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都有一桿秤,衡量著是非曲直,尤其是處在亂世紛爭下,這桿秤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哪里好,哪里壞,其實是一目了然的。
諸葛瑾自歸襄陽,看到了許多,也知有些事終是無法改變的。
“孔明。”
“大兄。”
諸葛府,內院木亭,兄弟二人對坐,看著對方的改變,二人是頗有感觸的。
對諸葛瑾而言,作為長兄,他知其弟智謀過人,自幼便有主見,故而對其弟的選擇從未過多干涉,但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幫自家弟弟鋪設了一條路。
作為客居荊州的外來戶,諸葛瑾深知立足不易,故而廣結良緣,以謙遜謹慎處世,以為家族能在亂世下謀取興旺之根。
與荊州望族聯姻,是其叔父所定之策,但具體負責此事的卻是諸葛瑾,如果沒有諸葛瑾做的這些,恐諸葛亮迎娶黃氏女,以更進一步躋身荊州這個圈層是不易辦到的。
在將這些事情做好後,諸葛瑾就生出離開荊州,前去江東謀取發展的想法。
一個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以此分散不可控風險,一個是諸葛瑾看出劉表並非明主,難以成就大業。
不過對諸葛瑾當時所想,諸葛亮又如何看不出?
這是把危險攬到自己身上,而叫他們安心待在荊州,以看後續是否有變,繼而做出更有利的選擇。
畢竟諸葛一族的男丁太少了,是不容有任何閃失的。
盡管在那時,諸葛亮沒有去過江東,但對于江東,尤其是孫策是有了解的,而孫策的一些做派,使諸葛亮並不看好富春孫氏。
倒不是看輕富春孫氏,實則是孫策過于強勢,且做事過于激進,這使江東諸族對其是抗拒的,排斥的,甚至是厭惡憎恨的。
在荊州經歷的多了,諸葛亮怎會不知一些事情。
不過這一切啊,都隨著一人的出現徹底改變,諸葛瑾沒能去成江東,諸葛一族的男丁,悉數被聚攏到一起。
哪怕是未及冠的諸葛均、諸葛誕也沒能擺脫這一安排。
曹昂的出現,改變的實在太多了。
二人盡管什麼都沒說,可二人所想,尤其是情緒上的變化,對方都是知曉的,有些事啊已難改變。
“子揚軍師所提大計,其中是有不少,與亮要統管的諸事有重疊。”在沉默剎那後,諸葛亮拿出一份公函,遞到了自家大兄跟前,表情淡然道。
“這是亮在看罷那份公函,想到的一些措施,如果子揚軍師能夠采納,不止對水利整飭及建設大計有利,還能對軍工、船舶等諸事增擴有利。”
諸葛瑾听到這里,伸手接過諸葛亮所遞公函,但卻沒有說什麼。
自家弟弟什麼脾性,作為長兄又怎會不知呢?
果然!!
當看到公函上所書內容,牽扯到兩處合作一事,要交由諸葛亮這邊統籌,諸葛瑾心中暗嘆,這看起來其弟是在攬權,實則卻是想將此事辦好。
或許是跟幼時的經歷有關,諸葛亮總習慣將事情做到極致,為此會不放心交給別人,諸葛瑾深知這代表著什麼。
“此事,某不能擅斷。”
想到這里,諸葛瑾收斂心神,表情正色道︰“需子揚軍師看後,再做決斷,畢竟涉及荊豫徐揚四州的水利整飭及建設大計,牽扯到的實在是太廣了。”
“嗯。”
諸葛亮點點頭應道。
諸葛瑾了解諸葛亮。
諸葛亮又何嘗不是?
