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現在趙小侯掌握了鍺碳芯片技術,也可以借用電磁波超高頻震蕩模式來制造碳納米管。
但即便是如此,這個成本也是相當高的。
也就是說,如果用碳納米管來制作太空電梯的主繩索,那麼太空電梯的成本將會大到一個讓整個人類都無法承受的地步。
畢竟光是一條繩索的長度就有多公里啊!
何況,太空電梯至少需要兩條繩索,並且地面基建,太空基建乃至于繩索上運動的電梯等等,也都不是一筆小錢。
這麼說吧,就用現在最先進的 芯片,鋪出一條7萬多公里的直線來,需要多少錢?
這個算一算,就知道了。
而由于太空電梯繩索的直徑也不可能是小說里說的1厘米。
趙小侯之前就測算過,其直徑應該超過50公分,才可能承受住太空端的巨大拉力。
當然具體情況就得看碳納米管的具體強度了。
畢竟如果強度越高,那麼繩索所需要的直徑自然就細。
想到這里,既然碳縴維的最高強度暫時有限,那麼將碳納米管加進來呢?
畢竟如果僅僅只是實驗的話,這點費用,他還是能夠承擔的。
隨後他就給1號智能ai安排了下一步的實驗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做到碳原子組成四面體的同時,在上一級形成碳納米管。
這個實驗的可行性很高,但需要大量實驗來驗證。
並且這次,趙小侯將1號智能ai實驗的碳縴維生成皿數量提升到了3萬個。
反正1號智能ai即便是管理整棟實驗樓的機械臂之後,剩余的算力還有很多,拿來同時操縱數百條機械臂對3萬個碳縴維生成皿進行實驗操作,都還有剩余算力的。
只不過,生產碳縴維生成皿的材料又得向外采購了。
畢竟那些材料也不是實驗樓倉庫里的常儲材料。
安排完這些之後,趙小侯就將注意力放回到智能實驗室。
實際上智能實驗室的技術在系統那里是可以兌換的。
之前,他就看過一次,但兌換價格高達2萬自由科研點。
這個兌換價格,他是可以承受的,但兌換之後,自由科研點基本上就清零了。
以後遇上什麼搞不定的實驗,就麻煩大了。
因而他也沒有直接兌換這項技術。
而是準備像碳縴維技術一樣,自己先慢慢的搞著,隔一段時間再來看看兌換價格。
如果兌換價格下降了,說明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對的。
如果兌換價格不變,那麼就說明自己選擇的道路錯了。
這大概也算是薅系統的羊毛了。
這次,他一看智能實驗室的技術,兌換價格就從2萬點下降到1萬5千點。
這個價格下降,就說明1號智能ai出具的三套建設方案是有用的。
只不過建成之後的智能實驗室,比系統兌換的智能實驗室技術還是要差上很多很多。
想一想,這也不奇怪。
畢竟系統兌換的智能實驗室技術至少是超越現在藍星技術水平3050年以上。
但即便是杜歡價格掉落到1萬5千點,趙小侯也沒有急著去兌換。
還是太貴了。
之後,他又看了看超高強度碳縴維技術的兌換價格,此時已經變成了200點。
這就讓他有點猶豫了。
畢竟這也太便宜了。
如果直接兌換的話,能夠節約自己很多時間。
想到這里,他也沒有猶豫下去,而是選擇了直接兌換。
畢竟光靠1號智能ai去做實驗,也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在兌換了超高強度碳縴維技術之後,他腦海里隨即就浮現出了大量與之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良久之後,他方才睜開眼楮。
原來如此!
實際上這套超高強度碳縴維技術,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趙小侯研究出來的那套東西。
碳原子構建為三角四面體,再上一層則是由三角四面體構建為一種多壁碳納米管,這種多壁碳納米管的壁層可以不斷疊加,使得其直徑可以達到900納米以上。
同時其長度也可以延伸到微米級別。
之後再由這種多壁碳納米管構建成為一種復合螺旋結構的碳縴維。
如此一來,這種碳縴維的抗拉強度就極高。
但由于其只需要電磁波高頻震蕩即可構建出來,因而其成本也就只是1號智能ai之前實驗出來的碳縴維的1.5倍左右。
由于兌換了超高強度碳縴維技術,趙小侯隨即就將1號智能ai的實驗方案進行了大幅修改。
由于制造碳縴維生成皿的材料尚未運到,趙小侯就只能讓1號智能ai先用之前的1000個碳縴維生成皿進行初步的實驗,從而掌握相關數據。
次日清晨,趙小侯早早就來到了實驗樓。
雖然1000個碳縴維生成皿數量比較少,但一晚上的時間也足夠1號智能ai實驗出一些成果了。
果然,等他抵達5樓的時候,1號智能ai已經打印好了昨晚的實驗報告。
不得不說中智能ai比弱智能ai在這方面強多了。
在趙小侯昨天提出要紙質實驗報告之後,1號智能ai就會提前準備好紙質實驗報告,不讓趙小侯等待。
看過昨晚的實驗報告之後,趙小侯還是很滿意的。
即便只有1000個碳縴維生成皿,1號智能ai也完成了五萬多次實驗。
並且初步將形成三角四面體的碳原子形成了多壁碳納米管。
只不過由于實驗次數不夠的關系,就現在而言,只形成了3層壁的碳納米管。
但即便是這樣,也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如果換成其他科研人員來做實驗的話,即便有了超高強度碳縴維技術的資料,想要走到這一步,也需要長達數十年的漫長時間,甚至于更久。
這並不奇怪,科研人員可沒有1號智能ai能夠同時控制上千個碳縴維生成皿的能力,只能夠依靠人數和時間來慢慢的磨。
下午,采購部就將制造碳縴維生成皿的材料運進了五樓的小工廠。
1號智能ai隨即操縱機械臂開始迅速制造碳縴維生成皿,並且每做成一個碳縴維生成皿,隨即就送到實驗室內進行實驗。
喜歡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