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祠祭奠典禮儀式結束後,京城百姓對朝廷的討論愈發熱烈,他們對朱由校的崇敬之情也與日俱增。
這其中緣由不難理解,平定西南之亂,大明宗室都戰死了上千人,他們的牌位如今都供奉在大明英烈祠內。
而對于陣亡將士的遺孤,朝廷不僅沒有棄之不顧,朱由校這位大明天子還主動承擔起照顧英烈後代的責任。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孔府的批判聲浪愈發高漲。
就連原本整日混吃等死的大明宗室,此次平定西南都戰死上千人,可身為天下讀書人領袖的孔府,聖人之後竟滿門背棄朝廷,投靠白蓮教。
這一對比,實在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對孔府的謾罵聲此起彼伏。
清流黨的文官們這下徹底坐不住了,他們再次紛紛找到左光斗,希望他能帶頭上書,設法將江寧拉下水。
他們心里打著如意算盤,只要能成功把江寧拉下水,朝廷就不得不為山東戰事兜底,如此一來,孔府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但經楊漣提醒後,左光斗明確表示拒絕。
然而,這些清流黨文官仍不死心。
其中,以兵科給事中周順昌、吏部員外郎周宗建、戶部給事中周起元為首的三人,不停地上書,懇請朝廷派遣江寧前往山東作戰,盡快平定白蓮教之亂。
對于他們的上書,朱由校一概留中不發。
此時左光斗不再帶頭,這三人一合計,決定對江寧來一招道德綁架。
于是,在朝會之上,三人哭得涕淚橫流,大訴山東百姓的疾苦。
不知情的人,還真以為他們是一心為國、忠貞無私的大忠臣。
朱由校懶得理會這三人,直接宣布退朝。
江寧則與一眾下屬有說有笑地朝宮門外走去。
眼見皇帝對自己不理不睬,這三人干脆帶著幾十名清流黨官員,堵住了江寧的去路。
看到這麼多官員攔住自己,江寧眉頭微微一皺。
身旁的郭允厚和溫體仁見狀,直接擼起袖子,冷笑著說道“怎麼著?
三位周大人,這是打算和江大人比劃比劃?
不知是文斗還是武斗?
不妨先跟本官二人過過招。”
見江寧的兩位“小弟”親自下場為其助威,周起元面露尷尬之色,拱手說道“郭大人、溫大人,下官並無此意。
只是如今山東白蓮教作亂已久,朝廷雖已調兵遣將,可至今仍未平定叛亂。
如今年關將至,天寒地凍,還望江大人能夠親赴山東,盡快平息戰亂,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我等也是一心為國分憂,還請幾位大人能夠理解。”
周順昌則一臉正色地說道“我等雖與江大人有些誤會,但此番確實是一片赤誠之心,絕無半點私心,還望江大人以山東百姓為重。”
這幾人你一言我一語,配合得倒是“默契”。
江寧听了,頓時覺得好笑,這群家伙打的什麼鬼主意,自己心里再清楚不過。
就在這時,郭允厚冷哼一聲,說道“三位周大人,你們就別在這兒唱高調了。
你們那算盤珠子都快打到老夫臉上了,在老夫面前玩這套,你們還嫩著呢。”
溫體仁也冷哼一聲,說道“既然三位大人如此憂國憂民,不妨向陛下請旨前往山東剿滅叛賊,又何苦揪著江大人不放呢?”
三人听了,臉色頓時漲得通紅,半天說不出話來。
江寧懶得跟他們糾纏,剛要走,周起元趕忙上前,一把抓住江寧的袖子,淚流滿面地說道“江大人,難道您就忍心看著山東百姓受苦嗎?”
江寧眉頭緊皺,冷冷說道“周大人,朝廷該派的兵派了,該調的將也調了,就連信王殿下都親赴山東,英國公也率領兵馬趕赴山東,想必用不了多久,山東戰事便能平息,你們幾位著什麼急呢?”
