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那楊戩見宋家大娘抱了個嬰孩,一路爹心娘肉,後面跟了烏泱泱一幫的丫鬟婆子喜形于色,前後的支應。便趕緊望身邊的內侍道︰
“都別他媽愣著了,有什麼掏什麼吧!宋邸這是弄瓦之喜啊!”
說罷,便不由分說的將那內侍湊來的細軟弄了一個堆,用袍襟兜了托上,對正在頭懵的宋正平道︰
“老頭!趕緊的,拿酒出來也。你這老官今日定是賴不得去!”
那宋正平還沒緩過來勁,且不敢收楊戩的細軟。卻在愣神卻又見家人紛紛過來討喜。便一把揪住了身邊站著唾沫翻黃歷的宋易急急的問︰
“宋粲何時有得女兒?”
宋易听了主家這話,且是瞪大了眼楮看著宋正平,那眼神好是一個驚詫。那意思就是, !你這貨!真真的一個提了秋褲就不打算認賬的主啊!
然,見宋正平神色倒不像是裝來,也心下無奈,只得近身小聲回道︰
“家主許是忘了,這半月前便有書信過來,言少主于汝州荒野撿了棄嬰,便認了養女,還請您給起名呢。”
听了宋易的話,宋正平這才恍然大悟,心道,招啊,怎的將這事給忘了?便蹙了額口中喃喃︰
“確有此事。”
聞听兩人對話中,有“棄嬰”之言,身後的楊戩便一把揪了身邊內侍道︰
“此乃大德也,且是含糊不得,速去家里備了大禮過來,分些福報去也!”
宋正平听了大驚!伸手拉了那楊戩,口中急道︰
“誒!怎的讓門公破費!”
那楊戩且是不听他的,甩手便是一句︰
“你這老官,小氣得很!”
抱怨罷,便是踢了手下,道︰
“搶了他去者!”
于是乎,且是一個苦攔不住。
說這宦官巴結起人來便是招架不住。
想那童貫送禮,那宋正平心下真真的不想理他,卻見是些個古籍、醫書、民年收得經方、罕見的藥材,亦是真心的不想收,卻也是只顧的自家打手,且是不忍退了去。
這楊戩亦然。這送禮之事倒不說是我送與你,且是分了你的福澤佔了你的便宜去。你若不收,便是吩咐了手下“搶了”了事。
這話說出來,如果你再拒絕便是你冷酷你無情你無理取鬧。別再說話了,再說我就用小拳拳打你胸口!
正在此時,便見那校尉領了龜厭並張呈、陸寅入近前。
龜厭倒是個不含糊,見了宋正平二話不說,便是撩袍曲膝,跪下來 的磕頭。張呈、陸寅亦是後面跟了一通的跪拜。
這一下子真真的把宋正平給弄懵了。懵懂的看著三人與他磕頭,卻一個都不認識。便拿眼看了校尉,一個笑臉僵在了臉上,心道︰這誰呀?你朋友?這麼客氣的嗎?
校尉趕緊躬身,回稟了這三人的來由。還未言語,卻听得身後正在罵他手下的楊戩驚呼一聲︰
“媽耶!今兒,可算見到活神仙了……”
一聲喊罷,便是原地正冠整衣,拱手觸額,口中顫聲道︰
“咱家見過妙先生。”
說罷,嘴里還不忘數落那宋正平道︰
“你這老官饒是憊懶,卻不說請的如此佳客。早與咱說,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也。”
說罷,也不管那宋正平,上前躬了身,攙扶了那龜厭起身,倒是一番的撢土擦鞋的忙活了。
此乃話中有話也,一來,抬高這宋正平的身份,進行語言賄賂。
二來便是幫了宋正平解了尷尬。
說這龜厭身份尊貴?卻也尊貴。
且不說那茅山幾代乘虛為這逆天改命的開封城操勞,便是他師父華陽先生——劉混康,亦為三代皇帝所敬重。
神宗贊其“有行節”。哲宗賜號“洞元通妙法師”,令廢後孟氏歸于華陽先生門下教導,賜,住持東京汴梁上清儲祥宮。
紹聖四年,又敕江寧府,即所居潛神庵為元符觀,別敕江寧府句容縣三茅山經 宗壇。
待到這趙佶即位後,且是更為信重。
那是數召至京,並贊曰︰“爾沖和養氣,得其妙道,學術精深,博通奧旨。救危難以積善,觀德業以養高。小大之事,常所訪問,盡規極慮,頗勤忠恪。濟人利物,功莫大焉。”
