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原身一人堅持了下來,她不敢停下來,因為所有人等著她用錢呢。
兩繼子要結婚娶媳婦需要大筆的錢,而婷娃子要上學需要花錢。
自家兒子吃藥看病又得一筆錢,都是花錢的地方,她根本就不敢停下來。
看著如此優秀的婷娃子和活的好好的自家兒子,原身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若這樣一直下去也行。
變故就出在婷娃子考上大專的這年暑假。
原身兒子因為一場感冒直接沒了,接到電報的時候原身差點瘋了。
回來看著把孩子給埋了,她的身體也快速的衰敗了下去。
本來已經對這個世界了無牽掛絕望了,不想繼續活著了,可看到婷娃子還等學費呢。
再次打起精神,繼續泡在西疆努力干活。
從此後的原身像個無知無覺的牲口,只會干活,也沒了任何話語。
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好像只有徹底忙起來才能忘了痛苦。
就這樣又堅持了五年,直到大專畢業後嫁了人生了孩子的婷娃子說,家里的孩子沒人照顧。
讓她別在外面干了,回家幫他們幾個看孩子吧,原身才回了老家。
開始幫著繼子和婷娃子看孩子。
若這樣下去也行,無非是為別人辛苦操勞的一生,就像個無知無覺的工具人。
可命運的弄人之處就在于反轉。
後來,她年齡大了,因年輕時吃了太多苦老了之後是一身病。
卻無一人掏錢給她治病,連個止疼片都不舍得給她買,更別說帶她去醫院做檢查了。
而這時的婷娃子只知道從娘家拿各種菜和果子回城里的婆家吃,就是不記得還有個老娘在。
兩繼子和兒媳婦更是說“你花了那麼錢才供出來大學生女兒都不掏錢,都不管你。
憑什麼讓我們這些外人掏錢,我們又不是你生的。”
絲毫不提他們娶妻生子的錢都是原身辛苦掙來的這一事實。
絲毫不提是原身養大了他們的事。
所以說,替別人養兒女不如養條狗。
就這麼著幾人互相推諉著,就是沒一人管原身。
原身也不傻,知道自己年齡大了再也幫不到兒女、兒媳婦了,被兒女、兒媳婦嫌棄也是正常的。
畢竟老話說盡了,父母心在兒女上,兒女心在錢財上。
何況這兩人還不是她生的呢。
後來有一次不知道因為啥事,婷娃子跟兩個繼子和他們媳婦吵著干起了架。
吵著吵著越罵越狠,開始互相揭短。
還互相推搡了起來,甚至還動手了。
于是就把對方曾經干過的事給禿嚕了出來,以此來打壓對方的囂張氣焰。
恰好被原身給不小心偷听到了。
才知道,她兒子第一次溺水是被繼子繼女們直接推進河里的。
而婷娃子當時就藏在後面偷偷看著。
理由竟然是他們幾人都覺得原身有了親兒子,對他們幾人就不好了。
而原身兒子最終會死,也是差不多的原因。
不過這次親自動手的是婷娃子,繼子裝傻當作沒看見。
理由更簡單,婷娃子怕原身掙的這些錢不夠他們幾人花用。
畢竟兩繼子成親這是板上釘釘的事,這個錢省不了,而這里的彩禮還特別的高。
而原身的兒子也是原身男人的親兒子。
原身男人對原身在不好,對自己的小兒子還是疼愛的。
這麼一思量,婷娃子覺得她被放棄的可能性最大。
于是選了一個打雷下雨的夜晚,故意掀了她小弟的被子,開了窗。
打算直接送走家里的這個藥罐子小累贅。
這樣她就能繼續讀書,她就能走出這座大山了。
她要當城里人。
本來就體弱的人兒被冷風吹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燒迷糊了。
村里的赤腳醫生把了脈都不敢下藥,讓趕緊往城里送。
結果剛送到縣醫院,醫生檢查了一下,說已經沒救了。
送來的太晚了,這孩子他們醫院不敢收。
好好的孩子就這麼沒了。
大繼子對著婷娃子大罵道“那時候我們年齡小,不太懂,可我現在大了也想明白了。
在咱這個家里最容不下小弟的是你這個外人,你故意引導著讓我們幾個動的手。
而且你後來親自動手弄死小弟時,我出來撒尿的時候看到了。”
婷娃子理直氣壯的說道“你看到了你怎麼不說啊,因為你也想讓小弟死不是嘛。
因為那時候你要娶媳婦,家里沒有那麼多的錢。
而二弟也在相看人家,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所以咱們都一個樣,誰也別說誰。
他死了對我們大家都好,不是嘛?後來的結果也是如此啊。
你們成功娶到了媳婦成了家,而我如願上了大學成了城里人。”
“你這個毒婦。”
婷娃子“我毒婦,你們也沒好到哪里去,年紀那麼小就敢動手淹死自己的親弟弟,又能好到哪里去?
我跟他可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你們可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連親兄弟你都舍得下手,你有什麼臉來說我。
咱們都一樣,都是一類人,別把自己說的那麼高尚。
你該感謝我才是,不然她能如個老黃牛般對待你們兩家人和孩子?
出去打听打听,後娘但凡有親兒子的,有幾個會對繼子們好的……”
……
再後來,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的原身,在一個大雪紛飛,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四。
用一把耗子藥送包括她在內的所有人見了閻王。
自然沒少了婷娃子一家。
一個都沒少。
這是原身那一輩子唯一奮起反抗的一次,就來了個王炸——團滅。
嚴格來說,原身的仇人家自己是報了的,她夏染出不出手都行。
可誰讓這些人好死不死的還惹到了她夏染呢。
她可是個特別記仇的人,只能略施懲戒了。
夏染像放下一件大事似的,去了縣城。
親自去看了看已經建成且開放的圖書館。
目前暫時只開放最下面的兩層,因為上面幾層書的名錄正在篩選加印中。
夏染想弄一批實用些的各種工具書回來和各種名著回來。
跟王書記見了一面聊了聊繼續資助學生的事。
之前篩選上來的名單被王書記寄到了滬市。
夏染讓老家的村里人專門去這些人選的村里打听著問了問,核實了下具體情況。
好在她手里的這份名單是按照自己提的要求執行的,沒造假。
隨後去了倫敦,成功進入大英博物館,用手里的東西把真品給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