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不合理的,對于維持會的漢奸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噠噠噠噠噠!
又是一梭子子彈,維持會大院的大門終于頂不住了,轟然倒地。
游擊隊長看看時間。
“撤!”
負責開槍的隊員很是可惜。
“隊長!這歪把子機槍是真厲害啊!再打一會唄!這麼多子彈!”
隊長面色嚴肅的拒絕。
“不行!再耽擱的話,鬼子和偽軍就要增援來了!走!”
隊員只能悻悻的用力將機槍提起來,旁邊的戰友則是收拾子彈。
臨走時,剛剛開槍的隊員還沖著維持會大門口喊了一聲。
“保安團!出來洗地了!!”
大院內,听到游擊隊這話,卻是沒有一個人敢露頭,一直到半個多小時後,確定了對方已經離開。
胖乎乎的保安隊長這才灰頭土臉的在手下的保護下從牆後面爬出來。
此刻他已經被嚇得尿了褲子,帽子都不知道飛到了哪里。
一旁的小弟也是滿臉菜色。
“隊隊隊隊...隊長!這游擊隊火力太太太...太凶猛了吧!!”
保安隊長點點頭,看著門口被打成篩子的十幾具尸體,只覺得後背發涼。
媽的!
要是以後游擊隊都是這戰斗力,他這保安團團長還有活路嗎??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車聲。
“隱蔽!隱蔽!!!”
保安團長以為游擊隊又殺回來了,嚇得就往地上趴。
三蹦子上,趕來增援的鬼子小隊隊長遠遠就看到趴在地上動都不敢動的保安團成員。
“八嘎牙路!!”
鬼子隊長快步上去一把將保安團長拽起來就是一頓抽。
“八嘎牙路!敵人呢?在哪里?!”
一旁的翻譯官趕緊翻譯,被打懵了的保安隊長這才反應過來給鬼子解釋。
听了保安隊長的解釋,鬼子隊長氣的要死,但卻無可奈何。
槍聲是半個小時前停下來的,想想都知道游擊隊估計早就跑沒影了。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滬上周邊多個地方。
雖然日本人開始有了防備,但游擊隊化整為零,現在又有了裝備加持,哪里是那麼容易阻止的?
短短幾天時間,日本陸軍野戰軍就不得不又開始組織軍隊掃蕩。
與此同時,日本本土,隨著海軍有關于華中地區抗日力量猖獗,但陸軍部和維新政府卻無力阻止的申訴到了裕仁手上。
看著手上海軍搜集的證據,裕仁有些無奈。
他又拿起陳立的報告,這是陳立建議改制的申請。
並且按照陳立的意思看,這是政府進一步掌控華中地區的好機會。
只是陳立的方法卻是很極端,他在明知道陸軍不會同意的情況下,竟然想要開啟所謂的“對賭”。
當時裕仁想都沒想就直接否決了。
他好不容易才讓陳立在華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他鉗制軍隊,可不想讓陳立玩火,到時候收不住場。
可最近這兩天,海軍那邊若有若無的開始給壓力,甚至聲稱海軍陸戰隊的戰士在出門的時候頻繁遭遇襲擊。
那些抗日分子確實有些猖獗了,各地維持會和保安團壓都壓不住。
看著陳立報告上,對方言辭鑿鑿的對他保證,裕仁不由得開始有些懷疑。
莫非陳立真有辦法?
想想看,這些年來,那個年輕人做什麼事失敗過?
就連自己當初給他的那個在本土會議上平衡各方的高難度任務,對方都是輕易完成。
或許他的自信不是空穴來風。
想想陸軍部最近在打了勝仗後的囂張,裕仁握緊了拳頭,可想要直接下命令扼制陸軍沒那麼容易,而陳立提出的這個想法,陸軍倒是可能會答應。
裕仁在想,要不要相信陳立一次?
要是陳立能做到,那以後他更加省心了。
可,要是陳立沒做到,這不是會讓陸軍更可怕猖狂嗎?
插手稅收收入,這可不是小事啊!
但他仔細想想,開始明白陳立的用意了,恐怕也只有這樣的利益,才能讓陸軍答應對賭?
就在裕仁猶豫不決的時候,外務省一份控告陸軍太過于激進的報告到了裕仁手中。
當前,日本內閣就日本要不要和德意志結盟吵的不可開交。
以海軍以及外務省為核心的一方認為不可以,因為這樣必然會得罪美利堅。
而陸軍一派則是強烈要求必須和德意志結盟。
只是陸軍太過于霸道了,他們根本就不想談,只想一意孤行,這引得海軍和外務省極度不滿。
看著陸軍的瘋狂,裕仁考慮再三,最終,他眼中閃過一抹堅定。
很快,在最新的內閣會議上,華中地區抗日力量橫行,但政府和軍隊卻無力制衡的事件被搬了出來。
在裕仁的有意引導下,這件事引起了激烈的談論。
陸軍方面認為這根本就是夸大其詞。
什麼叫抗日力量縱橫無法制衡?有那麼夸張嗎?
但海軍立刻搬出了一大堆證據,光是最近一個星期,各地死了的有名漢奸就不下十幾人。
還有落單的日本兵,偽軍被偷襲。
甚至連海軍陸戰隊的人都被波及了。
時任海軍大臣是這樣說的︰
“華中之形勢,如果依舊按照陸軍那一套老辦法,恐怕早晚得發生大亂子!”
這時候,陳立那一套理論就被搬了出來。
對于由維新政府統一規範化的管理,陳立早已經提前將報告全部完成。
無論在什麼時代,打著“統一”,“規範化”的旗號,總會讓人無法反駁。
其實這就是個偽命題。
日本佔領華中已經很久了,對于抗日力量的圍剿,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樣,要說針灸多麼無力,也談不上。
但要說有多有效,那也沒有。
只是這事一旦被抓出來針對,再加上陳立搞事,就突然顯得這個問題有些嚴重。
陸軍部的人也不傻,他們明知道陳立這提議就是在惡心陸軍,但要說反駁,卻也不太說的出口。
主要是海軍一直在給壓力,裕仁屁股也明顯是歪的。
最終,在一片吵吵鬧鬧中,天皇提出了“試一試”。
就是在滬上一些地方設立試點,使用陳立提出的新政策,來看看成效。
如果成了,那就按照陳立的說法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