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營銷開始以後,北明公司的便利店客戶觸達範圍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
這支由勤工儉學的中學生組成的電話營銷團隊,每天從下午四點工作的六點,專用的外呼電話機,從開始時候的兩部,增加到六部還不夠用。
有的時候,六個工位上來了八個勤工儉學的學生,兩個學生要合用一部電話,你說完了我說,忙得不亦樂乎。
不得已,北明公司又在通訊公司開通了集團電話服務業務。這種集團電話業務,可以在一個電話號碼下掛若干分機,解決了外呼電話機設備不足的問題。
北明公司成為在通訊公司開通這項服務的第一家小企業,還享受到了優惠價格。通訊公司為了在中小企業中推廣這項業務,請年輕的創業者阿德里亞娜參與制作了一個廣告。看過阿德里亞娜在廣告片鏡頭的人說,她應該去參加競選。
外呼電話設備問題解決後,每天來勤工儉學參與電話營銷的高中生保持在十個人左右。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電話營銷隊伍。
伊蓮娜每天和來勤工儉學的高中生們一起來到公司,很自然地接手了電話營銷團隊的管理工作。
阿德里亞娜在完成了最初的電話營銷團隊培訓後,看到伊蓮娜把團隊管理得有模有樣,她沒什麼好操心的了,就放手讓伊蓮娜來管理,她自己補位到更缺人手的環節。
電話營銷的效果逐漸顯露了出來。阿德里亞娜把電話營銷獲得的便利店需求信息整理出來,指派給兼職推銷員。
兼職推銷員拜訪陌生便利店的頻率提高了,有了電話營銷的事先鋪墊,兼職推銷員到了新的便利店,基本上都能出單。兼職推銷員的收入提高了,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
因為北明公司的推銷佣金高,返還及時,兼職推銷員們普遍提高了他們服務北明公司的業務比重。漸漸的出現了專職推銷員。這也增強了北明公司招聘新推銷員做專職推銷員的說服力。
緊接著就是出貨量的顯著增長。再指著阿德里亞娜和賈勇兩個人送貨那是不行的。北明公司就按照招聘推銷員的模式,招聘了兩個送貨員。
這兩個送貨員跟北明公司是合作關系,按件取酬,沒有底薪。他們都有車,是那種不知道轉了幾手的大眾面包車。這種車本來是客車,門開得小,上下搬運貨物不是那麼的方便,每一車的裝貨量不多。賈勇想,這不就是需要段雲峰的輕型卡車的業務場景嗎?
賈勇的工作由原來的送貨員,變成了收賬員。他每天跟上一輛送貨員的車,去把便利店的支票取回來交給陳太太。陳太太作為公司出納員,每天跑銀行交支票辦托收。
阿德里亞娜不做送貨員以後,開始負責北明公司的進銷存管理、推銷員管理和送貨員管理。名副其實地做起了北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
陳先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個崗位上巡視,跟大家聊兩句話,了解一下工作進展,看看有什麼需要協調的事情沒有。北明公司的節能燈業務就這樣進入了平穩運行的階段。
賈勇直接接觸所有的便利店客戶,從便利店收取支票。他掌握了北明公司的所有客戶資源,而且他還在收支票的過程中,了解了北明公司的收入情況。
賈勇按照啟動電話營銷之前,陳先生讓他算細賬的方式算了一下,北明公司在打掉所有業務成本後,不僅有盈余,而且盈余還相當可觀。
照這樣下去,陳老頭兒用從華藝國貿公司賒借的十二萬美元貨值的節能燈,真的就可能賺十二萬美元啊!算完這筆賬,賈勇自己也嚇了一跳。
賈勇也算了一下華藝國貿公司在這一單業務上的收益。如果貨款安全回收,華藝國貿公司的淨利潤是四千五百美元。這在華藝國貿公司的業務中,已經算是一筆好業務了,可是跟北明公司的收益比起來,那真是天壤之別啊!
怪不得那麼多外貿公司都要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怪不得季總要搞跨國綜合商社呢!
可轉念一想,也不對啊。錢是有的賺,可外貿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卻沒有賺錢的。駐外外貿員但凡發現賺錢的業務,轉身就離開海外分公司自己單干了。外貿員不詐海外分公司一筆錢就不錯了,就算是有良心的外貿員了。
賈勇是跟著陳先生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要是沒有在北明公司的工作經歷,他是不可能了解到在巴西做生意的收益情況的。賈勇琢磨,這個情況,該不該跟師父陳淑娜匯報呢?
要是在以前,賈勇肯定會歡天喜地地把自己發現的這個商業秘密毫無保留地告訴季總和師父陳淑娜,證明她們一直在推動的跨國綜合商社的商業方案是可行的。
跟陳先生相處了一段時間後,賈勇學會了前思後想。這要是跟季總和師父陳淑娜匯報了,她們還會滿足于一單四千五百美元的利潤嗎?她們會不會就奔著那十二萬美元去想了?
別說把更多的利潤分配給華藝國貿公司了,就是按照《合作經營協議》的約定,拿回來十二萬美元的一半,賈勇都覺得不可能。
陳先生完全有可能讓北明公司發生一筆大額營業外支出,把可分配利潤降到很低,比方說,九千美元。然後分配一半給巴西分公司,給賈勇和段雲峰做運營資金。
師父陳淑娜倒還好說,她干了這麼多年的外貿業務,什麼都見過了。懂得大利莫貪的道理。在產業鏈上,自己能賺多少錢就賺多少錢,別看著別人賺錢眼饞。
季總沒做過外貿業務,她對跨國綜合商社寄予那麼高的希望,她是不會心甘情願讓陳先生借華藝國貿公司的錢,賺那麼多錢的。
如果跟陳先生談判不成,季總肯定會說,咱們自己干啊。咱們有錢、有人,人家陳先生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那個時候,擔子就壓給賈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