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部少將司令官畏罪自殺這種事情,不管放在什麼時候都是極具震撼力的。
伴隨著原田熊吉的死,陳立的名聲也是徹底傳遍了滬上以及金陵。
藤機關的名聲更是響亮。
之前藤機關一直安安穩穩的,除了政斗,也沒有其他事情。
現在第一個大案子就直接把派遣軍司令部給查了。
這代表的可是藤機關的權力以及天皇對這個機關的信任。
一個行政方面不受軍隊制約的部門,其厲害程度,所有人都看到了。
滬上的形勢變得更加微妙了。
而此時,陳立正在辦公室里喝著咖啡,他對面坐著的,是中西功。
“中西君,你與平田一男以及宮本田都有很深的交集,按理說,你現在應該在76號或者獨立憲兵大隊的審訊室里。”
“不過我們是老朋友了,我個人是很相信中西君的為人。”
對面的中西功听著陳立的話,心中終于是松了口氣。
派遣軍司令部最近的事鬧得人心惶惶,偏偏重要的人證,平田一男和宮本田,都和他中西功熟識。
當他的家門被藤機關人員敲響的那一刻,中西功已經做好了被捕的準備。
只是沒想到陳立念在多年的交情,並沒有太為難他,只是做了一些例行檢查。
“藤原君!實在是感謝你對我的信任!”
中西功表情誠懇,陳立只是笑了笑,這一次的事情,真的得感謝中西功。
否則一旦他查不到平田武道館,那麼想要找到其他線索可就難了。
根據最終調查,還是因為平田一男跟秦大強的貪心壞了規矩,才被他抓到機會。
“中西君,你我之間,不需要說那麼多感謝的話,記得以後要好好工作!”
“好好的工作!”
這話听著很正常,但中西功卻總感覺哪里不對。
但又說不上來。
離開藤機關,中西功總算是松了口氣。
這次的事情其實很是驚險,他作為情報人員,人脈廣泛是正常的。
只是誰能想到那倆人突然就落馬了,差點給他也連累了。
中西功皺起眉頭,這一次他是真沒想到陳立在查假幣案。
他還是覺得哪里有問題,但事情好像又沒問題,軍部偷偷搞這個,藤機關有權力查,很合理。
只是他才剛剛查到平田一男,陳立就直接派人去平田武道館抓人。
好巧啊!
但...但又好像找不出問題...
搖了搖頭,中西功邁步離開。
辦公室里,陳立也是松了口氣。
這一次陸軍部的行為雖然被阻止,但大量假幣還是對法幣造成了巨大沖擊。
這是不可避免的。
而作為維新政府最高顧問的陳立,接下來還要忙著經濟問題。
陳立也在想著怎樣才能借著機會再做點什麼利國利民的事。
他的目光放在了今天藤機關內部會議的草案上。
還是上次的問題,藤機關需要經濟顧問來協調政府機關和日偽軍之間的經濟問題。
同時,就連滬上的經濟問題也需要更多人才來處理。
在經過藤機關內部談論後,最後大概的決定是這樣的:
需要兩個經濟顧問,第一個是日本人顧問,這是肯定的。
而第二個,商議結果是想找一個靠得住的華人。
因為像滬上金陵這些地方,還是老問題,必須有華人幫著治理,否則光是日本人,很多時候不方便,辦不成事。
方案是想要找一個在滬上有影響力,又有能力,又靠得住的華人。
這可就難了。
前兩個條件倒是簡單,主要是“靠得住”。
還是老問題,日本人很難真的相信一個華人。
尤其是在經濟方面。
要知道,一旦這個經濟顧問上任,未來在藤機關和維新政府任職,那以後肯定要委以重任,不可能放著看。
影佐禎昭的態度是反對華人任職的,但陳立這一派,以及派遣軍司令部目前都是支持。
而目前陸軍部還在混亂中,他們同意,但暫時顧不上這個,所以也就是陳立和影佐禎昭在爭執。
只不過影佐禎昭明顯底子虛,有點斗不過陳立。
華人顧問的事情不好辦,陳立想先解決日本顧問的問題。
藤機關手里已經有了一個名單,都是比較適合的日本人。
其中就有一個人,中西功。
而且中西功的呼聲是最高的,因為他本來就是派遣軍司令部的人,又有滿鐵的背景,本身能力也有。
只不過還是老問題,陳立不太願意在自己身邊安排一個泄密源。
但這個顧問位置,確實是中西功合適。
想了想,陳立拿筆寫下一個方案。
關于未來顧問工作地點的調度,陳立打算將這兩個顧問在藤機關的任職不變,但具體辦公地點直接弄到維新政府。
相當于在藤機關掛。
這樣就不用在他自己身邊埋雷,又能給讓中西功任職這樣的一個好位置。
至于以後能不能利用這個位置弄到政府和日偽軍的情報,那就看中西功自己的了。
陳立不會隨便打破自己的原則。
這個提案在送到影佐禎昭那里後,對方這次很快就同意了。
因為這對影佐禎昭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以後有華人顧問整天待在藤機關,影佐禎昭可不願意。
陳立這樣做,剛剛好讓他也滿意。
在確定了提案沒問題後,陳立就直接在人員名單上一陣劃拉。
十幾個人名,直接被他劃去了一半。
看似隨意,但實際上陳立動了手法,他直接將其中有能力和中西功競爭的對手都否決了。
看似誰也沒幫,但只要照著選,那就是中西功無疑了。
至于萬一以後中西功身份暴雷,這事情翻出來,可怪不到他陳立頭上。
因為他只是大規模篩選否決,不會直接推薦中西功。
陳長官那是清清白白。
走一步看三步是也。
就在這時,陳立接到了一個電話,居然是憲兵隊的三浦三郎。
讓陳立意外的是,電話里,三浦三郎說是要請陳立吃飯。
陳立大概猜出三浦三郎是什麼意思,經過這次事情後,三浦三郎估計是覺得斗不過他,想講和。
但陳立毫不猶豫的直接拒絕。
他根本不可能和三浦三郎,影佐禎昭等人講和。
他陳立想要在滬上搞事情,有時候並不是權力大就行。
因為權力越大,有時候受到的束縛也就越大。
就比如汪的事情,現在是陳立和影佐禎昭一起負責。
陳立就拖著,影佐禎昭也賭氣拖著,這就是合情合理,本土也挑不出毛病。
但真要是陳立一家獨大了,那這事他不辦也得辦。
而且得立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