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泰回到府中後,大批官員登門拜訪、送禮、恭賀,簡直把人吹上了天。而他本人也因為今天抬棺死諫,名聲大震,可謂是沖上了熱搜頭條。消息在京師傳開,到處都在議論此事。
有人說李大人敢為天下先,將棺槨抬到承天門下,可謂是開了歷朝之先河。
也有人說這李老鬼是為了博取清名、沽名釣譽。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李建泰無疑成了大明京師最火、最紅的名人,堪稱是以一己之力挽狂瀾于既倒,為天下太平出了大力——當然,這都是狗腿子們的吹噓。
崇禎回到乾清宮,坐在御案上,閉目嘆息。這一次他沒有像以前那樣大發雷霆,腦子里在思索︰要是連兵權都推不下去,那大明還談何中興!
他越想越亂,接下來該如何是好?要是新政就這麼廢除,那內閣該如何是好?女婿又該如何是好?豈不是都成了罪人?百年之後,皇兒登基,自己留給慈霃的江山又會是什麼樣的?
王承恩看皇爺靠在御案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也暗自嘆了口氣︰這江山啊……他腦子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低聲道︰“皇爺,魏國公的血狀,可否讓老奴也看看?”
“拿去吧。”崇禎有氣無力地指了指御案上的血書。
王承恩攤開來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字里行間說的情真意切,江南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多少人被迫害而死、被逼死……但細細一看,這份血狀有問題。“皇爺,老奴有兩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現在哪有力氣想別的,思緒煩亂,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皇爺,這魏國公這份控訴狀有問題啊!老奴瞧著不太對勁。忠勇侯腳踹誠意伯這件事,王二喜是報過的,這並不算什麼。還有,火燒士紳、殺死巡撫,這兩件事只怕不太簡單。”
思緒混亂中的皇帝听見這番話,緊閉的雙目猛然睜開︰“承恩,你接著說。”
“皇爺,勇衛營乃是天子親軍,訓練有素,能征善戰,從不騷擾百姓,這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否則絕不可能剿滅李、張、二賊。
縱使侯爺在推行新政時手段過于強硬,但也不至于會讓手下官兵放火燒人吧!
還有殺巡撫,老奴覺得以侯爺的為人,絕不會隨意就將應天巡撫給殺了,這里面肯定有原因。
再說江南承平兩百多年,士紳、勛貴、官員只怕早就勾結在一起了,這一點,之前王二喜也有奏報。
因此這份血書,老奴覺得很有問題——魏國公從小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人,他會割腕滴血寫訴狀?”說完,躬身退往一邊。
崇禎一下子就站起來了,臉上的頹然也散去了不少,趕忙將訴狀拿起來看了又看︰“是啊,如此說來,的確有問題!承恩,得虧是你在朕的身邊啊,朕都被這些烏鴉給氣糊涂了。今日那李建泰簡直把朕逼到了牆角,朕這就讓內閣把旨意收回來!”
“不可,不可,不可啊皇爺!君無戲言,今日皇爺當著百官的面已經說出的話絕不能收回。
不過老奴覺得,只是停一停,正好也可看看侯爺會有何反應,江南的士紳又會有何反應。
另外,這血書里面還寫道控訴放火燒死侯家人的將領,老奴以為不妨稍微懲戒一番,也可讓那些人放松些警惕。
同時再寫一封信,告知忠勇侯,讓他盡快找到破局的辦法。
皇爺呀,老奴覺得,這變法之事比起官軍征剿流寇還要更加困難。
若是忠勇侯真能破局,那麼殿下是不是也能在這次變法中學到很多,將來必定是一位明君啊!”
“嗯,好,就依你之言。這樣,你速去一趟內閣簽押房,這份信讓首輔寫,要快,隨旨意一起發下去。”
“老奴遵旨。”
內閣的旨意很快就擬寫好了,走完程序後,由內廷派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向江南急速而去。
朝廷的這份旨意在五天之後傳到了金陵,整個南京城都轟動了,消息就如風一般很快傳遍了南直隸,士紳們那叫一個高興。
李建泰的大名也響徹了南直隸,此人更是被江南文人稱之為剛正不阿、敢于彈劾、敢于硬剛皇權的典範!
到了晚上,南京城熱鬧無比。之前因為勇衛營的強硬,文人們都沒什麼心思去青樓,這下好了,秦淮河的熱鬧一下子就起來了。
聚寶門大街煙花不斷、鞭炮不停,比起過年還要熱鬧。
勛貴們彈冠相慶,快活地勸酒讓菜,戲台子都搭建了起來,台上唱戲,台下暢飲,勛貴們一人抱著一個美姬。
“哎呀,哈哈哈,這黃義明這下子不牛氣了吧?敢跟我們斗,他斗得過麼!”
“就是,真是不知死活。這下好了,朝廷也頂不住壓力了吧,這惡政終于停下了。”
“多虧了魏國公的一手好字啊,哈哈哈!”
所有人都很開心,互相吹捧,唯有劉孔昭還是有些不爽︰“新政是停下了,但並未廢除,這說明陛下還是沒有死心。只有新政倒了,那黃義明的狗頭也就能砍下來了,不殺了他,我誓不罷休。”
徐文爵也點了點頭︰“誠意伯說的不錯。雖然此惡政是黃義明推的,可要是沒有朱由檢的同意,能推得下去嗎?這樣,想個法子讓狗皇帝廢除新政,再讓他親自下旨把人殺了——狗皇帝親手殺了自己的女婿。”
“好,好,好啊!魏國公說得好!”在場勛貴全都同意。
思索來思索去,還是常延齡的腦子最好使,想到了一個十分惡毒的辦法︰借助神靈的力量整死黃義明。
常延齡一把將懷里的女子推開,身子前傾,目光掃視一圈四周。
徐文爵一看,就知道他有話想說,一揮手︰“全都下去吧。”
倒酒的婢女、伺候的下人、服侍的美姬、戲台上的優伶全都退了下去。
常延齡壓低聲音︰“諸位可還記得崇禎十三年,關乎菩薩的事情?”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無不是面色一變。
徐文爵左右環視,確定沒有人了才說話︰“懷遠侯,你的意思是……”
“不錯,我就是這個意思。當年他朱由檢為了軍餉逼迫外戚,最終導致就連菩薩震怒,這才折煞了五皇子。
甭管到底有沒有神靈下凡,我等今日何不也將這尊聖佛搬出來,再造一次勢。”
九蓮菩薩,也就是萬歷皇帝的聖母,生前吃齋念佛,死後有人傳言說她生天做了九蓮菩薩。並且當時這個傳言確實靈驗了,說崇禎苛待外戚,要降罪于五皇子,最終皇子確實死了。
常延齡覺得,有過一次靈驗,再把這尊聖佛搬出來也無不可。不管靈不靈,沒準就能嚇到皇帝,然後下旨把黃義明處死。
一番合計下來,這個大逆不道的計劃得到了眾人的應允,由在座眾人一起造勢發力——一榮俱榮,要是敗露,就凝聚起來,如此也不容易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