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魚?”
“沒跑了,就是角魚!”
“哎…怎麼是角魚呢?”
很古怪的名字,不過他們當地對很多的魚類叫法都非常古怪,像龍利魚,他們叫龍舌魚,豆腐魚他們叫撐魚,像白菇魚他們叫滑仔!
還有剝皮魚,他們一般都叫迪仔!
角魚!
其學名叫綠鰭魚,一種長相很有特色的魚種,最好分辨的是其魚鰭,長得像一對翅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種魚會飛,實際上並不會。
這種魚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其味道很腥,要是做得不好的話,就會充滿魚腥味,很多人都不喜歡吃。
作為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古國,這點自然是難不得他們,腥味重就去腥味唄。
不油煎,也不油炸,更不水煮。
而是炖,都不需要放太多的輔料,普通的輔料就行,然後就是頗有靈魂的蘿卜干!
不錯!
他們炖這種角魚,就喜歡放蘿卜干下去一起炖,還有一些姜和醬油,一鍋炖熟,絕對美味不說,其中間一條魚刺,兩邊都是肉,是一種骨少肉多的魚。
但不管怎麼樣,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便是在他們當地的價格比較便宜!
“五六塊錢的魚,哎…捕多點是能賣不少錢,可要是價格高一點的魚類,這一網可就值千萬元以上了。”
不會低于800噸,換算過來的話有160萬斤之多,哪怕是一斤能夠賣到7塊錢,那麼這一網的價值就超過千萬元了,可市場價最多就是七八塊錢,大批發的話還會低上一點,批發走量賣到6塊錢每斤就已經非常不錯,也就不足一網千萬元了。
“這要看怎麼賣!”
衛泰自然清楚角魚的價格,在他們當地賣不出高價,但不代表著這種魚就是低價魚類︰“在內陸城市,角魚可以夸張到賣出20塊錢一斤,至于說原因,與其味道還有其他的沒關系,主要就是肉多,內陸城市的人都討厭吃魚骨較多的魚,就喜歡吃肉比較多的魚類,只要肉多,在他們那邊就有市場,故而價格也就高。”
“不會吧?咱們賣七八塊錢一斤的零售,他們能賣到20塊錢?”
有人不太相信。
“確實是如此!”
衛宏自然也了解過行情,作為一個漁民,還是名下擁有兩艘大船,靠海吃海,豈能不去了解呢?自然也說關注到一些魚類的區域差價︰“內陸中的內陸城市,夸張的一斤零售賣到40元都有。”
“這價格差距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差價確實很夸張,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
衛宏雙手一攤表示無奈,道破了另一層關鍵︰“內陸人喜歡吃肉多的魚是其一,其二還是魚販子炒起來的因素,不過也不能全怪魚販子,他們從沿海城市將魚運過去也是有成本的,成本還不低,其次就是內陸中的內陸城市,也就是距離海邊更遠的城市才有那麼夸張的價格。”
“像距離咱們比較近一點的內陸城市湘南那邊,角魚一斤也差不多是十幾塊錢而已,再往上才有二十多塊錢,再往上到達四十多塊錢一斤,距離海邊越遠的城市越貴,變相的,魚販子的運輸成本就進一步增高,再疊加他們的利潤,再炒一炒,就變成這樣了。”衛宏有種為魚販子辯解的意思,何嘗不是在講述一個事實呢。
“為了保鮮,全程用冷鏈車運輸,成本確實高一點。”
“現在是禁漁期,平常賣五七塊錢,現在的話,可以賣到八塊錢左右吧。”
衛宏點到為止,沒有必要再順著地區價格差異說下去,回到自身上︰“只要這一網超過700噸,那麼就價格超過千萬元的,到底有多少,還要等到起網之後才清楚。”
一斤走量大批發可以達到8塊錢!
數量多的情況下,魚獲的總價值不低。
一下子讓船員們干勁十足!
即便是價格不高,總價值實際上也是將近千萬元級別,九百多萬元,同樣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可不會打擊到他們的積極性。
再說了,都已經捕到,總不能因為價格低,就不捕上來,重新放歸大海吧?
都值點錢,在可以運回去的情況下,絕對不會放歸大海,肯定要捕上來運回去,就是這麼簡單。
只是相對而言,價格比較低的魚類,或多或少會讓他們有一些失望而已。
起網上魚!
忙活成一團。
沒有進入魚獲自動分揀線,因為沒有必要,在甲板上人工簡單的分揀一下,就是將非角魚的魚類給挑出來,之後就是直接推入到魚艙口里,再從魚艙內部轉送到衛19上,直接入庫衛19的冷藏區。
忙活個不停。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沒有經過自動分揀線,無法給出一個大概的重量參考數據,全憑目測預估。
“看冷藏區的情況,還有衛19的吃水位,應該是超過6000噸了。”
衛勝一直都負責衛19,對衛19的情況更加了解,給出的預估相對靠譜一些︰“等同于這一網的角魚,應該是捕到超過800噸的,預測得有850噸以上,因為太多了,多出幾十噸有時候都沒那麼起眼,預估的數字偏差更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越多越好不是嗎?”
衛宏笑著一記反問,他的預估更大膽,絕對超過880噸,只是他不會說出來,反正多少已經在冷藏區里,已經捕到手,更重要的還是接下來︰“準備轉入東海海域,在東海海域那邊看看情況,如果有可能的話再下網,能捕到多少就多少,之後就準備返航了。”
“現在距離流球島群有點距離,開過去進入東海海域,搞不好有下網的機會呢?”衛勝開了個玩笑。
“要是有機會,也下網!”
衛宏還是一笑,特別點出︰“衛19還能裝差不多2000噸的魚獲呢,衛18這邊也能裝多幾十噸,捕到就帶回去,又不是帶不回去,有機會就下網,滿艙而歸結束這一次新船首航出海豈不是更好?”
“哈哈哈…要是可以帶回8000噸魚獲回去,簡直逆天了!”
“有什麼好逆天的,這一次咱們有機會不是嗎?”
“要我說,不如呆多幾天,差2000噸不到了,捕夠再回去也好。”
“……”
“……”
這話一出,迎接而來的是集體翻白眼。
真以為2000噸魚獲那麼容易捕到麼?
別看他們下一網有時候一千多萬,乃至于兩千多噸,還有這一網800多噸的樣子,但你不能總感覺每次下網都有這樣的收獲才行。
衛宏倒沒有翻白眼,只是回了一個笑,並沒有說些什麼。
只有他自己清楚,這一次從流球島群切入到東海海域里,是懷著另一個目的,只是需要一定的運氣,就看能不能踫上了。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