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32章 反死範增焚紀信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32章 反死範增焚紀信

    卻說漢王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並被斷絕了漢軍的外援和糧草通道。

    這個時候,陳平入營帳面見漢王劉邦,漢王劉邦正憂心時局,亟顧語陳平道︰“天下紛紛,究竟何時得了?”

    陳平見狀,低眉思量,眼珠一轉,登時計上心頭,回答說道︰“大王所慮,無非是為著項王,臣料項王麾下,不過範增亞父,項羽尊範增為亞父。鐘離昧等數人,算是項氏忠臣,替他出力。大王若肯捐棄巨金,賄賂買通楚人,以流言使反間之計,使他們自相猜疑而生混亂,然後我們就可以乘隙進攻,如此一來,攻破楚軍就容易多了。”

    漢王劉邦聞言,說道︰“金銀何足顧惜?但教能折除敵軍的囂張氣焰,吾便足可安心。”

    說罷,漢王劉邦即命左右侍者去自己的箱子里取出了黃金四萬斤,將其交與陳平,任令行事。

    陳平領受這些黃金退出營帳,從中提出數成,交與心腹小校,讓他扮做楚兵模樣,懷帶黃金出城,混入楚營之中,以黃金賄賂楚霸王項羽左右的士兵,囑咐他們散布謠言。俗語說是錢能通神,有了黃金,沒一事不能照辦,大約過了兩三日,楚軍之中便紛紛傳說謠言四起,無非是嫁接誣陷鐘離昧等人,說“在項王的部下里,範亞父和鐘離的功勞最大,但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們已經和漢王約定好了。共同消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

    西楚霸王項羽素來猜疑心重,一听聞這些訛傳,就不禁動了疑心,竟把鐘離昧等視做不忠之臣,不肯信任。惟待遇範增,尚然如故。範增且請速攻滎陽,休使漢王劉邦逃走,楚霸王項羽遂親自督促將士,把滎陽城團團圍住,四面猛撲,一些兒也不肯放松。

    漢王劉邦恐不能守,姑且遣派使者去與楚軍講和,說自己願意畫滎陽為界,將滎陽東面的地方歸屬楚國,而西面地方歸屬漢國。楚霸王項羽未肯應允,不過因為是漢使前來,自己就也派遣使者入漢軍的滎陽城中,遞一個回話手本,且想借此探察漢軍城中的虛實。這也由楚霸王項羽中氣漸枵,故願遣使者入城,否則已將漢國來使殺斃,何用回報!

    哪知被陳平湊著這個機會,為了徹底孤立楚霸王項羽,擺就了現成的圈套,設計嫁禍範增,好讓楚國來使著迷,墮入這反間計中。

    楚國來使未曾預防,貿然徑直進入其營帳,先是向漢王劉邦報告項羽之命。漢王劉邦已經由陳平指導,佯裝酒醉,模模糊糊地對付了數語。楚軍來使不便多言,即由陳平等人引導,入了客館,陳平差人端來了精美的餐具到使者的房間,留他午宴。

    陳平等走了出去,楚國來使靜坐了片刻,便有一班僕役,抬進牛羊雞豚之烤肉,以及美酒佳肴,從廚房中進入客房。楚國來使心中暗想︰莫非是漢王格外優待,須要款待我,只是太牢盛饌,所以有許多物品,扛抬進來。

    楚國使者使者剛一進屋,就被請到上座,陳平再三問起範增的起居近況,大贊範增,並附耳低聲問︰“亞父範增有什麼吩咐?”使者不解地問道︰“我們是項王派來的,不是亞父派來的。”陳平一听,故作吃驚地說︰“原來是項羽派來的人,我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陳平便叫幾名小卒撤去了上等酒席,隨後把楚國使者領至另一間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 陳平則滿臉不高興,拂袖而去。楚國使者沒想到會受此羞辱,大為氣憤。

    這個時候已經日影西斜,楚國使者饑腸亂鳴,才看見有一兩人搬來酒飯,放在自己案上,來請用膳。楚國使者大概看了一下,眼前無非是蔬食菜羹等類,連魚肉都沒有,不由的怒氣上沖。本來想著拒絕不吃,只因為肚子實在饑餓難熬,只好胡亂的吃了少許。不料這些菜蔬中居然帶著臭味,楚國使者未能下咽,而且就連酒也是酸的,飯也是爛的,叫他如何適口吃得下呀?楚國使者是越看越氣惱,當時就放下杯子筷子,大踏步地走出客館,但與門吏說了一聲辭別,匆匆出城離去了。分明只是個飯桶。

    城中守吏,並不阻擋,由楚國使者自去。楚國使者竟一口氣跑回了軍營,進去營帳里面見楚霸王項羽。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遇到的情況報告明白,且言亞父範增私通漢王,應該防著。

    楚霸王項羽聞言,怒道︰“我前日早有傳聞,還道他是個老成可靠的,不便盲信人言,那知他果然有通敵情事!這個老匹夫,想是活得不耐煩了!”

