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草,籬下花
——論“山窮水盡未必繁華,若要繁華也要歸家”之人生大義。
一、題解從草木之名說開去
“牆頭草,籬下花”六字,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暗藏機鋒。牆頭草者,無根之木,隨風俯仰;籬下花者,有枝可依,卻不離故土。二者皆處邊緣,一在高處搖曳,一在低處靜默,卻共同指向一個古老而常新的命題人在窮途末路時,當何以自處?又當何以再興?
“山窮水盡”四字,本屬山水地理之形容,而後轉喻人生之絕境。然山水有窮而意無窮,窮途未必末路,絕處或可逢生。只是此“生”未必等同于世俗之“繁華”。若執意以“繁華”為唯一歸宿,便容易墮入“無所不為”的險境;若能識得“歸家”二字真義,方知“心奢”之“奢”,不在金谷銅駝,而在俯仰無愧。
本文試以史為鑒、以詩為骨、以思為筋,層層剖析“山窮水盡”之際的三重境界無根之危、有根之守、歸根之奢。既為自警,亦為世人鳴鐸。
二、無根之危牆頭草的生存悖論
《韓非子•解老》言“草木無根,雖蒙潤澤,不能滋榮。”牆頭草之所以成為貶義詞,正因其“無根”二字。無根,則必仰外勢;仰外勢,則必失主體。歷史上,此類人物並不鮮見。
1 政治場域的牆頭草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彼時朝中有一人名曰張竦,才名藉甚,卻“兩仕兩廢,一辱一榮”,先附王莽,旋即見勢不妙而轉投更始帝,終至身死名裂。班固評曰“竦之為人,智足以立論,而不足與權。”所謂“不足與權”,即無根之智,終難自立。
2 商業浪潮的牆頭草
近世以來,市場經濟勃興,亦有無數“風口上的草”。某地產巨擘昔年高杠桿、高周轉,一時風頭無兩;政策轉向,資金鏈斷,遂成“暴雷”典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是“牆頭草”式繁榮的注腳看似高聳入雲,實則根系淺薄。
3 精神世界的牆頭草
更為隱秘亦更為致命者,是價值層面的無根。當代社會信息爆炸,思潮洶涌,個人極易陷入“意見領袖”制造的旋風昨日尚言“佛系”,今朝便稱“躺平”;前夜追捧“極簡”,今晨又戀“極繁”。日日刷新,夜夜顛覆,終至自我敘事支離破碎,成為“空心人”。
牆頭草之危,危在三處
危在“勢”——一旦風停,即刻墜落;
危在“名”——昨日之榮,轉瞬成辱;
危在“心”——無所依歸,惶惶不可終日。
三、有根之守籬下花的自持之道
與牆頭草相對者,是籬下花。籬者,邊界也;花者,生機也。籬下之花,看似局促,卻因扎根泥土而自有其豐沛。
1 歷史深處的“籬下”
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一籬之隔,隔開了官場的車馬喧闐,也隔出了生命的本真。陶令之“歸”,非消極避世,而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其《歸去來兮辭》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能“追”者,因有根本在。
2 文化血脈的“籬下”
宋代甦軾,一生大起大落,自黃州至惠州,再貶儋州,可謂“山窮水盡”。然其于窮途中寫下“此心安處是吾鄉”,將“籬”由物理空間升華為精神坐標。心安之處,即是根本。甦軾之“根”,在儒釋道兼容的深厚學養,在“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的人格氣象。
3 現代語境的“籬下”
今日之世,亦有“籬下花”式的堅守。雲南麗江有一手作匠人,三十年如一日,沿用古法東巴造紙。其作坊逼仄,收入微薄,卻拒絕一切“規模化”“產業化”的誘惑。他說“紙有紙的脾氣,我有我的脾氣。”此“脾氣”,正是對根的守護。
籬下花之“守”,守在三端
守“土”——不離開滋養自己的文化母體;
守“業”——不背叛安身立命的技藝與信仰;
守“心”——不隨波逐流,保持內在一致性。
四、歸根之奢山窮水盡後的“心奢”
若僅有“守”,尚不足以言“繁華”。籬下花之可貴,在于其能由“守”而“歸”,由“歸”而“奢”。此“奢”,非豪華之奢,而是“如心得奢”之奢,即精神之豐盈,生命之從容。
1 “歸家”的三重意蘊
其一,地理之家。沈從文晚年歸湘西,寫下《邊城》《長河》,將個人記憶升華為民族寓言。地理的返鄉,帶來敘事的復活。
其二,文化之家。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卻堅持蓄發留辮,以極端方式回到儒家道統。表面看是“保守”,深層看是對文化身份的認領。
其三,心靈之家。王陽明龍場悟道,身處“萬山叢薄,苗僚雜居”之絕境,卻悟得“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此“心”即終極之家,萬化根源。
2 “心奢”的四重境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1)自足之奢。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卻能“常著文章自娛”,其精神世界之富,遠勝王侯。
(2)創造之奢。甦軾在儋州“無地可居,無肉可食”,卻創“東坡羹”,釀“真一酒”,以創造對抗匱乏。
(3)共享之奢。張謇棄官從商,于南通興實業、辦教育、建慈善,將個人之得化為公共之惠,此為大奢。
(4)不朽之奢。孔子周游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卻以“斯文”自任,終使“天下歸仁”。其精神之“家”,跨越兩千五百年,仍在為我們遮風避雨。
五、結語從草木到星辰
牆頭草與籬下花,本屬草木之微;然一草一木,亦可照見天地。山窮水盡之際,人最易暴露本質或如牆頭草,隨風而靡;或如籬下花,守土而榮。但真正的大繁華,既不在高處的飄搖,也不在低處的固守,而在“歸根”之後的自由生發。
“若要繁華,也要歸家,方可如心得奢。”此言並非否定進取,而是提醒所有向外的擴張,都須以向內的扎根為前提。否則,越繁華,越荒涼;越喧囂,越孤獨。
今日之中國,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騰飛、科技躍遷、文化激蕩,無數人正經歷“山窮水盡”與“柳暗花明”的迅速切換。越是此時,越需記取牆頭草可以一時借勢,卻難敵長風;籬下花看似卑微,卻能歲歲年年,生生不息。
願我們都能在時代的狂風中,找到自己的“籬”,守好自己的“根”,最終回到自己的“家”。那時,縱山窮水盡,亦可見星辰大海;縱一燈如豆,也可照徹萬古長夜。
是為記。
喜歡我還有未來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還有未來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