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奇怪,相對于另外那兩顆衛星而言,水星的好處之前就說過了,而水星改造為戰星,對于太陽系內的引力系統影響也是最小。
因為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其和太陽的引力場較為重疊。
實際上,水星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正在一點點的收縮之中,如果沒有外力干擾的話,水星大概會在幾十億年後掉入太陽里,變成太陽的一部分。
當然,幾十億年的時間很長就是了。
確定了水星之後,趙小侯隨即就讓3號智能ai抽出大部分算力,用于計算水星如果被牽引遠離太陽後,對太陽系引力的影響變化。
他這是謹慎的科學態度。
雖然水星比木衛三,土衛六還小,但其總歸是一顆正兒八經的行星。
如果不將後續影響計算出來,就去動水星的話,就可能出現一些讓趙小侯後悔莫及的結果。
不過還好,在經過三天的嚴密計算之後,3號智能ai出了一份字數高達百萬的結論報告。
而報告的核心點就是︰水星改造為戰星後,會對太陽系引力造成一些影響,但不足以讓藍星出現較大變化。
有這個結論,趙小侯就可以放心大膽去改造水星了。
當然,這個結論還有一個警告,那就是不能讓水星和藍星距離太近。
否則的話,兩者之間增強的引力,是會干擾到藍星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
當然,趙小侯也沒打算在外星艦隊入侵太陽系時,和上次一樣,圍繞藍星打防御戰。
那樣風險太大了。
他是準備建議太空軍將戰星拉到太陽系之外,去攔截入侵的外星艦隊。
當然,不管怎麼說,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將水星從太陽身邊拖開!
否則的話,距離太陽太近,不管是運送物資的太空采集船還是無人機械,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隔絕600度溫差帶來的影響。
為了將水星從太陽身邊拖出來,趙小侯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在水星上安裝1萬個推進器,然後將其推到小行星帶和木星之間的太空地帶,進行改造。
至于用戰星或者太空主力艦去牽引水星,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
先不說能不能拉動水星,就算是能拉動水星,現在的超高強度碳縴維繩索也承受不了那樣大的力量。
除非將繩索的直徑做到1公里那麼粗,才不會在拉扯時不崩斷。
但制造那樣粗的繩索,消耗的材料和資源就太多了。
而光凝固物質目前又不太適合拿來制作繩索。
所以,安裝推進器,將水星緩緩推出來,才是王道。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光是在水星上安裝推進器,就花費了2個月時間。
還好,水星的自轉速度比較慢,其自轉一圈,大概需要藍星58.646天,大約接近兩個月的樣子。
這樣慢的自轉對推進器的影響比較小。
當水星面向太陽的一面突然噴出上萬道藍色光芒後,原本環繞著太陽緩緩轉動的水星,就開始遠離太陽。
整個水星被推離太陽的軌跡實際上就是一個螺旋線。
由于推進器布滿了水星的表面,因而就算是水星緩緩自轉,在3號智能ai的遠程調度之下,只有面向太陽一面的推進器才會啟動,而隨著水星自轉而不面對太陽的推進器就會被關閉。
而在水星被不斷加速推到距離太陽0.5個天文單位的位置時,3號智能ai則開始了頻繁啟動推進器,將水星環繞太陽公轉的力量緩緩抵消。
沒法,不這樣做的話,等水星和金星的軌道重合之後,兩者距離就會比較近,從而干擾到金星的公轉,甚至于撞擊在一起都不是不可能的。
因而最終水星的移動軌跡就從螺旋線變成了一根直線,輕松越過了金星軌道,之後又平安無事的越過藍星軌道,火星軌道,從距離小行星帶大約600萬公里之處穿了過去。
最終緩緩停在了木星大約3000多萬公里處,悄然無聲的開始環繞木星公轉。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最大的可能之下,削弱了對其它行星的引力影響。
並且,水星在改造完成之後,也不會再越過小行星帶了,即便是試航,也會一路朝著太陽系之外而去。
沒法,太陽系是人類文明的母星系,趙小侯也只能盡最大可能不影響到太陽系內部的引力。
免得整出什麼天災人禍之後,自己被掛上人類文明恥辱柱。
在水星遠離太陽的這兩年時間里,尤其是在遠離太陽0.5個天文單位之後,被緊急調過來的天神號戰星圍著水星開了上百炮之多。
在水星地表上打出了上百個窟窿。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改造更快捷。
隨後,上千艘太空采集船就停靠到了水星上,朝著那些窟窿里釋放了海量的無人機械。
這些無人機械以極為敏捷的行動方式進入到了這些窟窿里,一部分下到窟窿底部,繼續朝著更深處進行挖掘,而更多無人機械則以這些窟窿為中心,朝著四周挖掘擴散開來。
之所以在移動過程里就開始改造水星,主要就是為了節約時間。
不過趙小侯也為了水星的改造,又開始頻頻出現在大科學院的各大項目組里,以自己的頭腦和靈感來帶動研究工作的加速推進。
沒辦法,他不出手的話,這些項目組的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想要研發出水星改造所需的各種技術,需要的時間就太長了。
在這兩年時間里,趙小侯都沒有回去藍星一趟。
哪怕是自己二表弟李雲航結婚,他都沒回去,也只能給李雲航兩口子發了個大紅包,送了一棟別墅的產權證。
甚至于諾獎因為中微子通訊技術給他發了一個物理獎,大夏國內給他發了個科技大獎一等獎,他也沒有回去。
但這兩年的辛苦努力是值得的。
至少在水星開始圍繞木星轉動的時候,所需要的粒子炮技術,半凝固電磁場護罩等等技術也都更新換代了。
並且超級粒子炮技術,更新換代兩次,從第十代更新換代到了第十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