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胡亥登基為秦二世,很快就到了下一年,秦二世胡亥下詔改元,尊秦始皇為祖廟,大修驪山陵墓,令其秦始皇無子之妃嬪陪葬,以及將多名工匠活埋于皇陵之下。這個時候的秦二世胡亥年僅十二三歲,但是卻無少年純真之心性,所作所為皆心狠手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長兄扶甦。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甦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甦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甦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甦賜劍自刎。蒙恬對扶甦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甦听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甦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听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里,後來蒙恬被逼服毒自盡。
秦二世與郎中令趙高商量計劃,說道︰“朕尚在年少,剛剛繼承皇帝大統,這天下的百姓未必會畏懼服從朕,每每想到先帝巡行郡縣,表示威德,制服于海內,今朕若不出面巡行,不向天下人顯示朕的威德,又怎能安撫天下呢?”
郎中令趙高滿口順夸秦二世胡亥,極力逢迎,越引起秦二世胡亥巡游的興趣,立即準備鑾駕,指日啟程。
升職為郎中令的趙高當然隨行,丞相李斯,也一同扈駕。除此之外,文武官吏,除了留守在咸陽外的,其他的一並皆出發。出巡的一切儀仗制度,統仿秦始皇時辦理。路途之中約經歷月余時間,才來到碣石。
碣石在東海岸邊,曾由秦始皇嬴政到過一兩次,並立石紀功。
秦二世胡亥復又命人在原舊立的石碑旁邊,再另豎起一座石碑,也使讓作詞之臣等極力使用華麗的辭藻,把先帝秦始皇嗣皇的創業守成,一股子腦兒表揚說將上去,無非就是父之作為子之描述,先後同揆等語,文已繕就,照著模板刻在石碑之上。秦二世胡亥再從碣石沿過海濱,南抵會稽,凡是秦始皇嬴政所立之碑文,統由秦二世復視,尚有看見嫌棄所刻各石碑的辭文,如果未稱秦始皇之盛德的,因此各繼續立石碑,再將先帝秦始皇之恩威,表揚一番,並將擇賢嗣立的大意,並敘在內,由丞相李斯等人監工告成,復奏明白,秦二世乃轉往遼東,游歷一番,然後返還咸陽都。
在巡游途中,郎中令趙高陰險地對秦二世胡亥說︰“陛下這次巡游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听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 ”
秦二世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郎中令趙高實際上是把年少的秦二世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地位的工具。
于是趙高誘使秦二世胡亥再申法令,嚴定刑禁,所有秦始皇遺下的制度法律,非但沒有修改,反而更加嚴厲苛刻。
宮中宮外之吏民,雖然不敢反抗,卻也免不得隱隱有怨恨之聲。而且秦二世胡亥的位置,是從長兄扶甦之處篡奪得來的,天下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自己莫為,當時雖然被他隱瞞了過去,後來總不免漸漸漏泄風聲,秦始皇之諸公子稍有所聞,暗地里互相猜疑,或有交頭接耳等情況。
胡亥做了皇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皇帝地位,秦二世胡亥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他下令將自己的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
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听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 ”
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 總計秦始皇之子女共有三四十人,都被秦二世胡亥殺完了,並且籍沒其家產。
在秦二世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就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秦二世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是難逃厄運。但是思量自己逃走的話又會連累家人,于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秦二世胡亥,說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秦二世胡亥听說後很是高興,又賜給了他十萬錢。公子高一人死,尚保全了自己一家老小。
對于其他的大臣,秦二世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之下,也對其大開殺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地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布趙高的黨羽。秦二世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也會死在了趙高之手。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後,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有了趙高的支持胡亥還不放心,秦二世胡亥又向丞相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秦二世胡亥對丞相李斯說︰“我听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御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李斯惟恐秦二世胡亥听從趙高的話,自己會失寵,于是寫了一篇文章向秦二世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後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對于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欲借秦二世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
秦二世胡亥為了修好阿房宮,征發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難的深淵。當時中國人民的反秦起義已經風起雲涌,為了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丞相李斯同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勸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宮,減少一些徭役。
