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的我坐在陽台藤椅上,手里捧著一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看三十歲的我正對著電飯煲里的稠米飯發愁)
二十年後的我︰又在糾結啊?當年你總問小米粥和稠米飯哪個好,現在看你這架勢,是還沒琢磨明白?
三十歲的我︰撓頭)可不是嘛。今天放了大米、棗和核桃,煮到一半突然卡殼——到底熬稀點還是煮稠點?人家說粥養胃,可又有人講稠飯頂飽,營養保留得更全。
二十年後的我︰舀起一勺粥)你看這米油,熬到綿密時最養脾胃。三十歲那陣子你總熬夜,早餐喝碗小米粥,比硬邦邦的米飯舒服多了吧?
三十歲的我︰嘗了口稠米飯)可這稠飯扎實啊,加了大米更有嚼勁,核桃碎咬著香,紅棗甜味也浸進去了。中午吃這個,下午上班都不餓。
二十年後的我︰笑)各有各的好,得看時候。春天濕氣重,熬粥時多放把小米,少摻大米,煮得稀溜溜的,配兩顆紅棗,喝著渾身輕快。到了冬天,就該煮稠飯,小米和大米對半摻,核桃掰得大些,趁熱吃下去,胃里暖烘烘的,抗凍。
三十歲的我︰挑出碗里的棗核)那加這些輔料有講究嗎?我總怕放多了搶了小米的味。
二十年後的我︰指著粥里的食材)紅棗別超過三顆,多了膩;核桃三四瓣就行,壓碎了更香。你當年總愛把大米放太多,其實小米得佔七成,才能吃出那股子清甜味。對了,熬粥別開蓋,小火咕嘟四十分鐘,米油才厚;煮稠飯要中途攪兩下,免得鍋底糊了。
三十歲的我︰突然想起)有次我把粥熬得太稀,像米湯似的,你還說那是“米飲”,適合感冒時喝。
二十年後的我︰點頭)可不是嘛。人不舒服的時候,脾胃弱,太稠的消化不動,稀粥才能慢慢養著。但平時過日子,還是稠飯實在。你看現在我這牙口,嚼著帶核桃的稠飯,比喝稀粥有滋味。
三十歲的我︰望著窗外)那到底哪個對身體更好?
二十年後的我︰把粥碗推過去)哪有絕對的好壞?就像你三十歲愛喝冰飲,我現在只喝溫水,不是水變了,是身子需要的不一樣了。小米熬粥是順,煮稠飯是補,放了大米更中和,加了棗和核桃,就像給日子添點甜、加點勁,適合自己當下的樣子,就是最好的。
三十歲的我︰端起粥碗)那我今天早上喝粥,中午吃稠飯,兩不誤?
二十年後的我︰挑眉)這就對了。過日子哪能那麼死板?你看這小米,既能熬成溫柔的粥,也能煮成扎實的飯,就像咱們,既能拼勁十足往前沖,也能慢下來歇口氣。
三十歲的我舀起一勺粥,米香混著棗甜漫開來;二十年後的我嚼著稠飯,核桃的脆響里,藏著時光慢慢熬出的味道。陽光透過紗窗落在兩碗食物上,一碗稀得見影,一碗稠得暖心,都是小米在時光里,長出的不同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