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10月15日。
早上8點時分,“廣場”早已放開,來自大明各地的民眾,都身穿新衣,手拿小號大明國旗在搖曳著,周圍還有非常多的士兵在指揮和巡邏,避免出現特殊情況。
在觀眾席前方,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記者,有來自華夏國內、大英帝國、美利堅國以及酥國等國,至于大明共和國的記者,被安排到了更好的位置。
而總統府就在“廣場”的左前方的不遠處,朱建國以及一眾政府高層很快便乘坐轎車,抵達開國慶典的高樓層。
而在朱建國及一眾政府高層的轎車從廣場前的車道行駛過的時候,坐在大明廣場的民眾紛紛站起來,大聲呼喊著,手里拿著的國旗搖曳的更快了。
“他們真是夠狂熱的!”
“誰說不是呢?”
美利堅國的記者把這一幕熱鬧景象紛紛拍下,這將會是一個見證,同時也能提高報紙的銷量。
“哼,這塊土地是屬于日不落帝國的,這只是暫時被你們這群野蠻人佔領罷了,等後面日不落帝國一定會收復回來的。”日不落帝國的記者諾克非常不爽的說道。
至于之前,把大明帝國海軍軍艦的事件報道出去,結果沒有收到預想中的,例如美利堅國大發雷霆,同時把大明帝國豎立成一個敵人,這樣一來,大英帝國也能順便把緬甸這塊殖民地收回來。
日不落帝國的記者諾克這話一出,周邊的其他記者紛紛遠離了他。
兄弟,你這麼勇的嗎?
今天可是大明帝國的開國慶典,你聲音再大點,後面極有可能要被扔海里喂魚了。
“呵呵,緬甸本來就是我華夏一直以來的藩屬國,之前不過是被你們日不落帝國武力入侵,現在我華夏人收復回來,改名為大明帝國也是合情合理。”
“至于你們大英帝國,說實話,大明帝國一只手都能打贏你們日不落帝國。”
“就你們這樣的,還好意思叫日不落帝國,我看你們日不落帝國是軟綿綿的蟲才對。”
“印度都沒了,本土也快要被d軍入侵了,日不落帝國能不能在此次戰爭中存活下來都是一個問題。”
“諾克先生,請問日不落帝國還有帶把的男人嗎?”
大明帝國的一些份量不夠的報刊記者才不管著日不落帝國的記者,開什麼玩笑,在大明帝國國,而且是這麼重要的日子,還能讓你給欺負了。
來自華夏五千年的文明,自然在吵架方面遠遠不是日不落帝國的諾克可以比擬的。
果然,在諾克听到大明帝國的記者說到印度保不住了,日不落帝國本土也要面臨被d軍入侵,最後再來一句,日不落帝國還有帶把的男人嗎這一句話,讓日不落帝國的記者諾克瞬間紅臉,都快漲成豬肝色了。
其他一眾記者不是露出一臉嘲諷的笑臉,就是在竊竊私語。
“你們大明帝國就是這樣對待盟友的嗎?”諾克氣不過,只能從道德的層面來譴責一下。
“諾克先生,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大明帝國刊登的報紙?”
“大明帝國可是公開說了,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不知道諾克先生,你是屬于哪一方?”
大明帝國國的記者才不慣著日不落帝國的記者。
大英帝國的記者諾克沒辦法,只能把嘴閉上。
而朱建國和一眾人也抵達廣場前方的閱兵樓,閱兵樓的建造參照了華夏國內的古建築城樓。
而朱建國作為大明帝國的總統,是第一個登上閱兵樓的,然後是大明帝國的各部門的眾人,最後是來自華夏國內的賓客以及類似于史迪威將軍以及美利堅國派出的外交大使這樣的貴賓。
而作為大明帝國的總統夫人,林雪也是落座觀禮台,還有一眾高層的夫人,一同落座。
等眾人落座觀禮台後,時間也快到了9點了。
因為大明帝國國之前宣布建國,除了美利堅國站出來要和大明帝國建交,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目前還沒有決定要和大明共和國建交。
所以此次大明共和國建國慶典,日不落帝國和法蘭西等國,也沒有派出什麼重量級的人物,所以沒有資格登上閱兵樓。
但是朱建國卻不擔心這一點,等後面大明共和國稱為世界強國,全世界各國會求著來大明共和國,期盼著大明共和國和他們建交。
大國的外交,從來都不是依靠虛偽的外表,而是看內在的實力。
就跟後世的華夏人,到外國旅游,特別是到非洲旅游,大部分的人都被要求交“保護費”,而其他國家的人卻不用交,這分明就是底蘊嚴重不足,國力和外表根本不成正比。
“大典馬上開始了!”
觀禮台上的眾人也停止了交談。
9點整,大明廣場響起了大明共和國行軍曲,兩百人的軍樂隊在快速的奏樂,行進曲通過大喇叭傳到大明廣場的各個地方,能確保現在的民眾都能清晰的听清楚,當然,電台廣播也是少不了的,電台廣播在實時轉播。
朱建國也隨著音樂走到主持台的麥克風前,為接下來宣布建國做準備。
而底下的民眾看到朱建國走到主持台前,氣氛也是瞬間激昂起來,來自全世界各國的記者也是把這些狂熱的瞬間抓拍起來。
而朱建國作為後世過來的一名普通人,看著前方廣場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心情那是既激動又有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受。
“我宣布,大明共和國,在今天,正式成立了!”
朱建國那平靜略帶著竭力的聲音,仿佛響徹大地,沖破雲霄,把人這近百年來所受的屈辱,通通宣泄出來,向全世界宣告大明帝國的崛起。
聲音從大喇叭傳遞到廣場的每一位民眾,同時大明帝國廣播電台實時轉播,也能讓大明共和國和華夏國內的收音機實時傳出大明帝國的現場聲音。
“嘩!嘩!”
而底下的民眾無不歡呼鼓舞,手里的小旗子揮舞的更快了些,其中民眾的歡呼聲直接蓋過鼓掌聲。
“升國旗!奏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