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25章 登郊壇韓信拜將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25章 登郊壇韓信拜將

    且說漢王劉邦,到了南鄭之地,立蕭何為丞相,休兵養士,安養休息了一兩個月,獨將士皆思想東歸,不樂意居住在漢中之地。

    漢王劉邦部下,有一個原韓國韓襄王之庶孫,單名為信,此韓信與淮陰侯韓信不是同一個人,同名不同人。此人曾經隨從漢王劉邦入武關,輾轉來到南鄭,為漢王屬將。因看見人心思歸,自己亦生平歸志,于是入見漢王劉邦,向其稟告道︰“項王分封諸將,均在近地,獨使大王西居南鄭,這與遷謫何異?況且軍吏士卒,皆是山東人,日夜盼望回歸,大王何不乘鋒東向,與爭天下?若待海內已定,人心皆寧,恐不可復用,只好老死此地了。”

    漢王劉邦說道︰“我亦未何嘗不憶念家鄉,但是一時不能東還,如何是好!”

    正議論間,忽然有軍吏入帳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劉邦听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害怕,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于是漢王劉邦連忙讓士兵去把蕭何追回來。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後,漢王劉邦問道︰“你為什麼逃走?”

    蕭何回答道︰“不敢逃走,我是去追人了。”

    漢王劉邦問道︰“追誰去了?”

    蕭何答︰“韓信。”

    漢王劉邦又問道︰“那麼多人都逃走了,你為什麼偏偏追他?”

    蕭何答道︰“其他人都很容易得到,但韓信是獨一無二的。大王假如只想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漢王劉邦知道蕭何為人精細,不會無緣無故向自己提韓信這個人的。于是問蕭何韓信有什麼值得他去追。

    蕭何和劉邦談了一會兒,說了韓信的才能,漢王劉邦听說後,說道︰“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

    漢王劉邦說︰“那麼,讓他做大將。”

    當下漢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漢王劉邦于是答應了。那些軍官們听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

    究竟韓信,是何等人物?且听作者小子約略敘明。韓信為漢初三杰中人,自應補敘明白。

    韓信是淮陰淮陰在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朝統一後,淮陰縣隸屬于東海郡)人。

    韓信青少年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選為官吏,又不能經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里蹭吃蹭喝,于是人們大多都討厭他。盡管風評不佳,但韓信卻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志向。母親去世後,韓信家中已經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但韓信還是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想著將來那墳地四周能安置下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很討厭韓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飯煮好並且吃光。到了吃飯時,韓信去了,卻沒有給他準備的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有一次,韓信在城下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縣的屠戶之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趁勢平定江東渡過淮河北上,韓信仗劍投奔項梁,卻在其麾下默默無聞。次年前208年),項梁敗死,韓信又歸屬其佷項羽,項羽讓他做執戟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

    漢王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入蜀之時,韓信離楚歸漢,擔任連敖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犯了法,理該被處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經被斬殺,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抬頭仰視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于是進言漢王劉邦。漢王劉邦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當時漢王劉邦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覺得蕭何等人多次在漢王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劉邦卻不用,覺得自己在那里不被重視,于是也逃走了。當時蕭何听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漢王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蕭何好說歹說,韓信才願意留下來。因漢王劉邦命令禮官選定了吉日,築壇于郊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王劉邦齋戒三日,才屆吉期,清晨的時候就早早起來,即由丞相蕭何帶領著文武百官,齊集在王宮外面,專門等候漢王劉邦出來。漢王劉邦也不方便遲緩怠慢,整理好衣冠,出宮登上馬車。蕭何等人皆隨其行,直接抵達到壇台之下。

    當時,由漢王劉邦下了馬車,登壇台,徐步而上。但見壇台前懸掛著大旗,迎風飄揚 壇下四周,士兵將士環繞排列,安靜寂然無有喧嘩,儀容儀表整齊不絮,天公也在做美,朗朗晴天,一輪紅日,高高懸掛天穹,光照全壇,尤其覺得陽光照耀在旗幟上顯現著陽光獨有的金色,以及將士們身上的盔甲與兵杖都顯得威風凜凜,頓時令漢王劉邦心中倍感歡欣安慰。

    丞相蕭何也跟著漢王劉邦登壇,手里奉上兵符將印和斧鉞,交與漢王劉邦。

    一班的穿著盔甲的將官們都翹首以待,不知道這顆斗大的金印應該屬何人?其中就有如樊噲、周勃、灌嬰諸將士,身經百戰,積功最多,更是眼巴巴地看著,總想著要輪到自己身上。

    忽然看見丞相蕭何代表漢王劉邦宣布王命,請大將登台行禮,當中有一人應聲出來,從從容容走上去。大家一眼看過去,無不注意觀看,此人裝束甚是端正嚴肅,相貌似曾相識,仔細一看,原來是治粟都尉韓信,不由得出人意外,全軍士皆感到震驚。

    漢初三杰,張良定計燒絕棧道,安定項羽之心,此為一奇,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二奇,韓信登台拜將是三奇。有此三豪杰,漢王劉邦能接受他們意見又是一奇。需要知道國家無患沒有智慧之人士,但憂患沒有明智的君王,漢王劉邦雖然為人輕佻,會怠慢人,動不動便罵人,缺少禮儀,但是好在善于聆听別人意見,和願意接受別人意見,願意去學習。這恰恰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反觀項羽,雖然威猛勇敢,但是一意孤行,並且殘暴無道,也難怪將來被漢王劉邦打敗,最後被士兵分尸,死無全尸,不得好死,也是冥冥中的報應。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25章 登郊壇韓信拜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25章 登郊壇韓信拜將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