相討論,並且命司馬相如與數位士人同住,得于一起作詩寫歌,喝酒作樂,逍遙生活,因此他和多名儒生游士一起生活了數年。閑暇的時候,由此創作出了《子虛賦》,傳播出去,一時溢滿京城。

    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劉武去世,同行的那些友人皆紛紛離開了,司馬相如在那里也沒有地方可以安居,沒奈何于是返回家鄉成都,但是他家境貧寒,家中只有四壁,父母早已亡故,就是有幾個族人,也是無可倚賴,窮途落魄,郁郁無聊,又沒有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偶然記起了臨邛縣令的王吉,是自己多年好友,並且曾與自己有約,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就來我這里看看吧。”等語。此時正當貧窮失業的時候,不能不前往相依,司馬相如乃摒擋行李,徑自赴往臨邛。王吉卻不忘舊約,聞得司馬相如到來,當即歡迎,並問及司馬相如的近狀。司馬相如直言不諱,王吉代為扼腕嘆息。

    王吉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遂與司馬相如附耳數語,相如自然樂從。當下用過酒膳,遂將司馬相如行裝,命左右人搬至都亭;使他暫時寓居亭舍,每日必親自問候。司馬相如之前尚還出來相見,後來卻屢次擋駕,稱病不出。偏王吉仍日日一至,未曾少懈。附近民居,看見縣令僕僕往來,伺候都亭,不知是什麼貴客,寓居亭舍,有勞縣令這般優待,逐日殷勤。一時轟動全邑,傳為異聞。

    臨邛縣有很多富人,第一家要算卓王孫,次為程鄭,兩家人的僮僕,各不下數百人。卓氏先祖世居趙國,以冶鐵致富,戰國時候便已著名。及趙為秦滅,國亡家滅,只剩得卓氏兩夫婦,輾轉遷徙蜀地,流寓臨邛。好在臨邛亦有鐵山,卓氏夫婦仍得采鐵鑄造,重興舊業。漢初榷鐵從寬,榷鐵即冶鐵稅。卓氏坐取厚利,復成巨富,蓄養家僮八百人之多,良田美宅,不可勝計,程鄭由山東徙至此處,與卓氏操營的事業相同,彼此都是富戶,並且同業,當然是情誼相投,聯為親友。

    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一日卓王孫與程鄭談話,說︰“听說王縣令有個貴客,我們備辦酒席,去請他過來,自盡地主情誼。”乃即就卓家為宴客地,預為安排,兩家精華,一齊搬出,鋪設得非常華美;然後具柬請客,首為司馬相如,次為縣令王吉,此外為地方紳富,差不多有百余人。

    到了中午,王吉去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卻推辭有病不肯來。王吉見司馬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去迎接他。司馬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賓客無不驚羨他的風采。

    酒興正濃時,王吉把琴放到司馬相如面前,說︰“我听說長卿喜歡彈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歡樂。”司馬相如推辭了一番,便彈奏起曲子來。這琴名為綠綺琴,系司馬相如所素來喜歡彈弄,憑著那多年熟手,按指成聲,自然雅韻鏗鏘,抑揚有致。大眾齊聲喝彩,無不稱賞。恐未免對牛彈琴。正在一彈再鼓,忽然听到屏風後面有環佩之聲,即由司馬相如留心窺看,天緣輻湊,巧巧打了一個照面,引得司馬相如目迷心醉,意蕩神馳。究竟這屏後立著何人?原來是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卓文君年才十七,生得聰明伶俐,妖冶風流,琴棋書畫,件件皆精,不幸嫁了一個丈夫,夫妻為歡未久,丈夫就去世了,即悲死別,二八年華,楚楚紅顏,怎堪經此慘劇,不得已回到母家,嫠居度日。

    此時聞得外堂的上客,乃是華貴少年,已覺得搖動芳心,情不自主,當即緩步出來,潛立屏後。方思舉頭外望,又听得琴聲入耳,音律雙諧,不由的探出嬌容,偷窺貴客,剛好被司馬相如瞧見,果然是個絕世尤物,與眾不同。司馬相如便即變動指法,彈成一套鳳求凰曲,借那弦上的宮商角徵羽,度送心中詩意。卓文君是個很喜歡音樂,並且解琴音心情的人,側耳靜听,一聲聲的寓著情詞,詞雲︰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鳳兮鳳兮從凰棲,得托子尾永為妃。交情通體必和諧,中夜相從別有誰!

    彈到末句,劃然頓止。已而酒闌席散,眾客人皆告辭離去,卓文君才返回內房,不言不語,好似失去了魂魄一般。忽然有一個侍從踉蹌走入,向卓文君報稱這個彈琴的貴客為司馬相如,曾在都中做過顯官,年輕才美,擇偶甚苛,所以至今尚無妻室。目下告假旋里,路經此地,由縣令留玩數天,不久便要回去了。卓文君听後,不禁失聲道︰“他……他就要回去麼?”