    說著,楚霸王項羽便欲召入範增,當面問責。還是左右之人替範增排解,請楚霸王項羽不要操之過急,等待有了真憑實據,方可對其加罪,否則恐防是敵人的陰謀詭計,不宜盲目相信雲雲。如陳平的反間計,尚易窺破,只因為楚霸王項羽暴躁著急,乃已入了這陷阱彀中。楚霸王項羽乃暫時從含氣容忍,不遽發作。

    獨是範增尚未得知此情形,一心思想,要為楚霸王項羽設法消滅漢王。範增見楚霸王項羽為了和議,又復把攻城事情,寬懈下去,免不得暗暗著急,因此再入軍營面見楚霸王項羽,仍請督促鼓勵將士,速速攻下滎陽。楚霸王項羽已經對亞父範增心生懷疑,默默無言。範增急說道︰“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從前鴻門會宴時,臣曾勸大王速殺劉季,大王不從臣言,因而致養癰貽患,挨到了今日,復得了此天賜機會,把他困住滎陽,若再被劉季逃脫,便是縱虎離山,一旦卷土重來,必不可敵,臣恐…我不逼人,人且逼我,後悔還來得及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楚霸王項羽被他一追問,忍不住一種悶氣,便勃然道︰“汝叫我速攻滎陽,我非不欲從汝,但恐滎陽未必攻下,我的性命,就要被汝送脫了!”

    範增聞言,摸不著頭腦,只對著楚霸王項羽雙目斜著看。範增忽然想到楚霸王項羽平日里,從沒有說這樣的話,今日肯定是听了別人的讒言離間,故有如此言語。因此範增也忍耐不下,便向楚霸王項羽朗聲說道︰“天下事已經大定,願大王好自為之,勿中了敵人的狡猾詭計,臣年已衰老,原宜引退,告老還鄉,乞賜臣骸骨,歸葬鄉里便了。”

    範增說畢,掉頭徑直出去。楚霸王項羽也不挽留,任範增回入本營。範增見此,至此已經知道絕望,遂將楚霸王項羽所封歷陽侯的印綬,遣派人送還給楚霸王項羽,自己則草草整裝,即日東歸。

    範增這一路走一路想,回想自己近幾年來,為了幫助楚霸王項羽奪取天下,費盡了無數的心機,滿心希望削平劉漢,好教楚霸王能混一宇內取得天下,自己也亦得安享榮華富貴,聊娛暮年之景。偏偏這楚霸王項羽盲目相信讒言加上為人猜忌心重,弄得功敗垂成,此後的楚國江山,看來總是要被漢軍劉氏奪去的了,自己一腔熱血,付諸流水,豈不可嘆!于是範增自嗟自怨,滿腹牢騷,日間躑躅途中,連茶飯都無心吃下,夜間投宿逆旅館舍,也是睡不得安穩,翻來覆去,好幾夜不能合眼。向來憂愁最是傷人,憂愁容易導致疾病,況且範增已經年逾七十,怎經得起這日夜煩悶,郁結極度無聊!因此迫成疾病,漸漸的寒熱侵身,起初範增還是能勉強支持,力疾就道,忽然感到背上奇痛難忍,才過了一個晚上,便突然生起一個惡瘡。因為路途之中既無良醫,範增亦不願求生,但思念回去見家人,與他永遠號訣。所以臥在車中,催促速行。範增將到彭城,背上的疽瘡越痛越大,不堪收拾,範增亦昏迷不醒。尚有幾個從人,見他將死在目前,不得不暫停旅舍。過了兩日,範增大叫一聲,背上毒疽暴裂開來,流血不止,竟而身亡,壽終七十一歲。是時已為漢王三年四月中了。

    跟從的士吏看見範增已死,于是買了棺材收殮其尸體,運回居,埋葬郭東。後人因他忠事項王,被敵構陷,死得可憐,乃為他立祠致祭,流傳不絕。並稱縣廷中井為亞父井,留作紀念。範增九泉有知,也好從此告慰了。還算是身後幸事。

    且說楚霸王項羽听聞範增在道途中病死,反而感覺到傷感,又未免起了後悔之心。自思量︰範增事我數年,當無歹意,安知非漢王設計,害我股肱,今與劉季誓不兩立,定當踏平此城,方足泄恨。

