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醫生,我最近總愛一個人待著。不是孤僻,是發現自己毛病太多了,怕跟人接觸就暴露,反而不舒服。
醫生︰ 能具體說說這些“毛病”嗎?你願意提出來,其實已經是改變的開始了。
我︰ 第一個是愛吹牛,明明沒那麼厲害,說著說著就夸大其詞。還有好大喜功,做點小事就想讓全世界知道。
醫生︰ 這種“想被看見”的感覺,是不是挺強烈的?就像心里有個小喇叭,總忍不住想喊兩聲。
我︰ 對!還有喜歡炫耀,新買的東西、別人夸我的話,不跟人說就憋得慌。最要命的是見人就掏家底,還添油加醋。
醫生︰ 掏家底的時候,你期待從對方那里得到什麼呢?是認可,還是覺得這樣能拉近距離?
我︰ 可能都有吧。覺得掏心掏肺能換真心,結果要麼被人利用,要麼人家慢慢不理我,每次都特失望。
醫生︰ 這種失望背後,是不是藏著“我都對你這麼坦誠了,你怎麼能這樣對我”的委屈?
我︰ 太對了!就像上次我跟同事說我家拆遷的事,添了點錢數,結果他到處傳我炫富,現在大家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
醫生︰ 那次之後,你是不是更怕跟人聊天了?好像每說一句話,都得先在心里掂量半天。
我︰ 嗯,現在跟人說話就緊張,怕說錯話,又怕不說顯得疏遠。獨處時倒踏實,可總一個人也不是辦法啊。
醫生︰ 我們先別急著否定這些行為,好不好?你覺得這些習慣,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 小時候吧?我媽總拿我跟鄰居家孩子比,說我這不行那不好。我就特想做點什麼讓她夸我,哪怕編點瞎話。
醫生︰ 原來這些“毛病”,最早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認可啊。就像小樹苗想往上長,總得朝著有陽光的地方使勁。
我︰ 這麼說好像有點道理。可現在長大了,怎麼還改不掉?反而成了別人討厭我的原因。
醫生︰ 習慣就像老路上的車轍,走多了自然就順拐。我們可以試著慢慢開闢新的路,不用急著把老路堵死。
我︰ 怎麼開闢啊?我試過閉嘴,可憋得難受,像有螞蟻在身上爬。不說點什麼,總覺得對方會覺得我很無趣。
醫生︰ 或許可以先從“少一點修飾”開始。比如買了新東西,不用說“這是限量版超貴的”,試試說“我挺喜歡這個顏色的”。
我︰ 這樣會不會太普通了?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沒什麼意思?
醫生︰ 你覺得“有意思”是靠炫耀撐起來的,還是靠真實的感受?比如你說喜歡顏色,對方可能會接“我也喜歡,上次我買了件同款藍色的”。
我︰ 好像是哦。上次我跟朋友說我爬山爬到山頂了,吹牛說比導游還快,他沒接話。要是我說“山頂風好大,吹得我頭疼”,說不定他會跟我聊爬山的糗事。
醫生︰ 你看,真實的細節反而更容易讓人接話。就像搭積木,你遞一塊實心的,對方才好往上摞。空心的積木,一踫就倒。
我︰ 那掏家底的毛病呢?我總忍不住把過去的事、家里的事全說出來,說完又後悔,怕被人抓住把柄。
醫生︰ 你覺得“掏家底”是在表達信任,還是在求關注?比如你說家里的事,是不是希望對方也跟你說他的事?
我︰ 是想拉近距離。可往往我說完了,對方就打哈哈,根本不跟我交心。有時候還拿我當笑話講。
醫生︰ 關系就像澆水,得一點一點來。你一上來就澆一桶,花可能會被淹死。不如先從“今天天氣不錯”這種小事開始,慢慢觀察對方的反應。
我︰ 可我總怕冷場。一冷場就慌,趕緊找話題,說著說著就跑偏,又開始吹牛炫耀了。
醫生︰ 冷場其實不可怕,就像音樂里的休止符,有停頓才有節奏。下次冷場時,試試在心里數三個數,看看對方會不會先開口。
我︰ 我試試。那被人傷害怎麼辦?比如我說了真心話,人家卻不當回事,甚至嘲諷我,那種失望勁兒太難受了。
醫生︰ 被傷害時,你可以在心里畫個圈,把自己放在圈里。告訴自己︰“他的態度是他的事,我的感受才重要。” 不是所有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我︰ 這句話有點意思。意思是不用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對嗎?
