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臉愁容,急切地說道︰“大師,我實在是苦惱極了。在如今的職場中,工作任務堆積如山,需要全身心投入。可與此同時,外界的信息如潮水般涌來,行業動態、技術革新,感覺不時刻關注就要被時代拋棄。我想專注工作,又怕錯過重要信息,努力吸收信息,工作又被耽誤,到底該如何在‘專注工作’與‘適度吸收外界信息’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啊?”
大師微微頷首,目光望向窗外的翠竹,悠悠說道︰“年輕人,你所面臨的困惑,是這個快節奏時代許多人共同的難題。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要尋得平衡,猶如在湍急的河流中駕馭扁舟,需得有精準的方向與穩定的技巧。”
我急切地追問︰“大師,那具體該怎麼做呢?我每天感覺忙忙碌碌,卻又好像一事無成。”
大師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一支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同心圓,說道︰“不妨試試建立‘靶心工作法’。你看,這最核心的區域,就如同靶心,是你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你要選出當天必須完成的3項核心任務,用紅色標記出來,時刻提醒自己。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完成產品原型設計就可能是核心任務之一。”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大師接著說︰“在進行這4小時核心工作期間,要像閉關修行一般,關閉新聞、讀書app,一切干擾都要排除。我推薦你采用‘番茄鐘+物理計時器’雙重隔離干擾。番茄鐘設置25分鐘為一個專注時段,中間休息5分鐘,而物理計時器則作為一個直觀的提醒,讓你能更清晰地把握時間。這樣,你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效率自然會大幅提升。”
我眼楮一亮,連忙問道︰“那工作前後的時間呢?就白白浪費了嗎?”
大師輕輕搖頭︰“當然不是。工作前後各有1小時的緩沖帶。上班前30分鐘,你可以速覽行業簡報,比如‘虎嗅早報’,精選3條關鍵資訊,快速了解行業動態。下班後,你可以利用‘語音轉文字’功能听書,選擇與當前工作強相關的書籍,像《okr工作法》,在放松的同時,也能汲取知識,為工作助力。”
我皺著眉頭,又提出疑問︰“大師,信息太多太雜了,我怎麼篩選出對我有用的信息呢?有時候看了一堆新聞,感覺都是無用的娛樂八卦。”
大師笑著說︰“這就需要設計‘信息攝入熔斷機制’了。首先是新聞篩選漏斗,你要按照行業政策、技術趨勢、競品動態的優先級來篩選,其他的娛樂八卦之類的信息,要主動過濾掉。你可以使用‘即刻app’定制關鍵詞推送,比如輸入‘aigc政策’,這樣就能精準獲取你想要的信息。”
我頻頻點頭,大師繼續說道︰“對于讀書,也要有個清晰的規劃。70的書要選擇能直接解決工作痛點的,比如程序員可以讀《重構》。20讀拓展認知框架的書,像《思考,快與慢》,拓寬自己的思維邊界。還有10留白給興趣探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接著問︰“那怎麼防止自己沉迷于信息或者書籍呢?我有時候一刷新聞就停不下來。”
大師笑道︰“這就需要一些防沉迷設置了。你可以在手機上設置‘屏幕停用期’,比如2200 700自動關閉新聞類app,讓自己在夜間能好好休息,避免被信息干擾。在書架管理上,實施‘二進一出’原則,每買2本新書需先讀完1本舊書,這樣能保證你真正消化吸收知識,而不是盲目囤積。”
我又疑惑地問道︰“大師,我看了很多信息,讀了很多書,但感覺好像對工作幫助不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師目光炯炯,說道︰“這是因為你沒有將輸入轉化為輸出。要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法來提升信息轉化率。比如,你可以采用一個簡單的工作日報模板。”說著,大師拿起紙筆,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