原來阿房宮是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龍首原西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後,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 。建宮的目的和選址的根據,是由秦始皇確定原則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于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來,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往驪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嬴政之陵墓的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時的阿房宮工程已停工了七個月。為了實現先帝的遺願,秦二世胡亥從陵墓工程中調出部分人力繼續修築阿房宮。
在當時天下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和戰事危急的狀態下,阿房宮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
當時,秦二世胡亥正與宮女宴飲作樂,看見李斯、馮去疾等人的上書十分惱怒, 下令要將他們逮捕入獄。
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了避免在監獄中受辱,選擇了自盡。
趙高設計使秦二世胡亥對丞相李斯不滿,然後又找機會向秦二世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後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 听說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力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秦二世胡亥听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視丞相李斯。 李斯听到消息,就上書揭發趙高的劣跡。秦二世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了趙高看。
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
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著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
最後,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黥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後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後是醢音海,即是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是使用五種刑罰將其處死。
李斯有這樣的下場也是自作自受,想當初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淳于越以儒家的立場來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動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為不滿,把淳于越交給丞相李斯處理。李斯不贊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斯認為︰由于時代的變化,五帝三代的治國辦法也不同。三代時期的做法,也並不值得效仿。那時候諸侯並列,互相爭奪,天下統一,情況完全不同,不必效仿古代。以古非今,攪亂民心。對于造謠惑眾,不利于統一天下的言行必須禁止,否則將會影響政局的穩定,有損于皇帝的權威。最後,他又把這一切都歸罪為讀書的緣故,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
凡是秦記以外的史書,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詩、書、百家語都要燒掉,只準留下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秦始皇下令焚書,先秦許多文獻古籍都被燒掉了,使中國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損失。然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曾將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陽皇家圖書館,使得部分珍貴書籍得以保存了下來。只是後來項羽攻破秦宮,焚毀秦宮,所珍之書物,皆沒也,此為後來之事情。
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勾結趙高輔助胡亥上位為秦二世,間接害死扶甦和蒙恬以及秦始皇之子女,自己落得如此下場也是罪有應得。
丞相李斯死後,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 如果能居住深宮中听取趙高他們的匯報,有他們這些“棟梁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
秦二世胡亥一听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並且升趙高為丞相。
丞相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後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只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秦二世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秦二世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聲,說道︰“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只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丞相趙高仍然堅持說眼前的鹿就是是馬,秦二世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于是就有很多人隨聲附和著說是馬。 而其他的人有的說是鹿,而有的臣子則是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秦始皇雖然統一六國、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是結束了春秋戰國百來年之亂,但是秦始皇嬴政之惡甚于夏桀商紂。夏桀商紂雖然殘暴,但是危害只是自身江山而已,秦始皇則是自起墳墓,為避天降隕石之示警濫殺附近百姓,為平人之議論焚書坑儒。雖然後世之人研究多是說坑術士,卻難避管轄之下有冤殺之無辜儒生,何況古來術士之說非單單指的是煉丹之術士,術士所指乃是學術之術,凡專研做學問之人,皆可稱呼為術士。此行為更加顯示了秦始皇帝嬴政之惡,屠殺做學問之人,並焚毀書籍,斷滅了華夏之多少原本珍貴學問之書籍。秦始皇嬴政死了之後,又殃及無辜,雖妃嬪殉葬出自胡亥之口,不在秦始皇嬴政之過。但是工匠掩死陵墓之中,實際就是秦始皇嬴政所開之先列。復又寵信趙高這樣的小人,使此等小人危害自己的秦朝江山,令其自己後代死于自己小兒子胡亥之手。
正是︰
秦始皇作惡子惡,因教骨肉相殘伐。
祖龍之法未輕變,卻使嚴法更狠毒。
欲知秦二世胡亥後來之事,且看下章回之分解。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