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理性客觀的角度,曹操在攻克袁紹經營許久的冀州,使得天下公認的第一強族汝南袁氏遭到重創,不管是追剿袁尚、袁譚各自為首的殘余勢力,亦或是北擊烏丸以揚名冀幽邊陲,再或是南下征伐荊揚之地……這些對外征伐,曹操都不應再親率大軍開打,因為解決了袁紹,就使一切跟過去不一樣了。
自十八路諸侯討董以來,天下動蕩這一格局下,有較長一段時期下,天下是處在二袁之爭下的,不知有多少諸侯勢力,被袁紹、袁術哥倆影響與支配。
在此等大背景下,曹操集齊了討滅袁術,覆滅袁紹的特殊所在,這本就于天下而言有不尋常之處。
覆滅了袁紹後,曹操應該做的,是根植在中樞的地位與權勢,配合著時局變化,選擇對內,對外進行對應部署與攻略,這才是對曹操最為有利的。
畢竟那個時候的曹操,是不宜再輕易下場了,一句話打贏了是可以使威望增強,權勢增幅,但對天下而言,這卻是你曹操應該做到的,可一旦出現失利,發生意外,這是會折損曹操的威望與權勢的。
可明知道會發生這些,為何曹操還要這樣做呢?
原因很簡單。
得到他的認可,得到很多人認可的繼承人死了,而且死的還拿不出手,恰是因為這樣,導致曹操與丁氏的決裂,更導致以譙縣曹氏為核心,以夏侯、丁家兩族為兩翼的穩固結構出現不可逆的崩塌。
在之後,曹操去尋丁氏,固然有忘不了發妻之念,但也有想修復這一結構的想法,畢竟他實在太累了。
可丁氏呢?
緣何看不到這些。
被她含辛茹苦帶大的曹昂死了,還是因為自家丈夫那樣的行徑才死的,而她憤然離開許都,一時不察下曹鑠也死了,丁氏如何不知這代表著什麼啊!!
她回去干什麼?
受氣嗎?
這可不符丁氏的性格。
二人自此是老死不相往來。
而曹操呢,徹底明白回不去了,丁家跟他,跟譙縣曹氏離心離德了,可事情發生了,還是要朝前走的。
由此導致一件事,不可避免的在曹操麾下出現,奪嫡之爭!!
這場奪嫡之爭的勝利者是曹丕。
可在這期間,對曹操,對譙縣曹氏,對整個曹魏,產生了多大影響與震動,是難以評估的。
曹沖死了,曹植、曹彰廢了,與之相對的,是選擇他們的群體遭到打壓,遭到清算,這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曹魏的潛力。
在曹昂戰死後,曹丕的確是出彩的,也是足夠狠的,但是不管曹丕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所有人的滿意。
這跟別的沒關系。
就跟曹昂這個人,跟養曹昂的丁氏息息相關。
同樣的一件事,曹昂去做,曹丕去做,那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曹丕掌權時,會做出一些舉止,從而又加劇了曹魏的矛盾,最終使得司馬一族成為了笑到最後的存在。
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然了,上述種種都是屬于曹昂熟悉的歷史軌跡,並不屬于今下的時代,曹昂不僅活的好好的,還在外歷練下強勢崛起,這使另一種可能發生了。
“大兄,此事不先叫父親獲悉,得到父親的允準真的好嗎?”曹沖在沉默了剎那,余光不時瞥向曹震、曹演他們,在猶豫之下,講出了心中所想,只是這話卻透著別的深意。
“畢竟此事牽連太大了,又是五軍都督府,又是各州都司,不止如此,還牽扯到了征伐、募兵、征兵、調遣等各項事宜,關鍵是上述所提種種,有很多在此前聞所未聞,這……”
講到這里時,曹沖停了下來。
他是沒有及冠不假,但是牽扯到一些利益,其中的本質他是能看透的,這也是曹操為何喜愛曹沖的原因之一。
在曹操看來,他的子嗣里,有如此聰慧的,這今後就是好的幫手,這不止能幫到他,還能幫到他的嫡長。
“是啊大兄,倉舒說的沒錯。”
“大兄,此事您要考慮清楚。”
見曹沖如此,曹震,曹演他們紛紛開口道。
一筆是寫不出兩個曹,但曹與曹也是有區別的。
見到眼前這一幕,曹昂心底生出唏噓與感慨。
對于曹沖的欲言又止,曹昂如何能看不出來,曹震是曹洪的嫡長,曹演是曹純的長子,而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在交州的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稱、夏侯充、曹泰等人,這是夏侯𠴱@ 暮鈐 莧實淖鈾謾 br />
對,還有跟著曹彰跑去房陵的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