說著,一甩袖子,繼續往宮門之外走。
看著江寧遠去的背影,周起元突然放聲大哭。
江寧愣在原地,轉頭看著嚎啕大哭的周起元,心中暗自嘀咕這王八蛋,該不會是想踫瓷自己吧?
這麼多人看著呢,自己可沒動他呀!
只听周起元哀嚎道“原本以為江大人憂國憂民,不曾想也是道貌岸然之輩,眼睜睜看著山東百姓陷入戰亂之苦,卻無動于衷,百姓何辜?
蒼生何辜啊!”
說著說著,其他兩人也跟著哭了起來。
這哭聲頓時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圍觀。
眼見這三個家伙把事情鬧大,江寧眉頭緊緊皺起,一把拉過身旁的溫體仁,開口問道“老溫,這三個家伙什麼來路?”
溫體仁雙眼上翻,開始在腦海中查閱關于這三人的資料。
片刻之後,他一臉平靜地說道“江大人,這三人原本都是東林黨的骨干,本身並無大問題。
自從東林書院被夷為平地後,這三人便成了清流黨的骨干,地位僅在左光斗之下。”
江寧听了,點了點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既然這三個家伙本身沒什麼原則性問題,自己也不能不教而誅。
隨即,他眼珠子一轉,嘿嘿一笑,說道“三位周大人,你們也別在這兒嚎了。
只要你們能說動陛下下旨,本官就親赴山東,不然本官也實在無能為力。”
听到江寧這話,三人頓時像被掐住脖子一般。
讓皇帝下旨,他們何嘗不想,可問題是皇帝根本不搭理他們。
想到這兒,三人哽咽著朝宮門外走去,一邊走,一邊哭,還一邊念叨著……
眼見江寧沒有中他們的圈套,周起元站在宮門之外,擦干眼淚,滿臉鐵青地盯著江寧離去的背影。
這時,一旁的周順昌開口道“怎麼辦?
江寧這王八蛋不上當!”
就在此時,周宗建冷笑一聲,說道“那就發動京城的百姓,借民心把江寧逼去山東。
我就不信他江寧能不顧這臉面。”
听到周宗建的話,周起元與周順昌心中暗自感慨,別人不好說,江寧還真有可能拉得下這臉。
但事已至此,他們也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隨後,三人領著一眾清流黨官員返回各自衙門。
誰知就在幾天後,京城百姓中流傳出一則謠言,說朝廷之所以遲遲未能平息山東白蓮教叛亂,是因為中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江寧沒有去統兵作戰,要是江寧前去,定能迅速平定叛亂。
這消息越傳越廣,不少百姓也跟著議論紛紛。
江寧得知消息後,滿臉不在意,依舊該吃吃、該喝喝,凡事不往心里去。
可江寧的手下們卻坐不住了,就連魏忠賢也主動站出來,表示願意為江寧去一趟山東,但被江寧攔下。
原因很簡單,老魏壓根就不是打仗的料,況且朱由檢已經去了,老魏要是再跟著去,山東局勢說不定會亂成一鍋粥。
比起這些文官的折騰,江寧更關注大明皇家煤行的發展狀況。
這一日,江寧來到城外的西山煤礦,整個人瞬間愣住了。
只見好幾千囚犯正頂著風雪勞作,干得渾身直冒熱氣,忙著采挖煤炭。
旁邊是新修建的房屋,還有幾座磚窯,都有官兵看守。
江寧帶著李若璉徑直走上前,亮出腰牌後進入礦場,開始仔細查看。
剛看沒多久,忽然听到有人隔著老遠喊道“江大人,真巧啊,您也在這兒!”
江寧听到聲音微微一怔,心說怎麼是老魏?
轉頭望去,只見魏忠賢領著一個身穿太監服飾的胖子,快步朝自己走來。
江寧也趕忙笑著回應“魏公公,還真是巧,沒想到您也在。”
魏忠賢笑著說“陛下開辦大明皇家煤行,造福天下百姓,這可是件大好事。
咱家主動請纓,為陛下分憂。
如今這煤場歸咱家管。”
江寧听後,心中暗自為老魏點贊。
看著魏忠賢身旁的小胖子,江寧覺得有些眼熟,疑惑地問道“魏公公,這位是?”