饒是一個書信往來更是不斷。所下詔書,于崇寧年間凡四十一通,僅大觀一年余中,就多達三十一通之多。
崇寧二年,劉混康告歸。帝,親手手琢玉印賜之,並賜號“葆真觀妙先生”;徽宗又親書手抄《度人經》《清淨經》和《六甲神符經》送之;所贈之物,不可勝計。
崇寧五年七月,又加號為“葆真觀妙沖和先生”,加封三茅君。且以師禮待之。
這龜厭乃劉混康嫡傳弟子,平時出入常帶于身邊,每每以兒徒示人。
于是乎,這皇帝便是愛屋及烏,便喚了他作師兄,以此示親。這“紫衣師名,見聖不拜”的皇權特許,那龜厭亦有之,倒是一個妥妥的御品道官也。
且這龜厭也有“元符萬寧宮葆真觀先生”銀牌。這銀牌督造之時楊戩也是在場的,饒是知曉其中厲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又說來,別看這楊戩抱怨宋正平,也是通過言語不恭來示于眾人,以比可表兩人關系不一般也。後人只言宋正平與這楊戩嬉笑怒罵于宋邸門前也。
那楊戩雖是一個嬉笑怒罵,但是,這下手卻也著實的不含糊。
說罷踢了隨從罵了內侍,撒了大錢,一通的緊招呼慢張羅。
一時間,汴京城大小酒樓飯菜酒肉,且是紛紛贏車擔擔往來于宋邸前後。
不消半個時辰,便將這“宋邸弄瓦之喜”的消息遍散于京城。
如此作來便是看中了宋家幾代人攢就的這功德人脈也。
而今見得龜厭來此且行那小輩叩拜之禮,便又是一個心下大驚!
心道︰宋家到底是個怎麼歌家底!這道士可是能隨時見駕朝天,且見聖不拜!面聖之事,與他也就是個唱諾作揖,卻無一個跪字在里面。別說讓他跪拜,皇上見了也得躬身拱手,叫一個聲師兄與他!
眼前所見,這三山輔皇圖的大宗茅山卻與這宋家似乎淵源不淺,此事卻是這楊戩不曾料到,且是被這突如其來給著實的嚇了一跳。心下一時也是拿捏不準,卻也著實不敢怠慢了。
放下這邊熱鬧不提。
說那宋粲與奉華宮禪定也不知過了幾多時辰。卻聞茶香入鼻,久久不肯散去。
聞此茶,雖不如那八風不動禪房的一葉產茶讓人頓破玲瓏旋機,卻也是綿遠悠長,沁人脾肺。
宋粲陶醉于禪寂、茶香之余,卻心下猛醒。
暗自驚道︰此乃皇宮內院也!面聖也!怎的這會兒睡去?
想罷心下一驚,便趕緊睜眼擦嘴。
恍惚間,卻見對坐一人。
睡眼朦朧中,見那人身著青色道袍,外面拿了素白的蟬衣罩了,頭頂一個軟紗的襆頭攏了發髻。抬眼看,又見那人面似冠玉,有胡無須。目中祥和,卻獨有一番傲骨在內。眉間溫文,卻有鋒芒隱于其中。
此時手中托了一盞,盤腿坐在蒲團之上品香咂珀。
見那宋粲醒了,那人便舉了茶盞示意。隨口道了句︰
“睡的可好?”
那宋粲雖未朝天見駕,卻也有幾度行儀仗之時遙望。
今日面聖,卻不曾想到是如此的一個見面。
且嚇的連話都不敢說出口,慌忙跪伏在地不敢再看他來。
官家見了送餐如此,便嘆了口氣道︰
“適才甚好。”
宋粲這才緩過勁來,俯首輕聲顫道︰
“臣,死罪。”
官家听了卻不為然,將手推了茶幾上的盞向那宋粲,道︰
“你便是宋粲?”
宋粲見了皇帝手推茶盞,便將那頭埋的更深了去,俯首道︰
“臣,萬死。”
皇帝听了,便又輕嘆一聲道︰
“听吳王叔所言,你這制使作的不賴,卻不似個有膽識的。”
此時宋粲心亂如麻,如此君前應對卻不是父親所說那般,心中早就將那父親所教的禮儀應對忘了一個干淨。
听得皇帝制使稱他,便便起那天青貢來。趕緊尋了那呈有“天青三足洗”的托盤,戰戰兢兢的舉過頭頂。
官家見了,便輕聲問了句︰
“此便是天青?”
說罷,便信手拈來,拿在手上看了。見那天青三足洗自明黃的蜀錦中脫出。
天青釉色見了光,便是“一抹純青如碧落,凝脂半點不染塵”。
那眼,便再也離不得那物也!
