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宴上,新科進士們身著華服,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宴席之間。
那榮耀與熱鬧的氛圍,仿佛還未完全消散,朝廷便已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對這些新科進士的授官事宜。
在大周朝,科舉及第後的仕途發展前景,猶如一張錯綜復雜卻又充滿誘惑的瑰麗畫卷,緩緩在眾人眼前鋪展開來。
大周朝的一甲進士,無疑是科舉中的佼佼者,如同璀璨星辰閃耀在眾人之上。
狀元通常會被授予從六品的將作監丞等職,倘若能得到皇帝的格外賞識,更有直接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的先例。
榜眼和探花一般會獲授正七品的翰林編修。
這些一甲進士,身為天子近臣,仿佛自帶神聖的光環,他們時常有機會在皇帝和朝中重臣面前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因此,升遷的機會自然比他人多了許多。
一旦朝廷中有重要職位出現空缺,或者面臨重大的大型事務時,他們往往會被優先考慮。
就像那太宗時期的呂蒙正,憑借著狀元的榮耀身份以及自身卓越的才能,三度登上宰相之位,成為了大周朝官場中令人敬仰的傳奇人物,激勵著無數後來的學子。
二甲、三甲進士的仕途之路則相對曲折復雜一些。
那些成績優異、文采斐然且年輕有為的進士,有機會入選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在翰林院這個知識的殿堂里,他們將接受為期三年的系統學習,三年後,經過嚴格的散館考試,若能順利合格,便能被授予翰林編修或者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之職。
而其他大部分二甲、三甲進士,則會被吏部外放,成為知縣或者六部主事。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仕途就此被局限。
只要在地方上能夠做出突出的政績,或者在中央部門表現出色並順利通過相應的考核,他們便有機會一步步實現升遷。
從知縣逐步升至知州、知府等地方高級官員,或者從六部主事晉升為員外郎、郎中,進而踏入更高的決策層,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甚至,部分幸運兒還有機會調入翰林院、御史台等重要機構任職,為自己的進一步晉升積累寶貴的資本。
“唉,雖說我們二甲三甲進士起步不如一甲,但只要努力,未必不能後來居上。”
一位二甲進士感慨地說道。
“沒錯,在地方上做出政績,一樣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另一位附和道。
當然,在大周朝的官場中,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會對進士們的仕途產生重要影響。
“榜下擇婿”之風盛行,許多新科進士會成為權貴富豪家的乘龍快婿。
一旦與權貴聯姻,他們便可以借助岳父家族強大的勢力,仕途可能會更加順遂。
比如那馮京,兩娶宰相之女,官運亨通,成為了眾人羨慕的對象。
另外,個人的才能與機遇也至關重要。
若是在文學、政治、軍事等方面擁有特殊的才能,或者有幸遇到皇帝的賞識、特殊的歷史事件等難得的機遇,即使是低等級進士或者科舉名次不佳者,也有可能脫穎而出,在官場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那馮京能有如此官運,還不是因為娶了宰相之女。咱們沒這等機遇,只能靠自己的本事。”一位進士略帶羨慕又堅定地說。
“是啊,機遇可遇不可求,唯有提升自身才能才是根本。”同伴點頭贊同。
然而,大周朝科舉取士數量眾多,仕途競爭異常激烈。
而且,受選人改官制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有不少士人難以獲得升遷的機會,只能在官場底層苦苦掙扎,為了那一絲晉升的希望而不懈努力。
說起這次授官,其他進士的安排相對簡單,按照以前的規矩進行即可。