魏忠賢笑著說“小胖子,還不快見過江大人和李大人!”
只見那小胖子趕忙上前,恭敬行禮“奴婢小胖子見過江大人、李大人。”
江寧點了點頭。
這時,魏忠賢笑著介紹道“這是咱家的二徒弟,原是山西太原府的通判,因貪污受賄被抓。
後來他主動戴罪立功,本來是要判斬首的。
咱家看這小胖子挺機靈,本打算留在東廠做事,結果發現他已經自宮了,最後咱家就安排他入宮當差,他干得還不錯。
這不,陛下把大明皇家煤行這差事交給咱家,咱家手頭事兒多,就讓小胖子來當管事太監。”
江寧听完,點了點頭。
魏忠賢對一旁的小胖子說“小胖啊,還不趕緊帶著咱家和江大人四處轉轉?”
小胖子趕忙領命,帶著江寧等人四處參觀。
江寧指著幾座磚窯問道“這幾口磚窯是做什麼用的?”
小胖子趕忙回答“回江大人的話,由于礦場需要建造囚犯住所,還有堆放煤炭等原料的倉庫,奴婢便下令建了這幾口磚窯用來燒磚建房。
如今建房不用燒磚了,就用它們來烘干蜂窩煤。
畢竟天寒地凍的,要是自然晾干,十天半個月都干不了。”
江寧聞言,不禁點頭,心說這小胖子還真是個人才。
不多時,眾人來到打造火爐煙筒的地方,只見幾十名工匠正手持鐵錘制作火爐煙筒。
隨後,江寧又開口問道“那現在每日能產多少煤炭,又能制作多少塊蜂窩煤?”
小胖子滿臉笑意地回答“回江大人的話,如今整個礦場共有囚犯3500人,奴婢安排3000人挖礦,剩下500人負責打水和泥制作蜂窩煤。
現在每天能產出煤炭10萬斤左右,因為天氣太冷,開采本就不易,等年後天氣轉暖,產量還能提高。
每日制作蜂窩煤大概有十萬塊。”
江寧听完,忍不住點頭,這產量在古代全靠人力的情況下,確實相當不錯,畢竟沒法和後世有大型機械開采相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就在這時,江寧忍不住問道“哪來這麼多囚犯?
3000多人,該不會有無辜百姓吧?”
魏忠賢滿臉笑意地說“江大人,怎麼會呢,咱家可不會坑害百姓。
這3000多人都是咱家親自挑選的,為此可是把錦衣衛詔獄、順天府大牢、刑部大牢的囚犯挑了個遍。
這些人原本都是貪官污吏的家屬,本來都要處死的。
後來咱家琢磨著,殺了他們雖然解氣,但不能贖罪,就把他們拉來挖煤贖罪。”
江寧听完,忍不住直呼“我靠,老魏真是個人才!”
隨後到了中午吃飯時間,老魏熱情地拉著江寧就在煤礦上用餐。
江寧原本想拒絕,可實在拗不過老魏的盛情。
不多時,老魏端著兩碗熱氣騰騰的水煮菜,又拿了一大盤面餅過來。
江寧見狀,忍不住打趣道“魏公公,這些囚犯該不會也吃這樣的飯菜吧?”
老魏冷笑一聲,說道“怎麼可能?
他們吃的是黑窩頭就水煮菜,菜里沒有一滴油。
不過江大人放心,咱家做事還是有分寸的。
黑窩頭管夠,水煮菜雖說沒油,但加了鹽,好歹能讓他們有力氣干活。”
江寧听完,笑著說“魏公公,您還真是菩薩心腸。”
老魏嘿嘿一笑,說道“嗨,誰讓咱家心軟呢?
要不是看這些人還有點用處,早就拉出去砍了。”
江寧听完,不禁連連咳嗽,心想著好家伙,老魏這簡直是打造出了一個大明版的“黑煤窯”啊。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