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歷一六七四年,大明烈武八年四月,三路征伐準噶爾部的大軍亦在外一年,戰局仍然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楊三水和葉玄著兩人,留下萬余將士留守伊犁後,率領著陸二軍的五萬精銳再度踏上西征之路。
渥其他土爾扈特部主要高層,也被勒令率領了一萬騎兵跟隨大軍出征,他們的族人都被留在伊犁或送去了烏魯木齊城。
葉玄著站在塔爾哈巴台山口,望著蜿蜒的隊伍,勒住戰馬笑道︰\"準噶爾的草台聯盟看來散了,他們自己也膽寒嘍。\"
大軍自伊犁一路行來,竟然只遭遇到零零散散的監視騎兵,就連最基本的襲擾都很少,老道士自然是感慨萬千。
楊三水冷然一笑道︰\"我倒是希望他們有骨氣一些,奈何這些牆頭草似乎真的明白了‘新時代’的含義,開始接受其能歌善舞的定位了。”
兩人交談的當口,前方的斥候隊伍已經兜住了一小隊敵軍斥候,一陣密集的槍聲後,便再度全殲了對方。
明軍將士們早已習以為常,略略打掃一番戰場後,一支支斥候隊伍繼續前沖,為大軍開路去了。
在其後的一段行軍途中,準噶爾的斥候都不再出現了,他們已經被明軍斥候殺破了膽,早就逃竄回烏里雅甦台方向了。
當然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探明了軍情,大明帝國的另一支大軍從後方圍過來了,趕緊把消息帶回去就算完成任務了。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些草原漢子跟著部落領主們出征,至今也有年余時間了,個個都窘迫不堪難以為繼了。
草原人出征和大名可不一樣,他們可沒有所謂的後勤民夫隊伍,更無強大的國力將物資源源不斷送去前線。
們需要騎著自家的戰馬,帶著自家的盔甲兵器和弓箭,更要帶著大軍出征期間的衣物、糧草等。
中原王朝衰落時,他們自然能夠征戰得勝,通過殺戮、搶劫賺個盆滿缽滿,還辱罵漢人是軟弱的羔羊。
如今漢人荷槍實彈殺上門來時,他們方才驚恐的回憶起他們老祖宗的下場—匈奴、突厥、柔然、鮮卑等,都被漢人決絕的趕盡殺絕了。
于是,他們從靈魂深處感到了恐懼,面臨漢人大軍進攻時,再也沒有取勝的信念和抵抗的意志,逃跑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塔爾哈巴台的敵軍早已逃竄,明軍也不停留直接前行,不久後又輕易攻克了科布多城。
這一次,甚至沒有像樣的戰斗,被準噶爾部強令留下守城的小部落聯軍,干脆利落的獻城投降,聲稱早已心向大明,如今棄暗投明。
\"消滅準噶爾,活捉噶爾丹!\" 這些部落雜牌軍在迎接明軍入城時,凌亂不堪的吶喊著、表演著,企圖獲取明帝國的好感,逃過一劫。
楊三水和葉玄著也沒有為難他們,繳獲了武器後,便派人押送去伊犁,交由沐天波老將軍安排“勞改”套餐便好。
明軍佔據科布多了,略微整理了城防後,大軍便繼續前行,浩浩蕩蕩的逼向了烏里雅甦台,同時派出了多路斥候趕往昭莫多聯絡陛下。
與此同時,朱慈炯、董軍率領著大明各軍中火力最猛的禁衛一軍三萬五千將士,也從昭莫多出發,猛撲向烏里雅甦台。
兀爾特和袁禮所部的第四軍三萬將士,已提前兩日出發,將從南面進攻烏里雅甦台。
大半個月後,出乎預料的順利,三路大軍沒有遭遇任何強力的抵抗,順利的建立了聯系,順利的從東、西、南三面圍住了烏里雅甦台。
直至此時,才有一些草原騎兵被派出城池,對圍城的明軍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進攻規模和力度卻不是很大。
數日之後,明軍各部戰況和情報匯集到朱慈炯案頭時,他一眼便看去了一些頗為“奇異”的地方。
每次出城騷擾的準噶爾部人馬,無一例外都是從南門出城,出城的人馬基本都是同一個部落的人馬。
“嗯,有點意思!”朱慈炯的嘴角揚了起來,“不過壓力看來還差點意思,似乎需要讓某些人親眼看下才可以吶。”
就在當日,朱慈炯便召集眾將略微商議一番,便制定了一個試探計劃,作戰旨意很快傳達全軍。
第二日凌晨,兀爾特和袁禮率領著陸四軍將士,指揮著五百門新式火炮,對烏里雅甦提南門進行了覆蓋式的炮擊。
為了這一戰的效果,朱慈炯特意下令從陸二軍和禁衛軍中,各調集了百門火炮加強給四軍,炮彈也是優先供給。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轟炸,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開花彈、燃燒彈、火箭彈和散彈等,如暴雨梨花般砸在了城頭及往城內延伸。
三千多枚各式炮彈轟擊之後,讓烏里雅甦台城頭和城內兵站四死傷枕籍,場面宛如地獄降臨般。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明軍炮擊之後也不趁機攻城,反而是不慌不忙的回撤炮兵重新布置,繼續保持圍三闕一的圍城陣勢。
城內的準噶爾人死寂了很久,竟也沒有從沒有明軍圍困的北門逃跑,更沒有膽量出城反攻,似乎在等待著一些事情的發生。
城外各處的圍城明軍將士們,自然也是覺得非常驚訝和不解,大軍明明可以輕易擊破城池的,卻在關鍵時刻放棄良機。
不過他們都是歷經百戰的精銳戰士,更是令行禁止的無敵之師,雖有深深不解,仍然毫不猶豫了服從了軍令。
朱慈炯在聲勢浩大的炮擊之後,便令各軍嚴守防御,嚴密監視著城中動靜,想要驗證自己的那個猜測。
第一天,烏里雅甦台城中沒有任何異常,但南城門和城牆被炸塌的地方卻無人維修。
第二天的凌晨之際,城內南門處突然爆發出激烈的廝殺之聲,人喊馬嘶、兵器相撞、痛苦哀嚎的持續了一個半時辰方才平復。
這個異常旋即被密切監視的斥候發現,很快便上報到了朱慈炯的帥帳之中,令幾乎整夜未眠的他如釋重負。
朱慈炯心底的猜測得到了驗證,整個人便放松了下來,便交代了一句,“若城內有求和使者前來,讓他等朕醒來。”
言畢,他便毫無壓力的倒頭邊睡,愉快而有節奏的呼嚕聲旋即傳出,心中再無絲毫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