醫生︰ 完全正確。你想想,你喜歡的人,也未必喜歡所有人啊。有人不喜歡你,不代表你不好,只是你們不在一個頻道上。
我︰ 可我還是忍不住想讓別人喜歡我。從小到大都這樣,好像只有別人夸我,我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醫生︰ 這就像你總在看別人手里的鏡子,想從里面照出自己的樣子。其實你自己手里也有一面鏡子,只是你沒好好看過它。
我︰ 我自己的鏡子?是什麼樣的?
醫生︰ 就是你獨處時的樣子啊。你說獨處時踏實,那時候的你,不用吹牛,不用炫耀,不也挺好的嗎?
我︰ 好像是。一個人待著時,我會看書、拼樂高,那時候沒想過別人怎麼看我,反而挺開心的。
醫生︰ 這就是真實的你啊。你可以試著把獨處時的狀態,分一點點給和人相處的時候。不用一下子改太多,每天改一點點就好。
我︰ 比如呢?
醫生︰ 比如今天跟人聊天,只說一件真實發生的小事,不帶任何夸張。說完後,觀察對方的反應,也觀察自己的感受。
我︰ 要是對方沒反應,我會不會又失望?
醫生︰ 那我們就提前打個預防針。告訴自己︰“他沒反應,可能是他今天心情不好,跟我沒關系。” 慢慢練習,就像學騎車,摔幾次就穩了。
我︰ 摔的時候肯定疼啊。就像之前被人疏遠,我難受了好幾天。
醫生︰ 疼是正常的,說明你在乎。但疼過之後,我們可以想想︰“下次能不能換個姿勢騎,別摔得這麼狠?” 而不是干脆不騎車了。
我︰ 嗯,總不能因為怕摔就一輩子走路。其實我也不想一直一個人待著,還是想有朋友的。
醫生︰ 這就對了。朋友就像拼圖,得一塊一塊找,慢慢拼。急著把不合適的圖硬塞進去,反而拼不出好看的圖案。
我︰ 那我那些毛病,會不會一輩子改不掉啊?有時候剛說完話就後悔,覺得自己沒救了。
醫生︰ 你現在能意識到“後悔”,就已經在改了。就像手上有個小傷口,你看到它,才會想辦法包扎。總比流血了還不知道強,對不對?
我︰ 有道理。以前我根本不覺得這些是毛病,還覺得是性格直爽。被人疏遠了,才開始反思。
醫生︰ 反思就是改變的第一步。你看,你今天能坐在這里跟我說這些,就已經比昨天的你進步了。
我︰ 听你這麼說,好像沒那麼絕望了。其實我也不是想變成多完美的人,就是不想因為這些毛病,失去真心對我的人。
醫生︰ 這個目標很實在。我們不用追求完美,只求“舒服”——跟人相處舒服,自己心里也舒服。
我︰ 怎麼才能舒服呢?
醫生︰ 就像穿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別人覺得好看的鞋,擠腳了也得脫下來。聊天也是,想說就說點真實的,不想說就安靜會兒,別勉強自己。
我︰ 可我還是怕自己忍不住吹牛。比如別人聊成就,我就想把自己的事往大了說,不然覺得沒面子。
醫生︰ 下次忍不住時,試試在心里喊“停”。然後換個說法,比如“你這挺厲害的,我上次也試過類似的,沒做好,還得向你學學”。既沒吹牛,還夸了對方。
我︰ 這招好像能行!既不丟面子,又顯得真誠。我回頭試試。
醫生︰ 慢慢來,不用逼自己一次做好。哪怕一天里有一次忍住了,也是進步。進步多了,就成了習慣。
我︰ 嗯!以前總覺得這些毛病是洪水猛獸,現在覺得好像能一點點馴服它們。
醫生︰ 你本身就有這個能力,只是以前沒發現。你看,你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問題,還願意改,這就很了不起。
我︰ 听你這麼說,我心里亮堂多了。其實獨處也不是壞事,至少能讓我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醫生︰ 對,獨處是和自己對話,相處是和世界對話。兩者平衡了,日子就順了。
我︰ 那我以後要是又犯毛病了,或者又被人傷害了,還能來找你聊嗎?
醫生︰ 當然可以。改變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反復很正常。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下次怎麼能走得穩一點。
我︰ 好!今天謝謝你,感覺心里那塊堵著的石頭,好像小了點。
醫生︰ 不客氣。你自己也別忘了,你已經在往前走了,這就夠了。下次見。
我︰ 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