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顯然是不願意听的。
他不過四十來歲的年紀,怎麼就被王位和官職束縛在朝堂上面了呢。
這是他武承嗣想要的未來嗎?
他忽的站起身來,輕拂衣袖,大搖大擺的走向跪在斷頭台前的武三思。
好歹兄弟一場,送武三思離開之前,他還要和武三思最後說上幾句“兄弟”之間的話。
“晉王殿下,你去做什麼?”
張柬之趕緊起身,意圖阻撓。
“送他最後一程吧,你總不會以為我是要單人獨騎把武三思救走吧?”
武承嗣回了一句,三步並作兩步,來到了武三思的身側。
此時此刻,自知必死無疑的武三思一臉淡然,平等的蔑視每一個人,即便是一直壓制他的堂兄武承嗣來到他的身邊,他也依舊是用一副半死不活的表情看武承嗣。
低頭瞄了一眼武三思,武承嗣在確認武三思無法掙脫繩索之後,坐在武三思一米之外。
“稱帝的感覺怎麼樣?”他心平氣和的問道。
“你是在跟朕說話麼,大周的晉王殿下?”武三思回應道,“還是說,你在以兄長的身份跟我這個弟弟說話?”
“我想,還沒有哪一個弟弟,可以違逆他的哥哥,即便這個弟弟當上了皇帝,南面稱孤。”
“呵呵呵呵,堂兄,你倒是命好啊,這幾年,你做了好大事。”
“我還行,不過現在說的是你,你稱帝之後感覺怎麼樣,做皇帝,可還舒服麼?”武承嗣不看武三思,淡淡的說。
“要說感覺的話,自然是舒服的,畢竟是皇帝了,生殺大權都在我一念之間,所有人都跪在我的面前。”武三思嘴角扯了扯,“雖然只有短短月余,卻也足以讓我心情大好,日後的青史會記載,朕,大吳大皇帝武三思,駕崩于大周萬歲通天元年。”
“……”
“借用陛下的那句話,群臣在朕的腳下,天下在朕的腳下!”
“可你快要死了。”
“即便我武三思快要死了,我也在死之前過了一把皇帝的癮,而你,我親愛的堂兄,你對皇位的熱愛遠遠的超過我,可你卻沒當上皇帝。”
武三思總算是有了一絲情緒變化,像是在嘲笑此時此刻的武承嗣。
在這場李氏宗嗣和武家王爺關于皇位的爭奪戰中,勝利者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存希,他會成為未來的皇帝,另外一個就是武三思,他已經當上了皇帝。
除此二人之外,任何一個參與到奪嫡之戰中的人,都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他武三思即便最後敗了,他也是皇帝。
武承嗣輕描淡寫的看了一眼武三思,呵呵一笑,說︰
“但你也忘了,我在嗣聖元年,就已經徹底退出了朝堂的政治中心,甚至不與任何人交往,更遠離了奪嫡。”
“你以為我是個失敗者,實際上,我從一開始就押寶了我那愛徒。”
“哼哼,無論這場奪嫡之路的勝者是誰,我武承嗣,都不會是失敗者。”
武三思半仰著頭,回憶當初的點點滴滴。
關于武承嗣退出朝堂政治中心這件事,他很有印象,在嗣聖元年,武承嗣還是內史,皇帝一手把他提拔到文昌左相,可武承嗣轉頭就不答應了,開始在家里待著。
尚書省一把手武承嗣不願意處理政務,所有的政務就都壓在了武三思的身上,那之後,武三思就權掌尚書省。
武三思真正的發家之路,就是從這里開始。
至于武承嗣押寶李存希,他只知道武承嗣在幽州案時對李存希甚好,甚至不惜把金字令牌給李存希用。
“是啊,你確實是押寶了李存希,我記得你那個金字令牌。”武三思說。
武承嗣趕緊搖頭︰“不不不不,我說的不是這個,我說的是更早之前,在永淳元年,我那愛徒四歲那年,那一年狄懷英因為救下他而被貶謫,不得不去了江南道,他也被人送到了太原的狄府。”
“……”
武三思仔細想了想,終于想起來了。
越王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正是永淳元年。
這一年的李存希四歲,被狄仁杰的長子狄光嗣帶去了太原的狄府,交由狄仁杰的大哥狄仁賢照看。
彼時的狄仁賢辭官不過一個月,正是清閑的時候,一看大佷子抱回來一個胖小子,還以為大佷子在外面有了個私生子。
後來,狄仁賢得知這是黃國公李藹的嫡八子,便把李存希帶在身邊照顧。
不過,那也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你在十五年前,就已經布局了?”武三思帶著不可置信的語氣問道。
“十六年前,李存希被狄懷英私藏起來的第五天,我就已經派人盯著他了。”
武承嗣吐出一口氣。
這是他憋了足足十六年的秘密。
當他知曉他犯下了無法饒恕的罪行之後,他決定做一些事情來彌補。
當初,狄仁杰私藏李存希這件事情,滿朝文武之中,知道的不在少數,甚至後來狄仁杰被貶,眾人也都猜測到了其中的原因。
武承嗣在察覺到武則天不趕盡殺絕的意圖之後,開始著手派人暗中保護李存希。
這一批人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活到了幽州案。
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武承嗣要保護李存希呢?
這就要說到武則天的心思了,她寧願貶謫狄仁杰,都不把李存希搜出來,懂得都懂。
武承嗣繼續說︰“我派去保護他的人,直到幽州案來臨,才終于死了一批。”
“原來從太原往長安跑的人,還有一部分是你的人?”
武三思驚訝不已,不過他刻意壓低了聲音。
昔日幽州案發,李存希在太原發現了監視狄府的人,並報告給了皇帝。
當初還是內衛府大閣領的肖清芳,帶人在官道上攔殺了一批往長安通風報信的黑衣人。
直到後來,那些黑衣人的身份,都沒有人知曉。
“看你這樣子,是還有一批你的人了。”
武承嗣一副“我早就猜到了”的表情,又說︰
“除了我的人和你的人之外,還有陛下的人,李令月的人,李顯和李旦大概也是派了人的,不過我查找不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