往日瓷貢碎紋細小,總是不得完美,卻也有著“暇雲遮月,遠水生涼”之感,總是讓人多想了些。
如今看著無紋三足洗,卻如那天人合一。
剎那使人禪寂如定般的心無凡塵雜念,只能呆呆著望了而心無垢也。
官家將那天青三足洗用手捧了,細細的摩擦,溫潤入手,閉目思之,饒是一個紛雜全消。
那宋粲此時得以再見這天青三足洗,一時間往事紛紛入懷。
郎中、濟塵之面環盈心海久久不去,便是那平時看不上眼的胖大狼 的濟嚴。此時想來亦是眼順的很。
听風過耳,撩撥那檐下風鈴叮咚。這心下卻又回去那草堂廊下、崗上八風不動禪房。心下念道︰
“山一程,水一程,心向汝河那畔行,故園無此聲……”
心內酸楚,便拿了茶幾上的杯盞,茶溫尚存,細細品之,且如那一葉禪茶。雖苦澀卻又有流風回雪之爽朗,倒是絲絲的回甘,縈繞了舌尖唇齒,讓人不舍其中之味。
那皇帝亦是閉目良久,口中嘆了口氣喃喃︰
“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此乃絕聖棄智鄢?”
宋粲听聞手捧茶盞心下沉沉,且無心回道︰
“此乃常理。”
此話本是濟塵禪師之言,如今宋粲且以此作無心之答。
此言一出倒是讓那官家一愣。然卻讓宋粲猛醒,心下一驚,心道︰怎的回事,此時面聖也!君前失儀,罪莫大焉!想罷便覺失態。
心中一慌,趕緊的將茶杯放在茶幾上,偏偏又有些茶水灑在身上,又是擦卻又是想跪一時間狼狽不堪。那官家見他如此,笑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倒是個有意思的人。”
說罷,將那天青三足洗托在手上舉起,旁邊閃過一老黃門雙手接了。便要重新裝在那明黃蜀錦的囊中,卻听得那官家加了一聲︰
“慢來。”
且慌得那老黃門听了趕緊停下,眼神媚笑的望著皇帝等其示下。
見那官家思忖道︰
“倒是金玉之物髒了這清雅。”
老黃門听得官家此言,倒是猜不到這官家的心思。只得捧著那天青筆洗,媚笑了看了君王不知一個進退。
見官家起身來摳牙踱步,想也是一時難住了他。且走到將身子團的如同鵪鶉一般的宋粲身邊,用腳踢了他道︰
“汝做何想?”
宋粲見問,心內卻是想起初進那濟塵禪師的八風不動禪房內所見。
見,佛像置于頑石青苔之上,其雅致甚于法相,觀之頓覺心平氣和。
且抖了膽子起身,顫顫巍巍地取了老黃門手里托盤上的天青三足洗。舉步,小心的踏了院中的白沙,直直走向那院內楓、松之下黑石之前。
那黃門見得宋粲行徑,且要出聲。然卻被那官家一個眼神攔下。
宋粲到得黑石之前,見石下青苔郁郁蔥蔥,將那天青三足洗放下,伸手將那餅青苔連根摳起,小心的放置于黑石之上……
此番的怪異,且讓那黃門有些個驚慌,剛笑了,欲問君王。卻得了官家一句︰
“由他去……”便不做聲,小心了托了呈盤在旁看了。
見宋粲,小心的捧了那天青三足筆洗,緩緩置于那餅青苔之上。天青入得那青苔的絨綠之中,陽光灑下,便是霞霧縈繞周遭,星星點點,灑在那黑石之上。
此景,且是看的那君王心下一震,且不等他贊嘆出口,便又見宋粲四顧了,止目那楓樹。
見楓葉正紅,又上得前去搖了一下樹干。
于是乎,那楓葉紛落,散灑于周遭。青、綠、黑、紅,點綴了那水紋的白沙,恰如“飄葉落潭起漣漪,塵埃洗盡欺凍碧”。
只在剎那,黑石,青苔,天青釉。霜葉,空林,白沙連。
動靜之間饒是一副丹青難寫之意境。那官家見了眼前一亮,心下贊了,倒是何等的意境,竟讓他做出這無雙的禪寂也!
卻又見那宋粲按原先踩踏腳印退回,以手撫平白沙,再以指將那同心圓重新勾畫。
官家見了頓覺兩眼痴痴,便再不肯離那美景片刻。
宋粲勾畫完畢,便跪在皇帝身側。剛想回稟,卻听得官家如自語喃喃︰
“且莫言……”三字出,言之軟糯,卻無帝王之威。卻又道︰
“莫負了這清淨。”
聲之竊竊,卻如在乞。
喜歡天青之道法自然請大家收藏︰()天青之道法自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