巍峨的翰林院前,一甲三鼎甲正受著眾人艷羨的注目。
狀元徐子建一襲緋色官服立于丹墀之上,十六歲的少年身量未足,眉宇間卻已凝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
吏部尚書文彥博手持象牙笏板,目光掠過這個連中三元的奇才,不禁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初入仕途時的模樣。
"翰林編修章𠴱@ 肌 quot;
隨著黃門侍郎的宣召聲,位列榜眼的青年趨步上前。
那雙鷹隼般的眸子掃過徐子建時,暗涌的忌憚被恰到好處地掩在低垂的眼簾之下。
榜眼章𠴱@嬡堇渚 磣耪感碌墓俜 皇詮儻 擦直嘈蕖 br />
探花徐坤則風度翩翩,溫文爾雅,一襲青衫更顯其書生氣質,同樣被授予了翰林編修之職。
“章兄,今日我們同被授予翰林編修,日後定要相互扶持。”徐坤微笑著對章𠴱@檔饋 br />
章𠴱@ぐ 閫罰 澳鞘親勻唬 皇悄親叢 熳詠 詮僦 驢峙虜患虻ャ! br />
甦轍、竇卞、羅愷、程顥、程頤、張載、王邵等殿試前十名的二甲進士,他們成績優秀、文采出眾,成功入選翰林院為庶吉士。
這庶吉士的身份可不簡單,一旦擁有,便意味著成為了京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般來說,三甲進士獲得同進士身份後,若是沒有特殊關系,便需要在汴京排隊等候選官,最長的甚至要等候三年之久。
而庶吉士則無需如此漫長的等待,只要有官職空缺,他們便能立馬頂上,就如同擁有了一個vip通道。
而且,在考核期過後,他們還能夠進入翰林院任職。
翰林院可是朝廷重點培養官員的機構,大部分能夠擔任宰相的官員都有在翰林院任職的經歷,因此,翰林院又被稱為“宰相搖籃”。
翰林院二進院的槐蔭下,甦轍正與程氏兄弟研讀《周官新義》。
庶吉士的墨綠官服襯得這群青年愈發清貴,他們都知道,此刻捧在手中的不僅是典籍,更是通往宰執之路的鑰匙。
至于其他二甲、三甲進士,大部分會被吏部外放為知縣或者六部主事。
徐子建的岳父盛宏,當年考上進士後,被外放州縣做官,歷經十多年的艱辛,嘗盡了官場的酸甜苦辣,才調回汴京擔任從六品的尚書台任。
而且,這還是在盛宏有才能、有關系的情況下。
由此可見,大周普通官員的升遷速度是何等緩慢。
徐子建的表姐夫劉慶,沒啥背景,只能從知縣或者縣丞慢慢熬起,此次被授官為陽谷縣令。
曾誠因為有曾家的關系在,被授官為鴻臚寺承。
“唉,像我這般無背景之人,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了。”劉慶無奈地嘆息道。
劉慶雖然對于無法留在汴京有些不甘心,不過能在濟州任職也算是值得慶幸了。
“有機會就好,只要努力,總會有出頭之日。”曾誠安慰道。
而甦軾,因為殿試最後一名的緣故,根本不考慮參加此次選官,他正專心準備幾個月後的制科考試。
“殿試名次又如何,制科考試才是我證明自己的舞台。”甦軾堅定地對身邊的曾誠幾人說道。
“子瞻兄才華橫溢,制科考試定能高中。”劉慶滿懷信心地回應。
眾人的官職都安排妥當了,唯獨徐子建這個狀元的授官問題,引起了宰相們以及吏部官員的激烈爭論。
徐子建,年僅十六歲,卻已在大周聲名遠揚。
在科考之前,他就已經擁有正七品宣德郎文散官的身份。
此外,他還兼任登州水軍統制,官階從五品,統領著登州的水軍,在海防方面頗有建樹,肅清了登州周邊的海盜還佔領了濟州島;黃河河工營都監,正六品,負責黃河河工營的事務,為治理黃河出謀劃策,不辭辛勞地奔波在治河一線;大周東城砂糖廠都監,同樣是正六品,掌管著大周朝的重要情報事務。
除了這些兼職,他的本職又是齊王府記室參軍,正七品,負責齊王府的文書事務雖然沒有實際上班,不過卻將他的心腹吳庸安插到了齊王府代為處事。
徐子建如此復雜的履歷,讓他的授官變得極為棘手。
從散官官階上來說,徐子建原本是正七品宣德郎。
如今考上狀元,按照慣例,大約要升八到十一小階。
哪怕按照最低的八小階來算,徐子建的文散官也要升到正五品下階的朝奉大夫。
這對于一個剛剛考上狀元的進士來說,實在是太過夸張了。
要是按照十一小階來算的話,徐子建的文散官就要升到從四品上階的太中大夫。
這樣的結果,對于朝中所有文官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
一入朝便是從四品,那眼前這個十六歲的徐子建,豈不是二十多歲就要做宰相了?
