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是將粒子炮技術幾乎推動到了現在的極限。
之後的三個月時間後,水星內部空間終于挖掘完成,並用了九個月時間進行內部鋪設以及工廠建設等等。
到第三年結束之後,又用了半年時間鋪設地表的鋼鐵護甲。
而粒子炮陣,粒子副炮乃至于粒子主炮則又消耗了3年時間。
這個沒辦法。
光是粒子主炮的炮管長度就超過了300公里,而粒子副炮的長度也有60公里,粒子炮陣的那些粒子炮長度則是10公里。
這第十二代粒子炮的炮管長度要遠超過之前任何一代。
這種炮管長度上的巨大差異,主要就是為了最大可能提升粒子炮的威力。
總之一條,等水星全面改造完畢的時候,距離外星艦隊抵達太陽系也就只剩下兩年時間了。
趙小侯以大科學院的名義,將命名為殲星號的大型戰星交付給太空軍。
接下來的試航以及一系列測試工作都交給了太空軍來進行。
趙小侯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唯一的任務就是研發定型最新一代太空戰艦,並建造出廠3萬艘以上。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但又不能不這樣做。
畢竟外星艦隊的戰艦數量為4萬多艘。
雖說大夏現在制造的戰艦從技術水平上應該是勝過對方的,並且還有戰星壓陣。
但考慮到母星的安全性,依然是需要足夠數量的太空戰艦來建立太空防線,防止外星艦隊的偷襲。
當然,光是研發定型最新一代太空戰艦,對于趙小侯來說倒也不算什麼難事。
畢竟太空戰艦的研發更新換代很簡單,只需要將戰星的最新技術移植到太空戰艦上即可。
除此之外,趙小侯還重新將太空戰艦的等級進行了劃分。
現在的太空主力艦乃是體長1000米,太空護衛艦則是體長200米。
在趙小侯看來,不管是太空主力艦還是太空護衛艦的體型都太小了,不足以進行跨恆星系的航行。
並且在體型上較之外星艦隊的主力艦也要小上很多。
可以想象,外星艦隊里的主力艦體型達到3000米,肯定是比較適應太空遠距離航行的需求。
因而趙小侯重新劃分的太空戰艦等級里。
主力艦的體長也是3000米,而護衛艦的體長則是600米。
除此之外,趙小侯還在主力艦,護衛艦之外設定了一款太空母艦,作為艦隊的核心。
這款太空母艦體長達到了10公里,基本上就和微型戰星相等了。
其體型較之主力艦要圓潤很多,便于攜帶海量的反物質以及艦隊的後勤彈藥儲備,無人機儲備等等。
簡單來說,這種太空母艦的主要作用就是釋放無人機群掩護主力艦以及護衛艦的戰斗,能夠為主力艦,護衛艦提供強大的戰場維修保障,同時也是艦隊的後勤船。
為了較為穩妥,趙小侯還特意將太空軍的幾位高級指揮官請了過來請教,最終大家一起確定了每支基準艦隊的戰艦數量以及類別。
每支基準艦隊為一艘太空母艦,十艘太空主力艦以及一百艘太空護衛艦。
確定了這一點之後,趙小侯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出了太空母艦,太空主力艦以及太空護衛艦的整套設計圖。
之後,在1,2,3號智能ai的整體配合之下,花費了3個月時間,在距離小行星帶2000萬公里處新建了一百座戰艦工廠。
考慮到萬能工廠的制造成本還比較高,因而只有太空母艦,太空主力艦乃至于太空護衛艦的核心部件都由萬能工廠制造,戰艦工廠則是負責其它部件的制造以及整體組裝。
為了維護這一百座戰艦工廠的運轉,趙小侯特意從各處抽調了6萬名宇航員到這一百座戰艦工廠。
實際上,由于太空產業的不斷發展,太空宇航員以及太空工人的數量一直處于缺乏狀態。
因而趙小侯不得不向上打了報告,要求大夏盡快派補充更多的人進入太空。
此時上面的大佬們也是頗為有點焦頭爛額。
主要就是2,3號星際太空站的人口都達到了800萬的人數。
而4號星際太空站,5號星際太空站剛剛建好,急需大量人口入駐激活。
為此,趙小侯之前就以大科學院的名義打了好幾次報告。
但招募大夏人前往4,5號星際太空站是一個極為繁瑣的工作。
雖說1號星際太空站作為大科學院總部,70的人口都是科研人員,其余的星際太空站都是作為太空中轉站以及人類城市而存在的。
但入駐星際太空站也需要一定的知識量。
這個就需要對提出遷移星際太空站的大夏公民進行考核。
光是這個工作就極為繁瑣。
並且這幾年時間里,由于大夏各種計劃的推進以及太空工業,太空農業的發展,大夏已經被稱為藍星上最接近天堂的國家。
為了能夠移民到大夏,各國的帥哥靚女不懈余力的在網絡以及現實里結識大夏人。
他們里的大多數也不會去管對方的長相,家庭,才華,財富等等。
說白了,只要你是大夏公民,那麼你出國的時候,指不定就會有很多帥哥靚女來和你搭訕,企圖通過你作為渠道,拿到大夏的綠卡。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夏人的跨國婚姻數量也迅速猛增。
這也讓大夏的相關部門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畢竟現在對于依靠婚姻取得大夏綠卡的行為,大夏是卡得很嚴的。
首先就是要求另一方不得有犯罪記錄,其次就是不能有遺傳病,烈性傳染病等疾病。
其三就是要求擁有一定的學歷水平。
總之這一切,都需要大夏有關部門去核實。
當然,不管大夏有關部門有多忙,補充太空人口依然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隨著那一百座戰艦工廠的落成,大夏的太空戰艦產能就隨即迅速提升。
要知道,大夏在太空原本就有100座戰艦工廠的。
加上這100座戰艦工廠就是200座戰艦工廠,再加上技術的更新換代,每天能夠同時出產1艘太空母艦,10艘太空主力艦,100艘太空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