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土村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就是上帝剩下的一片土地,這里就是一個孤島,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和外界幾乎難以有聯系。
王劍飛查過地方志,根據地方志記載,這個地方之所以有人居住,也是因為古時候戰爭的逃難。
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躲避土匪,從而躲進了深山,躲到了這個和世界隔絕的剩土村。
所以這里一切都是原始的,很難看到現代化的東西,老百姓吃水用的是竹子剖開然後搭起來的水澗引水,聚水用的水缸則是用石頭鑿出來的石缸。
有少量的稻谷,卻沒有現代化的打米機,用的是石臼加米篩,這是非常古老的舂米生產力。
王劍飛幾人在村里轉了轉,感覺大開眼界,而村里的支書叫陳林斌,他已經听老鄉給他匯報,說有幾個領導模樣的人過來,挨家挨戶的給錢。
他不敢大意,立馬親自過來迎接,看到王劍飛幾人,他道︰
“領導!我們剩土村是個落後的地方!但是我們這里的老百姓是很好客,很淳樸的,你們過來給我們老百姓這麼多錢,無論如何也要吃頓飯,要不然我這個村書記也會鄉親們批評招待不周!”
王劍飛道︰
“陳書記,我們這一次過來就是想了解一件事情!想問一問現在這座吊橋你們滿不滿意,對你們的幫助大不大?”
陳林斌道︰
“領導,如果不是這座吊橋,您幾個人也來不到我們村里面!我可以帶你們去看一看天梯!你們看敢不敢走!”
陳林斌領路,三個人饒有興致的去之前進村的老路,從村里走羊腸小道,漸漸的往下,在靠攏懸崖邊上的時候,忽然之間道路就被完全切斷。
再走近,只見一堵差不多十幾丈高的石壁,石壁上是用鋼筋搭起來的腳手架,這麼從上往下看,真就如同是攀岩的架勢,不能往下看,往下看就覺得雙腿發軟,心驚膽戰。
這樣的攀援設施,王劍飛別說是爬下去,他就這麼一想,都覺得天旋地轉,手腳發涼!
這就是天梯!
王劍飛過來之前專門做過功課,他看了央視的那個《天梯之路》的紀錄片,從紀錄片看,王劍飛就覺得這個天梯很夸張。
但是真正到了實地,他再看現場,只能用心驚膽戰,不可思議來形容。
康威年輕,城府最淺,他是城市里長大的娃,何曾見過這麼夸張的場面,他道︰
“我的天,這比蹦極都刺激,這怎麼可能能下去?”
村書記陳林斌不慌不忙的道︰“你們就站在這里,看著我走一走!”
陳林斌說完,一手抓住懸崖邊上的抓手,腳踩天梯,一步步往下走,如履平地,十多丈的天梯他很快就走下去了。
而他再上來的時候速度更快,手腳並用,很快就爬上來,然後一個輕松的跳躍,就跳到了平地上面。
“空手上下不值一提!我們常年累月還要肩挑背負,同樣上下都不算個事兒!”
山里需要的物資,柴米油鹽醬醋茶,另外還有種子化肥,基本的生活物資等等,他們祖祖輩輩都依靠這一座天梯上下。
王劍飛等听陳林斌介紹,無不感嘆莫名,直呼不可思議!
“領導,我知道你們來是搞調查的!肯定是關于吊橋有人貪錢的事情!可能是有人貪錢了,但是這座橋對我們剩頭村來說,真是天降的大喜!
有了吊橋之後,我們再也不用爬天梯進村,另外,路程也縮短了四五里路!吊橋搞通的當天,我們老百姓自發買了鞭炮慶祝!
另外,我們請了十匹騾馬連續給我們運送了七天的物資!我們就怕這吊橋今天上了,明天又沒了!
村里的鄉親們不敢相信我們以後能用騾馬馱東西哎!我們一個小伙兒甚至還想從外面馱一台拖拉機進來,怎麼馱呢?
先把拖拉機拆了,然後用騾馬馱零件,到了村里面再組裝……”
“鄉親們高興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都用,甚至他們都還想說我們以後能用上電了,因為有了吊橋,我們可以把電桿抬進來嘛……”
陳林斌話匣子一打開便滔滔不絕,他整個人都處在很興奮的狀態,似乎這麼一個小山村在他的腦海里面因為有了一座吊橋,一下便有了無數的可能性!
王劍飛和甦波三個人都被他的情緒感染,康威更是感性的流眼淚。
陳林斌的興奮對他這樣的城里娃來說根本就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一座破吊橋,他們走上去都感覺要崩潰,隨時隨地都能跪地爬不起來,但是這麼一座橋,卻成為了一個村一千多人的幸福之橋,希望之橋甚至是生命之橋。
他們對這座吊橋的憧憬和想象那麼的真實,讓人動容,讓人發自肺腑的感動!
