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流傳千年的“夏日神仙水”——三豆飲源流考與當代詮解。
引言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扁鵲過邯鄲,聞趙人貴婦人,遂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遂為耳目痹醫;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遂為小兒醫。其隨俗為變,博采眾長,不獨以針石湯藥見長,尤重“未病先防”。相傳扁鵲于暑月巡診,見百姓苦“疰夏”之疾,遂以綠豆、黑豆、赤小豆各等分,煮水代茶,俾民飲之,名之曰“三豆飲”。自此,此方流傳二千余年,民間尊為“夏日神仙水”,至今不替。本文謹以文獻稽考、本草辨析、現代研究三線並舉,追溯其源流,闡發其義理,並附以臨床化裁之例,供同道及養生君子參酌。
一、文獻源流從《肘後方》到《飲膳正要》
1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卷二“治中衮@罘健碧蹕攏 自亍叭 固饋薄奧潭埂ぐ詼埂 嘍垢饕簧 歡罰 筧× 路秩 !彼湮疵餮員餿擔 桓鶚獻孕虺啤安殺餿怠 止 怕邸保 杉 ㄔ從凶浴 br />
2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食治》雲“夏月以綠豆、黑大豆、赤小豆煮汁,去滓,入少許甘草,主熱毒、煩渴、浮腫,小兒尤宜。”自此,方中增甘草一味,甘以緩之,益脾和藥。
3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卷三“諸般湯煎”載“扁鵲三豆飲”,配方與《千金》略同,惟加生姜兩片、冰糖少許,以矯豆腥而助和胃。明清以降,《本草綱目》《隨息居飲食譜》等亦屢引其說,遂奠定今日通行之基調。
二、本草詮義三豆之性味功用
1 綠豆(phaseoli radiati sen)
性味甘寒,入心、胃經。《本經逢原》謂“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食療本草》謂“消暑止渴”。夏月暑氣酷烈,熱毒內蘊,綠豆善解皮膚肌腠之熱,又能“利小便,止泄痢”,故為方中君藥。
2 黑豆(jae nigru sen)
性味甘平微寒,入腎、脾經。《本草拾遺》稱其“久服好顏色,變白不老”,《景岳全書》謂“補腎水,制相火”。暑為陽邪,易耗腎水,黑豆滋腎填精,使水火既濟,故為臣藥。
3 赤小豆(phaseoli calcarati sen)
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腸經。《名醫別錄》謂“主下水,排癰腫膿血”,《藥性論》謂“消熱毒,散惡血”。暑多夾濕,濕聚則腫,赤小豆滲利小便,使濕熱從下而走,故為佐使。
三豆相合,寒而不凝,利而不伐,既清暑熱,又護真陰;既利水濕,又顧脾胃,誠為“清補兼施”之典範。
三、現代研究營養與藥理
1 營養分析
綠豆富含多酚、黃酮及鉀、鎂等電解質;黑豆蛋白質高達40,且含花青素、異黃酮;赤小豆含皂 、膳食縴維及b族維生素。三豆互補,可優質蛋白、抗氧化物質及電解質,契合夏季汗液丟失之生理需求。
2 藥理實驗
(1)解熱抗炎綠豆多酚可抑制x2表達,降低p?水平;黑豆花青素能下調nfkb通路;赤小豆皂 可減少tnfα釋放。
(2)利尿消腫赤小豆提取物顯著增加na?、k?、cl?排泄,降低組織間液滲透壓;黑豆低聚糖調節腸道菌群,減少內毒素吸收,間接改善水鈉瀦留。
(3)護腎黑豆異黃酮通過激活nrf2ho1途徑,減輕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綠豆黃酮抑制as生成,延緩腎小球硬化。
四、臨床化裁與飲用要訣
1 基礎配方
綠豆30g、黑豆30g、赤小豆30g、生甘草6g、清水12l。浸泡1小時,武火煮沸後文火30分鐘,去滓取汁,代茶頻飲。
2 隨證加減
(1)暑熱汗多、口渴甚加石斛10g、麥冬10g,以生津益氣。
(2)暑濕困脾、納呆便溏加白扁豆15g、藿香6g,以化濕醒脾。
(3)小兒痘疹初起加金銀花6g、連翹6g,以清熱解毒。
(4)高血壓兼浮腫加玉米須15g、決明子10g,以平肝利水。
3 飲用注意
(1)素體陽虛、畏寒便溏者慎用,或加生姜2片以制其寒。
(2)腎功能不全、血鉀偏高者,赤小豆量酌減,或以茯苓15g代之。
(3)孕婦飲用宜去赤小豆,加桑寄生15g,以兼顧安胎。
(4)每日總量以500 800l為宜,過量恐傷津耗氣。
五、醫案舉隅
案一暑熱傷津
劉某,男,35歲,戶外作業。101novel.com24年7月12日初診頭暈汗多,心煩口渴,溲赤便干,舌紅苔薄黃,脈洪數。辨證屬暑熱傷津,予三豆飲加麥冬、石斛。次日渴減汗收,三日諸癥若失。
案二小兒暑濕
王某,女,4歲。暑月恣啖冷食,發熱38c,頭身困重,納呆便溏,小便短赤。辨證屬暑濕夾滯,予三豆飲去甘草,加白扁豆、藿香、焦山楂。二劑熱退,三劑大便成形,食欲轉佳。
結語
“上工治未病”,扁鵲之教,歷久彌新。三豆飲取材至簡,配伍至精,既承古人“藥食同源”之旨,又契今之營養科學之真。盛夏將至,願斯方化作一泓清泉,滌暑熱于無形,滋腎水于至微,利水道而不傷正,誠“神仙水”之譽,不亦宜乎?然醫道無窮,地域有南北,體質有厚薄,臨證之頃,尚須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斯不負扁鵲濟世之初心,亦不負千年傳承之美意。
喜歡我還有未來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還有未來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