“這徐子建雖有才華,但如此升遷速度,實在不合規矩。”一位吏部官員皺著眉頭說道。
“是啊,若是開了這個先例,日後難以服眾。”另一位官員附和道。
不過,徐子建可是正兒八經連中三元考上的狀元,哪怕按照最低標準授官,也得從正六品開始。
韓章、申屠行以及司馬光等人,雖然有意打壓徐子建,但也不敢做得太明顯。
官場的潛規則還是要遵守的,若是真的惡意打壓徐子建,那他們以後的子孫,也免不了會遭遇同樣的待遇。
而且,徐子建可是嘉佑帝的寵臣,光明正大地打壓徐子建,豈不是打了嘉佑帝的臉?
“打壓徐子建之事,需謹慎為之,不可操之過急。”韓章低聲對同伴說道。
“那是自然,可也不能讓他如此順利地晉升。”申屠行冷冷道。
另外,徐子建還與歐陽修、文彥博、晏殊等文官重臣交好,想要打壓他,談何容易。
尤其是身為參知政事的文彥博,還兼任吏部尚書。
這次關于徐子建的官職安排,就是文彥博提出來的。
文彥博坐在書房中,眉頭微皺,手中拿著徐子建的履歷,沉思良久。
他緩緩開口道︰“徐子建雖年輕,但才華出眾,履歷豐富。我看,集英殿修撰這個職位倒是適合他。”
一旁的幕僚疑惑地問道︰“大人,集英殿修撰這個職位雖然品級不算高,但卻是對官員很重要的職位,算是初步進入決策層了。這會不會引起韓黨等人的不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文彥博微微點頭,說道︰“韓黨自然是不願意的,不過這也是為了朝廷的長遠考慮。徐子建若能在這個職位上發揮才能,對朝廷也是一件好事。”
文彥博給徐子建定的官職是集英殿修撰。
集英殿修撰,負責修撰典章故事等,為大周皇帝提供顧問和決策參考。
這個職位,對于徐子建來說,既能發揮他的才能,又能讓他在朝廷中積累經驗。
然而,韓黨自然不願意讓徐子建得到這個職位。韓章在朝堂上,滿臉不悅地說道︰“文大人,徐子建身為登州水軍統制,進入樞密院才是合理的。我建議,讓他擔任樞密院副都承旨。”
其他韓黨官員也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以文御武本就是我朝慣例,徐子建進入樞密院,再合適不過了。”
文彥博皺了皺眉頭,反駁道︰“韓大人,樞密院副都承旨一職,責任重大,徐子建雖有才能,但畢竟年輕,是否能勝任,還需斟酌。集英殿修撰這個職位,更能發揮他的長處。”
雙方爭論不休,一時之間,朝堂上氣氛緊張,仿佛空氣都要凝固了。
這時,嘉佑帝坐在龍椅上,微微抬手,說道︰“朕看,就依韓卿家所言,讓徐子建進入樞密院。不過,授官為樞密院都承旨,而非副都承旨,還兼任翰林院侍讀。”
文彥博等人知道想讓徐子建擔任集英殿修撰是不可能了。
樞密院是副相富弼的地盤,想必也不會為難他一個小輩。這樞密院都承旨官位倒也不錯。
韓黨對于徐子建擔任從五品的樞密院都承旨自然是不太滿意。
畢竟原本六品的副都承旨要繼續升遷正常要經歷三年勘磨被評上等才能升職。
如今徐子建沒有經歷三年勘磨就多升了一級,以後想要打壓他就更難了。
畢竟在大周朝擔任了五品以上官員就算是大員了。
如今只能想辦法盡快將徐子建調離汴京,之前安排人去西疆對付西夏人的計劃也該提上日程了。
既然徐子建提出來對付西夏的《平戎策》,那麼明年安排他去陝西路任職也很合理不是?
