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在俄羅斯的經營以失敗告終,這一消息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敲在了季總的心上,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沖擊。
在是否繼續推進跨國綜合商社建設的問題上,季總陷入了長時間的猶豫之中,她心中充滿了迷茫和不安,不知道跨國綜合商社這條路該怎麼走下去。
就在季總猶豫不決的時候,賈勇在華藝國貿公司里提出了軟工廠的概念。這個概念由不是外貿科班出身的賈勇提出來,讓季總有些吃驚。
當賈勇將這個想法在季總組織的大學生外貿員們參加的業務討論會上提出來後,現場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其他參與討論的大學生外貿員們都沉默了,他們既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說起理論基礎,外貿專業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外貿員們比賈勇都要強,但是工作以後,他們參與的業務實踐少,視野不開闊,拿不出像樣的業務方案。他們都已經感受到了在業務能力和思想方法上和賈勇的差距。
在賈勇提出的軟工廠概念里,他將工貿一體化中的工廠管理進行了深度剖析,並提煉出了兩個關鍵要素︰產品設計和成本控制。對于一個工廠而言,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賈勇認為,在外貿公司工貿一體化轉型過程中,外貿公司投資建設的工廠,它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其他非固定資產投資,完全可以通過外包的方式來解決。
理念一變化,外貿公司沒有固定資產的短板變成了長板。外貿公司可以擺脫對單一外貿工廠的依賴,靈活配置各種產能,同時也降低了自身的資金壓力。
賈勇在福建走訪的那家做骨灰瓷的陶瓷廠,就是集中精力做產品研發,把生產環節全部外包。他們把陶瓷工廠做成了陶瓷實驗室,產品從藝術瓷,到日用瓷,將來還要發展工業用瓷。
走工貿一體化模式對于華藝國貿公司來說,最大的阻礙無疑就是缺少投資資本金的問題。搞廣西鉛鋅礦項目的時候,華藝國貿公司東挪西借,已經把家底兒掏得差不多了。
在廣西鉛鋅礦項目之外,再上馬新的工貿一體化項目,對于家底不厚的華藝國貿公司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
賈勇建議以軟工廠的輕資本投入方式實現工貿一體化,為華藝國貿公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思路。
華藝國貿公司的母公司華藝集團公司,曾經是行業管理公司,與季總一同進入公司的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畢業于工藝美術學院。
這些人具備很強的工藝設計能力,但遺憾的是,公司一直未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賈勇他們這批大學生外貿員入職的時候,這部分老員工大部分都處于停薪留職的狀態。
當季總听到賈勇提出的軟工廠概念時,一直想為這些老同事找到一條出路的季總,內心深處涌起一陣激動。她開始思考是不是將那些停薪留職的同事們重新召回公司,充分發揮他們的設計才能,從而提升公司的產品設計能力。
然而,當季總去咨詢公司幾個部門經理意見時,他們認為,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但沒有人嘗試過。他們紛紛勸告季總不要當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面對部門經理們的謹慎態度,季總的熱情逐漸被澆滅。她開始重新審視賈勇的軟工廠方案,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挑戰。
盡管季總仍然對軟工廠的概念抱有一定的興趣,但在缺乏足夠支持的情況下,她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個項目建議。華藝國貿公司最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賈勇的軟工廠建議雖然新穎獨特,但並沒有改變公司發展海外公司的既定決策。最終,他還是被委派到巴西分公司工作。
抵達巴西後,賈勇與陳先生深入討論過葉先生的業務模式。陳先生認為這種模式並不適用于他這樣沒有工廠工作背景的人。
葉先生的成功並非偶然,他出身于陶瓷廠工人,在流水線上的各個工序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葉太太結婚後,他不僅繼承了陶瓷廠,更將自己在生產一線的經驗融入到企業管理中。
即使成為了老板,葉先生仍然堅持深入生產一線,與工人們一同勞作,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為他管理企業帶來了獨特的優勢。
來巴西後,葉先生選擇陶瓷貿易作為自己的事業方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對陶瓷生產環節了如指掌。憑借著多年的經驗積累,他能夠精確地計算出產品的成本,從而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賈勇認為,葉先生所做的其實就是一種“軟工廠”模式。他並非傳統意義上擁有實體工廠的制造商,而是通過對成本的嚴格控制來實現類似工廠的生產效益。這種創新的經營方式,不僅降低了運營風險,還提高了企業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隨著葉先生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他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比如在工廠定制自己設計的陶瓷產品。這樣一來,他的企業將更加貼近賈勇所設想的“軟工廠”理念,實現從成本控制到產品創新的全方位升級。
在賈勇思考軟工廠概念時,他還沒有意識到商標權這個重要問題,也沒有意識到陳先生的品牌運營和自己設想的軟工廠的相關性。
賈勇單純地認為陳先生搶注工廠商標這種行為有些不夠光明磊落,不夠君子。然而,當陳先生毫無保留地向他詳細闡述北明節能燈品牌的運營理念後,賈勇才開始逐漸明白陳先生的良苦用心。
華藝國貿公司作為中間商,在外貿領域中遭遇了許多棘手的問題,與陳先生運籌經營北明節能燈公司時所面臨的問題竟然是一樣的。
初到巴西的賈勇,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終于來到了巴西,來到了國外,離終端用戶更近了一步,外貿公司作為中間商的種種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然而,現實卻給他上了一課,北明公司背後依然有外貿工廠虎視眈眈地盯著,隨時準備下山摘桃子,搶奪北明公司打拼下的市場。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賈勇受公司委派和陳先生合作經營的北明節能燈公司就是一個空架子。北明公司里除了賈勇從華藝國貿公司帶過來的那兩個貨櫃節能燈,以及陳先生手中掌握的一部分運營資金之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北明公司還是一個剛起步的中間商。
賈勇在與陳先生的交流中,逐漸領悟到了陳先生品牌運營理念,開始將其與自己對軟工廠的構想聯系起來。這樣想來,他對陳先生搶注商標的做法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