    楚霸王項羽曉得遲了。乃又召入鐘離昧等,好言安撫慰問,且囑咐他用力攻城,立功候賞等語。鐘離昧等倒也是感慨振奮,領兵拼死進攻,四面圍撲滎陽城,晨夕不休。

    滎陽城內的將士,連日抵抗防御,害得筋疲力盡,困憊得很,再加上糧道斷絕,貯備的糧食將罄,眼見得危急萬分,朝不保暮。漢王劉邦亦感焦灼異常,陳平、張良,雖然智術過人,到了此刻亦沒有良好的方法,只好向眾將士面前,說了各種激勵的話頭,鼓動眾志。此時是五月。

    陳平激勵道︰“滎陽危急,生死存亡。大王急于到關中和趙國調兵,但楚軍圍困不能脫身。現在,需要有人自告奮勇,願意出來替大王分憂解難。”

    眾將士之中,果然有一位替死將軍,慷慨過人,情願粉骨碎身,仰報知遇。這人為誰?乃是漢將紀信。當初楚霸王擺鴻門宴之時,紀信曾經和樊噲等人掩護漢王劉邦逃跑。

    而此危急之時,又要出頭。將士紀信當下入營面見漢王劉邦,請示屏退左右士兵,悄悄相告道︰“大王困守孤城,已有數月,現在敵勢甚盛,城內兵少糧空,定難久守,臣為大王計,不如脫圍他去,方得自全。但是敵軍四面圍著,毫無隙路,須要設法誑誘敵軍,只有把臣軀代替假作大王,只說是出城投降,好教敵軍無有防備,然後大王就可以乘間突出包圍,不致危險了。”

    漢王劉邦聞言,說道︰“如將軍所言,我雖得出重圍,將軍豈不冒險嗎?”

    紀信又說道︰“大王若不用臣言,城破以後,玉石俱焚,臣雖死亦有何益。今只死了臣一人,不但換大王脫禍,就是許多的將士,亦能得其全生,是以一臣可抵千萬人性命,也算是值得了!”

    漢王劉邦聞紀信如此慷慨凜然之詞,尚遲疑未決,恐怕也是做作出來的。

    紀信奮然道︰“大王不忍臣死,臣終不能獨生,不如就此先死吧。”

    紀信說著,意拔劍在手,遽欲自刎。慌得漢王劉邦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來,把他阻攔住了,且向他垂淚涕零道︰“將軍忠誠貫日,古今無二,但願天心默佑,共得保全,更為萬幸。”

    將士紀信乃收劍,與答說道︰“臣死也得其所了。”

    漢王劉邦于是召入陳平,與語紀信替漢王劉邦死等情。陳平道︰“紀將軍果肯替死,尚有何說!但也須添設上一計,方保沒有後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王劉邦聞言,于是問陳平有何策?陳平與漢王劉邦附耳數語,漢王劉邦自然稱妙。便由陳平寫了降書,囑咐使者官吏出城,攜投降書往謁楚霸王項羽。

    楚霸王項羽展開書信閱讀完畢,便問漢軍使者說道︰“汝主何時出降?”

    漢使答道︰“今夜便當出降了。”

    楚霸王項羽大喜,于是發放漢使,叫他復告漢王,不得誤約。否則明日屠城,漢使唯唯諾諾而去。

    楚霸王項羽便令鐘離昧等,領兵伺候,一俟見漢王劉邦出來,就好將他拿下祭刀,鐘離昧等人振起精神,眼巴巴的待著。

    時至黃昏時分,尚未見城中動靜,轉眼間已經是夜半,方才看見東門大啟,放出來許多人,前後並無火炬,望將過去,那些人好像穿著軍裝,滿身甲冑。大眾恐怕他們是詐降的,連忙將兵器高高舉起,向前攔阻。但听得來人嬌聲高叫道︰“我等婦女,無食無衣,只好趁著開門時候,出外求生,還望將軍們放開行路,賞我們一線生機,將來當福壽雙全,公侯萬代!”

    想這些話都是陳平教導她們說的。楚兵听這說話聲音溫柔嫵媚,仔細一瞧,果然是婦人女子,老少各有不同,有的是雞皮白發,有的是蟬鬢朱顏,只是她們身上都披著敝甲,扭扭捏捏,卻好看得很,禁不住驚異起來。又問她們出城逃生,如何有這種異裝?那些婦女們統一回答說道︰“我等沒有衣服穿,不得已將守兵的棄甲,取來御寒,幸請勿怪!”

