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21章 清查佛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21章 清查佛門

    在朱由校與滿朝文武那滿含期盼的目光注視下,江寧直直地站在奉天殿中,沉默了許久。

    此刻,江寧的大腦飛速運轉,思索著生錢的門道。

    與此同時,他心里對畢自肅暗罵道︰“不愧是郭老摳調教出來的人,也太較真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江寧的額頭上漸漸冒出一層汗珠。

    生財之道哪有那麼容易想出來,又豈能隨口就來。

    可如今他是被趕鴨子上架,今日要是拿不出一條生財之路,估計都沒法脫身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江寧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之前與便宜師傅神虛子探討的佛道之爭,頓時有了主意。

    隨後,他開口說道︰“啟稟陛下,據臣所知,如今大明境內寺廟林立,僧侶眾多,但其中真正潛心修行的僧人卻為數不多,大多都是些假大師、花和尚。

    他們打著出家人的旗號聚斂財富、兼並土地,為非作歹。

    坐擁大量財富卻不事生產,一味地讓信徒捐獻。

    再加上僧侶享有不納稅的特權,更是助長了他們肆無忌憚、橫行不法的氣焰。

    據錦衣衛密報,不少寺廟中的僧人以各種理由欺騙愚弄百姓,假借佛祖之名沽名釣譽。

    更有甚者,不少寺廟暗藏春色,藏污納垢。

    民間早有傳聞,什麼‘禪房鴛鴦床,經書扔一旁,香肩白玉腿,大師肩上扛,左手姑娘右手經,不負如來不負卿’。

    由此可見,此種亂象已然嚴重影響我大明治下的風氣。

    所以,臣建議對這種亂象予以嚴厲打擊,以正風氣。

    當然,打擊對象不光是這些佛門僧人,道觀、尼姑庵同樣要一並整治。”

    隨著江寧話音落地,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校和滿朝文武算是听明白了,敢情江寧說了這麼多,核心就是倆字——“整治”,不過眾人第一反應聯想到的卻是歷史上的“滅佛”。

    畢竟歷史上本就有“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僧人不事生產卻擁有免稅特權,依靠信徒捐獻積累了海量財富,一度富可敵國,給國家和百姓都帶來了沉重負擔與危害。

    其中,北周武帝滅佛運動尤為典型,通過嚴格管理僧人數量,讓絕大多數僧人還俗,朝廷因此獲得大量財富,為北周消滅北齊奠定了堅實基礎,僧人之富有可見一斑。

    眾人正愣神間,江寧轉頭看向禮部尚書顧秉謙,開口問道︰“顧大人,不知禮部僧祿司如今登記在冊、持有度牒的僧人有多少?”

    顧秉謙听到江寧點名,思索片刻後,趕忙回答︰“禮部僧祿司登記造冊、持有度牒的僧人大概有八十萬人左右。

    但實際情況恐怕遠不止此數,因為許多偏遠地區的寺廟和沙彌並未登記造冊,也沒有僧祿司下發的度牒。”

    江寧點點頭,再次向朱由校奏道︰“啟稟陛下,我大明開國之初,太祖對僧侶的評價乃是‘國家懶蟲,民間蛀蟲,色中惡鬼,財上羅剎’,由此可見僧人對百姓的危害之深。

    臣懇請陛下下旨,清查大明境內所有寺廟以及僧尼,並對其進行嚴格限定,規定其人數。

    對于那些未持有度牒的假大師、花和尚,一律嚴懲不貸,以正風氣。”

    朱由校聞言,站起身來點了點頭,說道︰“忠義侯所言有理。

    僧人不事生產,卻依靠信徒捐獻,還享有免稅特權,借此聚斂大量田產和財富,致使百姓生活困苦。

    所以,朕決意滅佛。”

    隨著朱由校話音落下,在場眾人皆是一愣,江寧也愣住了,心里直呼︰“臥槽,我什麼時候說滅佛了,我說的是整治啊!”

    隨後,朱由校開始點名︰“顧秉謙,此次由你禮部牽頭,廠衛協助,清查大明境內所有僧廟道觀。

    對于那些胡作非為、藏污納垢的僧人,一律收回度牒,查抄寺廟,交由廠衛嚴辦。

    將持有度牒的僧人數量控制在五萬以內,此為定數,今後不得增加。

    多余出來的僧侶,仔細篩查之後,若有不法行為,交由廠衛嚴辦,其余的勒令還俗。

    同時,對道觀廟宇下轄的田產財物全部清查,除保證各道觀自給自足之外,其余全部充公。”

    顧秉謙、江寧、老魏聞言,趕忙領旨。

    最後,江寧再次開口補充道︰“啟稟陛下,對于道觀廟宇的香火錢,朝廷也需進行管理,抽取五成,就當作是向朝廷繳納賦稅了。

    至于剩下的五成用途,必須賬目公開,由朝廷統一監督管理,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由校點頭道︰“忠義侯言之有理,就照你的意思辦。”

