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未老千年色,斧鑿猶存百代痕。\"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阿旃陀石窟的霧靄,李承乾一行已站在第十窟的壁畫前。整面崖壁被朱砂與石綠染成流動的星河,佛陀說法圖中,五百羅漢的袈裟在風中翻涌,每一道褶皺都像是被山風實實在在吹起的,連衣角揚起的弧度都帶著呼吸感。
\"這不是壁畫,是凝固的梵音。\"郭正一撫著石壁上的金粉痕跡,聲音里帶著顫音,\"您看這處,用金線勾出的佛光,在暗處會發出幽藍的光——是用孔雀石粉調了鮫綃淚染的,當年波斯商人說這法子能讓佛光照亮往生之路。\"他忽然指著羅漢的衣紋,\"這針腳般的細線,竟是用狼毫筆蘸著膠礬水畫的,千年不裂,比長安西市的錦緞還結實。\"
李承乾的指尖懸在壁畫前三寸處,不敢真的觸踫。畫中一位比丘尼正雙手合十,她眉間的白毫用珍珠粉點就,在晨光里竟像真的在發光。\"這眼神,\"他輕聲道,\"像極了長安大慈恩寺的辯機法師,當年玄奘大師譯經時,他就是這般專注。\"比丘尼的僧袍邊緣,藏著幾簇極小的唐式蘭草,葉片的卷曲弧度與大明宮御花園的蘭草不差分毫。
王玄策舉著油燈湊近角落,光暈里浮出一群模糊的影子︰\"這是供養人的行列,您看中間那位戴襆頭的,分明是咱們大唐的商旅。\"他用刀柄輕敲岩壁,\"听當地老僧說,當年開鑿石窟時,有位姓王的長安商人捐了整船朱砂,畫工便把他的模樣留在了壁畫里。商人腰間的蹀躞帶掛著算袋與佩刀,正是貞觀年間的樣式。\"
李敬玄的畫板上已鋪陳開絢爛的色彩,他忽然指著飛天的飄帶驚呼︰\"陛下快看!這綠色用的是孔雀石,卻混著咱們大唐的石青,兩種礦物在光線下竟折射出七種顏色,像雨後的彩虹。\"他用指尖蘸了點清水,輕輕點在畫紙上臨摹的飄帶處,\"您瞧,洇開的水漬都和壁畫上的暈染一模一樣,可見當年畫師對水分的拿捏有多精準。\"
一行人轉入十六窟,忽然被滿壁的\"本生故事\"震住——薩ɡ矷@由嶸硭腔 某【襖錚 匣 鈉ゲ 褂謎嫠炕熳趴笪鋂樟匣嬤疲 誆煌 嵌鵲墓庀呦攏 芸吹狡ゲ 浩鸕慕鶚艄庠蟆W釔嫻氖翹 擁拿嬡藎 勾 偶阜種性 說穆擲 勱塹睦狃胗靡 鄣憔停 諞跤襖錈髏髏鵜稹 br />
\"這淚痣是點楮之筆,\"王玄策解釋道,\"當年有位大唐畫工在此駐留,見當地少女多以淚痣為美,便把這習俗畫進了壁畫。您看太子的袈裟紋路,既有天竺的寶相花,又纏著長安的卷草紋,像條流動的絲綢之路。\"他俯身指向地面,\"這處岩石的原色被保留下來,當作老虎腳下的沙地,既省了顏料,又比手繪的多了份粗糲的真實。\"
郭正一忽然指著壁畫背景的山巒︰\"這皴法!是咱們大唐的"雨點皴",卻比範寬的更顯蒼勁。您看這山石的稜角,像是被恆河的水沖刷了千年,剛硬里透著溫潤。\"山腳下的溪流里,竟畫著幾尾唐式錦鯉,鱗片用金粉勾勒,游動的姿態與曲江池里的錦鯉一般靈動。
行至十九窟,眾人被一組立體雕刻吸引。中央的涅盤佛像長達十丈,佛陀的右手枕在耳下,左手自然垂落,衣紋如水波般從石床上漫下來,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最精妙的是佛陀的表情,眼尾微垂,嘴角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剛從永恆的禪定中醒來。
\"這佛像的開臉,\"李敬玄用折扇比劃著,\"既有犍陀羅藝術的寫實,又帶著大唐的寫意。您看這耳垂,比敦煌的佛像長了三分,卻不顯累贅,倒像是被恆河的水沖得愈發純淨了。\"佛像的袈裟褶皺里,藏著細小的梵文咒語,與長安興善寺譯經院的刻本一字不差。
李承乾繞著佛像踱步,忽然發現基座的蓮瓣上刻著極小的漢字︰\"貞觀十五年,沙門玄奘過此,願眾生離苦得樂。\"字跡雖小,卻筆力遒勁,帶著《蘭亭序》的飄逸。\"玄奘大師來過這里?\"他指尖撫過刻痕,仿佛觸到了先人的溫度。蓮瓣邊緣,還刻著半朵未完成的唐式菊花,顯然是大師刻字時隨性添上的。
王玄策點頭︰\"正是。大師當年在此抄經三月,離開時在涅盤像的衣角刻了朵大唐牡丹。\"他指著佛像右肩,那里果然有朵半開的牡丹,花瓣上的紋路與長安興慶宮的牡丹別無二致,花心處還留著淡淡的鑿痕,像是刻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麼,帶著幾分倉促的溫柔。
轉過佛壇,眾人被一組飛天雕刻震住——二十余尊飛天凌空而舞,有的捧著蓮花,有的提著燈盞,最中央的飛天竟抱著把五弦琵琶,琴弦用金線刻就,在暗處閃著微光。\"這琵琶的樣式,\"郭正一瞳孔微縮,\"和咱們宮里的"九霄環佩"琴竟有七分相似,難不成是當年遣唐使帶回來的?\"飛天的飄帶上,纏著極小的同心結,結法正是長安閨閣中流行的\"永結同心情\"。
李敬玄忽然指著飛天的腳踝︰\"您看這腳鈴!用的是大唐的響銅,卻鑄著天竺的法輪紋,走動時會發出七種不同的音調。\"他話音未落,山風穿堂而過,鈴音果然叮咚作響,與遠處恆河的濤聲應和,像誰在山腹里彈起了一曲跨越國界的歌。
守窟的老僧這時捧著貝葉經走來,經卷上繪著飛天獻花圖,畫風竟與敦煌藏經洞的寫經生有幾分相似。\"當年有位長安來的比丘尼,\"老僧用梵語緩緩道,\"她教我們用狼毫筆勾線,用礦物顏料敷色。走時留下半卷《妙法蓮華經》,我們便把她的樣子畫進了壁畫。\"經卷的空白處,有幾行娟秀的漢文批注,講的是顏料調和的法子,末尾署著\"曇韻手書\",墨跡里還能看出當年研墨時混入的梅花香。
夕陽西下時,眾人站在第二十六窟的入口。這座洞窟的穹頂繪著星象圖,二十八宿的位置與長安觀星台的記錄分毫不差,只是在紫微垣的位置,多了一顆小小的星辰,旁邊用梵文注著\"東方大唐\"。李承乾望著佛像的微笑,忽然覺得那笑意里藏著整個文明的智慧——包容、交融、超越國界的美。而他們的旅程,不過是在這智慧的長河里,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