    楚兵听說,雖然釋去了心中疑團,總不免會感到少見多怪,暗暗稱奇。

    楚兵大眾分別站立兩旁,讓開了行走道路,看那些婦女過去,且一個個睜著饞眼,見有姿色的嬌娃美人,恨不得將她摟抱過來,圖些快樂。

    更奇怪的是這種婦女,陸續不絕,過了一班,又是一班,連連絡絡,魚貫而出,一時傳為奇觀。

    卻是楚軍的眼福。甚至西南北三方的楚兵,亦都向東門處走過來看熱鬧。楚將也道是東門大啟,漢王劉邦總要出來投降的,也就不必顧著自家的營寨,但教趨候東門左右,不使漢王劉邦走脫,就好算得是盡職了,所以兵士到來,將士官吏等亦皆接踵而至。那漢王劉邦就悄悄開了西門,帶著陳平、張良,及夏侯嬰樊噲等將士,溜了出去,但留御史大夫周苛以及裨將樅公,與前魏王魏豹共同守護滎陽,保住城池。

    楚兵毫無所聞,專在東門叢集,尚見紛紛婦女出來,好多時才得走完,約莫有二三千人。天色已將黎明了,而城中始有兵隊繼出,還執著旌旗羽葆,徐徐行動。又走了好一歇,無非推延時刻,好使漢王劉邦遠。方才來了一乘黃屋龍車,當中端坐一位王者,坐黃屋車中,左邊的車衡上豎立著大 旗,漢軍衛士大聲地說︰“城中糧食吃光了,漢王投降。”漢軍前遮後擁,面目模糊難辨。

    楚將楚兵,總道以為是漢王劉邦來投降的,都替楚霸王項羽歡喜,高呼萬歲,喧聲如雷。待至龍車推近楚軍營帳,並看不見漢王劉邦下車,楚軍大眾不免驚疑,于是入軍營報告楚霸王項羽。楚霸王項羽親自出營,張開那重瞳炬目,審視車中,但見那車內仍然沒有動靜,不由的大怒道︰“劉邦莫非是醉死了,見我親自出來,尚端坐如木偶麼?”

    說著,項羽便喝令左右,用著火炬,環照車中。但見車中坐著的這位人物,衣服雖似漢王模樣,面貌卻與漢王劉邦不同,因而厲聲叱問道︰“汝是何人,敢來冒充漢王?”

    這個時候,車中之人方才應聲出答道︰“我乃大漢將軍紀信。”

    說了一語,又復停住。一語已足千秋。楚霸王項羽勃然大怒,越覺咆哮,大罵不止。

    紀信反呵呵地笑,說道︰“項羽匹夫,仔細听著!我王豈肯降汝?今已早出滎陽,往招各路兵馬,來與汝決一雌雄,料汝總要失敗,必為我王所擒,汝若知己,不若趕緊退去,尚得免死。”

    楚霸王項羽聞言,氣急敗壞,麾令軍士齊集火炬,燒毀來車。

    楚軍將士應命,環車縱火,烈焰飛騰,車中麾蓋,統皆燃著。紀信在車中大呼道︰“逆賊項羽,敢弒義帝,復要焚殺忠臣,我死且留名,看汝死後何如?”

    話說至此,紀信身上已經被火焚燒,卻仍然忍痛端坐,任其身上之火延燒,霎時間皮焦骨爛,全車與人俱化成灰燼,一道忠魂,已往九霄雲外去了。

    楚霸王項羽急欲入滎陽城,不料城門已閉,城上又滿列守卒,整備矢石,抵御楚軍。楚霸王項羽督促士兵再次進攻,城中兵糧雖少,卻靠著周苛、樅公兩人,誓死固守,振作士氣,連番放箭擲石,不使楚軍近城。

    楚軍攻撲數次,終被擊退。周苛更與樅公商議道︰“我等奉了漢王之命,留守此城。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倉中尚有積粟數十石,總有旬日可以支持,但恐魏豹居心反復,或被楚兵勾通,作了內應,那時防不勝防,難免失手,不如把他殺死,除絕內患。就使我王將來,責我擅殺,我等也好據實答復,萬一我王不肯赦宥,我也寧可完城坐罪,比那亡城死敵,好得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樅公也是一個忠臣,當即贊成,惟說是欲誅魏豹,須要乘他不備,從速下手。周苛遂想出一法,托言會議軍情,召魏豹入來商議。魏豹未曾預料,坦然趨至,周苛樅公,迎他入座。才說數語,就被周苛拔出佩劍,砍了過去。魏豹不及閃避,立致受傷,還想負痛逃走,又由樅公取劍一揮,劈倒地上,了結性命。該死久矣。

