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亮起時,我正刷著短視頻,母親發來的消息帶著熟悉的笨拙︰"阿遠,周末回家吃飯嗎?你爸買了你愛吃的鱸魚。"對話框里跳動的文字像無形的枷鎖,我草草回了句"加班",便把手機倒扣在桌面。窗外的暮色漫進房間,將角落里那張全家福染成模糊的剪影,照片里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正甜甜地摟著我的脖子。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個月父親轉發來養生文章,我只回了個敷衍的表情包;閨蜜分享新戀情時,我心不在焉地"嗯嗯"兩聲就切換了話題。這些本該溫暖的互動,在我眼里卻成了瑣碎的負擔。直到那天整理舊物,翻出高中時的日記本,泛黃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媽媽冒雨送傘,衣服都濕透了爸爸半夜背我去醫院,額頭的汗滴在我臉上",那些被時光塵封的記憶突然鮮活起來。
記憶回溯到去年冬天。凌晨兩點,我蜷縮在出租屋的沙發上發燒,整個人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中摸到手機,本想叫個外賣買藥,卻鬼使神差撥通了母親的電話。鈴聲響到第三聲就接通了,听筒里傳來 的穿衣聲︰"阿遠?怎麼了?"听到我沙啞的聲音,電話那頭突然安靜了幾秒,緊接著是急促的腳步聲和父親的詢問。
"我們馬上過來,你別亂走。"父親接過電話,聲音帶著少見的慌亂。我縮在沙發里數著時間,一個半小時後,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父母裹著一身寒氣沖進來,母親額前的頭發被風雪打濕,父親手里提著保溫桶,熱氣氤氳中飄來姜湯的味道。他們一邊幫我量體溫、喂藥,一邊小聲商量著要不要去醫院。昏黃的燈光下,我看見母親眼角新添的皺紋,父親鬢角的白發不知何時已蔓延成片。
可第二天醒來,看到床頭放著母親手寫的服藥時間表和保溫桶里溫熱的粥,我只是隨口說了句"太麻煩了"。父母臉上的關切瞬間凝固,換成小心翼翼的賠笑︰"不麻煩不麻煩,你好好養病。"他們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時,我又埋頭刷起了手機,連送他們到門口都嫌麻煩。
朋友小棠的事也讓我愧疚不已。去年她失戀,整個人瘦得脫了形,深夜給我發了十幾條語音哭訴。當時我正和同事玩游戲,草草回了句"別想太多"就繼續投入戰局。後來從共同朋友那里得知,那段時間她整夜失眠,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直到某天在咖啡廳偶遇,她笑著說"都過去了",但我分明看見她眼底揮之不去的黯淡。
這些回憶如潮水般涌來,讓我坐立難安。我開始刻意觀察自己的行為︰和父母視頻時,總是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絮叨;朋友分享生活時,我要麼心不在焉,要麼急于轉換話題。我好像變成了一個冷漠的旁觀者,對那些親近的人吝嗇自己的耐心和關注。
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或許是工作後,看到同事們對領導的殷勤諂媚,我學會了用價值衡量人際關系;或許是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漸漸習慣了利益交換的社交模式。我錯誤地把父母的關愛當作理所當然,把朋友的信任當作負擔,卻忘了這些情感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痛定思痛,我決定做出改變。周末主動給父母打電話,說要回家吃飯。電話那頭傳來母親驚喜的笑聲︰"好好好,你愛吃的糖醋排骨,我現在就去買材料!"父親在旁邊嘟囔︰"別光想著吃,路上注意安全。"掛斷電話,我仿佛已經看到母親系著圍裙在廚房忙碌的身影,父親假裝不經意地往我碗里夾菜。
回到家,推開門的瞬間,熟悉的飯菜香撲面而來。母親圍著沾滿面粉的圍裙從廚房探出頭,父親正在擺弄陽台上的花草。"回來啦!"他們的笑容溫暖而明亮,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他們也是這樣迎接我。飯桌上,我放下手機,認真听他們講小區里的新鮮事,講鄰居家的貓又闖了什麼禍,講菜市場的菜價又漲了。
我開始主動給朋友發消息,問問小棠最近的生活,听她分享新學的烘焙技巧;和其他朋友約著爬山、看電影,認真傾听他們的喜怒哀樂。慢慢地,我發現這些看似瑣碎的交流,其實充滿了治愈的力量。當我用心回應時,收獲的不僅是對方的笑容,更是內心的充實與滿足。
現在的我終于明白,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對方能帶給你什麼,而在于彼此願意為對方付出多少真心。父母的嘮叨里藏著最深的牽掛,朋友的傾訴中飽含最真的信任,這些情感的聯結,遠比任何功利的價值交換珍貴得多。
夜深人靜時,我再次翻開那本日記本,在空白頁寫下︰"愛不是等價交換的商品,而是心甘情願的付出。那些被我忽略的溫度,我要用余生慢慢找回。"窗外,月光溫柔地灑在全家福上,照片里的小女孩依然笑得燦爛,而照片外的我,終于學會了用心感受和回應這份溫暖。
喜歡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請大家收藏︰()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