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第安大陸這片充滿硝煙與變數的戰場上。
阿道夫•朗特普麾下的部隊屢次出擊,並且是水陸大軍協同作戰。
氣勢洶洶地朝著明軍發起了猛烈進攻。
起初,將士們個個信心滿滿,仿佛勝利已然唾手可得。
可殘酷的現實卻如同一記記重錘。
連續幾場戰斗下來,他們不僅未能佔到絲毫便宜,反而遭受了慘痛的損失。
比如水師艦隊損失了很多的戰船戰艦。
其中有不少完整的落在了明軍的手上。
前期攻打李定國他們的陸軍。
也被李定國他們給打的死傷慘重。
不但先後損失了四五萬人的兵力。
還讓李定國他們獲得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草。
這簡直就是成了明朝大軍的運輸隊了!
手下的部隊在戰場上糟糕的表現。
讓阿道夫•朗特普心中極為惱火。
遙想上一世,他統領的部隊何等威風凜凜?
在戰場上真的是縱橫捭闔,以一己之力單挑整個世界,將敵人打得丟盔棄甲、落花流水,很多敵人只能望風而逃。
可如今時過境遷,他卻接連在明軍手中吃了敗仗。
阿道夫•朗特普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難道真的是明朝大軍強大到不可戰勝了嗎?
但仔細想來,雙方所使用的武器裝備相差無幾。
並且己方動用的兵力甚至比明朝大軍更為雄厚,戰船戰艦的實力也絲毫不遜色。
思來想去,阿道夫•朗特普無奈的承認,問題的關鍵或許在于兵員素質。
如今他麾下的部隊,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由當地土著和昆侖奴組成的僕從軍。
這些人戰斗能力參差不齊,紀律性也較差,整體戰斗力實在是一言難盡。
同時他手下的將領也表現不佳,無論是指揮才能,還是戰斗意志,與明朝大軍相比都明顯差了一大截。
靠那些飯桶的話能夠成就大業嗎?
這明顯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啊!
幸好在阿道夫•朗特普的麾下,還隱藏著一支精銳之師。
這支部隊完全由德意志人組成,個個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但武器裝備是最好的,戰斗意志也是最強大的。
倘若將這支部隊派上戰場。
那肯定能跟明朝大軍一較高下。
問題是這支部隊的兵力十分有限,目前總兵力還不足30萬人。
跟上一世相比起來,這點兵力實在是微不足道。
阿道夫•朗特普並不想輕易動用這張王牌,畢竟這是他未來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支撐。
這也是他最重要的底牌之一,要是這張底牌都沒了,那可就完蛋了。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他正在讓人精心設計並制造步槍和機槍等先進武器。
希望能將這支部隊打造成一支裝備精良、戰斗力超強的現代化強軍。
現在的問題在于,如果不動用這支王牌部隊,當前的困境又該如何解決?
若是任由明朝大軍持續攻擊,他手下的兵力將會越來越少。
在這片大陸上的生存空間也會被不斷壓縮,以後能夠搜刮和利用的資源自然也會越來越匱乏。
這對阿道夫•朗特普他們來說,無疑是極為不利的局面。
更為嚴峻的是,如今不僅在西海岸遭遇了明軍的強勁抵抗,在東海岸竟然也出現了明軍的小股部隊。
一旦遭到明朝大軍的兩面夾擊,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其實,出現在印第安大陸東海岸的隊伍,正是董義峰和鄭芝豹率領的船隊。
當初他們從聖地亞哥啟程時,肩負著探索整個大陸情況的重任。
考慮到行動的隱秘性和靈活性,他們並未攜帶過多的戰船戰艦。
連同運輸船和補給船在內,總共也只有200艘大小船只。
因此,董義峰和鄭芝豹行事格外小心謹慎。
他們順著南印第安大陸的東海岸一路向北航行,沿途發現了敵人的多處據點和港口。
只見敵人似乎正在全力開采各種礦產資源,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且敵人的警惕性極高,稍有風吹草動便如臨大敵。
他們繼續靠近的話,很有可能會遭到敵人的進攻。
董義峰和鄭芝豹深知己方力量相對薄弱。
為避免打草驚蛇,他們並未與敵人接觸,更沒有貿然開戰。
當他們航行到佛羅里達地區。
繼續往北行進時,發現敵人活動的跡象愈發頻繁,敵人的據點和港口規模也越來越大。
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初具較大規模城市的雛形,這讓他們意識到,敵人的實力遠超想象,至少比他們要強出許多。
于是董義峰和鄭芝豹選擇遠遠地觀察敵情,密切關注敵人的一舉一動。
也不會在一片海域多處停留。
只要大概觀察到到了敵人的情況,他們就會立刻離開。
沒想到正是因為雙方從未接觸過。
阿道夫•朗特普的手下,誤以為董義峰和鄭芝豹他們率領的船隊,同樣是明朝大軍的一支部隊。
這一誤解,給阿道夫•朗特普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盡管他知曉,從歐洲大陸那邊,正有無數的運輸船滿載著人員和物資,朝著印第安大陸趕來。
由于明朝軍隊在歐洲大陸的不斷進攻,使得更多的人被迫考慮向著印第安大陸遷徙。
這無疑會為阿道夫•朗特普帶來更多的人口。
有7更多的人口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力和人才。
但時間緊迫,形勢不等人啊!
他必須盡快想出辦法,為自己爭取到發展壯大的寶貴時間。
阿道夫•朗特普為此絞盡腦汁,思索了許久。
最終,他終于想到了一個相對可行的辦法……
喜歡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請大家收藏︰()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