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出,朝堂頓時風浪四起。
有識之士,不禁想起了半年前的晉陽雪災一案。
那場雪災表面上是天災,但後來的種種異象與叛亂,早已讓人明白,那是一次權力的試探、一次舊門閥重啟地緣秩序的冒險。
而幕後黑手,正是滎陽鄭氏。
半個月前。
在定遠伯李北玄的斡旋下,那場動亂被迅速平定。
鄭氏雖未被明言指控謀逆。
但其幕後參與者,鄭氏嫡出第十房全家被下獄查辦。
其家中老少、親屬共三百余人,在朝廷剛剛平定晉陽時,就被鄭氏家主主動送到了大理寺。
除此之外,鄭氏嫡支數人亦被詔歸鄉,不許任職。
但朝中,卻始終沒有一次明確的表態。
沒有一次正面斬斷舊門閥與廟堂的聯系。
于是,時人普遍以為,鄭氏雖有過錯,但皇帝終究要顧全大局,這場清算也就到此為止了。
直到現在。
直到直到贏世民突然出手,將這些官員一個個拔除,才讓整個朝堂徹底醒悟——
原來,這不是臨時整頓。
而是秋後算賬。
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不僅僅是鄭氏的直系、姻親。
就連與之有過往來的士人、太學生、甚至是文會中,曾言語相近者,全都嚇得魂飛魄散。
有的人連夜焚書,有的人主動請辭。
甚至還有人,主動跑到御史台自首。
表示自己對鄭氏謀劃早有耳聞,但因身份低微無法上報……
但出乎意料的是,贏世民並沒有趁勢把這些人也一鍋端了。
那些主動請辭的、提前自首的、匆忙焚書銷信的,統統未被追責。
甚至御史台接連呈上數份彈劾言官、請求深查文士結黨的奏疏,贏世民也一概按下不表。
沒有趁火打劫,也沒有擴大戰果。
只是把該拿下的幾十人收監、查辦,隨即便悄然收了刀。
甚至在六月十二日,中書門下還特別下了一道口諭。
稱,近來言事眾繁,宜慎言慎行,以免妄傷士氣。
意思也就是說,別勾八瞎想,跟你們沒關系。
而這話一出,那些還在家里發抖的士人,才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
原來,朝廷這一輪動作,真正的矛頭,始終對準的只有鄭家。
他不是要大開殺戒,更不是要把朝堂變成屠宰場。
只是要鄭家,而已。
而其余人,贏世民並不打算追究。
畢竟朝堂終歸需要人辦事。
就算門閥士族再讓人厭惡,他們培養出來的士人、吏才、基層官僚、編修史官……
依舊是目前武國的運轉骨架。
而士族之間盤根錯節,真要刨根問底,糾纏到底,那不就等于抽掉了半個國家的根基?
更何況,眼下藍田一線剛剛開局。
新政推行、技術興革、制度調整,哪一項不要人手?
哪一項不要朝中協調?
真正懂規章、精事務、有操盤能力的,終歸還是這些被舊士族培養出來的精英分子。
他可以不用他們做主導,但至少還得用他們打雜。
所以,這一次的風暴,來得快,止得也快。
當人們終于意識到,皇帝並不準備擴大事態。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是有意止住風頭後。
整座朝堂,才終于緩緩從惶恐中平靜下來。
那些燒信的、逃回鄉下的、夜夜求簽的,終于開始重新走出家門,開始小心翼翼地恢復往常朝賀、赴宴、進講等日常。
…………
然而另一邊,鄭氏的命運,卻已不可挽回。
六月二十五日。
鄭氏家主鄭懷仁,向贏世民遞上了一封極短的謝恩折。
言稱“鄭氏教訓不嚴,子弟不肖。
蒙聖明不殺之恩,願歸鄉自省,不敢復有他圖。
叩謝天恩。”
沒有辯解,沒有求情。
沒有為子佷脫罪的悲聲哀告,也沒有托人走門路說情。
整封謝恩折,字字低調,行行認命。
就連三閣老看過之後,都忍不住私下里說了一句︰“鄭家……這次是真塌了。”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鄭家的名字,逐漸從中書、門下、吏部、禮部、國子監、鴻臚寺等各類名冊中消失。
原本鄭家最為倚重的兵部、工部、刑部中層骨干,此刻空蕩蕩地懸著職位,一時竟無繼任之人。
就連國子監中,那些素來以鄭門門生自詡的年輕士子,也仿佛一夜之間失了聲,再無人敢提滎陽二字。
而鄭家自己,也極有自知之明。
從鄭懷仁往下,全族閉門不出。
整個滎陽鄭氏,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朝堂、宴席、文會、講學、賞花、登樓、對弈……
這些士族精英們鐘愛的場合,再沒有一個姓鄭的,或者和滎陽鄭氏有關的人出現。
平日里最喜歡收門生、開講堂、做東請客的幾位鄭家老輩,這段時間統統閉門不出。
而鄭家年輕一輩,更是連面都不敢露。
本在國子監念書的幾個鄭家子弟,幾乎在同一天就全數請辭了學籍。
有的稱病返鄉,有的則干脆搬回了滎陽。
而鄭家,本來在京城有五處宅邸,三座講堂,兩個園林。
如今卻通通關門謝客。
整個家族宛如從帝都剝離,只剩下一個空殼子還掛在那兒。
門庭冷落倒活像是個鬼宅。
只有偶爾幾個低著頭出來倒夜香的,采買的下人時不時出現,才會讓人意識到,這宅子里還有人在住。
“駭死我哩……你知不知道,我剛剛看見鄭家那誰了,原來一個大胖子,現在都快瘦成干了。”
李北玄跨過大門,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脯。
而贏麗質聞言,臉上頓時露出幾分嗤笑之色,淡聲道︰“他們活該。”
畢竟鄭家人都不是什麼好餅。
而他們要顛覆的,可是他們贏家的天下。
贏麗質能給他們好臉色就怪了。
而李北玄,對心狠手辣,感情淡薄的鄭家也沒什麼好感。
所以,他也只把這事兒當玩笑話講。
兩人笑了一會兒,李北玄隨口問道︰“是活該沒錯,不過我記得,那個大胖子鄭元哲,是鄭懷仁的嫡親大孫子來著。鄭家人都回滎陽了,他怎麼還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