別看自家大兄,對外是很隨和的,但牽扯到有原則的事,是不會有絲毫讓步的。
如今他們哥倆在征東將軍府麾下驅使,盡管沒有向曹氏表明效忠,但是曹昂卻對他哥倆格外重用,一個安排到軍師副中郎將身邊做事,一個更是抓著不少要務,這在外界是有很多看法的。
尤其是未及冠的諸葛均、諸葛誕,不僅被曹昂安排進鳳雛學院進修,還在一些事上會叫他們跟著,這就顯得更不一般了。
外界是怎樣想的,哥倆不會過多考慮,但牽扯到諸葛一族的未來,他們必須要慎之再慎才行。
“孔明覺得在今歲,北方會有新變嗎?”聊完了正事後,諸葛瑾沒有急著離開,在將公函放好後,遂看向諸葛亮說道。
其意看似是想說,在今歲,于許都坐鎮的曹操,是否會對北方用兵,可實際上真正的深意並非在此。
“北方局勢復雜,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諸葛亮想了想,講出心中所想,“而據亮知曉的種種,北方有新變的可能很大,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機會不是常有的。”
“如此看來,接下來會有很多地方,會受此新變而受到影響啊。”諸葛瑾輕嘆一聲,言語間帶有感慨道。
諸葛亮沒有說話。
其實諸葛瑾想問的是什麼,諸葛亮是听出來的。
這聊的看似是北方,實則卻是在襄的益州各方。
也是听出這點,諸葛亮知道自家大兄隨劉曄一起歸襄,肯定有不少人,在暗地里去見自家大兄了。
這點,跟他是一樣的。
諸葛一族在很早以前,就與荊州諸族有較深聯系了,這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可能說只得好處,壞處一點不沾身。
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大兄,飯食已備好。”
在此時,黃月英的聲音響起。
諸葛瑾、諸葛亮循聲看去,就見黃月英朝木亭走來。
看到黃月英的那剎,諸葛亮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對于自家妻子,諸葛亮是很滿意的。
在曹昂沒有入主荊州前,與荊州諸族的人有所來往,黃月英是提過不少好建議的,恰是這樣,使諸葛亮的名望在荊北傳的很快。
而在曹昂入主荊州後,以強硬姿態征闢他到征東將軍府,黃月英是沒少勸說諸葛亮的,不然的話有些事是否會發生,即便是諸葛亮也不確定。
畢竟在諸葛亮的心底,對曹氏是帶有情緒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荊南、荊北的種種經歷,使得這種情緒,沒有再出現在對曹昂身上。
尤其是曹昂格外重用諸葛亮,將軍屯、軍工、軍屯學諸事移交到諸葛亮手中,黃月英也是在幕後幫襯其分擔些壓力的。
此事外人不知,但諸葛亮卻很清楚。
“辛苦了。”
諸葛亮有所感慨時,諸葛瑾對黃月英道。
對這位弟妹,諸葛瑾是很滿意的。
畢竟自家弟弟什麼脾性,諸葛瑾是清楚的,二人能把這個小家經營好,其弟妹是出力不少的。
尤其是在諸葛亮迎娶了黃月英後,諸葛一族在荊州諸族中的影響增多,諸葛瑾知道在不為人知下,他這位弟妹做了什麼。
也是這樣,諸葛瑾才會堅定要離開荊州的想法。
只可惜此事到最後不了了之了。
“大兄太客氣了。”
黃月英淡淡一笑,對諸葛瑾微微低首道︰“大兄這些年奔波各處,孔明對大兄是很牽掛的……”
“呵呵…”
听到這些時,諸葛瑾笑了起來。
這些話,自家弟弟是不會講出的。
當然他也是一樣的。
或許這就是兄弟間的相處方式吧,明明彼此牽掛著對方,但卻從不講出來。
只是這溫馨的場面,隨著一人匆匆趕來而被打破。
“公子,軍師派人來請。”
看著自家書童,諸葛亮眉頭微蹙起來。
這個時候,賈詡派人過來,叫他前去,到底是所為何事?