    情急如焚。這個侍從本來是由司馬相如派的人接近進來的,那個派的人奉司馬相如之命,厚給金銀,使通殷勤,所以入告卓文君,用言語探試情況。及見卓文君語急情深,就進一層說道︰“似小姐這般才貌,若與那貴客訂結絲蘿,正是一對天成佳耦,願小姐勿可錯過!”

    卓文君並不加于嗔責,還道侍從是個知心之人,便與她秘密商量良法。侍兒替她設策,竟想出一條夤夜私奔的法子,附耳相告。卓文君記起琴心,原有中夜相從一語,與侍兒計謀暗合。情魔一擾,也顧不得甚麼嫌疑,什麼名節,便即草草裝束,一俟天晚,竟帶了侍兒,偷出後門,趁著夜間月色,直向都亭行去。

    都亭與卓家相距,不過里許,頃刻間便可走到。司馬相如尚未就寢,正在憶念卓文君,胡思亂想,驀然听到門上有剝啄聲,即將燈光剔亮,親自開門。雙扉一啟,看見有兩個女子魚貫進來,先進入的乃是侍兒,繼而進來的就是日間所見的美人卓文君。一宵好事從天降,真令司馬相如大喜過望,連忙即到卓文君面前,鞠躬三揖。也是一番登門禮。卓文君含羞答禮,走入內房。惟侍兒便欲告歸,當由司馬相如向她道謝,送出門外,轉身將門掩住,急與卓文君握手敘情。燈下端詳,越加嬌艷,但看她眉如遠山,面如芙蕖,膚如凝脂,手如柔荑,低鬟弄帶,真個銷魂。那時也無暇多談,當即相攜入幃,成就了一段姻緣。郎貪女愛,徹夜綢繆,待至天明,兩人起來梳洗,彼此秘密商量,只恐卓家聞知,前來問罪,索性逃之夭夭,與卓文君一同到成都去了。

    卓王孫失去女兒,四下尋找,並沒有下落,後來到了都亭那里才從到客人那里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文錢。”有的人勸說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听。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卓文君對司馬相如說︰“長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臨邛,向兄弟們借貸也完全可以維持生活,何至于讓自己困苦到這個樣子!”司馬相如遂將車馬變賣,作為資本,租借下房屋,備辦了器具,居然擇日開店,懸掛酒旗。店中雇了兩三個酒保,自己也充當一個腳色,改服犢鼻,即短腳褲。攜壺滌器,與佣保通力合作。一面令文君淡妝淺抹,當壚賣酒。系買酒之處,築土堆甕。

    旅店中人,與司馬相如夫婦,素不相識。便直言相告道︰卓女私奔,卓王孫幾乎氣死,現聞卓女家窮苦得很,曾有人往勸卓王孫,叫他分財濟,偏卓王孫盛怒不從,說是女兒不肖,我不忍殺死,何妨听她餓死。如要我給一錢,也是不願雲雲。

    卓王孫听到女兒的事情之後,感到很恥辱,因此閉門不出。一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財。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麼偏偏讓他們受這樣的委屈!”卓王孫不得已,只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財物。文君就同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夫妻二人置田宅,闢園囿,就住室旁築一琴台,司馬相如與文君彈琴消遣。又因文君性耽曲蘗,特向邛崍縣東,購得一井,井水甘美,釀酒甚佳,特號為文君井,隨時汲取,造酒合歡。且在井旁亦造一琴台,曾攜文君登台彈飲,目送手揮,領略春山眉嫵。酒酣興至,翦來秋水瞳人。未免有情,願從此老。何物長卿得此艷福。只是蛾眉伐性,醇酒傷腸,司馬相如又素有消渴病,怎禁得酒色沉迷,恬不知返,因此舊疾復發,不能起床。特敘瑣事以戒後人。虧得名醫調治,漸漸痊可,乃特作一篇美人賦,作為自箴。

    後元三年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侍奉漢武帝。某天,漢武帝讀《子虛賦》時,嘆賞不已,說︰“我偏偏不能與這位作者同時代呀!”楊得意說︰“我的同鄉人司馬相如,自稱是他寫了這篇賦。”漢武帝劉徹听了,很是感到驚喜,召來司馬相如詢問。司馬相如說︰“這是我寫的。但這篇賦只寫了諸侯之事,您不值得一看。請讓我再寫一篇天子游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陛下。”漢武帝同意了,命令尚書給司馬相如筆和木簡。這篇新寫的賦,即為《上林賦》,司馬相如將它獻給漢武帝後,漢武帝任命司馬相如為郎官。

    不久司馬相如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司馬相如。

    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里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終于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詩》旁敲側擊訴衷腸。相傳卓文君又附《訣別書》給相如。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別妻獻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別妻獻賦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