三個人最終還是在陳林斌的勸說下在村里留了飯,哪怕是在村長陳林斌家吃這頓飯,飯菜的味道和感覺都很難適應。
陳家養了羊,吃飯的那個屋子就能嗅到羊羶味,那種感覺城市里的人不能想象。
還有飯菜的味道也一言難盡,山里的人沒有那麼多講究,用的都是最簡單的調料,就只有油和鹽兩樣,飯菜的關鍵要點就是煮熟,至于什麼火候什麼的,完全就不考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衛生條件在村里絕對是最好的,因為三個人的飯碗都沒有豁口,這種條件就已經無可挑剔了。
臨走的時候,陳林斌又熱情的送三人。
三個人第二次再過橋就比第一次輕松了一些,以至于甦波都感嘆︰
“我們就是生活條件太好了,沒有經歷過艱苦的生活!看看這里的老百姓,再看一看我們平常的生活,我們有什麼不值得滿足的呀!”
王劍飛道︰
“甦波,你有感觸就好!回去寫個報告,著重就突出這個吊橋的價值!這個吊橋在婁西是腐敗工程,這是因為婁西惡劣的官場生態!
但是現在有人把這個吊橋和我們李康書記的調研視察結合在了一起造謠!有人說李康書記要調研婁西,婁西就花幾千萬給他鋪路,幾千萬修的一座吊橋,就是一個臨時的工程!!”
“我們督查室是省委督查室,關鍵時候一定要站出來以正視听!你這個報告寫了之後,辦公廳就有底氣了,回頭安全宣傳部門對這個吊橋進行大篇幅報道,我想這些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王劍飛部署了工作,甦波不敢怠慢,晚上熬夜就把報告搞出來了,王劍飛直接把報告電子檔交給了秘書長孫開來,孫開來對這個報告比較滿意。
他簽字之後轉省委宣傳部,省委宣傳部開始行動,湘南衛視派了一個專門的記者組奔赴婁西,很快在湘南衛視就有關于婁西州剩土村的專題報道了。
一座吊橋連接了世界最後一片剩土,這個節目就是為吊橋正名,讓社會廣泛認識到這一座吊橋的巨大作用!
湘南衛視做了專題節目之後,社會反響很大,不光是湘南省內大家都感到震動,全國範圍內,剩土村也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地方。
中原腹地竟然還有如此落後的村落,這真的是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而就在這個節目播放沒有幾天,省委書記李康就調研婁西!他到婁西之後,堅決要按照之前的日程去剩土村。
陪同李康書記出行的秘書長孫開來至少勸了李康書記三次,最後一次他跟李康書記攤牌︰
“李書記,不敢瞞您,我專門安排了王劍飛去這個剩土村,我跟您匯報,王劍飛沒有敢過吊橋,他在吊橋上嚇得站不穩,說吊橋太高,而且晃動的幅度很大,吊橋下面又是萬丈深淵,他完全過不去!
這是很危險的一座橋,而且在峽谷中隨時都可能踫到橫風,倘若遇到了大風,安全就更沒有保障……”
李康盯著孫開來道︰
“是嗎?王劍飛就這麼一點擔子?一座橋就把他攔住了?橋如果過不去,我們就爬天梯嘛!據我所知,天梯就是進出剩土村的重要通道,他們村三歲的孩子都能過去,我就不能過去?”
孫開來一听李康這麼講,額頭上都是汗,他道︰
“那我們還是走橋!”
“你不要擔心我過不去!你要擔心我們的隨行人員是不是都能過去!還有,你要擔心自己能不能過去,反正這一次我們剩土之行立個軍令狀,我們所有人必須過橋,如果有人過不去,這個人就留下來在婁西鍛煉……”
孫開來人都瘋了,他還真擔心自己過不去,因為他也恐高!
他又跟王劍飛打電話,王劍飛給他介紹過橋經驗,孫開來連夜通知婁西方面準備雨傘,用傘能夠遮擋兩邊的視線,可以保證在心理上沒有那麼害怕!
婁西方面根據這個經驗,又連夜安排人在吊橋兩邊的鐵索上拉了很多層遮陽網,用遮陽網代替雨傘的作用,遮擋兩側視線。
可是李康書記真正到這座吊橋邊的時候,隨行的二十多人,當場就跪了三分之一,而李康書記則是昂首闊步,竟然頭都不回的一口氣就跨過了這座鐵索橋。
喜歡官場︰書記的第一紅人請大家收藏︰()官場︰書記的第一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