    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稱孤,乘勝日有聞矣。懷叛逆之意,及敗,不死而虜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況王者乎!彼無異故,智略絕人,獨患無身耳。得攝尺寸之柄,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辭雲。

    魏豹之母已死,而魏豹的姬妾薄氏,又由漢王劉邦帶去,無人出來領尸。周苛索性將其陳尸軍中,聲言魏豹有異心,因此加誅,如有怯戰通敵等情,當與魏豹一同科罪。軍吏等統皆咋舌,不敢怠慢松懈。嗣是拚死拒敵,戮力同心,竟得將一座危城,兀自守住。周苛見眾將士軍心已固,方將魏豹尸體收殮埋葬,自與樅公分陴固守。

    項王劉邦怎肯舍去?還想並力破城。會有偵騎奏報,漢王劉邦向關中征兵,奔馳出武關,竟向宛洛進發。說得楚霸王項羽驚愕失常,奮袂起座道︰“劉邦詭計甚多,我中他詐降計,被他走脫,今復移兵南下,莫非又去攻我彭城?我應急往攔截為是。”隨即傳令將士,撤圍南行。

    究竟漢王劉邦何故轉出武關,說來也有原因。漢王劉邦用陳平之密計,東放婦女出城,誤人耳目,西向成皋奔馳逃去,不見楚兵追擊,幸得安全抵達成皋。旋聞紀信被焚,且悲且恨,遂向關中招集兵馬,再擬出救滎陽,說是替紀信報仇。可巧有一轅生入見白漢王道︰“大王不必再往滎陽,但教出兵武關,南向宛洛,項王必憂慮大王復進襲彭城,自會移兵攔阻,那時滎陽自可解圍,成皋亦不致吃緊。大王遇著楚兵,更當堅壁勿戰,與他相持數月,一可使滎陽成皋,暫時休息,二可待韓信、張耳,平定東北,前來會師,然後大王再還滎陽,合軍與戰,我逸彼勞,我盈彼竭,還怕不能攻破楚軍嗎!”

    漢王劉邦聞此建議,說道︰“汝言頗有至理,我當依議便了。”

    于是漢王劉邦出師武關。到了宛城,果然听聞楚霸王項羽引兵前來,連忙命軍士豎柵掘濠,立定營壘,待至楚軍逼近,已經預備妥當,好同他堅持過去。正是︰

    到底行軍在運籌,計謀軍力總難侔,

    深溝高壘堅持日,不怕雄兵不逗遛?

    欲知楚霸王曾否進攻,容待下回分解。 陳平使用反間計致氣死範增,此稱為六出奇計之二,請捐金以離間項王之忠士,一也,進草具以待楚使,二也。吾謂此計亦屬平常,然楚霸王項羽雖愚,度亦不至遽為所欺,或者範增本來應該斃命,遂致項王動疑,迫令其道中病死耳。夫範增事項羽數年,于楚霸王項羽之殘暴不仁,未聞諫止,而且老猶戀棧,可去不去,安知非天之假手陳平,使之用謀氣斃範增乎?人之立祠致祭,實為無名,死而有知,恐亦愧享廟食矣!彼紀信之甘代漢王劉邦,舍身赴難,脫漢王于圍城之中,而自致被項羽焚死,此為漢室之第一忠臣。及漢已定國,功臣多半封侯,而獨不聞有追恤紀信之典,漢王劉邦其真寡恩哉!範增有祠,而紀信無祠,此古今仁人智士,所以有不平之嘆也。

    紀信假扮漢王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放火燒死,忠烈可嘉,一英魂直沖九霄之上,感得玉皇大帝同情。于是玉皇大帝讓可憐的紀信之英魂入了地府,讓其在地府工作。此時,已死的秦始皇長子扶甦被閻羅王安排投胎為劉邦四子劉恆,將來為漢文帝,也彌補當時被逼自殺失去繼承皇帝位的遺憾。而秦王子嬰則安排以後投胎當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

    紀信留在地府工作,等到以後漢王劉邦戰勝項羽後,建都長安,會在慶功會上想起了紀信的功勞,就對滿朝文武大臣說︰“紀信功高德重,沒有他獻計獻策,怎能有我劉邦的今天?我封他為督城隍,把他的家鄉改名為我先前的封號——漢王,把他的骨灰送家鄉安葬,並建廟塑像,永遠享受香火。”

    後來漢王劉邦還下令全國各縣城建造城隍廟。故後人稱紀信廟為“城隍廟”,紀信塑像為“城隍老爺”。而紀信從此就成為“城隍神”,職能從冥界管理原“地皇”)擴展至城池守護。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32章 反死範增焚紀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32章 反死範增焚紀信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