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好,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
前後兩個月時間,他就研制出了第3代曲率引擎,並且將曲率引擎的直徑降低到了600米。
並且在小行星上實驗時,達到了光速。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個里程碑的記錄。
同期,太空軍將俘虜的外星人和戰艦給送了回來。
趙小侯安排外星語研究項目組與之對接。
也就一周不到的時間里,這個外星文明的情況就被摸得差不多了。
這個外星文明自稱巴斯蒂卡文明。
其文明個體乃是一種長得好似蟑螂的智慧生物。
其文明母恆星系距離太陽系只有18光年,該文明的等級乃是4級前期,文明結構高度軍事化,至今為此攻佔了附近4個恆星系。
並且與附近6個文明達成了外交關系。
有一說一,當趙小侯看到從外星戰艦主控電腦里下載的星圖時,還是有些驚嘆。
在這個巴斯蒂卡文明半徑30光年範圍內就生存著9個文明。
其中也就有之前和大夏打過一仗的克莫來文明。
趙小侯之前還以為太陽系四周的文明數量很少,但現在看來,即便是物質較為貧乏的第七懸臂,也有著大量的文明存在。
生命的誕生條件,也不僅僅只是藍星這一種環境。
就拿巴斯德卡文明來說,其母星實際上就是一個氣溫較高的星球,雖說其惡劣程度不如金星,但最低氣溫也達到了160度,最高氣溫則是260度。
這樣的高溫環境,居然能夠誕生生命,並且還能夠發展為一個橫跨幾個恆星系的文明,絕對超出了藍星上那些生命科學家的預料。
如何吸收外星文明的科技精華等等,大科學院之前就形成了套路,倒是不用趙小侯過于操心。
趙小侯讓大科學院新成立幾個吸收巴斯蒂卡文明科技的項目組之後,就將注意力轉回到了曲率引擎項目組。
在接下來的2個月時間里,他又將曲率引擎更新換代了一次,將曲率引擎的直徑降低到300米,同時使用第4代曲率引擎的小行星速度達到了光速的1.6倍。
而到了這個時候,曲率引擎技術可以說是勉強能夠進入到實際應用層面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系統聲就在他腦海里響了起來︰“叮!恭喜宿主所在文明將全面科技提升到3級,特獎勵自由分數點,自由科研點點,中子戰星制造技術。”
嘶!正難得抽閑坐在實驗室里喝上一杯好茶的趙小侯忍不住了倒吸了一口冷氣。
驚得旁邊的幾個研究員還以為趙小侯被滾燙的茶水被燙了。
揮了揮手,將幾個來關心自己的研究員趕走,趙小侯方才沉下心神,去查看那套中子戰星制造技術。
有一說一,這次系統給予的獎勵真心很豐厚。
光是那自由分數和自由科研點各點就不算少了。
並且還獎勵了一套中子戰星制造技術。
好吧,這玩意一般情況之下只出現在趙小侯看過的科幻小說里。
中子戰星和戰星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別的不說,中子戰星乃是利用中子星制造而成的戰星,其強大無比的引力就能夠碾壓一切敵人!
要知道中子星由于原子被壓碎,形成了簡並態中子的關系,其表面每立方厘米物質的質量高達1億噸!
這樣高的密度,導致其四周一定範圍內的引力強得可怕!
像殲星號這樣的戰星,靠近中子星後,直接就會被引力撕碎。
將中子戰星制造技術看了一遍之後,趙小侯的心情是有些激動的。
這套中子戰星制造技術竟然不是殘缺的,乃是一套完整的技術!
並且其中能夠制造的不僅僅只是中子戰星,還能夠制造技術門檻更低的白矮星戰星。
這樣的話,就讓這套技術的應用面變得更廣。
畢竟相對于中子星來說,白矮星還是更容易找到一些。
當然,趙小侯得到這套技術之後,也沒有急著立馬去研制中子戰星。
主要是中子星不太好找,現在據大科學院對太陽系四周的中微子探測以及以往一些觀測的結果而言,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中子星位于南冕座方向,距離太陽系400光年。
其乃是100萬年前一次超新星爆發的產物。
並且其也是已知最小的中子星,直徑只有10公里。
一般來說,中子星的質量越大,其密度就越高,因而其半徑也就越小。
這顆中子星對于大科學院來說,絕對擁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畢竟其10公里的直徑,已經接近理論中存在的夸克星。
中子星乃是恆星死亡之後的產物,而所謂的夸克星就是恆星死亡時,質量更大,導致中子繼續破碎成自身的組成成分夸克。
在一定壓力下,形成由夸克組成的星體,其物質類型較之中子星的簡並態更加致密。
但問題是,以大夏文明現在的航行技術,就算是立馬出發一支探索艦隊,也需要400年時間才能夠抵達那顆中子星的所在位置。
光這個時間,就足以讓趙小侯打消自己的想法。
反倒是白矮星更容易尋找一些。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白矮星乃是天狼星b,距離太陽系才8.6光年。
但這也要8.6年才能夠抵達。
因而趙小侯的計劃就是先將空間蟲洞利用技術搞出來,或者先將曲率引擎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容易搞定白矮星或者中子星的來源問題。
否則的話,就算是有這套技術,也是無根之源,無從下手。
考慮到這一點,趙小侯最終還是決定先將曲率引擎技術搞好,至少要搞到3倍光速以上。
因而接下來的時間里,趙小侯就將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了曲率引擎技術上。
不過話說回來,這麼長時間的帶幫教,多少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曲率引擎項目組的科研人員有不少人對于曲率引擎技術理解加深了不少。
2個月後,趙小侯研制出了第5代曲率引擎。
這第5代曲率引擎的直徑縮短到了100米,達到了2.4倍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