    朝堂上的官員們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此提議全票通過。

    對于這樣的結果,江寧並不意外。

    畢竟大明國教是道教,當年成祖永樂都自稱真武大帝轉世。

    大明朝堂之上,官員們大多信奉道教,對佛教的態度不冷不熱。

    因此,江寧的提議,眾人自然能夠接受,畢竟“和尚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嘛。

    對于清查道觀,大家心里都明白,無非是走個過場。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其教義宗旨使得它發展一直不溫不火,處于尷尬境地。

    但好在道士們大多身懷技藝,不依賴信徒捐獻,基本能自食其力。

    就拿江寧家中那位112歲高齡的老神仙來說,他可是陛下親自冊封的大真人,還有個當朝侯爵的徒弟。

    可即便如此,一大把年紀了還得出來賺錢養家,如今更是肩負著為皇後娘娘調理身體的重任,時常入宮診脈,完全是自力更生。

    由此可見,忠義侯府的門風有多嚴,江寧的家教有多變態。

    有這樣一個標桿人物在,誰又會去為難那些一心修仙的道士呢?

    再者,道教雖說發展不溫不火,但千萬別把他們逼急了,一旦逼急了,他們可是真敢造反。

    萬一惹毛了,道士跑到大街上隨便拉個人,說這人有帝王之相,那可就麻煩大了。

    畢竟東漢末年張角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掀起了多大的風浪,朝堂上的眾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最後,朱由校宣布散朝,一眾官員紛紛朝著宮門外走去。

    江寧此時心情有些郁悶,暗自思忖自己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

    要知道,剛才朱由校喊出的可是“滅佛”口號,雖說還保留了五萬額度的度牒,但這對大明境內的佛教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也不知道佛祖要是知道了,會不會怪罪自己。

    不過江寧轉念一想,自己是道家弟子,有三清祖師保佑,佛祖就算想找麻煩,也找不到自己頭上。

    這時,顧秉謙和畢自肅笑著快步走到江寧身旁。

    顧秉謙滿臉笑容地說︰“侯爺手段果然了得!

    如此一來,既能為朝廷聚集大量財富,又能鏟除民間毒瘤,還能整頓佛門內部,當真是功德無量啊!”

    江寧尷尬地笑了笑。

    就在此時,老魏也湊了過來,幾人笑著相互打了招呼。

    老魏上前一把拉住顧秉謙的袖子,笑眯眯地說︰“顧大人呀,咱家也沒別的要求,西山煤礦最近缺人手,那些和尚一個個吃得膀大腰圓、腦滿腸肥,等清查完後,給咱家西山煤礦送一批過去。”

    顧秉謙趕忙笑著回應︰“魏公公放心,下官知道該怎麼做。”

    這時,畢自肅也趕忙說道︰“顧大人,清查寺廟、核定僧侶人數的事,您來負責。

    對于那些不守清規戒律、沒有度牒的花和尚,就交給侯爺和魏公公處置。

    查抄寺廟財務田產的差事,就由我們戶部來辦。

    大家分工明確,想必用不了多久,國庫又能增加一大筆收入了。”

    老魏聳聳肩,滿不在乎地說︰“咱家無所謂,只要給咱家西山煤礦送夠人,咋都行。”

    江寧也聳了聳肩,表示無所謂,畢竟自己只負責出謀劃策。

    幾人一邊走一邊聊,顧秉謙猛地一拍腦袋,忽然嘿嘿一笑,說︰“侯爺、魏公公,下官突然想到一個辦法。

    如今大明持有度牒和未持有度牒的僧侶、尼姑加起來,估計少說也有上百萬人,但陛下欽定度牒五萬,且此為定數,不得增加。

    那麼,這五萬度牒的名額,朝廷自然不能隨意發放。

    對于那些在民間聲望頗高的僧人,查證後若確實沒問題,再給他們下發度牒。

    不過,真正符合條件的高僧畢竟有限,所以度牒肯定還會剩下不少。

    下官尋思著,到時候可以讓各個寺廟花錢來購買度牒,價高者得。”

    江寧和老魏聞言,都點了點頭,顯然對顧秉謙的提議沒有異議。

    隨後,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江寧開口道︰“那個,顧大人,本侯是道家子弟,為避嫌,清查道觀的事就由禮部和東廠負責吧。

    要是本侯出面,難免有徇私舞弊之嫌。”

    其余幾人聞言,都笑著擺擺手。

    顧秉謙說︰“侯爺不必如此謙虛,咱們公事公辦就行。

    您家中的老神仙,那可是陛下親封的大真人,更是天下道門的楷模,都這把年紀了還自力更生,下官就不信,誰還能挑出理來。”

    江寧聞言,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對師傅太苛刻了。

    但隨即又想,“嚴徒出高師”,自己也是為師傅好,便笑著說︰“顧大人言重了,師傅如今才112歲,正是闖蕩的年紀,能做些事也是應該的。”

    听到江寧這話,在場眾人面面相覷,心說這江侯爺也太狠了,112歲還叫正是闖蕩的年紀,這麼不要臉的話,他也說得出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21章 清查佛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21章 清查佛門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