在將軍屯、軍工、軍屯學諸事悉數梳理一遍,了解了對應的情況,並為此向曹昂提出了不少謀劃,諸葛亮跟賈詡的接觸就少了。
對賈詡,諸葛亮心底是有顧慮的。
他在很多時候,是看不透賈詡所想的。
“孔明。”
見諸葛亮不言,諸葛瑾不由心下一緊。
對賈詡,諸葛瑾接觸的更少,但在隨劉曄去往各地,知曉來自襄陽的一些事,對這位軍師左將軍,諸葛瑾是很復雜的。
賈詡很少出現在人前,但在征東將軍府,尤其是曹昂麾下的核心圈層,那威望及影響都是極高的。
這可不是因為他是曹昂的老師那樣簡單。
“大兄,亮要出去一趟。”
迎著諸葛瑾的注視,諸葛亮表情正色道。
此刻的諸葛亮,似是猜到了些什麼。
只是他還不太確定。
畢竟賈詡的想法,是很難叫人琢磨透的。
別的不說,單單是龐統、徐庶、司馬懿幾人,一個個都跟他斷了聯系,諸葛亮就知幾人對賈詡是怎樣的。
“嗯。”
見諸葛亮如此,諸葛瑾點點頭。
在跟黃月英講了些話,諸葛亮就離開了,不多久,諸葛瑾也走了。
……
“亮,見過軍師。”
襄陽城內,一處不起眼的宅院。
趕來的諸葛亮,見到了賈詡,而在此間坐著的,還有分管錢監的殷觀,也是這剎,諸葛亮驗證了心中所想。
“無需多禮。”
賈詡撩撩袍袖,伸手對諸葛亮道︰“孔明,坐吧。”
在應了一聲,諸葛亮這才朝一處走去。
撩袍落座之際,諸葛亮對殷觀微微點頭示意。
殷觀報以微笑。
“這段時日,孔明是忙壞了吧。”
賈詡看向諸葛亮,寒暄了起來。
“還好。”
諸葛亮回道。
雖說他負責的事,是牽扯到了不少地方,還要進行眾多調配,不過有曹昂的大力支持,這使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累是累了點,但對此,諸葛亮卻沒有覺得有什麼的。
“近來襄陽怎樣,孔明是知曉的吧?”
賈詡在看了眼殷觀,隨即對諸葛亮道。
“回軍師,亮了解一些,但不多。”
諸葛亮看到了這一幕,遂道︰“畢竟亮手中有不少事要處置,故而沒有心思去理會別的。”
對這樣的回答,賈詡一點都不奇怪。
也是這樣,賈詡在所難免的會拿諸葛亮,跟龐統、司馬懿、徐庶、法正他們比較,這也讓賈詡心中生出唏噓。
這些翹楚是各有性格。
其所處的領域雖有不同,但賈詡卻堅信一點,等到時機成熟時,他們會大放光彩,待到那時會踫撞出什麼,這也是賈詡好奇的事。
尤其是諸葛亮跟司馬懿。
依著他對自家公子的了解,這二人今後真要崛起了,肯定是在內政層面的,至于龐統、法正、徐庶他們則必然涉軍。
“孔休,還是你對孔明講吧。”
想到這些,賈詡看向了殷觀。
“喏!”
殷觀在低首應道,隨即撩袍看向諸葛亮,“孔明,這次邀你前來,是有一件事,想讓孔明幫襯。”
講到這里,殷觀將身前桌案上的絹帛拿下,出現在諸葛亮眼前的,赫然是一塊錢範。
“鑄錢?”
諸葛亮雙眼微眯,看向殷觀道。
“不錯。”
殷觀點點頭道︰“這是錢監所定新式制錢的錢範,因為一些緣由,需要將一部分鑄錢工坊,暫時隱藏到軍屯之中。”
諸葛亮沒有接話。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
對于新式制錢,諸葛亮是有些了解的。
“軍師,此事公子可知?”
沉默剎那後,諸葛亮看向賈詡道︰“畢竟錢監的範疇,與亮所轄是沒有牽扯的。”
“此事,某會在合適的時候,向公子稟明的。”
賈詡听後,迎著諸葛亮的注視,說道︰“這件事,某希望孔明能對外嚴格保密,負責鑄錢的群體,錢監會聚攏一批,但孔明這邊,也需好好篩選一批。”
賈詡講這話,看起來是商量,實則卻是要求。
其深藏的含義,諸葛亮听出來了。
“鑄錢的規模,是多少?”
想到這里,諸葛亮講出關鍵所在。
賈詡、殷觀相視一眼,二人露出淡淡笑意。
跟聰明人聊天就是省心。
“此事,到時會具體與孔明對接。”
賈詡開口道︰“在此之前,孔明需要做的,是找尋到合適之地,先行籌建起一批鑄錢工坊。”
這規模小不了啊。
諸葛亮听出其意了,也是這樣,諸葛亮在心里暗暗思量,這件事到底要不要接下,畢竟他要做的事本就很多了,接下來還要跟劉曄他們有所對接。
現在又出了這件事,這壓力……
“那等亮先找尋到合適之地,再言其他?”
“可以。”
對諸葛亮的答復,賈詡點點頭,也是諸葛亮這樣的態度,反倒叫賈詡放心將此事交給諸葛亮來辦,畢竟他要謀的是一件大事,所以必須要交給可靠之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