“哼,這徐子建倒是運氣好,不過我們不會讓他得意太久。”韓章咬牙切齒地說道。
“沒錯,得盡快想辦法把他弄出汴京。”其他韓黨官員紛紛響應。
一甲的榜眼章𠴱@孕熳詠 瀆 思傻 br />
哪怕他加入韓黨初次授官也是按部就班授予正七品的翰林編修。
要想升到集英殿修撰最少也要三年以上。
而徐子建直接任職樞密院都承旨相當于比他少奮斗了差不多十年。這讓他如何不忌憚!
“這徐子建,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地位,日後必成我心頭大患。”章𠴱@鬧邪底運劑俊 br />
同樣難受的還有探花徐坤,他即將迎娶高太尉家的嫡女。
今日同樣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編修。
看著被授予樞密院都承旨的徐子建嫉妒得冒火,卻也無可奈何。
只能惡趣味地想著徐子建在樞密院任職的時候踫到其生父康海豐想必很有趣!
斷絕關系的父子同一個官衙門任職,想到這里徐坤才心情好點!
“哼,看你徐子建到時候如何自處。”徐坤心中暗暗期待著。
其他想要看笑話的人卻不知道,如今徐子建在汴京的官職只是臨時過渡的。
徐子建早就和嘉佑帝商議好年後要去西疆任職。
未來幾年去陝西路收復河湟之地才是重中之重。
任職樞密院剛好可以提前做準備。
授官大典過後,徐子建被嘉佑帝叫到書房閑聊了片刻。
“徐愛卿,听說你快要和尚書台任盛宏家的姑娘成親?”
“陛下,小臣今年七月和華蘭表姐成婚!”
“哦,剛剛成婚沒多久就要去西疆,倒是委屈你了!”
“陛下,臣願前往西疆,為朝廷收復河湟之地。”
徐子建堅定地對嘉佑帝說道。
嘉佑帝欣慰地點點頭,“子建,朕相信你定能不負所托。
去吧,朕給你三月時間,完婚後再去樞密院任職。
結婚的禮物少不了你的!”
“謝陛下!”徐子建恭敬行禮。
聊天結束時,暮色已染紅宮牆。
徐子建沿著御街緩行,腰間新佩的銀魚袋隨著步伐輕晃。
轉角處忽然傳來熟悉的檀香,他抬眼便見徐坤挽著高家嫡女的手登上馬車,車簾垂落的剎那,兩道目光在空中相撞,激起的火星轉瞬湮滅在漸起的暮鼓聲中。
“走著瞧!徐子建我一定不會輸給你的!”徐坤冷哼一聲。
這徐坤還真有點本事,為了攀附權貴甩手拋棄了在濟州的未婚妻李思思,轉身和高家嫡女定親。
只是徐坤這背信棄義的回旋鏢,怕是有一天會插回到他自己身上。
“無聊!”
徐子建看著正在和自己瞪眼的徐坤,有些好笑地搖了搖頭,準備上馬車。
"廠公,西夏密報。"暗處閃出的東廠密探遞上竹筒。
徐子建就著最後的天光展開密信,唇角勾起冷峭的弧度。
他知道,三個月後等待自己的不僅是洞房花燭,更是西北荒漠的朔風與烽煙。
而此刻汴京的笙歌,不過是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
……
喜歡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請大家收藏︰()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